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猛進,2019年1-5月新能源汽車總產47萬輛,同比增長48.7%
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5月新能源汽車總產量11.1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22.8%。累計方面,1-5月新能源汽車總產量47萬輛,比上年同期(31.7萬輛)增長48.7%。
毋庸置疑,2019年1-5月的高增長跟補貼政策有一定的關系,目前產業鏈上下游均對于過渡期以后的形勢異常擔憂,6月上游訂單普遍“凍結”待定,更是給新能源產業蒙上了一層陰霾。2019年6月6日,發改委等三部門聯合印發《推動重點消費品更新升級暢通資源循環利用實施方案(2019-2020年)》,雖然政策的釋放還需要一段時間,但是總體來說,仍然給產業打了一劑強心針。
黎明前最黑暗,成功前最困難。近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業迎來突破式發展,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量123萬輛,占全球總銷量的60%,多家動力電池企業進軍國際市場,全產業鏈降成本成果顯著。成績是肯定的,問題也是需要直面的,最大的兩個問題就是“補貼”斷乳的陣痛和事故頻發的隱憂。如果說前者是倒逼行業走向市場化和集約化的“苦口良藥”,后者則是影響品牌聲譽和市場信心的“懸頭利劍”。
事故頻發,2018年召回率高達10%
2019年4月21日,上海徐匯一輛特斯拉Model S停在自家小區里,在未充電、未被碰撞的前提下突然無故冒煙,8秒后發生自燃爆炸,火勢兇猛迅速蔓延,并引燃了停放在一旁的2輛汽車。特斯拉官方數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11月,特斯拉電動汽車總行駛里程達到100億英里,全球保有量達到50萬臺。同時粗略統計顯示,特斯拉Model S/X在充電、行駛、碰撞中已發生近50宗燃燒或爆炸事故。
上海特斯拉自燃事故不到24小時,西安蔚來授權服務中心一輛正在維修中的ES8發生燃燒。5月4日,杭州一停車場內,8輛電動汽車也意外起火,燒得只剩車架。6月14日武漢漢西一路附近一輛白色蔚來ES8自燃。
2019年3月17日下午,深圳市新能源車輛應用推廣中心(以下簡稱推廣中心)發出一份緊急通知,由于深圳市今年以來發生多起北汽威旺407EV新能源純電動貨車充電起火自燃的安全事故,推廣中心根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對在深圳從事車輛、充電樁運營的企業和個人建議,在相關事故原因尚未查明之前,各相關企業及個人應立即停止使用北汽威旺407EV新能源純電動貨車,如車輛發生自燃,司機及其他相關人員應盡快遠離,并向消防部門及時報案。
2019年新能源汽車事故統計表
數據來源:媒體報道統計
從以上事故中分析可知,新能源汽車自燃的類型主要有四種:一是嚴重交通事故,碰撞引起電池組變形短路的燃燒;二是車輛行駛或放置過程中,地面輻射的熱量被電池包吸收,散熱系統不到位,造成電池熱失控發生燃燒;三是涉水浸水后,防水失效,水進入電池箱造成短路自燃;四是充電過程的燃燒,涉及電池組BMS軟硬件等方面復雜的控制問題,這也是發生頻率較高的一種狀況。總而言之,電動汽車除了動力系統不同外,其他基本與傳統內燃機車型一致,所以其核心部件電池必然是車輛自燃事故的主要原因。
新能源汽車事故頻發,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2018年,依托國家車輛事故深度調查體系和缺陷信息收集系統,組織開展新能源汽車缺陷調查3起,會同相關部門開展火災事故現場調查5次,督促7家生產企業實施召回,涉及33個車型的12.14萬缺陷車輛。包括比亞迪、力帆、眾泰、路虎、華晨寶馬、北汽新能源、江淮汽車七大車企召回了包括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新能源車輛。此外,特斯拉也召回部分進口Model S系列汽車。
嚴肅面對,電動汽車安全問題需防患于未然
新能源汽車注定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重視電池安全問題是發展電動汽車的首要任務,電動汽車的安全問題需要防患于未然。這已經成為政府、協會,企業和產業鏈相關者的共識,自今年1月到6月,從3項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制定,到問題產品的召回管理、再到安全隱患的排查……這一系列努力都是為了讓電動汽車安全地上路行駛。
無獨有偶,在政府部門頻發新政的同時,我會也在為讓電動汽車安全積極奔走。由浙江省汽車工業技術創新協會、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主辦的“會員開放日-新能源電動汽車安全技術創新研討會”將與7月30日下午在杭州舉行。此次以“安全”為核心的研討會,特別邀請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陸守香教授來共同交流,我們熱情地邀請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動力電池企業、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企業、電動汽車消防設備企業、高校及研究院所等相關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就如何對新能源汽車消防安全事故進行全天候監測,提前預判并及時預警、電池火災探測技術、電池熱管理、滅火裝置在電動汽車中的探討等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討電動汽車發展安全之道。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067瀏覽量
231109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31瀏覽量
77608
原文標題:聚焦丨新能源汽車更安全才有“未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