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SIF 2019 青島國際VR影像周正式舉行。今年展會依舊是人滿為患,上午10點才剛剛開展,數分鐘內當天的預約就迅速被排滿,而《對撞實驗室》(The Collider)3天體驗人數僅僅50多人,更是讓許多人留下遺憾。
《對撞實驗室》由英國導演Anagram出品,據稱,為了這場展映,許多道具均從英國運送至現場,光運輸和道具就花費了十數萬元。
展會的最后一天VR陀螺提前兩小時蹲點,終于幸運地排上了一場體驗。
人與人的碰撞——《對撞實驗室》
在展臺外圍,就已經感受到這場體驗的與眾不同。
黑色的墻面上,星星點點類似別針一樣。靠近觀察才發現,原來這些都是每個個體在生活中的瞬間,打招呼、約會、散步、思考……
可能很多人會疑問,為什么墻面上要粘上這些小人,只是為了吸引觀眾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將在體驗了《對撞實驗室》后獲得。
根據簡介,《對撞實驗室》被定義為沉浸式虛擬戲劇體驗,觀眾將在其中探索權力與關系。觀眾進入一臺特質的機器,探索人際關系的奧秘。其運作類似大型強子對撞機,但互相碰撞的不是原子而是人。
該體驗時長40分鐘,每次由兩人配合進行體驗,其中一人無需佩戴VR頭顯。
場景由數個小房間組成,戴頭顯的體驗者與不戴頭顯的體驗者從不同的房間進入,聽從不同的語音提示,最后在同一場景中匯合。
VR陀螺選擇了不戴頭顯。
“對撞機是一臺簡單的機器。和所有機器一樣,它本身并無生命。只有當材料被注入其中,它才有了生氣。”耳機中傳來低沉的男聲。
“我們關心的并不是宇宙最微小的組成單位,而是人,具體說來,是人與人之間暗涌的、躁動的微粒。”
進入第一個房間。
房間內擺設了很多具有年代感的小物件和儀器,看起來像是一個小型實驗室。發黃的黑白照片、生銹的鐵盒、斑駁的零部件,還有試管、顯微鏡等等,不禁讓人猜想,這里曾經進行過什么實驗,這些擺件與這次體驗有何關系。
在放置臺燈的鐵架上,有一個玻璃蓋住的模型,里面各色各樣的小人凌亂地擺放著。
“在這個玻璃的糕餅架里,是在你之前進來的人制作的場景。他們當時也在回憶的,是自己在別人面前感到強勢的時刻。正如你剛剛腦海中浮現的記憶一樣。”
耳機中提示讓我專注地回想生活中的某一個時刻,我在別人面前感到很強勢的時刻,并將當時的場景在這個玻璃的糕餅架中還原出來。
此時此刻,與我一同體驗的B也在另一個房間中回想另一個場景,TA感到弱勢的時刻,并且要求將場景還原在另一個糕餅架中。
我們各有3分鐘時間來回憶記憶中的某一時刻……隨著沙漏中的沙子漏完,第一個場景中的體驗結束。
進入第二個房間。
相比第一間房,這里布置更為簡潔。夸張的落地式臺燈,不禁讓我聯想到《千與千尋》中能走路的那盞路燈。
這是一個放空自己,讓自己與世隔絕的房間,在這里需要做的只是放松,吃一片餅干,靜靜的思考……
“你認為你是一個獨立的人嗎——你是怎樣度過漫長的獨處時間的呢?”耳機中的這個疑問,讓我陷入了沉思。
從第三個部分開始,搭檔體驗的兩個人終于開始有了交集。
拉開綠色的簾子,另一位搭檔已經在里面,他正戴著HTC Vive頭顯,站著。
腳下是白色的細沙,里面有一把椅子和一張柜子。抽屜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道具,羽毛、扇子、玩具……
Vive的手柄被擱置在綠色的簾子外面,語音提示讓我拿起并告訴我,“它們賦予了你對另一個人的控制力。”
我開始用手柄來控制另一個人,他遵循著我的運動軌跡做出同樣的動作……而后我變成一面鏡子,跟隨著對方的動作。
兩個熟悉或陌生的人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以及與發出語音指令的人三者之間,是順從還是違抗,心情是愉悅還是反感……
“你心甘情愿地為別人服務多久?然后會產生對自由的渴望?”
沒錯,這個體驗就是探索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場實驗,相比其他強娛樂性的內容,其更能讓人引發深層次的思考。
最后,我們摘下耳機和頭顯,坐在沙發前,回憶剛剛體驗的內容……
-
機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780瀏覽量
40711 -
VR頭顯
+關注
關注
1文章
259瀏覽量
26625
原文標題:SIF 2019 | 90%以上的人都沒體驗到的《對撞實驗室》究竟如何?
文章出處:【微信號:vrtuoluo,微信公眾號:VR陀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