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10日,挪威首都奧斯陸郊外的一處合營加氫站發生爆炸。
當地警方稱,爆炸威力非常巨大,甚至觸發了附近汽車的安全氣囊,導致警方不得不暫時關閉附近的交叉路口,消防部門則在現場500米開外的地方設立安全區。
爆炸未造成直接人員傷亡,但附近車輛內有兩人因氣囊被爆炸震開受輕傷。當地警方稱,爆炸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負責運營該加氫站的氫能源公司Nel Hydrogen發表聲明稱,其合作伙伴、加氫站運營商Uno-X宣布暫停當地的加氫站服務。豐田汽車與現代汽車也同時宣布,在事件調查結束前,暫停在挪威銷售氫能源汽車。
據悉,豐田汽車與現代汽車是挪威僅有的兩家銷售氫能源汽車的車企。
氫能源車叫好不叫座
相信一提到氫能源車,不少人的第一印象還是不久前河南南陽的那輛“加水就能跑”的車。
但實際上,氫能源車作為新能源車的一種,誕生已經有一段時間。在我們的生活中,氫能源車其實并不少見。
在氫能源應用領域,日韓等汽車巨頭涉足較早。2013年2月份,世界第一輛量產版氫燃料電池車現代ix35 FCV正式下線,但直到今年5月,這款車一共才賣出了966輛。
比起ix35 FCV,現代的另一款氫能源車NEXO的銷量就要好很多,這款宣稱加氫5分鐘就能跑609公里的車在2018年就賣出了949輛,2019年開始至5月,更是賣出了1075量,超過了2018年全年的銷量。
早在2014年,豐田就在日本率先發布了第一代氫燃料電池車Mirai。據悉,Mirai續航里程可達500公里,補充氫燃料僅需約3分鐘。
據美國新能源汽車資訊網站insideev統計,2018年,全球燃料電池汽車的銷量只是剛剛突破2300輛,不到插電式電動車銷量的1%,這一數據幾乎與2017年相當。據美國能源部2019年3月發布的數據,迄今為止美國在使用的燃料電池汽車數量也只有約6500量。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售量僅有273輛。
相比目前市面上的電動車,氫能源車有續航里程長、燃料補充快的有點,那為什么買的人這么少呢?
原因還是在于氫能源車的成本太過高昂。
2019款豐田Mirai,58500美元的售價遠高于特斯拉 model 3
一方面,燃料電池汽車以氫能為主要驅動力,而當前工業制氫主要采用的電解水方式耗能很高,這導致大規模制氫、備氫的成本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昂,短期內也難以大規模展開。據第一財經,截至2018年,中國共有25座建成的加氫站,但多數僅供示范車輛加注使用,暫未實現全商業化運營。
公開資料顯示,現階段日加氫能力200公斤的加氫站建設成本約為1000-1500萬元,上海一個建設成本2000多萬的加氫站,只能給20~30輛車充電,成本遠高于充電樁建設投入。如何大幅度降低成本成為加氫站推廣面臨的首要難題。
由于豐田Mirai的客戶目前暫時無法進行燃料補給,豐田將向挪威的客戶提供代用車。但是,豐田強調這次事故不會改變其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前景的看法和規劃:“這并沒有改變我們對氫的看法,重要的是我們要指出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普通汽車一樣安全。”同時,豐田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前景仍持樂觀態度:盡管電動汽車銷量大幅增長,氫燃料汽車未來仍將在汽車行業占據一席之地。
毋庸置疑的是,此次加氫站爆炸事故對于氫能源技術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一些汽車制造商,主要是豐田和現代,一直堅持作為制造全電動汽車的替代品。
未來,韓國計劃到2025年將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年產能提升至10萬輛;日本則預測到2030年,全球燃料電池市場規模將比2017年增長28倍。
氫能源其實很安全
一般的加氫站主要設備包括:大容量高壓氫氣管束車,無油隔膜式氫壓機,加氫站高壓儲氣瓶組,高壓氫氣加注機,高壓氫氣專用閥件等,其中高壓儲氣瓶因儲氫時間長,容量大,壓力高等原因,容易發生氫氣泄漏。
此外,由于氫氣具有擴散系數大,爆炸極限寬,點火溫度低等特點,因此一旦發生泄漏,極易引起爆炸與火災,會對加氫站周圍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損失。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氫能源在安全性上的優點也很重要:
氫氣具有很高的擴散系數和浮力,泄露時濃度會迅速降低。
如果發生爆炸,氫氣的爆炸能量是常見燃氣中最低的,就單位體積爆炸能而言,氫氣爆炸能僅為汽油氣的1/22。
雖然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保有量不高,但是其安全性成為行業內關注的話題。國際國內應用實踐證明,只要按照標準規范和法規生產、存儲及使用氫能,氫能安全可以得到保障。
或許,只有生產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廠商能夠證明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普通汽車使用起來一樣安全,氫燃料電池汽車才能真正推廣開來。未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走向如何,仍需時間的檢驗。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19瀏覽量
99415 -
氫能源
+關注
關注
2文章
64瀏覽量
5675
原文標題:加氫站爆炸,震出周圍汽車安全氣囊,氫能源車真的安全嗎?
文章出處:【微信號:nbdnews,微信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