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3D人臉識別模組成本30美元,屏下指紋模組成本8美元。前置3D人臉識別必須讓全面屏破相,而屏下指紋與全面屏沖突。
以上兩種原因,讓紅極一時的3D人臉識別迅速被手機廠家拋棄。
從三星、華為、榮耀、OPPO、vivo和小米今年發布旗艦機型來看,人臉識別解鎖要不被直接拋棄,要不悄然轉成2D人臉。相反,屏下指紋+全面屏成為了今年手機市場的潮流標配。
事實上,由于中國手機市場銷量逐月不斷探底,今年手機市場猛然進入了“高配低價”的競爭時代。
手機廠家一方面要讓自己旗艦產品具備更多新功能,另一方面又要強調手機全面屏的美觀。
盡管3D人臉識別似乎安全級別更高,但如此市場現狀下,還是無情被市場拋棄。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從手機供應鏈了解到,目前正在開發的旗艦手機,似乎也沒有一款采用3D結構光的。
這也意味著,由于蘋果開創3D人臉識別技術沒有形成市場潮流,結合此前蘋果一直推崇的壓力觸控技術市場遇冷來看,蘋果在潮流技術的領導力已經不回復存在。
相反,近年來由華為、OPPO、vivo和小米所帶來的多攝像頭、屏下指紋、升降攝像頭、陶瓷機身、潛望式攝像頭等等,完全主宰了手機技術的潮流方向。
最近,不斷曝光的蘋果新一代iPhone設計圖可以看出,蘋果手機技術創新已經在跟隨中國廠家的步伐,市場倒退也就成自然。
那么3D結構光和TOF飛行時間法在手機上還有無更大的發展空間呢?
由于3D結構光是通過近紅外激光器,將具有一定結構特征的光線投射到被攝物體上,再由專門的紅外攝像頭進行采集。
3D結構光方案功耗低、精度高,對于近距離人臉識別來說,具備應用優勢。但該技術特點集中體現在人臉識別有優勢,卻沒有其它更多的應用場景,加上屏下指紋的替代,3D結構光技術被手機拋棄已成定局。
而TOF飛行時間法的工作原理不同,是通過TOF芯片接收反射回來光線的相位差來計算深度,只需確保相位接收正確,對組裝精度要求更低,生產更加容易,不會受到產能限制。
最關鍵的是,TOF對被測物體要求的尺寸、面積等要求更低,測距精度高、測距遠、響應快。與3D結構光相比,TOF技術發射的不是散斑,而是面光源,因此在一定距離內,TOF的光信息不會出現大量的衰減。其優勢在于工作距離更遠,適用于手機后置鏡頭。
相比于二維圖像,TOF可以通過計算距離信息來獲取物體之間更加豐富的位置關系,區分前景與后景。進一步深化處理后,可應用在3D建模、AR游戲、AR應用、體感游戲、網上AR購物試穿戴等場景。
比如,華為P30 Pro就采用了后置TOF,通過3D建模來實現更多的應用。
第一手機界研究院從手機供應鏈了解到消息顯示,包括OPPO在內的手機廠家也有新機型采用TOF,主要用于電商和游戲等方面的功能性場景。
不過,業界技術專家也表示,所有TOF在手機上應用場景均在設計和市場培育期,是否能真正引起手機消費者的共鳴,還是一個未知數。而這也直接決定手機廠家未來參與的熱情。
-
3D人臉識別
+關注
關注
0文章
32瀏覽量
15426 -
全面屏
+關注
關注
5文章
907瀏覽量
41018 -
屏下指紋
+關注
關注
9文章
284瀏覽量
18517
原文標題:3D人臉識別成棄兒,屏下指紋+全面屏成手機標配 || 聚焦
文章出處:【微信號:N1mobile,微信公眾號:第一手機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