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大會(Chinese Congres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9,簡稱“CCAI 2019”)將于9月21日-22日在青島膠州召開。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令人矚目,語音識別是其中代表領域,而科大訊飛已經成為這方面的領軍者。作為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將出席大會并做題為《用人工智能建設美好世界》的主題演講。
劉慶峰,科大訊飛創始人,現任公司董事長,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教授、博導,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首任理事長,中國語音產業聯盟理事長。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主要從事語音與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領域研究。在劉慶峰演講之前,讓我們先來梳理他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觀察和理解,以及站在企業的角度,他如何看待未來的行業趨勢。
人工智能時代三大不可阻擋的趨勢
從1956年科學家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今天的人工智能第三次浪潮,劉慶峰認為后臺核心算法的邏輯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最早是計算智能,人們讓機器能存儲、會計算;隨后是感知智能,機器能聽會說、能看會認,以人臉識別和語音識別為例,劉慶峰提出,在這方面機器已經越來越多地逼近,甚至超越了人類;下一個重點是本次人工智能浪潮的核心,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為代表,以及更多新的算法,要讓機器具備理解、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這也是全球競爭的焦點。
展望未來十年,劉慶峰預見了三大不可阻擋的趨勢。一是5G助推下萬物互聯將正式成為IT產業的第六次浪潮,語音將成為最重要的人機交互方式;二是未來十年,人類交流互動的大趨勢不可阻擋,人類語言巴別塔將在十年內最終建成;三是人工智能將深刻改變世界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將為各行業賦能,人機耦合無所不在。
那么如何保護用戶隱私呢?劉慶峰說,首先法律要同步跟上;其次,企業自身要有更強的保護意識,現在已經有很多服務涉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相關行業的領軍企業要起到表率作用,不僅僅是告知用戶,還要在價值觀層面進行引導;第三,應該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給予用戶更多選擇權。
人工智能,要做生態
科大訊飛以技術見長,但作為董事長的劉慶峰在談及人工智能對世界的影響時,并沒有只停留在技術層面。他提出,人工智能改變世界需要依靠三個因素:核心算法、行業大數據和行業專家。
劉慶峰將核心算法比作一個聰明的孩子,這個孩子在沒有學習天文學的時候,不知道天文,沒有學習醫學時也不懂醫學,但只要足夠聰明,具備足夠強的學習能力,當我們把行業數據給他后,他就能很快具備各領域的知識。因此劉慶峰認為,未來人工智能發展首先是算法上要突破,如何面對小樣本、無監督情況下的個性化訓練等等問題。人工智能并不是普適萬能的,還需要腳踏實地跟各領域專家結合,才能真正改變世界。算法、數據和專家,這三要素必須緊密結合在一起。
劉慶峰強調,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不可能靠一家公司全部做下來,所以必須要做生態。僅有幾家獨大的領軍企業不夠,還需要千千萬萬懂細分行業的專家、創業者加入創新隊伍,才真正能掀起各行各業的智能革命。人工智能時代,將是一個體系對一個體系、一個生態對一個生態的競爭,只有生態繁榮,發展才能生生不息。
據他判斷,人工智能今年會進入應用紅利兌現年。這一判斷來自三個標準:首先,人工智能具備了真實可見的應用案例,不再停留在概念階段;其次,人工智能的應用具備規模化推廣的能力;最后,這些應用在得到推廣后,能夠利用數據證明其成效。
今天,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不錯的勢頭。對此劉慶峰表示,中國要保持目前的優勢,就要以應用促進人工智能發展,在兼顧保護和共享數據之間推動人工智能更好地成長,數據的適度管理尺度以及典型應用場景的快速突破,能夠形成數據和應用場景的良性互動。
未來是屬于“人機耦合”的新時代
在劉慶峰看來,新一代人工智能突破有三個關鍵要素,分別是算法突破、腦智同飛和人機耦合。對于未來,他多次提到的一個詞是“人機耦合”。
以翻譯為例,盡管現在已經有了達到專業資格合格標準的口譯機器,但這并不意味著機器可以替代人類的同聲傳譯。人和機器各有利弊,機器翻譯的信息完整度高、實時高效,可以持續工作不停歇,但在對信息的提煉、加工以及深度服務方面,人類的優勢是機器所無法比擬的。
因此,未來的人和機器并不是替代與被替代的關系,而是協同發展的關系。劉慶峰說,人要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去做更有意義的事,人和機器的深度協作才是推動人工智能應用真正落地的關鍵,這也是人工智能時代社會倫理和人文發展的需要。人機耦合不僅在翻譯領域,在幾乎人工智能落地的所有領域,應該都代表未來,不僅是技術趨勢,也是倫理和人文的需要。
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基礎研究的進步。劉慶峰提出,驅動未來人工智能基礎研究不斷進步的有三大引擎。
第一是數學基礎原理的研究。數學基礎原理研究是人工智能基礎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腦科學研究和數學統計建模方法深度結合,將是人工智能下一步發展的突破方向之一。
第二大引擎是腦科學基礎研究。劉慶峰表示,腦科學研究是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的重要方向,也是讓機器從“能聽會說”到“能理解會思考”的關鍵一步,要把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結合起來。
第三大引擎是加快人工智能落地應用,以人機耦合模式反哺人工智能基礎研究。人機耦合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推向實用過程中將長期使用的一種方式。
人工智能立法,要以人為本
隨著人工智能應用開始落地,立法問題也被提上日程。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劉慶峰,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發表過這方面的看法。
劉慶峰指出,人工智能立法存在兩方面的挑戰。
一是在現有法律體系中并沒有人工智能方面的法律法規,人工智能是新事物,它所帶來的積極幫助或者潛在風險都是人類沒有碰到過的,從討論調研到最終制定法律,存在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二是人工智能的發展日新月異,給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的改變是全新的、快速的,這對法律體系的與時俱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人工智能立法工作,他提出三個建議。
首先,人工智能的立法核心一定要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立法首先要保障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人工智能一定是要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使用,比如自動駕駛的應用,應明確門檻和標準。人工智能的核心價值觀,必須是陽光的,健康的,必須是能夠幫助人類與人為善的。
其次,人工智能應該兼顧未來社會人文的需要,倡導人機耦合的模式。人工智能是幫助人的,不是替代人的。在人機耦合上,我們要考慮到以人為本,未來人和機器如何協作。
最后,人工智能在立法的同時需要有檢測手段。因為這方面的立法對很多人來說還是陌生的,人們對技術的了解同樣有限,所以在檢測人工智能安全性上必須有測試標準和方法,這樣才能使立法落到實處。
劉慶峰還強調,人工智能立法要先進行試點,通過驗證再實現大規模落地。如果大干快上,導致行業泡沫過多,容易在應用過程中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從而影響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442瀏覽量
239012 -
科大訊飛
+關注
關注
19文章
809瀏覽量
61341
原文標題:CCAI 2019 | 劉慶峰:機器不會替代人,未來是“人機耦合”的時代
文章出處:【微信號:CAAI-1981,微信公眾號: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