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與安卓系統比會有哪些變化?
蘋果的 iOS 自 2007 年誕生以來,至今已經歷了 12 年的時間;
Google 的 Fuchsia 開發計劃從 2017 年就開始了,但現在還沒有真正地發布可用的操作系統,而它自家的 Android,從 Android 4.0 到 8.0,也是花了漫長的時間才過了“流暢”這一關。
大廠尚且如此,以目前國內的條件,加上菊廠的實力,華為能研發自主可控(注意這四個字)的內核的概率幾乎為零。
猶記得菊廠注冊了商標后,國內一些自媒體一直大肆渲染說,華為要獨立研發操作系統,“擺脫控制”。
評論區一片沸騰,都在講華為牛逼,以后就能用上國產系統了;
結果沒過兩天,報道發生了微妙的轉變:
“根據業內消息的說法,華為‘鴻蒙’系統采用的是 Linux 開源系統核心技術。”
有沒有一種被打臉的感覺?
其實,華為用 Linux 作為系統內核,是情理之中。
因為華為是終端公司,而且大頭是服務器、云計算、5G 芯片等,硬實力并不在軟件,相反還是短板。
其次,之前取得 Google 授權的時候,官方拿 AOSP 源碼魔改慣了,在介紹 EMUI 的時候總會名義上說,EMUI “兼容” Android。
但無論如何,通過 AOSP 作二次開發的本質,洗不清的。
不過,現在 Google 只是切斷了 GP 服務授權,并不就此限制華為使用 AOSP 開放源代碼的權利。
為什么微軟和三星都沒能在手機操作系統獲得成功呢?難道系統不好用?科技君沒有使用過,不能妄下結論,但就微軟的開發實力,相信開發出的手機系統與安卓或ios差距不會很大,那為什么沒能獲得成功呢?究其原因,最大的原因恐怕還是應用少、用戶少,生態圈匱乏等所致。試想,如果微軟的windows手機系統有iOS或安卓一樣龐大應用生態圈的話,現在手機操作系統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那么,微軟和三星沒能完成的事情,華為又將如何完成?與安卓系統相比,華為鴻蒙系統會有哪些變化?
根據資料顯示,華為手機操作系統早在7年前就已開始研發;根據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介紹,華為自研系統采用最新操作系統開發技術,同時支持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和智能穿戴等設備。
華為鴻蒙系統底層很可能與安卓一樣采用linux開源系統核心技術,鴻蒙系統很可能在起步研發之初就采用各種優化方案,規避出現安卓系統如卡頓等現象出現。如今,經過七年多時間的研發,相信鴻蒙系統一旦亮相,絕對會給人不一樣的驚喜。
那么,作為新系統面前最大攔路虎,應用又將如何解決呢?要知道,僅憑華為一家,要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和iOS和安卓系統相同量級的生態應用,根本就是一件無法辦到的事情。那如何解決新系統無應用可用的尷尬局面呢?
鴻蒙系統很可能在開發之初,就已經在為其生態應用缺乏做好了應對之策,而這個對策就是兼容性。兼容所有安卓應用。余承東此前的介紹中就已經明確表示,華為新系統兼容Android應用和Web應用。如果加上華為已經向全球開源的方舟編譯器,對于某些兼容性不好,或者不兼容的安卓應用,經過方舟編譯器重新編譯,很可能就變成了完全兼容華為鴻蒙系統的應用。
系統有了,應用的問題解決了。那么,易用性如何呢?科技君認為,鴻蒙系統易用性很可能與現在華為EMUI系統不會有很大的差別,甚至很難找到與當前EMUI系統不同之處,因為EMUI系統本身就華為獨立開發,只要替換為鴻蒙核心,就可以直接使用了,這樣對于華為用戶來說,或許更好過渡和接受。
-
安卓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3瀏覽量
20575 -
鴻蒙系統
+關注
關注
183文章
2636瀏覽量
663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