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Microcontrollers)是一種集成電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把具有數據處理能力的中央處理器CPU、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多種I/O口和中斷系統、定時器/計數器等功能(可能還包括顯示驅動電路、脈寬調制電路、模擬多路轉換器、A/D轉換器等電路)集成到一塊硅片上構成的一個小而完善的微型計算機系統,在工業控制領域廣泛應用。從上世紀80年代,由當時的4位、8位單片機,發展到現在的300M的高速單片機。
單片機應用分類
通用型
這是按單片機(Microcontrollers)適用范圍來區分的。例如,80C51式通用型單片機,它不是為某種專門用途設計的;專用型單片機是針對一類產品甚至某一個產品設計生產的,例如為了滿足電子體溫計的要求,在片內集成ADC接口等功能的溫度測量控制電路。
總線型
單片機這是按單片機(Microcontrollers)是否提供并行總線來區分的。總線型單片機普遍設置有并行地址總線、 數據總線、控制總線,這些引腳用以擴展并行外圍器件都可通過串行口與單片機連接,另外,許多單片機已把所需要的外圍器件及外設接口集成一片內,因此在許多情況下可以不要并行擴展總線,大大減省封裝成本和芯片體積,這類單片機稱為非總線型單片機。
控制型
這是按照單片機(Microcontrollers)大致應用的領域進行區分的。一般而言,工控型尋址范圍大,運算能力強;用于家電的單片機多為專用型,通常是小封裝、低價格,外圍器件和外設接口集成度高。 顯然,上述分類并不是惟一的和嚴格的。例如,80C51類單片機既是通用型又是總線型,還可以作工控用。
單片機硬件特性
1、主流單片機包括CPU、4KB容量的RAM、128 KB容量的ROM、 2個16位定時/計數器、4個8位并行口、全雙工串口行口、ADC/DAC、SPI、I2C、ISP、IAP。
2、系統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實現模塊化;
3、單片機可靠性高,可工作到10^6 ~10^7小時無故障;
4、處理功能強,速度快。
5、低電壓,低功耗,便于生產便攜式產品
6、控制功能強
7、環境適應能力強
單片機基本結構
1.運算器
運算器由運算部件——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 Logical Unit,簡稱ALU)、累加器和寄存器等幾部分組成。ALU的作用是把傳來的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輸入來源為兩個8位數據,分別來自累加器和數據寄存器。ALU能完成對這兩個數據進行加、減、與、或、比較大小等操作,最后將結果存入累加器。例如,兩個數6和7相加,在相加之前,操作數6放在累加器中,7放在數據寄存器中,當執行加法指令時,ALU即把兩個數相加并把結果13存入累加器,取代累加器原來的內容6。
運算器有兩個功能:
(1) 執行各種算術運算。
(2) 執行各種邏輯運算,并進行邏輯測試,如零值測試或兩個值的比較。
運算器所執行全部操作都是由控制器發出的控制信號來指揮的,并且,一個算術操作產生一個運算結果,一個邏輯操作產生一個判決。
2.控制器
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譯碼器、時序發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組成,是發布命令的“決策機構”,即協調和指揮整個微機系統的操作。其主要功能有:
(1) 從內存中取出一條指令,并指出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的位置。
(2) 對指令進行譯碼和測試,并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以便于執行規定的動作。
(3) 指揮并控制CPU、內存和輸入輸出設備之間數據流動的方向。
微處理器內通過內部總線把ALU、計數器、寄存器和控制部分互聯,并通過外部總線與外部的存儲器、輸入輸出接口電路聯接。外部總線又稱為系統總線,分為數據總線DB、地址總線AB和控制總線CB。通過輸入輸出接口電路,實現與各種外圍設備連接。
3.主要寄存器
(1)累加器A
累加器A是微處理器中使用最頻繁的寄存器。在算術和邏輯運算時它有雙功能:運算前,用于保存一個操作數;運算后,用于保存所得的和、差或邏輯運算結果。
(2)數據寄存器DR
數據寄存器通過數據總線向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送(寫)或取(讀)數據的暫存單元。它可以保存一條正在譯碼的指令,也可以保存正在送往存儲器中存儲的一個數據字節等等。
(3)指令寄存器IR和指令譯碼器ID
指令包括操作碼和操作數。指令寄存器是用來保存當前正在執行的一條指令。當執行一條指令時,先把它從內存中取到數據寄存器中,然后再傳送到指令寄存器。當系統執行給定的指令時,必須對操作碼進行譯碼,以確定所要求的操作,指令譯碼器就是負責這項工作的。其中,指令寄存器中操作碼字段的輸出就是指令譯碼器的輸入。
(4)程序計數器PC
PC用于確定下一條指令的地址,以保證程序能夠連續地執行下去,因此通常又被稱為指令地址計數器。在程序開始執行前必須將程序的第一條指令的內存單元地址(即程序的首地址)送入PC,使它總是指向下一條要執行指令的地址。
(5)地址寄存器AR
地址寄存器用于保存當前CPU所要訪問的內存單元或I/O設備的地址。由于內存與CPU之間存在著速度上的差異,所以必須使用地址寄存器來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內存讀/寫操作完成為止。
顯然,當CPU向存儲器存數據、CPU從內存取數據和CPU從內存讀出指令時,都要用到地址寄存器和數據寄存器。同樣,如果把外圍設備的地址作為內存地址單元來看的話,那么當CPU和外圍設備交換信息時,也需要用到地址寄存器和數據寄存器。
單片機編程入門之基本思路和寫法
學習單片機最主要的是學習寫程序的方法,程序的功能千變萬化,是學不完的,只有掌握了一定方法,才能用這種方法去寫新的程序。
以c語言寫的單片機程序為例,程序總是從main程序開始,然后順序執行到main結束。由此可知,程序必須包含而且只能包含一個main程序,也就是常說的主程序。
main()
{
主程序的內容。。。。。。
}
實際使用中還需要在main程序中建立一個主循環體while 或者do while,主循環體可以是死循環,也可以是條件循環,如下:
main()2 I- l5 q. e, B“ t4 i) ~9 H: U
{” r h7 F) J5 G$ C5 C
while(1)
{
死循環體內的程序會循環執行* E& K) T7 c7 a7 u
}
}
/////////////////////////////////////////////////////////
main()
{
2 e p# y- J! V/ O
while(Flag)
{$ Z8 Y6 y‘ }$ m5 z( k
條件循環體內的程序會根據Flag的值的變化循環執行或者跳出循環
}“ J% @0 q* p0 ?: s& C
}4 Z2 E. ^* K2 [ u+ @. {
/////////////////////////////////////////////////////////。 u” D6 h! E( m
main()& ?6 l7 i! x# q+ W/ u
{
程序會順序執行
while(1); //在此處停止
}
////////////////////////////////////////////////////////
一般第一種用的最多,所有的需要循環執行的程序都放在主循環體內,然后內部有可以再增加多個條件循環體。
main程序的開始一般要做哪些工作呢?再單片機中,c語言再進入main程序的入口時會自動添加一些單片機的初始化工作,使單片機處在準備工作的狀態。但僅僅單片機內部做的并不一定似乎我們需要的,所以main程序的開始我們還需要些一些自己初始化的代碼,比如開機時候的各個端口的狀態,聲明的一些變量的初始化數值,定時器或者其他外設的初始化等,凡是需要在第一時間就需要設置的部分都再這個部分完成,然后到了主循環while部分,既然是循環,就說明循環體內的程序是順序并循環執行的,什么語句需要放在這個里面呢?那就是需要隨時變化的端口量,數值等,比方說,時鐘,時鐘是不停變化的,就需要循環的讀取時鐘的數值,然后更新數據到顯示器件上(數碼管或液晶或者電腦端),再比方按鍵,因為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按下按鍵,所有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停的檢測按鍵端口的變化,這個也必須放在主循環體內,以保證檢測按鍵的時效性
舉例說明:開機后P1.1連接的LED點亮,然后隨這按鍵的按下LED熄滅,釋放按鍵在點亮,設置P3.4端口按鍵3
sbit LED=P1^1;* k/ ]- L( H. w: `1 B
sbit KEY=P3^4; //定義按鍵端口,可以根據硬件連接不同更改到其他端口) i* C; r* m“ O- x! ~3 }
9 b9 Z, w* j3 ]
main()
{。 ]! d& v6 [1 E7 z4 h& o
LED=0;//這里以低電平點亮LED為例子,這個語句是初始化端口8 p+ h* Q4 B- m! @
while(1)/ e. a: u( Q1 O. @6 |8 _
{* w; W# F6 E+ ; r8 R P: I
if(KEY) //檢測按鍵端口是否為1,如果為1表示沒有按下,如果為0表示按鍵按下% Q% G4 e$ X* ]3 e% ` L
LED=0;//沒有按下則LED點亮: [’ b8 ~) k& Q3 h‘ C r
else
LED=1;//按下則LED熄滅+ ]# L& U’ D/ _) K‘ Y4 J
}% d) D6 g8 9 a2 s5 K1 |$ _* P! o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