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表作為電力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主要是對電路中消耗的電能量進行測量。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進步,電能表發展到如今也經過了漫長的一個過程。
電能表在世界上的出現和發展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最早的電能表是1881年根據電解原理制成的,盡管這種電能表每只重達幾十公斤,十分笨重,又無精度的保證,但是,當時仍然被作為科技界的一項重大發明受到人們的重視和贊揚,并很快地在工程上采用了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1888年,交流電的發現和應用,感應式電能表誕生了。
80-90年代開始了對長壽命電能表、機電一體化電能表(半電子式電能表)、全電子式電能表、多功能全電子式電能表、預付費電能表、復費率電能表、最大需量表、損耗電能表等開始使用。
90年代一些電子式電能表相繼問世,使電能表的發展又向前推進一步。電子式電能表的優點是體積小、重量輕、靈敏度高、精度高、便于校驗、安裝,并且過載能力強,有脈沖信號輸出,這為實現自動化抄表提供了有利條件。
2000年開始,開始大力發展智能電能表,智能電表是一種新型全電子式電能表,具有電能計量、信息存儲及處理、實時監測、自動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支持雙向計量、階梯電價、分時電價、峰谷電價等實際需要,也是實現分布式電源計量、雙向互動服務、智能家居、智能小區的技術基礎。它還能對居民用電負荷情況自動示警,避免超負荷導致的短路及火災等嚴重事故。另外,居民可以使用充值卡或網上充值兩種方式繳納電費,方便快捷。
感應式電表工作原理
感應式單相電能表又稱機械式單相電能表,它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設計的。當電度表接入被測電路后,被測電路電壓U加在電壓線圈上,在其鐵芯中形成一個交變的磁通,這個磁通的一部分ΦU由回磁極穿過鋁盤到回到電壓線圈的鐵芯中;同理,被測電路電流I通過電流線圈后,也要在電流線圈的U形鐵芯中形成一個交變磁通Φi,這個磁通由U形成鐵芯的一端由下至上穿過鋁盤,然后又由上至下穿過鋁盤回到U形鐵芯的另一端。電度表的電路和磁路如圖6-3所示,其中回磁板4是由鋼板沖制而成的,它的下端伸入鋁盤下部,與隔著鋁盤和電壓部件的鐵芯柱相對應,以便構成電壓線圈工作磁通的回路。
(a)鐵芯結構 (b)電路和磁路
由于穿過鋁盤的兩個磁通是交流磁通,而且是在不同位置穿過鋁盤,因此就在各自穿 圖4 鋁盤上的磁通和渦流過鋁盤的位置附近產生感應渦流,如圖所示,這兩個磁通與這些渦流的相互作用,便在鋁盤上產生推動鋁盤轉動的轉動力矩。
作用于鋁盤的轉動力矩MP與被測電路的有功功率成正比。當鋁盤在轉動力矩的作用下開始轉動時,切割穿過它的永久磁鐵的磁通Φf,將在其上產生一個渦流if。這個渦流與永久磁鐵的相互作用,將產生一個作用于鋁盤與其轉動方向相反的力矩Mf,稱為制動力矩。顯然,鋁盤轉動越快,切割穿過它的磁力線就越快,所引起的磁通變化率就越大,產生的渦流越大,則制動力矩就越大,當鋁盤不動時,制動力矩不存在。制動力矩是隨鋁盤的轉動而產生的,并隨轉速增大而增大,其方向總是和鋁盤的,轉動方向相反。
當鋁盤在轉動力矩的作用下開始轉動后,隨著轉速的增加,其制動力矩不斷增加,直到制動力矩與轉動力矩相平衡。此時,作用于鋁盤的總力矩為零,鋁盤的轉速不再增加,而是穩定在一定的轉速下。
智能電表
智能電能表是由測量單元、數據處理單元、通信單元等組成,具有電能量計量、數據處理、實時監測、自動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的電能表。智能電表通過用戶交費對智能IC卡充值并輸入電表中,電表才能供電,表中電量用完后自動拉閘斷電,從而有效地解決上門抄表和收電費難的問題。并對用戶的購電信息實行微機管理,方便進行查詢、統計、收費及打印票據等。
智能電表較普通機械式電能表有著計量更精準、智能扣費、電價查詢、電量記憶、余額報警、信息遠程傳送的優勢。
智能電表的分類
目前,國內的智能電能表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機電一體式的,一種是全電子式的。
機電一體式
機電一體式,就是在原來機械電度表上附加一定部件,使得它既能完成所需的功能,又能降低造價且易于安裝,一般而言其設計方案是在不破壞現行計量表原有的物理結構,不改變其國家計量標準的基礎上加裝傳感器裝置變成在機械計度的同時也有電脈沖輸出的智能電表。
第一類機電結合的電度表,是在原有的機械表的基礎上,加裝電子式計數裝置和相應的控制、通訊電路,或加上IC卡讀寫接口以實現自動計量計費和控制;其基本結構是在原有機械電度表的轉盤上打孔或涂(貼)上能吸收光線的材料,通過光電轉換,將機械轉盤的轉動變換成電脈沖信號,再進行相應的計數處理。這類電度表由于其計量原理沒有改動,其計量精度和特性與機械表完全一樣,而本錢相對較高。
另一類機電結合的電度表則是采用電子式計量電路在獲得數字式脈沖信號后,通過微型電機驅動字碼轉輪得到電能計數值,這種結構是最簡潔可行的電子式電度表的方案,但遺憾的是其對計量電路的要求較高,即要求所有的表都按一個固定的比例將電能值轉換為對應數目的數字脈沖,才能按正確的速度驅動微電機以轉動字輪。
這個比例就是所謂的電表常數(imp/kWh),由于電路中所用的決定脈沖速度的定時元件大都是參數離散性較大的阻容元件,為了保證電度表的計量精度和產品的一致性,就必須在生產過程中加強對元件的篩選和對半成品的調校,也就是說要增加相應的人力物力的投進并要延永生產周期,從而使電度表的生產用度和本錢有所增加。另外這種結構的電度表在數據收集和用戶繳費方式上與老式的機械表沒什么區別,應屬淘汰產品。
全電子式智能電表
全電子式的智能電表則從計量到數據處理都采用以集成電路為核心的電子器件,從而取消了機械部件。全電子式的智能電表比機電一體化的智能電表體積更小,可靠性更高,更加精確,耗電量也更加小,生產工藝大大改善。全電子式的智能電表將會逐步取代帶有機械部件的計量表,這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
全電子式電度表系統組成:
1、遠傳表。具有脈沖輸出的水表、電表、氣表、熱表等計量表為遠傳表,其計量方式與傳統表一樣,不同的是在原基表上增加了脈沖輸出功能,每個脈沖代表一定的計量值。采集器通過遠傳表脈沖輸出端口采集脈沖。
2、采集器。采集器能同時采集水表、電表、氣表、熱表等輸出的脈沖信息,并將這些脈沖信息轉換成計量認可的物理量,存儲在各采集器的存儲器中,通過治理微機,可以查詢系統中任意一戶的耗能信息,并在治理微機的抄表等命令下將用戶信息上傳。
3、轉換器。轉換器的主要任務為:完成與采集器的數據通訊工作,向采集器下達電量數據凍結命令,定時循環接收采集器的電量數據或根據系統要求接收某個電表或某組電表的數據。根據系統要求完成與主站的通訊,將用戶用電數據等主站需要的信息傳送到主站數據庫中。下行通道指的是轉換器與采集器之間的通訊線路,主要有總線抄表系統、載波抄表系統和紅外抄表系統等三種方式。通訊信道上行通道指的是轉換器與主站之間的通訊線路,可以采用電話、無線、專線等通訊介質。
4、系統治理軟件功能。系統治理軟件以通訊為基礎,以數據庫為核心,提供數據處理、查詢、統計、報表、備份等功能;采用面向對象和模塊化相結合的方法,靈活支持不同客戶的要求,如特殊格式報表,權限控制等;持客戶原有的治理系統,可與其它治理軟件接口,提供數據接口和通訊接口,具有網絡通訊功能;可同時治理多個小區,對各小區設置通訊參數;電表治理,設置電表的原始參數、地址、及其狀態;費率治理,可任意設置多種費率,設置各能源的單價;用戶治理,治理和控制每戶的用量,治理用戶的結算方式;實時抄表功能,系統可抄取各能源表的實時數據;用度自動計算,實現將公共能源損耗均勻分攤或按比例分攤到每戶并根據查表數據和單價,自動計算每產應交用度,以便向用戶收費;打印功能,打印各用戶用度清單;查詢功能,可隨時查詢任一戶、任一單元全部住戶及整個小區內所有住戶的耗能信息。
智能電表的工作原理
下圖是一個智能電表的原理框圖:
下圖是一個硬件設計圖:
智能電表主要是由電子元器件構成,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對用戶供電電壓和電流的實時采樣,采用專用的電能表集成電路,對采樣電壓和電流信號進行處理,轉換成與電能成正比的脈沖輸出,最后通過單片機進行處理、控制,把脈沖顯示為用電量并輸出。通常把智能電表計量一度電時A/D轉換器所發出的脈沖個數稱之為脈沖常數,對于智能電能表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常數,因為A/D轉換器在單位時間內所發出脈沖個數的多少,將直接決定著該表計量的準確度。
目前智能電表大多數采用一戶一個A/D轉換器的設計原則,但也有些廠家生產的多用戶集中式智能電表采用多戶公用一個A/D轉換器,這樣對電能的計量只能采用分時排隊進行,會造成計量準確度的下降。
智能電表的采樣方式
當前電子式電能表對用戶用電采樣方式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互感器采樣,一種是直接采樣。
采用互感器采樣是用電壓互感器和電流互感器分別采集用戶的電壓信號和電流信號;而直接采樣是用熱穩定性高的電阻分壓網絡來取得電壓信號,用電阻溫度系數小的錳銅片進行電流直接采樣。
采用互感器采樣,在啟動電流、線性范圍、功耗和精度等方面都不如直接采樣,尤其是當電流值很小的時候。互感器采樣的優點是抗干擾性較強,線路簡單,成本比較低。例如,當額定電流為20A的時候,直接采樣的啟動電流為20mA,互感器采樣的啟動電流為40mA。又比如,采用專用的錳銅片經行直接電流采樣的全電子電能表誤差可調整到+0.5%,而采用電流互感器采樣,若不采取補償措施,互感器本身誤差可能超過5%。
智能電表的抄表方案
電度表作為電費收取的計量依據,涉及到抄表,從現行技術來看主要有IC卡式,遠傳抄表式。
IC卡電表收費系統的本錢較低、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IC卡是用硅片(EEPROM)來存儲信息的,一張IC卡至少也可以使用10年以上。IC卡電表收費系統安全性高,不易仿制,收費正確,不易出錯。它具有很強的加密性。采用IC卡電表收費系統可進步居民用電收費的治理水平,確保電力部分能及時收到電費(用戶不繼續買電,將被斷電)。IC卡表的系統功能包括預收費功能,報警功能,斷電功能,顯示功能和加密功能。
IC卡表的整個收費系統包括主機,IC卡電表和IC卡三部分。IC卡電表收費系統,實現了用電收費電子化,技術成熟可靠。所以,IC卡收費系統在我國得到了較大范圍的推廣。但是,從系統的角度來看,由于用戶終端與系統主機并沒有直接聯系,只有在用戶持卡交費時才能了解到用戶情況,信息反饋滯后,可以講,用戶終端仍然與整個網絡脫節。從經濟角度來看電力部分先收費后送電不符合經濟政策,可以說在一定程序上侵犯了用戶的利益,所以現在有很多城市已經原則上不再審批新的IC卡表項目,從長遠來看,IC卡收費系統只能作為一種過渡性產品。
遠程自動抄表系統實現用電數據的自動抄收,可杜盡人工操縱的一切弊端。用戶的用電數據可直接進進用電營業的計算機治理系統,用電治理職員可隨時監視用電情況,發現題目(如故障、竊電等)及時處理。
線損情況直接影響著供電部分的經濟效益,以前不管人工抄讀還是IC卡表都無法正確計量線損情況,找到線損原因也很困難,而采用遠傳抄表后可以幾乎同時取得總表讀數和分表總讀數,隨時把握線損情況,并較輕易地分析線損原因以便加以處理。
隨著形勢的發展,居民在銀行開設個人賬戶,營業計算機治理系統與銀行聯網,完成數據的自動抄收、處理、銀行轉賬交費等全套操縱,可真正實現用電治理的自動化。現在國內的遠傳抄表系統主要有485總線和載波抄表兩種形式,載波集抄系統是利用專用芯片對用電數據進行調制解調,通過電力線進行通訊以實現集中抄表。
485總線方式的數據傳輸可靠性高,且造價較低,缺點是需布線,安裝較復雜,另外拉線易被人為破壞,特別是現在很多小區不答應拉明線,使這種總線方式難于施工。現在采用較多的方案是用戶終端到數據集中器采用電力線載波通訊,數據集中器到上位機用專用電話線。當然,根據小區的不同情況,也有很多采取485總線與電力載波配合使用的方案。
由于全電子式智能電表的用電量數據已經數字化,可以很方便地與各種數據收集傳送電路配合組成自動計量計費地系統,是現行家用電度表地換代產品,該類產品的大量使用將節省供電部門大量的抄表計算工作,并能及時回收電費,即先付費后用電,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樣的智能電表有兩種常見的抄表方案:總線制集中抄表和電力載波集中抄表。都是遠程抄表。
總線制集中抄表:電表部分采用智能電表,各戶智能電表信號線并接在一根總線上,總線連接到樓下轉接器,各樓轉接器與小區的集中器相連,由集中器集中供電。
電力載波抄表:直接利用現有低壓輸電線路進行數據傳輸的集中抄表系統,省去了鋪線工程,優勢明顯。
該系統是集微電子技術、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于一體的高新產品,具有高可靠且安裝簡單等顯著特點,廣泛適用于城市及農村的電表、氣表抄收、計費和監控。但由于電力線是給用電設備傳送電能的,而不是用來傳送數據的,所以電力線對數據傳輸有許多限制:
(1)配電變壓器對電力載波信號有阻隔作用,所以電力載波信號只能在一個配電變壓器區域范圍內傳送;
(2)不同信號耦合方式對電力載波信號損失不同;
(3)電力線存在本身固有的脈沖干擾。另外電力線上的高削減、高噪聲、高變形,使電力線成為一個不理想的通信媒介,但由于現代通信技術的發展,使電力線載波通信成為可能,其中數據信號的信噪比決定傳輸距離的遠近。電力線載波通信的關鍵就是選用一個功能強大的電力線載波專用Modem芯片。
智能電表的工作特點
智能電表不只采用了電子集成電路的設計,再加上具有遠傳通信功能,可以與電腦聯網并采用軟件進行控制,因此與感應式電表相比,智能電表不管在性能還是操作功能上都具有很大的優勢。
1、功耗:由于智能電表采用電子元件設計方式,因此一般每塊表的功耗僅有0·6w~0·7w左右,對于多用戶集中式的智能電表,其平均到每戶的功率則更小。而一般每只感應式電表的功耗為1·7w左右。
2、精度:就表的誤差范圍而言,2·0級電子式電能表在5%~400%標定電流范圍內測量的誤差為±2%,而且目前普遍應用的都是精確等級為 1·0 級,誤差更小。感應式電表的誤差范圍則為+0·86%~-5·7%,而且由于機械磨損這種無法克服的缺陷,導致感應式電能表越走越慢,最終誤差越來越大。國家電網曾對感應式電表進行抽查,結果發現50%以上的感應式電表在用了5年以后,其誤差就超過了允許的范圍。
3、過載、工頻范圍:智能電表的過載倍數一般能達到6~8倍,有較寬的量程。目前8~10倍率的表成正為越來越多用戶的選擇,有的甚至可以達到20倍率的寬量程。工作頻率也較寬,在40HZ~1000HZ范圍。而感應式電表的過載倍數一般僅為4倍,且工作頻率范圍僅為45~55HZ之間。
4、功能:智能電表由于采用了電子表技術,可以通過相關的通信協議與計算機進行聯網,通過編程軟件實現對硬件的控制管理。因此智能電表不僅有體積小的特點,還具有了遠傳控制、復費率、識別惡性負載、反竊電、預付費用電等功能,而且可以通過對控制軟件中不同參數的修改,來滿足對控制功能的不同要求,而這些功能對于傳統的感應式電表來說都是很難或不可能實現的。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763瀏覽量
268912 -
電子表
+關注
關注
0文章
32瀏覽量
12283
原文標題:電表的測量原理及發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