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經濟新聞》刊文稱,美國正在討論針對來自中國的全部進口商品啟動征收第四輪額外關稅。此外,還禁止向世界最大通信設備企業華為出口美國產品,顯示出美中圍繞高科技產業的主導權展開競爭的局面。該報針對今后的展望采訪了東京理科大學研究生院教授若林秀樹。若林秀樹認為,美國對半導體等行業的封鎖政策,其結果將會使中國變得更強大。
采訪實錄節選如下:
記者問:您如何看待美國對華為的出口禁運?
若林秀樹答:中美貿易摩擦與華為問題的根源有所不同。早在特朗普上臺以前,美國就出現了擔憂中國半導體領域發展的趨勢。此前就開始通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查來限制中國對美國的高科技投資。
美國警惕的似乎是華為在新一代通信標準5G領域的崛起。對于從通信終端到基站等有關5G的技術,華為進行了全面的垂直整合,5G今后將成為新的基礎設施。此外,5G還與物聯網、自動駕駛和軍事密切相關。
問:在高科技興亡史中,此次有關華為的動向在歷史上應如何定位?
答:高科技興亡史是掌握行業結構的主導權之爭。在大型計算機、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時代,控制核心技術的各個企業都掌握了主導權。5G的特點是超低延遲和同時連接眾多設備,它將拉開掌握繼智能手機之后的新主導權爭奪的序幕。
華為在5G領域全面掌握終端、基站、無線芯片組、通信用半導體、中央處理器等相關技術。簡直稱得上最強的垂直整合樣板。不僅是通信,華為還有能力掌握物聯網的基礎設施。在5G時代,掌握基礎設施的企業將變得強大。5G時代的產業結構將再次改變,蘋果和英特爾存在衰落的可能性。
問:日本也和美國經歷過半導體摩擦。今后的中美高科技摩擦前景如何?
答:中美高科技摩擦不會在短期間內結束。中美的主導權之爭將成為常態,猶如重回冷戰時代。
問:美國對中國的封鎖正在加強,如何看待中國高科技的走向?
答:關于半導體等高科技,中國或將在5至10年后實現國產化。封鎖政策的結果反而是使中國變強大。在個人電腦、電視、白色家電、液晶面板和通信基礎設施領域,中國已經取得勝利。10年以內,在半導體、機器人、核電、醫療和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也存在席卷市場的可能性。
世界的優秀人才聚集于美國,為推動美國變得強大作出了貢獻。如果貿易保護主義加強,人才的流動也將改變。從中長期來看,如果優秀人才不再流向美國,美國將勒住自己的脖子。
前車之鑒:風頭正盛的日本半導體被美國打敗
1980年代中期,日本半導體的銷售額高達2兆日元,占世界市場總銷售額五成以上。據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SIA)統計,1984年美國半導體市場的營業額為116億美元,1987年則增至181億美元,其中日本所占比例由14%上升到20%。
這很快引起了美國的忌憚。1985年,SIA發布一項報告,指出“日本半導體對美國高科技產業、防衛產業的根基構成安全保障方面的威脅”,把威脅上升到美國國家安全層面。
SIA在報告中提出了這樣的邏輯:
高科技武器離不開電子技術,但電子技術又離不開最新的半導體技術,如果美國半導體技術落后的話,那么在一些關鍵元件上將不得不使用日本技術,但外國貨源并不可靠,特別是戰爭期間很有可能出現斷供,美國若放任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發展,就將威脅國家安全。
SIA的這份報道不僅是寫給美國政府看的,它還將這份報告公開發行。
就這樣,出于“維護國家安全”的目的,美國在1986年強制要求日本簽署促進美國半導體出口、發展的《日美半導體協議》,其主要內容就是限制日本半導體對美國出口份額,以及擴大美國半導體對日本出口份額。
強迫日本簽完協議,并不意味著美國對日本半導體的打壓就結束了。1987年,美國以日本在第三方市場傾銷為由,要求日本賠償3億美元,這其實就相當于對日本制造的電腦、電視等商品加征100%的報復關稅。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1991年的新半導體協定中明確寫入美國的半導體在日本市場占有率必須維持在20%以上。
當時的談判桌上,有一個今天很多中國人熟悉的人——萊特希澤,他在1980年代就參與了日美經貿談判。
但所幸,中國不是日本,中國人也不會重演日本人當年的悲劇。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335瀏覽量
218427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608瀏覽量
373115 -
5G
+關注
關注
1354文章
48445瀏覽量
564148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04瀏覽量
166429
原文標題:日本專家:中國半導體不會重蹈日本覆轍
文章出處:【微信號:wc_ysj,微信公眾號:旺材芯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