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計劃_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本內容介紹了國家高校111計劃的詳情和高校名單
“111 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旨在抓住我國政治和經濟實力迅速提高的歷史機遇,推進我國高等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由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決定聯合實施,總體目標是瞄準國際學科發展前沿,圍繞國家目標,結合高等學校具有國際前沿水平或國家重點發展的學科領域,以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為平臺,從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優勢學科隊伍中,引進、匯聚1000余名優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建設100個左右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高校遴選范圍為進入國家985工程、211工程的中央部屬高校。
“111計劃”以建設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進海外人才的力度,進一步提升高等學校引進國外智力的層次,促進引進海外人才與國內科研骨干的融合,開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共同培養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學校匯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原始性創新能力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
目標定位
瞄準國際學科發展前沿,圍繞國家目標,結合高等學校具有國際前沿水平或國家重點發展的學科領域,以國家重點學科為基礎,以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為平臺,從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及研究機構的優勢學科隊伍中,引進、匯聚1000余名海外學術大師、學術骨干,配備一批國內優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建設100個左右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努力創造具有國際影響的科技成果,提升學科的國際競爭力,提高高等學校的整體水平和國際地位。
建設原則
按照“分步實施,動態調整,滾動支持”的原則進行:
1. 分步實施:“111計劃”是項目、人才、基地三位一體緊密結合的計劃,創新引智基地的布局采取分批的方式,積極穩妥地推進。
第一批:2006年度設立25個左右創新引智基地,遴選范圍為已進入國家“985工程”的高等學校。
第二批:2007年度設立40個左右創新引智基地,遴選范圍為進入國家“985工程”、“211工程”的高等學校。
第三批:2008年度設立35個左右創新引智基地,遴選范圍為進入國家“985工程”、“211工程”的高等學校及部分有國家重點學科的高等學校。
2. 動態調整:2006-2008年“111計劃”布局工作完成后,工作重心由基地的選擇過渡到水平的提升。創新引智基地將實行“總量控制,優勝劣汰,動態調整”的管理機制。對已設立的創新引智基地運行2年后進行中期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動態調整的重要依據。
3. 滾動支持:對創新引智基地的支持將采取分階段滾動資助的辦法。根據中期評估結果對合作成效好、水平提升快、協調組織得力的創新引智基地將加大支持力度;在資助期結束后對工作特別優秀的,將適當給予獎勵。
遴選條件
1. 創新引智基地遴選范圍以“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學校為先導,逐步擴展到有國家重點學科的高等學校。
2. 擬申報的創新引智基地應結合本校學科發展,以國家重點學科為基礎,以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為平臺,具有廣泛深厚的國際合作研究基礎,且有一定面積的研究場所和一定規模的研究實驗條件。
3. 創新引智基地人員構成:
(1) 聘請不少于10名海外人才,其中包括:不少于1名學術大師;不少于3名學術骨干,不少于6名來華短期學術交流學術骨干;
(2) 配備不少于10名國內科研骨干。
4. 創新引智基地人員應具備的條件:
(1) 海外人才應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或研究機構任職,且與本校有良好的相應合作研究基礎。
(2) 海外人才所屬學科領域包括基礎科學、技術與工程、管理等。
(3) 海外人才應具有外國國籍或所在國家永久居留權,對中國懷有深厚感情,品德高尚,治學嚴謹,富于合作精神。學術大師年齡一般不超過70歲,學術骨干年齡一般不超過50歲。
(4) 學術大師應為國際著名教授或同領域公認的知名學者,學術造詣高深,學術水平在國際同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取得過國際公認的重要成就。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眼光,能夠把握國際科學發展的趨勢,引領本學科保持或趕超國際領先水平,匯聚國際上本學科的學術骨干,提出對學科或國民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研究課題。
(5) 學術骨干應具有所在國副教授以上或其他同等職位,擁有創新性思維,與學術大師有合作基礎,在所屬領域取得過同行公認的創新性成果。
(6) 國內工作時間:學術大師每人每年不少于1個月;學術骨干每人每年不少于3個月,一般應有一名學術骨干留在基地工作;每年來華短期學術交流的學術骨干不少于6人次,時間不限。
(7) 國內科研骨干應具有博士學位,5年以上科研工作經歷,年齡一般不超過50歲。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