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于本人已然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日常出行以及家居生活中,耳機、音箱里的音樂一定會隨時縈繞耳邊。這不僅僅是因為學習樂器的經歷,更因為十年前校園里的搖滾樂隊生活。如今步入社會也逐漸磨去棱角,但每當在上下班的路上戴上耳機,心里又會泛起一絲躁動。隨著3.5接口的逐漸消失,選擇一款音質好又能應對各種場景的HIFI藍牙耳機方為王道。當我遇見集眾多“黑科技”為一身的nuraphone時,更是開啟了聆聽音樂的另一維度。
最近nuraphone可謂有點火,作為一款來自澳大利亞的新晉品牌,nuraphone在2018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獲得了最佳創新獎,而其耳罩式與入耳式耳塞合二為一的INOVA Nura專利結構,以及創建專屬于用戶聽力配置文件等功能,更是刷新了我們對藍牙耳機的認知,成為耳機界的一股清流。我們知道每個人對不同頻率的聲音敏感度是不同的,所以對耳機的評測往往被灌之以“玄學”之名。而nuraphone的最大亮點就在于能夠把每個人的聽感數據化,從而產生最適合用戶的聲音。
所以,這究竟是怎樣的一款產品?且隨我一同感受。
工業設計:與眾不同但很百搭
作為一款包耳式耳機,它的耳罩部分采用了圓形的外觀設計,尺寸上中規中矩,金屬質感的耳機外殼以及金屬頭梁,帶來了滿滿的科技感。
Nuraphone的最大亮點或者槽點當屬它將耳罩式與入耳式耳塞合二為一的INOVA Nura專利結構了。據廠家介紹,采取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將三頻進行適當分離,耳罩負責低頻,中高頻則由入耳部分輸出,減少三頻間干擾,從而得到清晰透徹的細節。當然,INOVA這個專利設計自然還可以做到雙重隔音,讓使用者完全投入到自己的音樂世界里。從外觀上來講只能說跟普通的包耳式耳機有所不同,至于好看不好看我覺得見仁見智了。
當把nuraphone拿在手里時,可以明顯感覺到它沉甸甸的重量,大概是由于該款耳機的耳罩加耳塞設計,同時還有耳聲發射裝置(后面會詳細講到),耳罩里的元器件相對較多,再加上金屬頭梁,自然會增加耳機本身的重量。而這種“壓手”感會給人精密之感,不過經過日常佩戴,并沒有太明顯的承重感,同時貼耳部分采取的軟硅膠材質也對耳朵很體貼,入耳部分也很柔軟,不會有明顯的異物感。
耳罩和頭梁連接處印有nura logo,同時也是兩顆觸控按鈕。而兩邊部分裸露的電線以及耳罩外的銀色裝飾,多了一份工業風與粗獷。
整款耳機并沒有使用炫酷的外觀及配色,看起來還是比較低調與內斂的。雖然沒有給人特別驚艷的感覺,但它仍然具有極高的辨識度。同時在造型也比較百搭,無論是運動還是休閑,無論是地鐵站還是工作間,nuraphone都是極好的伴侶。
功能交互:潮流與科技的結合
作為一款“黑科技”耳機,nuraphone并沒有實體開關鍵,在電量充足的情況下,只要戴起耳機,它便能夠自動接通電源,放下后自動關閉。同時它也沒有任何機械按鍵,只有前文提到的兩顆觸摸鍵。如果是第一次使用,需要在手機端的nura app中進行配置,對觸摸鍵賦予功能,例如單擊或雙擊切換音樂、調整音量、接聽電話、啟用重低音、播放或暫停音樂、啟用或停止社交模式等等。
可見,這款nuraphone集合了最潮最in的交互方式,拿起放下以及輕輕觸摸即可控制耳機。
Nuraphone具有ANC降噪功能,通過耳罩的揚聲器抵消噪音,而耳塞的揚聲器可以繼續無損輸送音樂。實際使用過程中,這個降噪能力還是非常強的,不僅能夠避免因為環境噪音而不得已調大音量、損傷聽力,更能夠減少掩蔽效應。當然,即便不打開ANC降噪功能,其本身耳塞加耳罩的雙重隔音效果就能夠達到非常高的水準。
能夠強力降噪,也可以與外界有效連接。在需要隨時與同事交流的工作時間,可以打開耳機的“社交模式”,便能夠很清楚的聽到外界的聲音,甚至比不帶耳機還要清晰。
智能交互只是冰山一角,除了INOVA Nura專利結構,nuraphone的最大亮點還在于創建專屬于用戶的聽力配置文件。在佩戴并第一次連接APP后,耳機會播放一段旋律,利用耳聲發射(OAE)原理對機主耳朵進行“聽力”測量。整個過程大約一分鐘左右,只需按照要求靜靜的聆聽一段音樂即可。這個環節是決定耳機聲音走向的最重要環節,也是區別于其他耳機的最重要屬性,所以到底什么是耳聲發射?
耳聲發射最常見應用在對嬰兒的聽力篩查。對耳朵播放旋律時,人耳不僅因為耳蝸、骨膜等的震動向內傳遞聲音,同時這種震動也會向外傳播產生聲音,當然這種聲音是極微弱的,比接收的聲音小約10,000倍。而nuraphone內置了專門的麥克風可以檢測到這種聲波,正因為每個人的耳朵不完全相同,對同樣的聲音所產生的震動自然也不同,所以通過返回的聲波就可以了解機主真正聽到的聲音是怎樣的,從而創建獨有的聽力配置文件。
而在配置聽力文件過程中,會逐漸形成這樣一個圖像。由于看起來比較抽象,所以許多網友不知道它代表了什么,直呼nura創造了另一玄學……
其實也很簡單,所形成的圖像共有兩種顏色,其中一種顏色組成的圖形為正圓形,圓周自十二點方向起順時針方向分別代表了正常的低頻、中頻、高頻,而另外一種顏色組成的不規則圖形則代表了用戶對各個頻段的敏感程度,圓周外表示更敏感,反之為不夠敏感,離圓心越遠則敏感程度越高。
所以以本人的圖像來看,對低頻及人聲更加敏感一些。
一副耳機可以同時存儲三名用戶的聽力信息,不僅聽力配置文件不同,每名用戶的觸摸鍵設置也可以不同。不過在佩戴后,耳機并不能判斷是哪位用戶在使用,所以切換用戶這個過程還是要在手機app上實現的。
除了無線連接,耳機還提供了有線連接。遺憾的是,這款耳機并沒有配備傳統的耳機線接口,而是通過特殊的電源線接口來進行音頻連接,在官網上也可以買到適配不同前段接口的專屬音頻線。
聆聽音樂:合適的即是最好的
下面我們來講講最“玄學”的部分。nuraphone采用了15mm的入耳及40mm外耳動圈單元,頻響范圍在20Hz20000Hz,支持高通aptX HD藍牙技術。
談到耳機的音質,我們可以還原度和風格兩方面來進行分析。
在對聲音的還原方面,nuraphone雖然并不像同價位的高解析耳機一般細致入微,但聲音清晰度高、對細節信息的還原能力強,無論是樂器的基音還是泛音都都能夠忠實還原;聲場開闊自然,空間感強,在欣賞現場音樂時能夠得到更加圓潤豐滿的“廳堂感”;動態表現較好,在聆聽古典音樂以及復雜的交響樂能夠明顯的感受到其對不同響度、不同段落旋律能夠做到良好的控制與還原,同時在瞬態方面干凈利索,不拖泥帶水。
我特意用這款耳機感受了一下閻學敏的《鼓詩》,能夠真實的再現鼓皮的震動,鼓腔的共鳴以及鼓邊的沖擊力。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耳機還可以通過手機打開“沉浸模式”,對低音單元進行單獨調節,調教低音重擊感,令音樂體驗更震撼更有質感。論及缺點,我覺得這款耳機對低頻的處理略有不足,雖然量感足、彈性好,但下潛一般,解析度也中規中矩。
總體而言,nuraphone在對聲音的還原方面符合其售價及定位,具有很高的水準。在還音能力均達到一定層次后,各大耳機品牌的耳機,在聲音的表現上仍然各有特點,例如森海塞爾的平衡穩重、AKG的儒雅清淡、歌德的艷麗飽滿、馬歇爾的溫暖渾厚以及鐵三角的溫柔綿軟等等。而對nuraphone而言,由于它的聲音是建立在創建專屬聽力配置文件的基礎之上的,通過對用戶不敏感的頻率予以加強,對每名用戶形成一個獨特的EQ調節。所以論及風格,可以說三頻均衡,但似乎并沒有什么風格。
我在夫人的聲音配置文件下試聽了一下,發現在中高頻上似乎有些刺耳,人聲齒音嚴重,從她的聽力圖像上也可以看出其對中高頻是不夠敏感的,所以耳機進行了針對性的調節,自然也就不適合我。
所以,就nuraphone的聲音而言,它是專屬于每一名用戶的,通過揚長避短讓用戶聽清每個頻率的每一處細節,通過專門的EQ調節,為用戶呈現最完美的“圓”。
我們可以說它沒有風格,但也可以說它為每一名用戶提供了專屬的風格。
總結
nuraphone是耳機界的另類,也是眾多“黑科技”的試驗田,它的出現為我們帶來了聆聽音樂的全新方式。品牌雖然小眾,但做工及技術并不輸大廠。如果你是一名音樂發燒友,那這款耳機無論如何也要嘗試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初級愛好者,有升級設備的意愿,nuraphone作為一款新晉網紅,同樣是不錯的選擇。
-
耳機
+關注
關注
28文章
3008瀏覽量
814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