新一輪市場整合正在醞釀之中,在新的“語境”下,動力電池行業何去何從?
“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好比‘人工養魚’,起初通過喂魚食讓魚苗長大,但之后需要把魚投放到湖里或海里,靠市場競爭讓它變得更加強大。魚塘里(有補貼)的日子看似安逸,實則暗伏危機;給魚斷食(補貼退坡)的過程看似殘酷,實則將帶來全行業的鳳凰涅槃。”日前,杉杉能源董事長李智華在一篇發表在媒體的文章中這樣寫道。
根據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8年基礎上平均退坡50%,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對于如此大刀闊斧地調整,行業雖有一定心理預期,但也著實感到重壓。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會使來自整車的成本、經營壓力傳導至動力電池領域,從而帶動整個行業全方位發生深刻變化,新一輪市場整合正在醞釀之中。在新的“語境”下,動力電池行業何去何從?
看產品
三元電池仍占主流 磷酸鐵鋰迎來返潮
從前4月裝機量來看,三元電池占據市場主流,磷酸鐵鋰電池也成為一大亮點,裝機量同比顯著提升,出貨量持續增長。事實上,行業中已經出現一種觀點,隨著補貼加速退坡,磷酸鐵鋰電池將風光再現。
“新能源汽車補貼加速退坡,磷酸鐵鋰電池將迎來返潮。”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汽車研究院主任王孝全表示,根據補貼政策的要求,能量密度成為動力電池重要指標,特別是在乘用車領域,企業配套三元電池可以獲得較高的補貼,而磷酸鐵鋰電池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則受制于此。補貼加速退坡給磷酸鐵鋰電池市場帶來了新希望。“至少在低端車型上,磷酸鐵鋰電池因具成本優勢,將得到市場的青睞。”他說。
《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上榜的搭載磷酸鐵鋰的新能源汽車數量也開始變多,深圳市雄韜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總監高鵬分析稱,隨著補貼退坡的到來,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優勢將更加突出。這也是磷酸鐵鋰電池配裝比例在新能源商用車上進一步提升,在乘用車領域也有“反撲”勢頭的原因。
最近,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工程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徐興無也提出,磷酸鐵鋰電池有很強的成本優勢,從原材料角度來看,三元電池會因為鎳、鈷資源的減少,成本逐步上升,磷酸鐵鋰在性價比和成本控制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磷酸鐵鋰電池在物流車和乘用車配套中比例逐步提升,也是企業應對補貼退坡的一種趨勢。
“磷酸鐵鋰電池回潮趨勢確實有所顯現,但其與三元電池的市場側重點不同。”比克電池副總裁李丹表示,磷酸鐵鋰電池裝車多集中在客車、專用車等類別,乘用車還是以三元為主,總體趨勢沒有變化。消費者需求和技術的發展決定乘用車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保證續駛能力是大勢所趨。
在徐興無看來,補貼退坡之后,企業將根據市場需求開發產品,而這才是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法門”。“續駛里程500—600公里的高端車,配裝三元電池占據優勢;但續駛里程150—250公里的‘國民車’,一定是磷酸鐵鋰電池的天下。”他說。
看技術
提高能量密度仍是目標軟包電池異軍突起
3月6日,億緯鋰能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億緯集能收到現代起亞軟包電池訂單,未來6年訂單需求將達13.48GWh。無獨有偶,3月11日,長城控股與復星高科宣布,雙方旗下子公司將共同投資組建合資公司,生產三元鋰離子軟包動力電池,并協力打通在動力電池產業各大關鍵環節。
這兩則消息值得玩味——軟包電池正在激烈的競爭中悄然崛起。根據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的統計,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為56.89GWh,其中軟包電池裝機量為7.55GWh,占總裝機量的13.27%,同比增長60.73%;2019年一季度,我國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1.21GWh,同比增幅高達205.3%。
動力電池封裝種類包括圓柱形、方形以及軟包。這三類電池從表面上看,因形狀不同而命名各異,其實最大的區別在于技術開發和應用角度的差異。軟包電池因用疊加的制造方式,體積更小,能量密度更高,與我國新能源車市場的需求比較契合。
有鑒于此,今年以來各大動力電池企業在軟包電池領域動作不斷:恒大集團年初收購軟包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后,便宣布將在10年內建設“多個”產能總計達60GWh的超級工廠;力信能源位于安徽的4GWh軟包三元動力電池產線已建成,最快將于今年年底投產;2月中旬,遠景AESC中國研發制造工廠在無錫正式開工,該工廠規劃年產20GWh。在遠景AESC看來,他們采用AESC軟包+高鎳的產品組合,踩準了當下電動汽車配套的大趨勢。與此同時,韓國LG化學和三星SDI方面也透露了雄心勃勃的產能擴張計劃。
“軟包電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具備一系列綜合優勢,目前外資車企、自主品牌、新勢力車企都在積極進行軟包電池的測試和導入。”某業內人士透露,市場對電動汽車續駛里程和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不斷提高,使得軟包電池越來越受重視。同樣材料體系下,軟包電池能量密度平均高出10%。同時,軟包電池的制造工藝也不斷成熟,有望加速提升市場滲透率。億緯鋰能項目部總監鄧昊昆也曾公開表示,未來軟包電池與方形電池的市場占有率將旗鼓相當。
“軟包電池早期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主要原因就在于材料成本,同時現有軟包電芯型號較少,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成本問題是軟包電池企業需要突破的重點。”王孝全表示,“近幾年,軟包電池的制造工藝不斷提高,有能量密度優勢,長遠來看,下一代固態電池也將采用軟包形式。”
看市場
國內市場廝殺激烈國際配套不斷增長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曾直言,未來三到四年,動力電池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將迎來最為艱難的一段時期,尤其是在降本壓力上,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整個產業鏈協作共渡難關。如果企業在這段時間快速擴大規模,并通過產品性價比綜合優勢占領市場,就會在未來全面電動化的過程中迎來巨大紅利。
隨著補貼退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價格拉鋸戰將更加激烈,動力電池企業之間新一輪廝殺也在所難免,再加上國際動力電池巨頭垂涎中國市場已非一朝一夕,我國動力電池行業面臨巨大的競爭壓力。
“‘國補’減少對動力電池的價格造成直接影響。”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隨后整車企業將要求動力電池企業繼續降低價格,而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又使得動力電池生產成本增加,電池供應商單品利潤必然下滑。據了解,動力電池材料成本占比一般高達80%,電池企業也正將成本壓力傳導至上游環節。
“然而,降成本并不是討價還價就能簡單實現,而是要通過技術、設計、設備、裝備等整體水平的提升,實現整體成本的下降。這對不少國內企業而言,著實是個挑戰。”他說。
在殘酷的競爭中,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配套的難度不言而喻。吳明分析稱,《通知》在將低端產能排除出局,動力電池企業想要在未來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必然導致一批企業被淘汰出局。
在國內市場激烈競爭之下,不少動力電池企業將目光集中在海外。以寧德時代為例,今年初有消息稱其將在德國埃爾福特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電池工廠,以求在補貼退坡及日韓企業重回中國市場之時,發力海外市場贏得發展契機。
除了在海外市場建廠,國內動力電池企業還積極進入跨國公司零部件供應鏈。李丹強調,補貼退坡及外資企業加強攻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競爭,相信國內優秀的鋰電企業會脫穎而出,市場競爭也將加速行業技術升級,并最終惠及消費者。
看格局
頭部企業江山穩固?行業“黑馬”能否再現?
未來兩到三年,我國動力電池市場競爭將愈加激烈,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在補貼退坡加速的大趨勢下,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這兩家已經占據半壁江山的頭部企業市場份額還會繼續擴大。由于產品定位低端、價格競爭激烈、應收賬款高企、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小型企業則面臨被兼并或被邊緣化的尷尬局面。
不過,市場諸多變數,即使位列市場前列,也并不意味著“江山永固”。2018年,沃特瑪從“江湖盟主”轉眼間停工減產、變相裁員、巨債壓身的突變仍歷歷在目。
今年4月30日,陜西堅瑞沃能股份有限公司發布2018年年報,公司及子公司沃特瑪名下累計被凍結銀行賬戶117個,涉及凍結金額共計7892.46萬元;存貨累計被查封的價值約53668.82萬元,固定資產累計被查封的價值約42607.87萬元(不含暫無法估值的64輛大型汽車及4輛小型汽車)。
另外,深圳沃特瑪8350萬元的債權被凍結,多個子公司的股權被凍結。
從今年一季度裝機量來看,安馳、聯動天翼、多氟多、塔菲爾等企業成功闖入排名前20。總之,動力市場留給我們的懸念還有很多,比如,有恒大集團資金支持的卡耐新能源還能走多遠,總投資680億元將形成80GWh產能規模的萬向,未來爆發力將有多強?新入局的蜂巢能源有沒有可能后來居上?30億元布局電池研發的吉利,會不會“反客為主”?
王孝全認為,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對排名中游的動力電池企業將是利好。在補貼政策傾向于高能量密度的大環境下,中游企業處于緊密跟隨狀態,多少有些吃力。
“同款三元電池產品,頭部企業研發時間可能早半年,也就可以更早獲得補貼。”在他看來,隨著補貼退坡,過分追求能量密度的情況會有所改善,中游動力電池企業也會更看重市場,未來或許有更多發展機會。
“未來是否會出現頭部企業更強大,小企業存活更艱難的情況,現在下判斷還為時尚早。”王孝全表示,未來還將有新技術涌現,或許5年之后又是新一代動力電池發展的時代,究竟誰能把握住關鍵的機會還不可知。
“未來如果政府不再出臺任何針對提升電池能量密度的扶持性政策,全部由市場進行選擇,我相信中游動力電池企業將存在很大的發展潛力。”他說道。
在李丹看來,補貼退坡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速市場格局變化,使頭部效應更顯著。她稱:“補貼退坡有助于推動動力電池產品的技術水平,提升行業規范,限制低端,鼓勵高端,擇優扶優,對于電池行業來說是一個鞭策。”
看經營
成本壓力加大企業全面應對
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政策推動下迅速壯大,但有些企業也因此患上“補貼依賴癥”。行業人士指出,電動汽車行業正在從過去的政策補貼驅動向市場驅動過渡,對于提升消費者的市場接受度,保證動力電池系統安全可靠及性價比高是關鍵,這倒逼著動力電池行業快速走向成熟。
如何以全新的姿態應對全新的市場形勢?李丹認為,品質提升和降本增效是企業繼續贏得發展先機的兩個重要抓手。“《通知》的出臺對鋰電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品質提升是動力電池企業的破局之法,提升電池品質,提升工程工藝和自動化生產,推動電芯自檢體系升級,以更高質量的產品應對補貼退坡帶來的行業發展壓力,加速技術升級并最終惠及消費者。”
動力電池企業和整車企業聯盟、合作的方式也值得借鑒。近年來,主流動力電池企業與整車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成立合資公司,以求共同應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風險。
例如,寧德時代與上汽集團合資成立公司、國軒高科與北汽新能源合資成立公司、欣旺達與奇瑞汽車合資成立公司等。動力電池企業和整車企業由單純的供需關系轉變為基于市場、商業模式創新、技術聯合開發等的深度綁定合作,更深層次的戰略合作、聯盟合作或是合資合作等模式亦不失為破局之道。
此外,行業人士還提出可以從商業模式的角度出發,在整體上降低動力電池成本。比如,考慮實施車電分離,嘗試電池租賃,通過汽車金融、以租代購,淡化電池的成本;再比如,將動力電池生產與梯次利用和儲能結合,從產品生命周期的視角考慮降低成本問題。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0瀏覽量
77750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75瀏覽量
99707
原文標題:【盛禧奧?媒體視點】后補貼時代 動力電池行業何去何從?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