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貿易戰的當口,像聯想、富士康、華為等這些國內巨頭企業的一舉一動都像置于放大鏡下,被公眾審視和評判,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引來一場口水戰,聯想從一個響當當的民族品牌漸漸淪為“美帝良心”背后盡管有諸多無奈,但一個企業,如果不能站對立場,也難免激起民憤,聯想和華為的境遇不同正印證了這一點。
富士康的“多事之秋”
在經歷了“撤離中國”、“郭臺銘離任競選總統”、“商人無祖國說”一系列風波之后,盡管富士康極力辟謠否定撤離中國,也難以平息輿論,2019年,注定是富士康的“多事之秋”。
這個養活了100多萬人的代工廠帝國,已經走到了命運的交叉口,事實上,郭臺銘的離任也從另一個方面表明:后鴻海時代已經到來。
此前,在問及在什么情況下會競選總統的時候,郭臺銘表示,如果兩種情況發生,他才會考慮競選。其中一種情況便是中美貿易戰的爆發。
富士康是全球供應鏈上面臨中美貿易戰交叉火力的企業之一,貿易戰一旦惡化,就面臨著“站隊”的選擇,選擇華為也就意味著與美國的對立,也難免其業務不會受到影響;而選擇蘋果,面臨的可能是失去華為這樣的大企訂單,還有可能要承受整個民族的抵制情緒。
過渡依賴蘋果的富士康會如何選擇?近段時間,已經上任的新董事長劉揚偉在公開場合表示:鴻海大約25%的產能來自中國大陸以外,而且鴻海有足夠的產能滿足蘋果在美國市場的需求。它愿意根據需要轉移或者擴充生產線,以跟上蘋果的需求。雖不能過度解讀,但字里行間透露的信息表明,富士康仍將追隨蘋果步伐。
在貼著蘋果“代工廠”標簽的同時,富士康的轉型之路并沒有預期的順利。郭臺銘想用“工業互聯網”重新定義富士康,在上市之初,工業富聯曾頂著工業互聯網獨角獸的光環,一路“特批”直至掛牌上市,曾被分析人士認為市值將破萬億元,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2019年一季報顯示,工業富聯實現營收801億元,同比增長3.1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8.7億元,同比增長8.31%。去年年報顯示,2018年工業富聯實現營業總收入4,153.78億元,同比增長17.16%,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69.02億元,同比增長6.52%。
工業富聯去年以來業績保持穩定增長,但市場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工業富聯于2018年6月8日上市,上市首日大漲44%之后,工業富聯又收獲了兩個漲停板,第4個交易日工業富聯股價沖高摸至26.36元之后轉頭下跌,開啟了長達一年的下跌之路。尤其是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其股價基本在發行價之下徘徊,今年2月隨市反彈,但近期再次下跌。
在絕大多數投資者看來,工業富聯毛利率偏低,“代工”標簽重,限制了其想象空間。而從數據來看,2018年的財報顯示,工業富聯主營業務毛利率仍然徘徊在低位,僅為8.64%,比去年降低了1.48%。財報稱,毛利率下降的原因在于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
財報中提到,營業收入增長,成本隨之增加,上半年全球部分組件缺貨,也導致采購單價及成本上漲。數據顯示,通信網絡設備成本同比去年提升了24.43%,云服務設備成本同比去年提升27.91%,但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成本同比去年下降了28.70%。
工業富聯董事長李軍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去一年公司重點放在研發。發展工業互聯網業務是一場持久戰,不能只看一時的數據漲跌。而對于毛利率下滑,李軍表示毛利率提升要看產業布局,是長期還是短期行為,工業富聯的智能制造是一個長期的戰略。
正在崛起的代工廠比亞迪
最近,因為接盤偉創力拒絕的華為訂單而被推上前臺的比亞迪在輿論的助推下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替代富士康的企業,打破了一直以來大家對于比亞迪新能源車企的印象,比亞迪的代工廠業務浮出水面。
事實上,比亞迪是全球產能最大的磷酸鐵鋰電池廠商,因為電池生產,比亞迪進入了3C電子產品代工領域,目前在全世界,比亞迪是排名前五的ODM生產商,已經為很多國產手機代工,包括華為和小米。
比亞迪籌謀零部件生產是在2003年,從屏幕、鏡頭模塊、鍵盤機殼模具到軟性電路板等;除了芯片,比亞迪幾乎供應所有的手機零部件。
2007年,比亞迪手機零部件及組裝業務收入達91.9億元,占營收的43.3%,幾乎再造了一個比亞迪。2007年10月,比亞迪將這部分業務拆分出來在香港主板單獨上市,字號是“比亞迪電子”。
從比亞迪2018年度業績報告來看,其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竟占了總收入的三分之一。比亞迪營收主要來自3部分:汽車業務(占比為58.44%)、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占比為32.47%)、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占比為6.88%)。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機行業需求疲弱及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下,比亞迪的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竟還同比上升了4.34%。
據悉,2018年比亞迪電子的金屬結構件出貨量約2億件,約占全球安卓金屬手機總出貨量的1/3。“在金屬CNC領域,比亞迪電子的綜合實力全球排名第二。”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比亞迪電子CEO王念強表示,到今年年底,手機的整機組裝能力可以達到年產1億臺。
近期,各種比亞迪即將替代富士康的言論四起,什么“富士康如果撤離中國追隨蘋果,這家代工廠會稱霸中國市場嗎?”、“中國代工廠崛起并力挺華為,富士康國內狀況不容樂觀”,更有甚者認為“比亞迪崛起成手機代加工新巨頭,有望超越富士康”。
拋開公眾情緒來看,與4000多億元體量的富士康相比較,比亞迪的體量并不算太大,只有富士康的十分之一,超越之說還為時尚早。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現在由于華為與美國關系的進一步緊張,富士康多多少少都已經受到了影響,華為的訂單重任很有可能落到比亞迪的身上。
其實,華為與比亞迪的關系也一直不錯。早在2019年4月10日,比亞迪召開了2018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會上比亞迪方面確認,他們將與華為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在AI、5G、云計算等領域與華為共同助力出行領域智能化轉型升級。此前比亞迪還獲得了2018年華為供應商頂級殊榮—全球金牌供應商,可見比亞迪在華為手機整體供應鏈中地位。
富士康和比亞迪的“淵源”還要追溯到2002年,當時比亞迪的掌舵人王傳福受郭臺銘的邀請參觀***富士康工廠,在那次之后,王傳福受益匪淺:不僅模仿了富士康的作業模式,還從富士康挖走了幾百人。從此之后,富士康和比亞迪開始了長達幾年的“訴訟戰”。
自動化之爭
從代工廠的轉型升級來看,自動化領域的爭奪必然也是富士康和比亞迪的重點。
2018年年報顯示,工業富聯累計研發投入89.99億元,同比增長13.43%。據悉,工業富聯核心研發投向主要包括工業人工智能、工業大數據以及精密工具等智能制造領域。工業富聯方面表示,未來還將加大研發投入,注重培育智能制造的供給能力,實現關鍵技術裝備、工業軟件和系統解決方案的創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工業富聯在精密工具業務方面不僅建成了業內首個智能制造工廠,還通過工業大數據以及工業人工智能的應用,使得精密工具智能制造效益進一步提升,自動化效率提升15%,智能調機換線時間減少10%,實現加工生產過程中85%的智能補正。
年報中還顯示,精密工具熄燈工廠,成為全球首個工具行業離散制造、無憂生產的智能工廠,形成了智能工廠建設及改造的整體解決方案。另外,工業富聯還完成了5G小基站、用戶設備、MIMO天線等5G發展初期關鍵技術的開發,搶先布局5G時代網絡布建與數據傳輸。
1月10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辦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富士康深圳龍華工廠入選世界“制造業燈塔工廠”,成為全球16家技術領先的制造業工廠之一。
這座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青睞的“熄燈工廠”在專門生產智能手機等電氣設備組件的工廠中采用全自動化制造流程,配備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型設備自動優化系統、智能自我維護系統和智能生產實時狀態監控系統,真正實現了“熄燈工廠”。在注重優先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前提下,令生產效率提高30%,庫存周期降低15%。
可以說,富士康在熄燈工廠的建設方面已經走在前面。目前,富士康已經擁有10條熄燈生產線(完全自動化生產線),部署了逾4萬臺自主研發和生產的“Foxbot”工業機器人。富士康已經具備每年生產約1萬臺Foxbot機器人的能力。
在熄燈工廠的布局上,比亞迪電子當然也不能落后,目前比亞迪電子車間已具備產線全自動化、物流自動化和全流程信息化能力。下一個階段是依托云端、聯網和大數據打造“智慧工廠”,預計在2021年可誕生“熄燈車間”。
比亞迪電子第一事業部總經理江向榮指出,2015年比亞迪電子的產值為200多億,2018年是400多億,在產值增加的同時,員工數量并沒有增加,這是“自動化”最直觀的體現。江向榮表示,比亞迪電子每年在自動化上的投入基本保證有5億元。
在惠州比亞迪手機外殼及零部件制造加工的生產基地,擁有金屬工廠、精密CNC加工中心、3D玻璃車間以及模具車間等。其生產的產品主要有金屬中框、金屬外殼、玻璃機殼和陶瓷、塑膠等一系列手機結構件。
目前一個車間配有2500臺CNC數控機臺,755組機械手,每天可以加工10萬片手機金屬器件,并且車間聯網率超過90%。而整個比亞迪電子工廠擁有3萬臺這樣的高精度CNC數控機臺。
現在,比亞迪車間內已經很少能見到工作人員的身影,每個生產單元的設備自動化運作,機械手有序平穩將零部件放到對應位置,讓這些零部件在錯綜復雜的傳輸線上完成加工處理,當物料不足或出現其它故障時,信息會在聯網系統內自動通傳。除此之外,車間內還能看到無人駕駛的自動化小車(AGV小車)在承擔著運輸工作。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301瀏覽量
54139 -
富士康
+關注
關注
7文章
1131瀏覽量
59566
原文標題:富士康和比亞迪的“代工廠之爭”
文章出處:【微信號:gaogong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