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政府積極引導和企業戰略布局的推動下,經過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云計算已經成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基礎。
近日,多位業界專家和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經濟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而云計算正在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云計算的發展有利于加快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云計算原生”時代已經到來
目前,我國云計算產業發展已相對成熟,呈現出穩健發展的良好態勢。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962.8億元,增速39.2%,整體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在7月2日由中國信通院主辦的“2019可信云大會”上,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以下簡稱“云大所”)所長何寶宏認為,“從互聯網到云計算,意味著從通信基礎設施到計算基礎設施的轉變。”他表示,云計算是一種顛覆性的技術,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業界進入“互聯網原生”的時代,那么從2010年開始,我們邁入了“云計算原生”的時代。今天,有越來越多的企業上云,因為業界認識到,云計算是先進的生產力,企業不上云就意味著失去先進生產力,就會在市場競爭中落后。
“今天,我們對于數字世界的理解還非常‘膚淺’。”何寶宏認為,當前社會焦慮不斷增長,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技術發展導致的。在過去的三四十年中,全球的數字生產力得到了迅猛的提升,但是整個社會關系和架構還延續工業時代的模式。換一句話說,奔跑的數字經濟還穿著工業經濟的“鞋”。從軟環境上看,數字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管理、教育、司法等行業的發展速度,因而身在其中的我們,自然也會有不適應,并產生新的焦慮。
何寶宏表示,如果說100年前,是IT技術趕不上工業繁榮的步伐,那么100年后,全社會都趕不上IT技術創新的步伐。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入融合將會催生新的機會。
云計算產業從“單點突破”邁入“整體效能提升”
本次“2019可信云大會”上發布了《云計算開源產業白皮書》(簡稱《白皮書》),對當下云計算的發展熱點以及產業規模進行了分析。根據《白皮書》,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我國云計算市場不斷成熟。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快上云的步伐,在云計算加速落地的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云計算發展正在步入從“單點突破”到“整體效能提升”的新階段。
“云計算如何能夠為信息化賦予更高效、更強大的能力?”中國信通院云大所云計算部主任栗蔚表示,這已經成為如今云計算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當前,用戶對云計算的認知已經不再是如何實現虛擬化軟件、云服務等某個環節,而是更加關注場景化能力的提升和方案。
以智能云為例。在傳統的模式下,企業要部署人工智能應用,不僅需要購買GPU、FPGA、CPU等基礎資源,同時還需要雇傭專門的算法工程師,這讓很多小型企業望而卻步。為了消除這一痛點,智能云開始興起,一方面將基礎資源變成一種普適的計算能力,實現對用戶的彈性供給;另一方面,市場上相繼出現的智能云平臺,集合了眾多智能開發必備工具,能夠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機器學習平臺服務,助力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并以AI賦能各行各業。
隨著整個行業從“單點突破”走向更加務實的“整體效能提升”階段,大型云服務商不斷整合內部企業化應用資源,以云之名輸出整體解決方案,而單個環節的中小云服務商,則積極和上下游合作,共同打造整體解決方案。栗蔚認為,“實際上,這意味著云計算正在進一步加速落地,用戶需要能夠快速部署的整體解決方案,這也意味著整個業界更加關注場景化。”
需進一步健全開源生態加強治理
無論是云計算,還是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都大量采用了開源技術。
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白皮書》顯示,全球開源產業鏈已經形成,而國內已經應用了開源技術的企業占比達到86.7%,有計劃應用開源技術的企業占比10.6%,開源技術已經被企業普遍接受。同時,開源技術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中國企業和開發者也需要審視開源所涉及的風險。
對此,中國信通院云大所云計算部副主任郭雪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健全開源生態、樹立開源風險意識、加強開源治理。而《白皮書》中也建議,第三方機構宜組織推廣國內開源項目,搭建開源配套基礎設施,進一步推進標準制定。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776瀏覽量
137365 -
數字經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53瀏覽量
18282
原文標題:云計算成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重要支撐
文章出處:【微信號:qdkjjkjt,微信公眾號:青島科技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