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設備不再限于藍牙連接,現在支持語音拾取、語音識別和語音命令,甚至將很快具備連網功能。所有這一切都可以通過使用超低功耗DSP IP實現。
在與智能耳機和可穿戴設備的競爭中,智能手表和健身手環已經搶占先機,后者針對健身愛好者(或未來的健身愛好者),而前者則是智能手機的一個令人驚喜的有用補充(甚至替代)。作為手機的補充,這個迷你設備只需要一個語音接口,用手指輕輕撥動表盤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這些可穿戴設備正變得越來越智能(“OK Google”)。然而,一旦它們真正變得智能,你會開始懷疑你是否真的需要一個表盤或一個屏幕。既然這樣,可穿戴設備是否一定要以手表的形式呈現?
替代品必須是我們能夠自如使用的東西,因此智能耳戴式設備、耳機甚至助聽器將成為手表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多年來,我們以為這些設備不過是智能手機的配件(而且還得將助聽器排除在外)。但是,你可以看到技術在不斷發展。無線耳機和入耳式耳機開始出現,這些設備不再需要連接線,雖然看起來更方便,但仍然只是主要產品的附件。
但隨后又有了新的突破。Apple將Siri支持添加到AirPods 2中。現在,你可以(通過你的AirPods)要求Siri呼叫聯系人列表中的某個人,或者啟動播放列表,調高音量,又或者提示你如何前往最近的一家星巴克。雖然你的手機躺在你的口袋里,但依然在幕后承擔大量工作。AirPods將管理語音拾取、波束成形、噪聲過濾,最重要的是識別你的聲音。雙手提滿雜貨并不妨礙你撥打和接聽電話以及切換歌曲。
那么與健康有關的應用程序呢?你不再需要用手環監測健康/心臟狀況了嗎?是的。現在,無線耳機能夠監測心率、體溫、呼吸和活動。事實上,在耳朵內部監測這些因素比在手腕上更合理(你的醫生當然也這么認為)。
在今年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博覽會(CES)上,瑞聲達推出了他們的LiNX Quattro,這是一款支持AI的智能助聽器,可與Android或iOS應用程序配對,讓佩戴者可以通過語音命令來控制設備,比如調高一只耳朵內的音量或根據環境噪音調整過濾器。如果你認識佩戴助聽器的人,你就知道這些并不是“沒有也行,有了更好”的功能,它們能讓佩戴者清晰地聽到聲音,尤其是當有很多人在說話的時候。
這方面的技術突破不僅限于入耳式耳機。同樣在今年的CES上,捷波朗宣布推出AI支持的降噪耳機。他們聲稱他們的Elite耳機可以探測6000多種不同的聲音類型,例如火車進站,并且可以剔除噪音。如果他們確實做到了這一點,那么我們離真正的噪音消除就近了一大步,這款產品也一定會大受歡迎。
另一個應用示例是探測頭部動作以支持3D音效,用于3D音樂體驗或游戲。當你移動或行走時,你聽到的聲音會根據你所在的場景而變化,從而創造出更逼真的VR體驗。如果你在玩游戲,當你轉動頭部時,你不只會看到場景轉換,你聽到的聲音也會隨之變化。
那么是什么讓這一切成為可能呢?顯然,入耳/頭戴式耳機的計算和通信能力必須大幅提高,通信必須做到真正無線,如果無法擺脫傳統的連接線,那么這一切將毫無意義。你至少需要與手機建立藍牙連接,并且在耳機中呈現出卓越的音質。這兩種功能都需要借助DSP來實現。
對語音檢測而言,你至少需要波束成形、回聲消除和噪聲濾波,這些都是DSP功能。現在,你希望添加AI推理功能,用于語音識別(我不希望在耳機會聽從其他人的語音指令)和命令識別。同樣,DSP被認為是最適合這類應用的技術。
所有這些都必須在極低功耗下運行:我們的目標是12小時充一次電(蘋果宣稱AirPods2 五小時充一次電)。在這些用例中,實現低功耗最好的方法是將功能集中到盡可能少的內核中,只使用本質上專為低功耗操作而設計的內核。DSP被廣泛用于通信和終端人工智能是有原因的–它們比許多其他解決方案更節能。
我想說的最后一點是,無線耳機擺脫了連接線,但你手邊仍然需要一部手機– 就像一根虛擬的線繩。或者還有別的辦法嗎?為什么不讓你的耳機直接連接到蜂窩網絡?已經有人在開發這樣的產品了。因此,手表相對于耳機的最后一個主要優勢也將不復存在。屆時,關于耳機設備的競爭將變得非常有趣。
-
智能手表
+關注
關注
36文章
3281瀏覽量
113974 -
智能耳機
+關注
關注
0文章
82瀏覽量
13437
原文標題:專家解讀 | 不止是手表 – 智能耳戴式設備時代已經到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CEVA-IP,微信公眾號:CEV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