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書名】 High-Speed Digital System Design: A Handbook of Interconnect Theory and Design Practices [原書信息]
【原出版社】 John Wiley & Sons,Inc.
【作者】 (美)Stephen H.Hall,Garrett W.Hall, James A.McCall
【譯者】 伍微等
【叢書名】 電子與電氣工程叢書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書號】 7-111-16822-4
【開本】 16開 【頁碼】 252
【出版日期】 2005-8-1 【版次】 1-1
市場價: ¥33.00
《高速數字系統設計:互連理論和設計實踐手冊》
數字系統設計員必須面對當今微處理器運行速度不斷增加所帶來的挑戰,因此,理解高速互連現象是不可或缺的。本書基于硬件平臺,將從基本的傳輸線理論到數字時序分析,再到高速測量技術等概念,逐一為讀者進行高速數字系統設計說明并將通俗易懂的原理解釋與大量實用問題解決方案結合起來,為當前的數字系統設計技術提供實踐指導。本書由3位Intel高級工程師編寫,詳細解釋常被忽略的有關數字總線上高頻效應的主題,介紹多種成熟技術和應用實例。
本書特點
●從數字角度詳細介紹基本傳輸線理論。
●理論層面的理解有助于讀者擺脫當前實踐應用的局限,進而能夠解決本書中未涉及的問題。
●書中理論適用于任何高速數字系統。
●書中涵蓋的所有方法都已經應用于實際數字產品,且這些產品的大批量生產和銷售已經獲得成功。
http://www.china-pub.com/computers/common/info.asp?id=26449
中國PCB論壇網斑竹winworm評價:
首先肯定一下,高速數字系統設計中的時序設計章節是所有高速數字設計書籍中講得最清楚的,盡管Howard在書中也講到了時序,但沒有這本書中講得好。
但是,我覺得時序設計可以簡化,沒有必要搞這么復雜,很多時候,盡管已經理解了,時序公式還是記不住,尤其是哪個量應該加,哪個量應該減,而且時序系統不止文中所說的2種類型,還有其它的一些變型,關鍵是要把握好時序設計的基本點,抓住建立時間和保持時間,剩下的事情都好辦。
時序設計應該有一個好的設計工具,而不是靠一個簡單的時序計算表。
本書目錄:
第1章互連設計的重要性1
1?1基礎1
1?2過去和未來3
第2章理想傳輸線基本原理5
2?1PCB或MCM上的傳輸線結構5
2?2波的傳播6
2?3傳輸線參數6
2?3?1特征阻抗7
2?3?2傳播速度、時間和距離9
2?3?3SPICE仿真中的等效電路模型10
2?4發送初始波和傳輸線反射12
2?4?1初始電波12
2?4?2多次反射14
2?4?3上升時間對反射的影響20
2?4?4電抗性負載的反射21
2?4?5消除反射的匹配方案22
2?5補充示例25
2?5?1問題25
2?5?2目標25
2?5?3計算PCB的橫截面幾何結構25
2?5?4計算傳輸延遲26
2?5?5確定接收端波形27
2?5?6創建等效電路27
第3章串擾29
3?1互感和互容29
3?2電感矩陣和電容矩陣29
3?3場仿真器30
3?4串擾感應噪聲31
3?5用等效電路模型仿真串擾35
3?6串擾感應延遲時間和信號完整性變化36
3?6?1開關模式對傳輸線性能的影響36
3?6?2使用單線等效模型模擬多導線系統中的走線40
3?7串擾引起的阻抗變化41
3?8奇、偶模傳輸線對的匹配43
3?8?1Pi型匹配網絡44
3?8?2T型匹配網絡45
3?9串擾最小化設計45
3?10補充示例46
3?10?1問題46
3?10?2目標47
3?10?3計算串擾引起的阻抗變化和傳播速度變化的最大值47
3?10?4判斷串擾是否會導致誤觸發48
第4章非理想互連問題51
4?1傳輸線損耗51
4?1?1導線直流損耗51
4?1?2介質直流損耗52
4?1?3趨膚效應52
4?1?4與頻率相關的介電損耗60
4?2介電常數的變化62
4?3走線彎曲63
4?4符號間干擾65
4?590°轉角效應67
4?6拓撲效應68
第5章連接器、封裝和過孔71
5?1過孔71
5?2連接器72
5?2?1串聯電感73
5?2?2并聯電容73
5?2?3連接器串擾73
5?2?4電感耦合引起的連接器引腳場效應74
5?2?5EMI76
5?2?6連接器設計指南76
5?3芯片封裝78
5?3?1常見的封裝類型78
5?3?2創建封裝模型81
5?3?3封裝的影響84
5?3?4最佳引腳布局88
第6章非理想回路、同步開關噪聲和功率傳輸91
6?1非理想電流回路91
6?1?1最小電感通路91
6?1?2信號通過地槽92
6?1?3切換參考面的信號94
6?1?4以電源或地為參考面的信號95
6?1?5其他非理想回路98
6?1?6差分信號98
6?2本地功率傳輸網絡99
6?2?1高速I/O設計中求解本地去耦需求100
6?2?2系統級功率傳輸102
6?2?3選擇去耦電容104
6?2?4功率傳輸系統的頻率響應105
6?3SSO/SSN105
第7章緩沖器建模109
7?1模型分類109
7?2基本的CMOS輸出緩沖器110
7?2?1基本操作110
7?2?2為CMOS緩沖器建立線性模型114
7?2?3為CMOS緩沖器建立行為模型119
7?3在飽和區中工作的輸出緩沖器121
7?4小結122
第8章數字時序分析123
8?1公用時鐘時序123
8?2源同步時序127
8?2?1源同步時序方程128
8?2?2根據眼圖推導源同步時序方程131
8?2?3其他源同步方案131
8?3其他總線信號傳輸技術132
8?3?1時鐘伴隨133
8?3?2時鐘嵌入133
第9章設計方法學135
9?1時序135
9?1?1最差情況時序表136
9?1?2統計時序表138
9?2時序度量、信號質量度量和測試負載140
9?2?1參考電壓的不確定度140
9?2?2對參考負載進行仿真140
9?2?3延遲時間143
9?2?4延遲時間偏差144
9?2?5信號完整性145
9?3設計優化147
9?3?1圖紙分析147
9?3?2制板分析148
9?4靈敏度分析149
9?4?1初步的趨勢分析和顯著性分析150
9?4?2有序參數掃描154
9?4?3解空間求解的第1階段155
9?4?4解空間求解的第2階段157
9?4?5解空間求解的第3階段159
9?5設計指南159
9?6參數提取160
9?7在設計系統時應遵循的通用經驗方法160
第10章輻射規范和系統噪聲最小化163
10?1FCC輻射規范163
10?2輻射的物理原理164
10?2?1差模輻射164
10?2?2共模輻射168
10?2?3波阻抗171
10?3去耦與扼流172
10?3?1系統級高頻去耦173
10?3?2扼流電纜、本地電源平面和本地地平面176
10?3?3低頻去耦與地平面隔離182
10?4補充的PCB設計準則、封裝須知與引腳布局183
10?4?1高速器件和高速走線的布局183
10?4?2串擾183
10?4?3引腳布局和封裝選擇184
10?5機箱設計184
10?5?1電磁屏蔽基本知識184
10?5?2孔徑186
10?5?3諧振189
10?6時鐘頻譜擴展190
第11章高速測量技術193
11?1數字示波器193
11?1?1帶寬193
11?1?2采樣194
11?1?3其他效應196
11?1?4統計197
11?2時域反射計197
11?2?1TDR理論198
11?2?2測量要素199
11?3TDR的精度201
11?3?1入射寄生效應202
11?3?2探針類型203
11?3?3反射204
11?3?4接口傳輸損耗204
11?3?5電纜損耗204
11?3?6幅度漂移誤差205
11?4阻抗測量205
11?4?1阻抗的精確測量205
11?4?2TDR阻抗分析中的測量區域206
11?5奇模阻抗和偶模阻抗207
11?6串擾噪聲208
11?7傳播速度208
11?7?1長度差分法209
11?7?2Y截距法209
11?7?3TDT法209
11?8矢量網絡分析儀210
11?8?1S參數簡介211
11?8?2儀器211
11?8?3單端口測量(Zo、L、C)212
11?8?4雙端口測量(Td、衰減、串擾)214
11?8?5校準217
11?8?6單端口測量校準218
11?8?7雙端口測量校準218
11?8?8校準驗證219
附錄A阻抗公式的其他特性221
附錄BGTL電流模式分析223
附錄C數字信號的頻域分量229
附錄D有用的S參數變換231
附錄E分貝的定義235
附錄FFCC輻射限制237
參考書目239
索引241
- 高速數字(8300)
- 實踐手冊(5850)
相關推薦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