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隨著市場需求和電子技術的發展,整車電氣系統經歷著電器化、電子化和網絡化三個階段性發展。嵌入式技術執行專用功能并被內部計算機控制的設備或者系統。嵌入式系統不能使用通用型計算機,而且運行的是固化的軟件,用術語表示就是固件(firmware),終端用戶很難或者不可能改變固件。盡管絕大多數嵌入式系統是用戶針對特定任務而定制的,但它們一般都是由下面幾個模塊組成的: 一臺計算機或者微控制器,字長可能是可憐的4位或者8位、16位、32位甚至是64位。 用以保存固件的ROM(非揮發性只讀存儲器)。 用以存程序數據的RAM(揮發性的隨機訪問存儲器)。 連接微控制器和開關、按鈕、傳感器、模數轉化器、控制器、LED(發光二極管)和顯示器的I/O端口。 一個輕量級的嵌入式操作系統,一般是自行編寫的。 專門的單片微控制器是大多數嵌入式系統的核心。通過把若干個關鍵的系統組成部分集成到單個芯片上,系統設計者就可以得到小而便宜、可以操作較少外圍電子設備的計算機。 嵌入式系統的一般模型并不足以定義嵌入式系統本身。例如,某些嵌入式系統常常比標準PC機箱小不了多少。這類設備有: 信息查詢以及銷售點終端。 某些工業控制系統。游戲控制臺(例如基于x86和Windows的Xbox)。
二、概述
整車網絡是指將多個具有一定獨立工作能力的汽車電子系統通過總線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分布式實時嵌入系統。由此定義可見,整車網絡以總線整合汽車電子系統的形式存在,但本質仍然是由軟硬件構成的嵌入式系統。
?
整個開發過程可被分為系統開發和零部件實施兩個應用層面,其中貫穿著算法設計、軟件工程等基礎技術。由于種種原因,自主汽車電子產業存在著重零部件輕系統、重應用輕基礎的問題。需要指出的,基礎技術涉及的建模、仿真、軟件構架等均來源于主流的嵌入式技術體系,并不固定從屬于系統開發或零部件實施的具體領域。在系統開發過程中,應用相應的基礎技術,結合上游用戶需求與下游零部件實施約束,才能完成嵌入式系統的集成設計與驗證。
三、架構開發
在軟件工程中,架構設計的作用在于三方面:1、行業應用架構,行業架構師往往是行業專家,了解行業應用需求,其架構行為主要是將需求進行合理分析布局到應用模型中去,偏向于應用功能布局;2、應用系統技術體系架構,技術架構師往往是技術高手中的高手,掌握各類技術體系結構、掌握應用設計模式,其架構行為考慮軟件系統的高效性、復用性、安全性、可維護性、靈活性、跨平臺性等;3、規范架構設計是通過多年磨礪或常年苦思頓悟后把某一類架構抽象成一套架構規范,當然也有專門研究規范而培養的規范架構設計者。
?
架構開發容易與總線開發混淆。雖然同屬系統層面開發,前者基于而高于后者。在架構設計中,總線僅是最主要的信息交互方式,其特點必須在設計過程中合理運用。
3.1工程需求捕捉(圖2)
從用戶角度,工程需求不同于常見的市場需求:后者主要從市場用戶出發,關注的是網絡系統的外在使用價值而不是具體的構架、技術和零部件;除此之外,整車壽命周期內還有開發工程師、制造工程師、售后工程師等內部用戶的需求。上述諸多用戶的需求同時也包含約束,例如法規、標準、成本、質量、工程策略等等。從時間角度上。上述需求在項目周期中不同程度地動態變化。
工程功能(圖3)作為工程需求的基本載體,貫穿著整個開發過程。由于不同整車的需求差異,對工程功能的具體劃分不盡相同。一般而言,工程功能被分為用戶工程功能和非用戶工程功能:前者會被用戶直接感受到,例如燈光;后者不會被用戶直接感受到,一般是前者的支撐,例如總線喚醒,通常也被稱為系統功能。對于每個工程功能的需求,也分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前者主要定義不同狀態下輸入輸出等外在行為邏輯,通常是可復用在不同車型上。
?
對需求的捕捉中,需求的驗證是重要環節之一。上述需求數量浩大甚至相互矛盾,產生的需求風險將嚴重影響下游的開發。建立系統層面的功能性需求模型,不僅可以解決需求沖突問題,也是對下游功能分配的必要約束。
3.2功能分配(圖4)
對于嵌入式軟硬件實現的工程功能,往往需要分布到多個零部件實現以滿足工程需求,因此合理的功能分配設計尤為關鍵。從實現角度而言,需要從邏輯、物理和機械布置層面進行平衡。嵌入式系統和外界交互需要一定形式的通用設備接口,如A/D、D/A、I/O等,外設通過和片外其他設備的或傳感器的連接來實現微處理器的輸入/輸出功能。每個外設通常都只有單一的功能,它可以在芯片外也可以內置芯片中。外設的種類很多,可從一個簡單的串行通信設備到非常復雜的802.11無線設備。
?
邏輯層面的分配,需要在保證關鍵資源、延遲、供電狀態、安全等非功能性需求前提下進行。例如:某功能的子功能被分配到某控制器,除了需要傳感器/執行器等硬件外,控制器能否提供足夠的存儲空間、運算能力、供電狀態也同樣重要;子功能之間可通過總線、硬線進行交連,但是連接方式必須確保功能本身的實時性、可靠性。
3.3架構整合
功能分配僅針對單個工程功能,而功能與功能、系統與零部件存在的關聯和由此產生的沖突。因此,系統層面上針對功能、零部件的平衡是架構整合的基本內容。同時。合格的架構不僅必須滿足成本要求,還需要與開發人力、可靠性、技術風險和可配置性進行折中。
作為分布式嵌入式系統,網絡系統的架構(圖5)存在著更分布還是更集中的爭議。在更分布式的系統中,諸多功能盡可能按功能分布在不同的控制系統實現,系統的可配置性好、可靠性高但物料成本較高;在更集中的系統中,諸多功能盡可能按區域分布在同一的控制系統實現,系統的物料成本較低但可配置性差、可靠性低。在實際工程應用中,由于不同整車系統、不同功能領域的需求差異,更分布和更集中架構往往是折中的。
?
四、總線開發
總線是指連接控制器的數字、雙向傳輸、多分支結構的通信系統,通常一條或多條總線和網關構成整車網絡。常見的總線如CAN、LIN,以及MOST、FlexRay。
總線可被視為滿足分布式功能需要的用于數據交換的非用戶工程功能,依托節點的嵌入式軟硬件分布式實現的。因此,運用總線時必須考慮其資源占用、時延、可靠性、線束布局等需求;反之,這些也是總線技術升級換代的驅動力。總線(Bus)是計算機各種功能部件之間傳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線,它是由導線組成的傳輸線束, 按照計算機所傳輸的信息種類,計算機的總線可以劃分為數據總線、地址總線和控制總線,分別用來傳輸數據、數據地址和控制信號。總線是一種內部結構,它是cpu、內存、輸入、輸出設備傳遞信息的公用通道,主機的各個部件通過總線相連接,外部設備通過相應的接口電路再與總線相連接,從而形成了計算機硬件系統。在計算機系統中,各個部件之間傳送信息的公共通路叫總線,微型計算機是以總線結構來連接各個功能部件的。
4.1物理層(圖6)
物理層指構成總線硬件的線束、接插件及板級收發電路。作為硬件部分,主要的難點在于設計偏差認可和一致性保證。前者主要是存在于沿用其他總線設計的控制系統,硬件的設計偏差認可與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方案最終確定;后者是指批量情況下全壽命周期的性能一致性保證,為避免散差、老化造成的質量問題。
?
4.2通信層(圖7)
通信層介于物理層和應用軟件之間,是通信協議的主體,主要包含通信策略和信號配置。
通信策略定義了通信機制的傳輸模型和時延模型,本質上服務于功能內部的數據交換需求,并屬于后者的抽象。例如人機類功能一般屬于開環控制類,事件觸發的傳輸模式即可滿足數據交換需要,總體時延要求在200毫秒以上。通信策略不僅可以直接作為通信層軟件開發需求,也是通過總線進行功能分配的重要參考依據。
?
信號配置是與架構設計直接相關,也是總線設計中最直觀的部分。信號配置本質上是把信號根據協議特性和架構需求進行組幀的過程。從邏輯角度,信號配置必須滿足架構中的流向關系、幀裝載字長和帶寬等限制;從時序角度,分配后信號的傳輸時延應確保滿足功能的總體時延分配。
4.3網絡管理
網絡管理主要完成啟動/停止、休眠/喚醒、錯誤處理和版本控制等功能。網絡管理通常包含節點管理和系統管理(狹義網絡管理),前者限于節點本地的通訊管理,后者協調節點間的系統級行為。
作為解決方案,可以直接引入包含網絡管理算法的嵌入式軟件,進一步定義網絡管理策略的時間參數設定、網絡管理底層策略與應用層的接口和應用層對網絡管理的具體需求。網絡管理包括對硬件、軟件和人力的使用、綜合與協調,以便對網絡資源進行監視、測試、配置、分析、評價和控制,這樣就能以合理的價格滿足網絡的一些需求,如實時運行性能、服務質量等。網絡管理常簡稱為網管。網絡管理,是指網絡管理員通過網絡管理程序對網絡上的資源進行集中化管理的操作,包括配置管理、性能和記賬管理、問題管理、操作管理和變化管理等。一臺設備所支持的管理程度反映了該設備的可管理性及可操作性。而交換機的管理功能是指交換機如何控制用戶訪問交換機,以及用戶對交換機的可視程度如何。通常,交換機廠商都提供管理軟件或滿足第三方管理軟件遠程管理交換機。一般的交換機滿足SNMP MIB I / MIB II統計管理功能。而復雜一些的交換機會增加通過內置RMON組(mini-RMON)來支持RMON主動監視功能。有的交換機還允許外接RMON探監視可選端口的網絡狀況。
?
4.4網關
網關實現不同總線的不同類型的數據交換,不僅包括常見的信號數據,還包含喚醒/休眠、啟動/停止等管理指令。網關(Gateway)又稱網間連接器、協議轉換器。網關在傳輸層上以實現網絡互連,是最復雜的網絡互連設備,僅用于兩個高層協議不同的網絡互連。網關既可以用于廣域網互連,也可以用于局域網互連。 網關是一種充當轉換重任的計算機系統或設備。在使用不同的通信協議、數據格式或語言,甚至體系結構完全不同的兩種系統之間,網關是一個翻譯器。與網橋只是簡單地傳達信息不同,網關對收到的信息要重新打包,以適應目的系統的需求。同時,網關也可以提供過濾和安全功能。大多數網關運行在OSI 7層協議的頂層--應用層。
網關的功能性需求來源于架構設計,越復雜越分布,系統的網關復雜度越大。從實現角度,網關功能增加了系統的可配置性但降低了可靠性,需要在架構設計中進行合理平衡。
?
五、診斷開發
診斷系統能實時監控功能運行,并通過總線接口與外部用戶設備實現數據交換,滿足法規、開發、制造、售后甚至信息服務的需求。從法規角度,通常排放相關的診斷內容是強制性標準化的。
5.1功能自診斷(圖9)
任何嵌入式方式實現均存在軟硬件失效的可能,因此實時在線的功能自診斷是必要的保障手段。功能診斷包括面向應用功能的自診斷和面向系統功能的自診斷,后者通常是指操作系統、總線等基礎或者內核部分。功能自診斷通常針對對物理輸入輸出和邏輯輸入輸出,前者通過相關電路特性判斷是否存在物理失效,后者對邏輯信號的數值、變化特性進行可信度判斷。
5.2診斷管理
診斷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故障管理。系統運行期間,功能自診斷因為隨機失效會產生相當數量的故障指示,不加處理容易造成虛警;對于正常的故障診斷,故障信息存儲也容易受到非易失性存儲資源的限制。故障管理將處理本地所有功能自診斷的故障指示,根據故障特性進行“識別-確認-退出”的過程管理;存在多個故障時進行類似堆棧的處理,保證高優先級故障信息的存儲;根據診斷協議的指令輸出或清空故障信息。
5.3診斷通信
區別于總線的在線通信,診斷通信被稱為離線通信,蓋因其非常在線特點。其服務層為診斷功能提供國際通用和自定義兩種診斷服務支持。診斷服務層為上層屏蔽具體通信特征,使其只考慮功能應用方面。每條診斷服務作為控制器功能的觸發條件或入口點。診斷服務層提供診斷服務(service)的軟件實施效率是保證控制器能夠及時響應外部診斷診斷請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會話層控制器與診斷工具之間的通信使能,打開或斷開雙方的通信。當診斷工具與控制器間的應用服務無法維持時關閉這些服務。將所有服務功能分布到合適session中,滿足診斷功能分級是該設計目的。其傳輸層設計實現塊數據的傳遞功能,為大數據量的傳遞提供通信通道。此外還需定義傳輸層與上、下層之間的軟件接口,優化匹配參數
5.4 配置系統(圖10)
基于市場、工程等多方面需要,整車網絡存在大量的通過診斷進行的信息配置。在項目的不同階段,對上述配置進行正確無誤的快速處理是配置系統的主要功能。
?
六、集成測試(圖11)
不同于零部件實施的測試,集成測試關注的是系統層面的測試驗證。
?
6.1基礎測試
基礎測試針對系統中總線、診斷等系統功能:控制器是否能夠及時地通過總線將采集到的傳感器信號傳遞給其他控制器,是否能夠及時響應其他控制器通過總線傳遞的指令并驅動執行機構;網關實現的功能是否正確(滿足設計要求);所有控制器是否能按規定進入/退出睡眠模式(網絡管理策略是否滿足設計規范);控制器網絡的電流消耗是否在規定的范圍之內;總線負載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在線診斷功能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6.2功能測試
根據系統架構、功能需求等設計規范,結合測試平臺結構和測試環境特點生成測試規范。測試規范詳細定義了測試要求和步驟,包括點火開關狀態、功能實現的條件、功能結果、具體描述及注意事項等。
根據上述測試規范進行詳細的功能測試,以確認集成效果是否滿足設計規范。測試解決方案建立在標準系統框架基礎上,通過開放式接口提供完整的模型設計、測試設計、診斷和標定設計,虛擬試驗環境、實時仿真模型、試驗和試驗參數可在不同設計階段和項目中得以復用。
七、總結
本文對整車網絡開發和系統開發工作進行了詳細描述,結合嵌入式理論介紹了基于功能面向需求的架構設計方法以及總線、診斷、集成測試的工作重點。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