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RISC-V之父、圖靈獎得主David Patterson在平頭哥玄鐵RISC-V生態大會上曾大膽預言:“3~5年后,RISC-V將無處不在!”
2023年6月,RISC-V技術主要發明者,同時也是SiFive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的Krste Asanovi?教授則在2023 SiFive RISC-V 中國技術論壇上表示:“未來2~3年內,RISC-V將突破性能水平或應用領域的限制,很快超越所有其他架構!”
那么RISC-V到底發展得如何呢?
從數據面來看,根據RISC-V國際基金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RISC-V全球會員單位數量已超過3820個,2023年8月,該數據已經上升至將近4千個,遍布全球70多個國家。從出貨量的角度來看,2022年年底出貨100億顆,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600億顆。換言之,RISC-V用12年的時間走完了傳統指令集30年的發展歷程。
從應用生態面來看,筆者曾在2020年撰寫的《產業觀察 | 10年過去,RISC-V陣營怎么樣了?》一文中提到:“除了在IoT/MCU等領域綻放光彩以外,未來2~3年RISC-V的高性能應用在服務器、移動端及車載電子等領域將會有更多的實現,而基于應用軟件的技術及生態也將持續增進,并且在特定領域,如DSP/AI/圖像/網絡領域也會有所斬獲。”該文鏈接請復制到瀏覽器打開:https://www.eefocus.com/article/465846.html
3年過去,如今看來,RISC-V產業的發展軌跡正如預期。2023年8月28日,在第三屆滴水湖中國RISC-V產業論壇上,我們看到除了汽車電子以外,今年又多了服務器芯片的身影。這意味著,就國內的RISC-V生態來講,在時間維度上,RISC-V在車載領域的實現早于服務器領域,然而僅這一維度并不能充分說明服務器領域才是RISC-V更難啃的骨頭。
圖 | 第三屆滴水湖中國RISC-V產業論壇上首次出現國產RISC-V服務器芯片的身影
汽車電子&服務器,為什么非RISC-V不可?
在回答汽車電子和服務器這兩種RISC-V的高端應用,哪一個相對更容易落地的問題前,我們先來聊聊使用RISC-V內核的必要性。
Tenstorrent Inc.首席CPU架構師練維漢告訴與非網:“在特斯拉發明了第一個自制車載芯片后,我們公司收到了很多關于這方面的需求。那么,汽車大公司們都在焦慮些什么呢?我認為未來的汽車基本上就是現在的手機加四個輪子,因此進入汽車市場的門檻就降低了,然而對于傳統車廠而言,他們以前最會做的駕駛系統不見了,車載系統正在成為新的競爭焦點,同時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其差異化優勢深度耦合。所以未來的汽車,它的電子系統一定是定制指令集。英特爾、AMD不太可能,ARM只會賣IP,不可能給你量身定做。所以你唯一可以選擇的就是RISC-V,通過定制化做出你想要做出來的東西,你才有差異性,才可以賣更好的價錢,這是時代的趨勢,也是電動車帶來的問題?!?/p>
對于這一點,筆者認為今年8月的一則消息就是很好的佐證:高通、恩智浦、英飛凌、Nordic和博世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將攜手共同投資組建一家芯片公司,專攻RISC-V架構,目標是通過支持下一代硬件開發來推動 RISC-V 在全球的應用。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高通選擇RISC-V的原因可能與它和Arm公司之間的訴訟有關,比如禁止自選GPU核心,強制采用公版架構等,這會對高通的獨家優勢構成威脅。相對來說,更加自由、開放的RISC-V可能更符合高通接下來的需求?!?/p>
而在服務器領域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我們看到如今x86架構處理器依舊統治著PC和服務器市場,而Arm架構處理器則統治著移動市場。但是隨著數據上云趨勢的演變,x86架構向前發展裹挾著沉重的向后兼容包袱,沒有辦法做到專注于云,而反過來看,專注于云端計算的芯片它即要在關鍵云需求上做加法,帶來性能的提升,比如根據需求增加大量寄存器等,也要在沒有需要的地方做減法,帶來能耗的降低。
我們以視頻云為例來解釋一下,我們了解到視頻編碼對算力的要求很高,因為我們常常試圖用算力換存儲,用算力換傳輸帶寬。那么我們要如何提升視頻云服務器CPU的算力呢?第一步就是要選擇好的內核架構,但不管是Hyper-Threading還是其他,采用傳統架構的CPU走的都是提高主頻的路子,在視頻處理時就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視頻壓縮的時候會分成I幀、P幀、B幀,每一幀的算力并不是平均分配的,就會帶來對算力需求不穩定的問題。所以為了讓芯片不跑超頻,就可能會做一些降頻處理,這時候它的算力就可能達不到相應的編碼需求。在實際業務中,由于視頻業務不是單機運行的,會有很多的服務器集群配合來處理,為了防止CPU跑超等復雜情況的出現,就不得不把服務器集群的水位降低,這是傳統架構CPU比較大的問題。相比之下,RISC-C和Arm就可以在復雜任務中實現穩定的輸出,做到良好的資源調配和水位調配,不用預留很多冗余來防止芯片跑超。
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到除了主頻高以外,傳統架構CPU的核不多,通常是兩個vCPU/HT共享一個物理核、1份ALU,但RISC-C和Arm可以實現128/256/512或更多的核,類似GPU的設計,如此一來,對于不同應用場景而言,就可以用少核應對低算力需求的場景,多核應對高算力需求的場景,實現更優的業務調配,降低投入成本。
而對比Arm,RISC-V之所以能吸引服務器領域公司的目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允許他們使用自己的自定義指令擴展開放的、免版稅的指令集架構,以加速特定任務。關于特定任務,Ventana Micro Systems公司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 Balaji Baktha舉例道:“這些自定義指令在初級程序員看來是 RISC-V ISA 擴展,比如您用RISC-V處理器加速數據解壓縮,在其中一個自定義的小芯片上,可以指定數字邏輯以在硬件中執行此任務,CPU內核在運行程序或固件代碼時可以看到這些指令并與自定義芯片通信以快速完成操作,然后把結果返回給調用代碼?!?/p>
換句話說,芯片設計公司采用RISC-V定制芯片時,只需要確保該芯片在設計過程中是符合互連規范的,這會比從Arm 獲得 CPU 內核許可并將它們設計成具有自定義加速功能的片上系統更容易、更便宜,并且這些指令和連接的功能對客戶的芯片來說仍然是專有的,而不會被在同意擴展ISA后提供給所有被許可人。
汽車電子vs服務器,誰更容易落地?
前面提到RISC-V在服務器領域的落地要晚于汽車電子,事實上在2020年以前,RISC-V在服務器賽道的身影幾乎為“零”。但是,行業內卻很看好RISC-V在服務器領域的潛力。根據投資機構ARKInvest的預測顯示,到2030年,ARM和RISC-V可能成為新的處理器標準,在云業務領域取代英特爾x86架構。其中,ARM+RISC-V的組合所占據的服務器市場份額,將從2020年的零,增加到2030年的71%。
所以,汽車電子和服務器這兩種RISC-V的高端應用,哪一個相對更容易落地呢?
圖 | 紅帽軟件首席軟件工程師傅煒(左三)
紅帽軟件首席軟件工程師傅煒認為,RISC-V在服務器領域更容易落地。
對此,他解釋道:“紅帽軟件也在做車載操作系統,經常跟一些車廠和車載芯片公司接觸,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汽車芯片的認證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非常復雜,但對于服務器領域來說,就沒有類似這樣的強制性要求。究其原因是,域控和自動駕駛相關的汽車電子一旦出了問題,就是人命關天的事,而服務器如果出了問題,還可以通過很多備份機制來解決,并不會產生人身傷害,所以門檻會稍微低一些?!?/p>
對此,筆者也是秉持著相同的態度,同時RISC-V服務器生態非常專注,在云端的量就足夠大,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能效上,都擁有替代傳統架構的底層優勢,因此比較容易上量。筆者認為,服務器很快就會擺脫“非x86不可”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初,RISC-V International已經將HPC確定為RISC-V增長的戰略優先領域。
如果用事實說話,我們看到幾年前由于沒有必要的服務器友好軟件生態系統的支持,加上制造工藝節點也沒那么先進,Applied Micro的數據中心處理器嘗試失敗了。但是到了2022年12月,Ventana Micro Systems推出Veyron V1的嘗試可以說是成功的開始。
在軟件生態方面,我們看到了一些變化,例如:今年6月,包括谷歌、三星、高通、SiFive、平頭哥、英特爾在內的13家IT和半導體頭部企業發起了全球RISC-V軟件生態計劃“RISE”,以推動RISC-V處理器在各個領域的市場化落地。
在Veyron V1的自身條件方面,根據Ventana Micro Systems披露的數據顯示,在SPECint 2017測試中,其128核心版本的Veyron V1在300W功耗下,大幅性能領先于64核的AMD EPYC Milan 7763(280W),并且達到了64核心AWS Graviton G3(Neoverse v1內核)、40核心Intel Xeon Ice Lake 8380(270W)的兩倍。
圖 | 全球首款數據中心級RISC-V處理器Veyron V1與市場主流數據中心級處理器性能對比
因此,雖然說今天的軟件生態系統也稱不上成熟,Veyron V1還不能算是一款通用型的服務器CPU,但是從性能的角度來看,該解決方案已經可以滿足數據中心CPU市場50%的需求,比如內存數據庫服務、APP應用及虛擬主機服務、存儲服務器、負載平衡、緩存設備、內容交付服務、流媒體服務等。
同時,在經濟效益方面,Ventana Micro Systems表示:“客戶選擇Ventana的CPU、I/O模塊來設計自己的SoC可以縮短兩年的開發時間,并節省7500萬美元的研發費用。”
提到RISC-V在服務器領域的發展,我們還不得不提一下國內的一些成就。2023年3月2日,中國公司算能也在玄鐵RISC-V生態大會上推出了其首款基于RISC-V架構的服務器處理器——SOPHON SG2042。
根據算能披露的數據顯示,SG2042是一款64核RISC-V服務器芯片,采用了平頭哥高性能玄鐵RISC-V內核(C920),主頻達到了2GHz,9-12流水線設計,支持亂序執行,擁有64MB共享三級緩存。
同時,2023年8月,在第三屆滴水湖中國RISC-V產業論壇上,算能又首次披露了其新一代的RISC-V服務器處理器——SOPHON SG2044(升級了DDR帶寬和PCIe等)。
未來,RISC-V在服務器領域的迭代會呈指數型加速狀態,當然,汽車電子作為這幾年的熱門賽道,也吸引了一大批技術和資金團隊去做更大的投入,所以發展也是非常迅速。
同樣用事實說話,我們看到面對巨大的汽車芯片市場,RISC-V的步伐也相當之快。SiFive在去年推出了全新的專為信息娛樂、駕駛艙、連接、ADAS 和電氣化等汽車應用而設計的Automotive系列RISC-V內核IP,已經發布的包括E6-A、X280-A 和S7-A 。
據悉,到今年為止已經有多家汽車零部件和服務供應商、工具供應商采用了SiFive Automotive RISC-V 內核,包括 Ashling(RiscFree工具鏈)、Cadence、Canonical、Elektrobit、Green Hills、IAR Systems、iSystem AG、Lauterbach、Renesas(瑞薩電子)、Resiltech、Segger(賽格)、Siemens(西門子)、Solid Sands、Synopsys(新思科技)、SYSGO、TASKING 和 WITTENSTEIN 等。
與此同時,中國IP初創企業芯來科技的NA系列CPU IP(NA900和NA300)也在今年7月順利獲得了ISO 26262最高汽車功能安全等級ASIL D的認證證書。對此,芯來科技CEO彭劍英表示:“這對于芯來科技,乃至對整個RISC-V生態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發展都具有里程碑意義,將開啟RISC-V上車的新篇章。”
編輯:黃飛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