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從事手機行業5年,現在某品牌負責研發工作,總看到身邊很多朋友花了冤枉錢買了不值得買的東西,我就想寫點東西,讓各位好好了解手機的來龍去脈,以及山寨機、國產機與國外品牌機的對比,從一個研發工程師的角度,帶領大家進入一個新的視覺,從而在購機的時候更趨向理性,選出自己合適的手機。
文章比較長,我想好了目錄,以后有空就寫一點,爭取寫完。
目錄:
1、手機發展歷史
2、山寨機
(1)起源
(2)各家公司采用的方案,以及質量、性能對比
(3)山寨機的性能,為什么有的山寨機很差,有的卻用得很久?
(4)教你如何避免進入“增值服務”的陷阱。
3、國內品牌機
4、國外品牌機,歐版機,水貨機
1、手機發展歷史
我們都知道,電燈是愛迪生發明的,電報是莫爾斯發明的,電話是貝爾發明的,可有多少人知道手機是誰發明的?什么,你不知道?不要緊,因為大部分人跟你一樣,都不知道。手機的發明人,馬蒂·庫珀(MartyCooper),位列十大默默無聞技術之父的首位。
1973年,庫珀申請了一項名為“無線電通話系統”的專利,當時他正在電信設備制造商摩托羅拉工作。他是全球首位通過移動設備撥打電話的人(他第一次手機通話是打給正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名競爭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制移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后來回憶道:“我打電話給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便攜式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
時至今日,手機影響著我們的交往方式,使得距離不再成為問題。如此重要的發明人,為什么不太為人所知呢?
我想,原因主要在于,隨著科技的進步,過去那種個人英雄主義式的偉大發明,將變得越來越少見。一個科技產品的研發,離不開一個團隊。手機發明人所在的團隊,就是摩托羅拉公司。要說到手機的發展史,我不得不花大篇幅來談談這個摩托羅拉公司。
摩托羅拉公司原名加爾文制造公司(GalvinManufacturingCorp),創立于1928年,由創始人之一的保羅.加爾文的名字命名。它最早是生產汽車里的收音機的,摩托羅拉則是這種收音機的品牌。摩托羅拉一詞Motorola的前五個字母Motor表示汽車,ola是美國很多商品名稱喜歡用的后綴,比如可口可樂CocaCola。二戰前,美國軍方已經認識到無線電通信的重要性,開始研制便攜式無線通信工具,并且自己研制出一款報話機(WalkieTalkie)SCR-194。但是非常笨重,不很適用。摩托羅拉的一些工程師參與了這項研究。1940年,摩托羅拉研制出真正用于戰場的報話機SCR300,它是一個可調諧的高頻調頻通信設備,重十六公斤,有效通訊距離十六公里左右,被美軍廣泛應用于通信。1942年,摩托羅拉公司再接再厲,研制出“手提式”的對講機(HandyTalkie)SCR-536。這個超級“大哥大”重四公斤,在開闊地帶通信范圍一公里半,在樹林中只有三百米。即使如此,那時美軍的通信裝備也高出其它國家一大截。從這一系列軍用設備可以看出,摩托羅拉在無線電通信方面的實力很強,它的調頻技術和天線技術都是領先于世界的。同時,作為美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供應商,摩托羅拉產品的穩定性和魯棒性(Robustness)都很好。這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摩托羅拉產品的基因。至今,很多摩托羅拉的產品仍然如此。我經常看到這類報道,在一個荒郊野外出了車禍,大家都拿出手機呼救,最后只有摩托羅拉的手機能打出去。但是,很多事情是雙刃劍,過分注重技術和品質使得摩托羅拉在商業上的靈活性遠不如諾基亞和三星等競爭對手。
二戰后,摩托羅拉作為品牌名氣越拉越大,人們一說起無線通信就首先會想到摩托羅拉。直到二十年前,摩托羅拉一直壟斷這個市場,從對講機、早期的手機,即大哥大,到九十年代初風靡中國,城市里人手一個,萬元戶腰里一排的BP機。人們甚至忘了它公司的名稱加爾文制造公司,于是,1947年公司干脆改名摩托羅拉,由此可見當年摩托羅拉名頭之響。
從二戰后到九十年代初,可以講是摩托羅拉紅火的年代。摩托羅拉在模擬無線通信方面有任何公司都無法比擬的技術優勢,并且創造出多項世界第一。美國通信界對通信有一種通用的分類方法,即分為:有線單向(如閉路電視)、有線雙向(如電話)、無線單向(如收音機)和無線雙向(如手機電話和WIFI)四種。長期以來,直到十幾年前,AT&T一直是有線通信之王,RCA是無線單向通信的老大,而摩托羅拉是不折不扣的無線雙向通信的霸主。我們從前一節可以看到,摩托羅拉的核心業務都和雙向的無線通信有關。
家公認摩托羅拉是當今手機通信的發明公司,雖然AT&T聲稱它的無繩電話比摩托羅拉的手機早,但是大家知道無繩電話和手機電話是兩回事。由于AT&T扎根于有線通信,不自覺地會抵觸無線通信。移動電話剛起步時,AT&T預計到2000年全球不超過一百萬用戶,這個估計比后來2000年時的實際數目小了一百倍。所以,AT&T自然不會把重點放在移動通信上。而摩托羅拉正相反,它在有線通信上不可能有作為,就自然而地押寶在移動通信上,領導和推動了移動通信的潮流。
到九十年代初,摩托羅拉在移動通信、數字信號處理和計算機處理器三個領域都是世界上技術最強的player。更難能可貴的是,它的產品聲譽極好。八十年代末,摩托羅拉對講機對講機就可以在鋼鐵包圍的大貨輪貨艙里和岸上的同事通話,這是任何其他同類產品做不到的。
關于摩托羅拉的輝煌,就先介紹到這里,下面得介紹其衰落史。作為一個技術人員,我對摩托羅拉的歷史非常感興趣,同時我也覺得,手機的演變史中,可以見到摩托羅拉從摩托羅拉的發展和衰退的足跡。
各家運行商中,2009年廣告打得最多的是什么?是“3G”。那么什么是3G呢?
3G,其實就是第三代的意思。我們現在用的GSM網絡的,屬于第二代,或者說是2.5代。最早不能上網那種GSM網絡的,是第二代,帶GPRS網絡的,是2.5代,帶Edge的,就是2.75代了。
再往前倒,第一代的,就是1G了。第一代手機(1G)是指模擬的移動電話,也就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國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Cooper博士。由于當時的電池容量限制和模擬調制技術需要碩大的天線和集成電路的發展狀況等等制約,這種手機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為可移動算不上便攜。很多人稱呼這種手機為“磚頭”或是黑金剛等。
作為移動通信的領導者,摩托羅拉自然地壟斷了第一代移動通信市場。第一代移動通信是基于模擬信號的,天線技術和模擬信號處理技術的水平決定了產品的好壞。而產品的外觀式樣根本不用考慮。在技術方面,沒有公司能挑戰摩托羅拉。因此,摩托羅拉的手機雖然賣的貴(那時在中國一個好的手機要兩萬元),仍然占領了世界百分之七十的市場。其它公司要想和摩托羅拉競爭,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了。
在第二代移動通信剛開始時,歐洲聯合起來了。以往歐盟各國只能算是松散的聯盟,在技術上很難單獨和美國抗衡。即使搞出一個不同于美國的行業標準,也很難在世界上占主導,比如彩電的PAL制式。近二十年來,歐洲獨立于美國單獨行事的意識越來越強,同時吸取了各自為戰的失敗教訓。明顯加強了內部的合作。終于在第二代移動通信上超越了美國。
1982年歐洲郵電管理委員會EuropeanConferenceofPostalandTelecommunicationsAdministrations(CEPT)提出了數字移動通信的標準GroupeSpécialMobile,簡稱GSM。后來這個標準流行于世,歐洲又把它改稱為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因此很多人以訛傳訛誤以為GSM是后者的縮寫。1989年,該標準被提交到歐洲電信標準局,第二年便成為歐洲后來乃至成為世界的第二代移動通信標準。GSM的技術核心是時分多址技術(TDMA),即將每個無線頻率均勻地分給八個(或者十六個)手機用戶,每個用戶交互地占用八分之一的信道時間。(注:人們通話時,語音直接的間歇時間其實很長,只有語音編碼做的合理,就可以幾個用戶共用一個信道。)GSM實現簡單,在成為歐洲標準的第二年,即1991年,就由愛立信和一家芬蘭公司架設了第一個GSM的移動通信網。兩年后,包括中國在內的四十幾個國家采用GSM標準,今天,GSM占世界手機用戶的80%,據稱達20億用戶。
在歐洲人行動的同時,美國人并沒有閑著,他們似乎比歐洲人更努力。整個歐洲只搞出一個標準,而只有歐洲人口三分之一的美國居然搞出了三個數字通信的標準,其中兩個和GSM一樣是基于TDMA的標準,而第三個是很先進的碼分多址CDMA標準。(以后有功夫再介紹CDMA,這里就不贅述了。)結果就不用說了,美國注定在第二代移動通信標準上注定失敗。
美國在標準之爭上的失敗間接影響的摩托羅拉手機今后的競爭力。當然,在標準上失敗并不意味著摩托羅拉在手機市場上會失敗,就像不擁有任何標準的三星公司照樣在手機上搶到了世界市場的一席之地。摩托羅拉失去手機市場統治地位的原因還必須從自身找。這里面既有無法抗拒的命運的捉弄,也有人為的因素。
摩托羅拉并不是沒有看出數字手機將來必將代替模擬手機,而是很不情愿看到這件事發生。作為第一代移動通信的最大收益者,摩托羅拉要盡可能地延長模擬手機的生命期,推遲數字手機的普及,因為它總不希望自己掘自己的墓。如果過早地放棄模擬手機,就等于放棄已經開采出來的金礦,而自降身價和諾基亞的公司一同從零開始。尤其在剛開始時,數字手機的語音質量還遠不如摩托羅拉磚頭大小的大哥大,更使摩托羅拉高估了模擬手機的生命期。和所有大公司一樣,在摩托羅拉也是最掙錢的部門嗓門最大,開發數字手機的部門當然不容易蓋過正在掙錢的模擬手機部門,因此,摩托羅拉雖然在數字手機研發上并不落后,但是,進展緩慢。一旦各個競爭對手推出各種各樣小巧的數字手機時,摩托羅拉才發現自己慢了半拍。
當然,以摩托羅拉技術和市場的優勢趕上這半步照說應該不難,但是,摩托羅拉另一根基因使得它很難適應新的市場競爭。在模擬通信設備市場上,技術占有至關重要的位置,其它方面,比如方便性,外觀都不重要。而且模擬電子技術很大程度上靠積累,后進入市場的公司很難一年兩年趕上。玩過發燒音響的讀者知道,音響的數字設備,比如播放機,各個牌子差異不是很大,而模擬部分比如喇叭不同廠家的差異有天壤之別。日本的SONY和先鋒至今做不出美國HarmanKardon和Infinity那種高質量的喇叭。在摩托羅拉內部,很長時間里,也許直到今天,技術決定論一直占主導。在數字電子技術占統治地位的今天,各個廠家之間在技術上的差異其實很小,這一點點差別遠遠不足以讓用戶選擇或不選擇某個品牌的產品。相反,功能、可操作性、外觀等非技術因素反而比技術更重要。在這些方面,摩托羅拉遠遠比不過諾基亞和亞洲的對手。像搞研發的一些朋友,常常很看不上諾基亞和三星等公司的做法“他們換一個機殼或者顏色就算是一款新手機”,但是,普通用戶還真的很買后者這種做法的帳。
公平地講,摩托羅拉的手機技術是領先的。他們每個細節,都做到最好,哪怕他所做的細節,你感覺不到。舉個例子,摩托羅拉有一項技術專利,可能不太為人所知,叫麗音技術,它內置了眾多的環境音,在通話時可以根據用戶所處環境,自動分辨出噪音,并對其進行反向消除,這樣就有效的清除掉了背景噪音,大大提高通話的質量。目前麗音技術已經進入到了第二代,第二代MOTO麗音最大的升級之處在于其采用了硬件模塊,內置的硬件模塊可以存儲更多噪音數據文件,更準確迅速的衰減噪音,只傳輸有效話音信息和舒適背景噪音給受話方,并根據用戶所處的環境背景噪聲,動態調整手機聽筒的語音通話效果來確保清晰通話質量。同時這種技術不僅可在嘈雜環境中有效改善通話質量,而且還能夠在安靜的環境下適當降低音量,避免通話內容泄露。為了細小的改善,摩托羅拉會下很大的功夫,而不像國內只追求大音量,哪怕喇叭震破了。但是,在亞洲,手機不僅僅是一個電話,它是個人通信的平臺,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有人在上面鑲上鉆石作為身份的象征。(這有點像兩百年前歐洲人的手杖,其實不是為了支撐身體。)在滿足后者需求上,諾基亞和以三星為首的亞洲做到更好。
手機的發展歷史中,從1G到2G的時代基本講完了,似乎該講3G了。但是講3G之前,我還意猶未盡,想說說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它的“銥星手機”估計聽到過的人不多,但在手機歷史上注定要留下重要的一筆,因此不可錯過。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用的手機,是要靠建立一大堆基站來發射和接收信號的,沒基站的地方,手機,自然就失去了作用。但是,使用摩托羅拉的“銥星手機”,則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進行語音通話。大家都記得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吧,當時有線電話線路被毀,手機的基站被毀,通信中斷,很多親人無法聯系,生死不明。北川震后一天都毫無音訊從里面傳出來。如果有一臺銥星手機,這一切問題就都能迎刃而解。
可能大家要發問了,這么好的東西,為何沒普及開來???
銥星計劃是一個讓許多摩托羅拉人興奮不已的想法。
革命性的想法從何而來?對于摩托羅拉的工程師巴里•伯蒂格來說,它來自于妻子在加勒比海度假時的抱怨,說她無法用手機聯系到她的客戶?;氐郊乙院?,巴里和摩托羅拉在亞利桑那州工作的衛星通信小組的另外兩名工程師想到了一種銥星解決方案——由77顆近地衛星組成的星群,讓用戶從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電話。由于金屬元素銥有77個電子,這項計劃就被稱為了銥星計劃,雖然后來衛星的總數降到了66個。
這是個好的創意嗎?盡管遭到伯蒂格頂頭上司的否決,這一計劃卻得到了摩托羅拉總裁羅伯特•高爾文的青睞并給予了支持。對于羅伯特,以及他的兒子克里斯•高爾文(后來成為他的繼任人)來說,銥星計劃是摩托羅拉技術高超的顯示,具有巨大潛力,令人振奮,決不可放棄。對于摩托羅拉的工程師們來說,建立銥星群的挑戰是一次經典的“技術拉鋸戰”——50多億美元的代價終于讓他們在1998年將銥星首次投入使用。
這是一個非常宏偉而超前的計劃,它最大的技術特點是通過衛星與衛星之間的傳輸來實現全球通信,相當于把地面蜂窩移動系統搬到了天上。從技術講,銥星系統是相當了不起的,它采用星際鏈路。在極地,66顆衛星要匯成一個點,又要避免碰撞,難度很高。從管理上講,它又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網,呼叫、計費等管理是獨立于各個國家通信網的。(這種獨立計費再后來給它的運營帶來很大麻煩。)低軌道衛星與目前使用的同步軌道衛星通信系統比較有兩大優勢:首先,因為軌道低,只有幾百公里,信息損耗小,這樣才可能實現手機到衛星的直接通信。我們現在的任何手機都不可能和三萬公里以外的同步衛星直接通信;第二,由于不需要專門的地面基站,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點進行通信。1991年摩托羅拉公司聯合了好幾家投資公司,正式啟動了“銥星計劃”。1996年,第一顆銥星上天;
1998年11月1日,在進行了耗資1.8億美元的廣告宣傳之后銥星公司展開了它的通信衛星電話服務。開幕式上,副總統阿爾•戈爾用銥星打了第一通電話。電話機的價格是每部3,000美元,每分鐘話費3-8美元。結果卻令人不無沮喪。到1999年4月,公司還只有1萬個用戶。面對著微乎其微的收入和每月四千萬美元的貸款利息,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壓力之中。4月里,就在公司宣布其季度財務報告的前兩天,首席執行官斯坦阿諾辭職,宣稱他與董事會在戰略問題上發生了分歧。公司內部一位資深人員約翰•理查德森迅速接替斯坦阿諾成為臨時首席執行官,但毀滅的陰影卻已經籠罩了上來。
1999年6月,銥星解雇了15%的員工,甚至包括幾位參與了公司營銷戰略規劃的經理。8月,它的用戶只上升到2萬個,離貸款合同要求的5萬2千個相去甚遠。1999年8月13日,星期五,在拖欠了15億美元貸款的兩天之后,銥星提出了破產保護的申請。
半年后的2000年3月18日,銥星公司正式破產。銥星成了美麗的流星。66顆衛星在天上自己飛了幾年,終于于2001年被一家私募基金公司(PrivateEquity)以兩千五百萬美元的低價買下。
銥星計劃是通信史上一個流星,一個美麗的故事(ABeautifulStory)。摩托羅拉公司很聰明地利用其技術優勢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該計劃一出爐就引起世人的廣泛注目,也贏得了風險投資家的青睞。摩托羅拉為此自己拿出了十億美元,同時釣魚似的從投資公司有拿到近五十億美元,從而大大降低了自己的風險。但是,在商業運作上,摩托羅拉做得很不成功。首先,市場分析現在看來就有問題,成本過高導致用戶數量不可能達到預計的盈利所必需的規模。而成本過高的原因又是技術選擇的失誤造成的。摩托羅拉長期以來都是一個了不起的技術公司,它長于技術,但是過分相信技術的作用。銥星計劃在技術上是無與倫比的,但是,過于超前市場的技術不僅導致成本過高,而且維護費用也是巨大的。另外,引入風投本身的弊端在項目的后期凸顯出來,那就是投資者為了收回投資,過早將銥星系統投入商用,當時這個系統通話的可靠性和清晰度很差,數據傳輸速率也僅有2.4Kps,因此除了打電話沒法做任何事,這使得潛在的用戶大失所望。概況來講,就是銥星計劃太超前了,它開業的前兩個季度,在全球只有一萬個用戶,而當初市場的分析去樂觀地預計,僅在中國就能有這個數的十倍。在后期商業運作上。銥星公司問題很多,最終導致銀行停止貸款、部分股東撤回投資,并導致公司在股市上停盤的致命打擊。
現在,仍然可以買到銥星手機。在淘寶搜索“銥星”,能找到不少賣家價錢在1萬到1萬6之間。據說,這類手機在國內也還比較暢銷,針對于特定野外探險的人群進行銷售。這種幾乎成了奢侈品,像我們這等普通大眾,是無福消受了。
STM32/STM8
意法半導體/ST/STM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