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商務部 5 月中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清單( Entity List )以來,“斷供”華為的芯片企業從美商蔓延至歐商,甚至是日商,華為的處境十分險峻。但為什么特朗普總統會在此時間點,如此激進且急躁地全力封鎖華為?背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此時正值全球 5G 全面部署前夕,而華為,就站在 5G 競爭力的頂峰上。
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在 5G 技術,這也是特朗普最忌憚之處,在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管制清單后, Google 、英特爾、高通、 AMD 、賽靈思、 EDA 供應商、 Arm 等都一一棄守華為,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Arm 的暫停合作對華為“沒有影響”。
為什么所有半導體大廠對華為都“拒于門外”,但任正非仍堅持“不受影響”,這當中的關鍵答案,同時也是讓華為至少能保持正常出貨和運營的最后一塊灘頭堡,就是臺積電。臺積電在 5 月 23 日的技術論壇中再次重申,對華為維持正常供貨。此番宣言對于眼前華為艱難的處境而言,不只是“定心丸”而已,根本就是“續命丹”。
臺積電重申繼續供貨給華為,很多人以“臺積電力挺華為”一言以敝之來解讀這個決定,但當中隱含非常復雜的情勢,以及未來可能遇到的難題和變化,在此 DeepTech 以四大關鍵問題來分析局勢:
1. 臺積電選擇力挺華為的決策依據?
2. 會不會有一天臺積電也挺不住?
3. 中美紛爭若成“長征”,誰是這場戰役的最大得利者?
4. 特朗普為何把華為當成眼中釘?
1.臺積電選擇力挺華為的決策依據?
根據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為“實體清單”施以“出口管制”( EAR )限制的規定,只要銷售給華為的產品當中,涵蓋硬件、軟件等的美國技術含量超過 25% ,就會被要求禁止,而這當中的“美國技術含量”包括制造地位于美國、技術源于美國,以及國外制造,但源自美國的內容超過 25% 都算在限制的范圍內。該禁令下來后,第一批斷開華為的都是美商,包括 Google 、英特爾、高通、 AMD 、 Qorvo 、賽靈思、 EDA 供應商等,第二批是 Arm 等歐系供應商。現在日商也要去仔細計算芯片中的技術含量是否有觸及上限,才能決定是否該繼續供應給華為,所以松下、東芝等日系半導體大廠在回應是否“暫停出貨”時,會出現總部與中國區不同調的狀況,推測這些大廠仍在計算和評估中,禁與不禁,可能就在一線間。在美國禁令當中,臺積電的角色卡在“國外制造,但源自美國的技術是否超過 25 % ?”這個問題上。當臺積電站出來重申維持華為的供貨時,很多人拍手叫好,以“臺積電不畏美國施壓而力挺華為到底”來解讀,但對于臺積電這么一家供應商、客戶來自全球的國際型企業,與其冠上“力挺”的帽子,或許更應該理性地從產業面的生態和角度,來分析臺積電這個決定背后的邏輯,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難題”。臺積電表示,內部有一套很完備的出口管理系統,每項產品出貨前,都會通過盡職調查( Due - Diligence )程序,分析產品的技術含量,檢視每項產品是不是符合全球貿易法規后,才會出貨給客戶。而出給華為的產品,也會去分析源自美國的技術含量究竟有多少。臺積電進一步表示,已與美國律師討論研究過,在不包含晶圓制造設備下,臺積電出口給華為的產品,其源自美國的技術含量并沒有超過 25% ,且離 25% 還有一段距離,因此能夠繼續供貨。供應鏈分析,臺積電出給華為的產品技術含量低于 25% ,應該是以每顆晶圓來分析,當中的關鍵是機臺設備可以不計算在內,因此可以避開 25% 標準,尤其中間一些可替代的原材料可以換成非美系規格,降低美國技術的含金量。因此,只要臺積電仍可以繼續為華為生產和供貨,華為短期運營不會有問題。即使沒了 Arm 的技術授權,既有的IP授權都可以繼續使用,包括華為之前獲得的永久授權 ARM v8 等,只是無法獲得來自 Arm 的技術支援。再者,三家美國 EDA 供應商也都是美商,基本上應該都斷開華為。在 EDA 供應方面,部分遇到的情況和 Arm 的 IP 技術相似, EDA 工具也可以付錢買斷,但很多 EDA 工具的技術轉移是以“年轉”作為單位,所以,華為在 2019 年底之前應該都還可以繼續使用,但之后難以保證。無論是 Arm 的技術,或是 EDA 工具,對于華為的影響都不是立即性的,真正的爆發點是開發下一顆全新的芯片時,沒有新一代的 Arm 架構授權,缺乏 EDA 技術轉移,都無法成功設計開發一顆全新的芯片。當這一天來臨時,臺積電自然也無法再為華為生產制造芯片,因此,這樣的狀況延續下去,真正沖擊的是華為的長期競爭力。
2. 會不會有一天臺積電也挺不住?
根據上述,臺積電之所以能夠繼續出貨給華為,關鍵是“合法”,因為公司計算過目前出給華為的產品,內含美國技術成分低于 25% ,簡而言之,臺積電仍是嚴守法律標準。不過,上述的計算方式有一個很大的關鍵,就是機臺設備沒有算進去,眾所皆知,機臺設備單價高且以美商居多,如果把機臺算進去,很輕易就跨過“ 25% ”的門檻。這個限制制定者是美國,并非臺積電能決定,因此,有一天會不會法規變成也要把機臺設備計算進去?以至于臺積電基于法規被卡住,無法再出貨給華為?這是可能的,但當這一天來臨,只能說美國沒有要為華為留下一絲活路。但日前最新消息指出,特朗普表示華為的爭議可以在美中貿易協議中解決,或許不至于走上死胡同。或許你會問,臺積電如果違反美國規定,即使“違法”也要繼續出貨給華為,會帶來什么后果?那臺積電恐怕會成為美國制裁的對象,包括機臺、關鍵原材料、軟硬件等的取得都會受到影響,但最重要的是,臺積電是一家國際型的企業,一向是絕對遵循國際法則規范,不可能做違法的事。所以,臺積電目前能暫時“保護”華為,但最終是要中美的貿易協議得到妥善處理,就如之前分析,華為沒有了最新的 Arm 授權和最新的 EDA 技術轉移,無法再開新的芯片,即使臺積電愿意生產也于事無補,問題仍是要從根源解決。
3. 中美紛爭若成“長征”,誰是這場戰役的最大得利者?
若是中美紛爭持續,把全球的科技大廠都逼上選邊站隊的火線,最后的得利者絕對是韓國,也可以解讀為三星。華為的模式和三星有幾分相似,彼此在智能手機領域是勁敵,又自己研發核心芯片,都是極具代表性和具備高度競爭力的企業,但因為三星是以半導體起家,這點與華為不同,華為沒有像三星那樣自己掌握存儲芯片,以及自己有晶圓廠可以生產制造。這次美國商務部的禁令下來,美系、歐系、日系供應商恐怕都是躲不過,但目前韓系企業較少聽到有配合禁售,這可能也反映韓國政府在這一次的中美紛爭下的立場。一直以來,三星就急欲打開中國的半導體市場,包括到西安設立 3D NAND 晶圓廠,且這一年來國內舉行的相關芯片論壇中,也都少不了三星的積極參與,推廣其晶圓代工事業。三星如此積極“示好”,無非是看重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同時,其晶圓代工雖然是生產自己的手機品牌芯片,也掌握高通的訂單,但三星非常需要中小 IC 設計公司的協助,帶動其晶圓代工業務的近一步成熟完善,因此,三星一直以來都亟欲對國內 IC 設計業者敲門。但是,如果因為中美爭議而把三星當成“盟友”,恐怕是“飲鴆止渴”,許多與三星有生意往來經驗的人都知道,當它需要你時,是愿意付出一切獲取你的信任,然而一旦你的生存命脈被三星掐住,通常沒有太好的結果。中國在內存 DRAM 、閃存 3D NAND 等關鍵元件上已經被三星掐住咽喉,如果再進一步擴大合作,三星一向同時扮演供應商和競爭對手,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等到有一天三星“翻臉” ,這后果不堪設想。
4. 特朗普為何把華為當成眼中釘?
華為在科技產業實力的壯大和技術的積累并非一朝一夕,但在 5G 全面部署之前,特朗普下重手發布禁令,就可以知道美國鎖定華為,就是忌憚華為在 5G 技術實力上的超前。
美國發布禁令后,砍掉所有美系芯片大廠的供貨,斬斷英國芯片設計公司 Arm 的技術授權,目的絕對不是防止華為繼續研發生產智能手機芯片,關鍵是削弱華為 5G 芯片技術的進程。美國一連串的禁令祭出后,任正非也出面喊話表示,華為的 5G 絕不會受到影響,在 5G 技術方面,其他公司將無法在 2~3 年內趕上華為。華為在 5G 電信基礎設備的實力強壓歐美,讓特朗普做出這種“極限施壓”的失控舉動,當然,背后也透露著美國的“焦慮”,擔心中國以 5G 技術的超前來壯大國力,進而威脅其國際地位。隨著華為的供應商一個個棄守,從美系、歐系擴大至日系,雖然華為透露已經囤了不少庫存,業界甚至推測部分關鍵元件有高達1年的備貨量,但目前真正讓華為仍可以維持正常營運, P30 系列持續出貨的關鍵,仍是在臺積電身上。臺積電目前繼續挺華為,不只一次重申維持正常供貨,但前提是一切合法,如果美國步步緊逼,采取各種“逼迫”手段,導致臺積電繼續供給華為變成觸及法律邊緣,例如 25% 美國技術含量的上限,把機臺設備也納入計算范圍,那對各方恐怕都是最痛苦的時刻,因此,臺積電雖然是眼前守護華為的最后灘頭堡,但要根本性地解決問題,讓最壞的那一刻不至于降臨,仍是要回歸貿易談判。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47瀏覽量
166595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0瀏覽量
251931
原文標題:臺積電是華為最后的灘頭堡?美全力封鎖仍未能完全合圍丨深度剖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