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C Insights的最新報告指出,在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稅和貿易緊張局勢之后,中國各地的政府官員和企業正在加倍努力,迅速而有意義地發展國內半導體產業,以減少對美國及其他國家關鍵集成電路元件的依賴。
近日,有報道稱,中國本土DRAM供應商合肥長鑫(CXMT)將于今年年底前推出首款DRAM產品。據了解,該公司擁有數千名員工,每年的資本支出預算約為15億美元。但IC Insights表示,相比之下,美光和SK海力士各有超過30,000名員工,而三星的內存部門估計有超過40,000名員工。此外,在2018年,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的總資本支出為462億美元。
總體而言,DRAM和閃存占中國去年1551億美元IC市場的41%。雖然有些報道表示,中國晶圓廠的產量正在快速增長,技術也在快速進步(特別是在存儲器方面),并將趕上領先供應商(在某些情況下在3 - 5年內),但IC Insights認為,中國在存儲器IC方面仍然和存儲三巨頭有著很大差距。
據日經新聞報道,長鑫已經重新設計了其DRAM芯片,以盡量減少使用美國原產技術,來避免潛在的專利糾紛。IC Insights指出,中國雖然對其存儲器制造基礎設施進行了大量投資,但要想在未來10年內發展具有競爭力的本土存儲器行業,并滿足本土內存IC需求,這仍然需要打一個問號。
IC Insights認為,大多數分析師容易忽視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當下中國缺乏本土的非存儲器IC技術,這也導致了存儲器IC技術難以自力更生。目前中國沒有主要的模擬、混合信號、服務器MPU、MCU或專業邏輯IC制造商。
要知道,這些IC產品占去年中國IC市場的一半以上,并由擁有數十年經驗和數千名員工的根深蒂固的外國IC生產商主導。
在IC Insights看來,中國企業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在非存儲器IC產品領域具有競爭力。雖然每個人都關注中國在存儲器市場的舉動,但在非存儲器IC領域的自立,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
下圖顯示了中國IC市場的銷售額與中國IC的產出額。可以看出,2018年中國的IC市場(銷售額)達到了1550億美元。
去年在中國銷售的價值1550億美元的集成電路中,僅有240億美元(15.5%)是在中國生產的。然而,在去年在中國生產的價值240億美元的IC中,中國本土企業僅生產了65億美元(27.0%),僅占中國1550億美元IC市場的4.2%。臺積電、SK海力士、三星、英特爾以及其他在中國擁有IC晶圓廠的外國公司生產了其余的產品。
IC Insights估計,在中國公司生產的65億美元集成電路中,約有10億美元來自IDM,55億美元來自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盡管預計中國的IC制造業能在2023年增長到至452億美元,但仍將僅占2023年全球IC市場預測總額5388億美元的8.4%。
目前,中國在未來集成電路產業能力方面已經露出了獠牙。然而,鑒于目前中國公司集成電路生產和技術的起步晚,而且規模小。IC Insights認為,中國很難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實現IC需求(存儲器和非存儲器)的自給自足。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7文章
11534瀏覽量
361650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295瀏覽量
218112 -
DRAM
+關注
關注
40文章
2311瀏覽量
183449 -
IC
+關注
關注
36文章
5944瀏覽量
175501
原文標題:中國五到十年內IC需求仍難以自給自足
文章出處:【微信號:SEMI2025,微信公眾號:半導體前沿】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