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近兩年憑借Ryzen系列處理器的強勢崛起穩(wěn)穩(wěn)站住了腳跟,重新回到了與老對手Intel的正面爭奪中來。除了我們熟悉的Ryzen系列消費級處理器和Ryzen APU之外,面向專業(yè)用途的HEDT平臺也成為了AMD重點發(fā)展的方向。ThreadRipper 線程撕裂者系列處理器正是因此而被制造出來的,與消費級的產品的處境一樣,線程撕裂者所需要面對的也是非常強大的對手,第一代的Ryzen 線程撕裂者 1950X憑借最高16核心32線程的強悍實力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績。近期AMD推出了基于12nm“Zen+”架構的第二代線程撕裂者,那么全新的線程撕裂者2950X相對于前代產品又有著怎樣的提升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規(guī)格
規(guī)格方面,第二代線程撕裂者中16核心的2950X擁有著與前代產品幾乎一致的“身板”,同樣180W的TDP下帶來了16核心32線程的超豪華規(guī)格,相應的由于工藝和架構的改進,最高頻率也從第一代Ryzen處理器難以逾越的4.0GHz提升到了4.4GHz,已經超過了Intel同樣價位的i9-7900X的4.3GHz。
CPU-Z截圖
如果仔細研究核心架構的話,可以看出,這一代的線程撕裂者事實上與上一代的產品差異還是相當明顯的,不同于1950X并列die布局,這一代的2950X更像是從旗艦的2990WX的基礎上省去兩枚Die的結果,當然這樣的結果仍然是擁有過4個CCX單元,而每一個CCX單元擁有4個Zen+架構的物理核心。每個Die都有自己獨立的內存控制器和PCI-E 3.0控制器相連。
這一代的線程撕裂者仍然采用了LGA封裝,接口仍然是目前面積最大的民用處理器接口TR4接口,擁有高達4094個觸點,對應主板上的4094個針腳。
為了照顧超大規(guī)模的TR4接口處理器,AMD在配件包中專門配備了專門的TR4水冷卡扣和專用的CPU裝卸螺絲刀。
測試平臺介紹
我們加入了Inte酷睿i9-7900X處理器和上一代的線程撕裂者1920X進行測試,來對比一下在理論性能上的差異。
測試平臺部分,我們采用了全新的RTX 2080顯卡進行測試,同時使用四條DDR4 2933 8GB內存分別組成雙通道和四通道(以最大支持為準)。同時升級到最新版本的Windows系統。全程使用水冷散熱器進行散熱。
性能測試
總結:
從我們的測試中可以看到,擁有更多核心的2950X相比價格更貴的i9-7900X有著顯著的性能優(yōu)勢,多線程性能超過50%的優(yōu)勢堪稱“碾壓”,雖然單線程方面還略有差距,但對于HEDT平臺而言,單核心的性能顯然沒有大型數據運算中需要的多線程運算性能更加重要。除此之外,支持四通道內存的線程撕裂者在內存性能上也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而相對于前一代的線程撕裂者1950X,2950X也有著8%左右的多線程性能提升。
而如果考慮到性價比,那么目前只需要6999元即可拿下的線程撕裂者2950X顯然要比目前售價7499元的i9-7900X更具性價比,而目前只需5999元的第一代線程撕裂者1950X顯然也非常值得購買。至少在Intel推出一款性能和性價比足以扭轉局勢的產品之前,第二代線程撕裂者無疑更值得購買。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785瀏覽量
233335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555瀏覽量
135798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韻樂Vinal X3/X5卡拉OK音頻處理器調音軟件簡介
EE-397:估算ADSP-SC57x/ADSP-2157x SHARC處理器的功耗

EE-328: 將ADSP-2106x/2116x的設計移植到ADSP-2126x/2136x/ 2137x SHARC處理器系統

將TMS320F280x DSP配置為I2C主處理器或從處理器

技嘉發(fā)布X870E/X870系列主板,專為AMD Ryzen 9000系列處理器設計
利用Sitara AM57x處理器上的處理器SDK實現工業(yè)機器視覺的2D物體識別

簡單認識AMD銳龍7 7800X3D游戲處理器
X86架構處理器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
MSP430x47x3、MSP430x47x4混合信號微處理器數據表

AMD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價格公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