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才是一臺好電腦?即使是天天進行測試的的編輯,都要不斷地面對和解決這個問題。性能,穩定性,兼容性,平臺能力,都對都很重要,而單獨強調某一個側面卻都不夠全面。
做為近期某個項目的副產品,編輯在最近的一個月內連續測試了數十顆不同品牌的處理器,并與多款芯片組平臺主板、顯示卡、內存等產品搭配進行交叉測試,稍后相關測試將陸續放出。在此之前,我們要回答的問題仍然是:什么是“好”電腦。
性能——根本競爭力
摩爾定律驅動下不斷的產品迭代為了什么?非性能莫屬。然而,不同的應用場景,對性能的定義和需求都有所不同,特別對于一體電腦、筆記本電腦等對體積有要求的產品,功耗不能無限制的放大,換句話說,就是在一定的功耗限制內,實現性能的最大化,這也包括桌面平臺。
4月下旬,在發布了最新面向主流桌面和高性能移動應用的產品加入后,Intel的整個9代酷睿產品家族已經擴充到34款產品,4個功耗級別,恰好代表著4類應用場景或4類產品:
95W的K系列,開放超頻的桌面產品,提供極致性能;65W的S系列,主流桌面應用,面向主流應用;35W的T系列,低功耗的桌面級性能,常用于一體電腦、超小型臺式電腦產品;45W的H系列,是移動平臺首發的9代酷睿產品,有著趕超臺式電腦的高性能,游戲筆記本電腦、移動工作站就靠它了。
除了應用平臺/功耗的差異,9代酷睿CPU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功能特性,其中為性能傾向性的調整最為顯著,不僅向下開放了Core i3(包括稍早更新的Whiskey Lake架構8代酷睿i3-8145U)系列的Turbo Boost睿頻功能,滿足瞬間負載增加時的性能需求,而且向上為Core i9非超頻系列(包括稍早更新的Whiskey Lake架構8代酷睿i7-8565U)增加了Thermal Velocity Boost(Intel TVB)特性,在散熱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CPU單核或多核的運行頻率從而提升性能。
睿頻特性的開放,讓包括Core i3在內的所有產品有了更佳的能效平衡點,也就是功耗低得下來、頻率/性能升得上去;而包括TVB在內的性能增強技術,則讓各PC廠商有了更大的性能調優余地,設計精心、散熱條件好的產品就有更好的性能表現,體現設計的價值。
如此次發布的9代酷睿H系列產品中特別的Core i7-9850H這款產品,可以憑借PC廠商的散熱優化能力,從最高睿頻4.6GHz且不能超頻的狀態,獲得最多額外400MHz頻率提升,達到5GHz水平,與其他系列的Core i9/i7達到相同水平,性能也隨之再提升10%。
隨著Coffee Lake Refresh架構的9代酷睿處理器普及,14nm+++工藝與SmartCache一樣,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前者進一步拉升了核心頻率、優化了功耗表現,而后者為頻率越來越高的CPU核心間交換數據提供了更加智能高效的通道,在單個核心性能一騎絕塵的同時,整個CPU及內存子系統仍然跟得上表現。
SmartCache打通了L2 Cache和L3 Cache之間的層級邏輯,而多核心智能分配和調度的方式,使核心間的數據交換可以直接進行而不用再通過內存實現,都大大減小了數據延遲。
CPU性能=核心數量 x 核心頻率×效率,9代酷睿全面再加速。
穩定——口碑之所在
顯性的系統崩潰或者程序出錯,易見也容易理解其所代表的可靠性含義,而隱性的穩定性描述與感知就更為困難。
對測試來說,最勞神的事情莫過于不知道“哪里”出了“什么”問題,不斷的查找并確認問題存在,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穩定性對用戶同樣至關重要,性能不足可以升級來解決問題,最起碼心理有對其表現的基本預估,而表現忽高忽低、問題忽隱忽現的人就是“不靠譜”,機器也一樣。
性能和兼容性優化,對軟硬件間和硬件間都非常重要。x86平臺誕生數十年來,軟硬件特性不斷增加,以CPU指令集為代表的新特性需從操作系統到應用軟件等軟件匹配才能發揮效能,而Intel的編譯和優化器是軟件開發商(SV)的標準工具,操作系統如此、大中型應用軟件如此,如今游戲開發商也廣泛加入了Intel的游戲開發計劃,從游戲開發伊始就將可以調用的酷睿平臺性能及特性加入到產品中實現底層優化。
這樣的開發流程,性能不好、兼容性不佳,是不存在的!
除了軟件層面,硬件的兼容性更為棘手,同時也是與性能最難實現平衡。
也是在4月初,Intel正式向K系列酷睿產品平臺開放了“一鍵超頻”功能,這是Intel聯動上下游企業,從主板、App、機箱到PC OEM廠商共同打造的產品,為沒有技術基礎的用戶提供簡單到按下按鈕(軟件或硬件)即超頻的一鍵式解決方案。沒有一致穩定的硬件可靠性及性能表現,整機級別的官方超頻,誰敢提供呢!
實際上,“一鍵超頻”功能是IntelXTU(Extreme Tuning Utility,至尊調試實用程序)的簡化版本,它是集CPU、芯片組和內存等超頻功能于一體的控制臺。
Intel并不生產內存產品,但它的XMP-Ready內存認證計劃你一定有所耳聞,就是讓內存運行在遠高于JEDEC標準頻率下。而該認證計劃,就是對內存的速度、時序、電壓等參數進行調優,并確保與同樣XMP-Ready的主板相兼容。
穩定性和兼容性,不是某個或某幾個零部件的事情。如圖中這套CHIP所采購的DDR4-4133內存,在測試中無論使用哪顆酷睿CPU,只要在Z390平臺上就可以直接選擇XMP 2.0配置而直接穩定運行于4133MHz頻率。
但是放到另外一些芯片組平臺上,則需要不斷地微調電壓及時序等參數,才能實現3600MHz的運行平率,而更要命的是,換一顆CPU,哪怕同型號產品都不見的能在這個頻率下穩定工作!
經過不斷摸索總結,集成顯卡會影響該平臺CPU支持的內存品牌,無論是否使用獨立顯示卡輸出。
好的產品口碑,不是靠某個軟件測試成績高,或者“某Yes!”口號響亮就可以建立起來,CPU之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平臺——創新力源泉
在更廣義的平臺上,曾經被SSD支持者嗤之以鼻的Core i+平臺崢嶸初現。做為一個獨立的特性,Intel已經在較早時間推出了Optane Memory H10系列混合式固態盤產品,將擁有性能和延時優勢的Optane Memory與擁有成本容量優勢的QLC SSD融合在一個M.2 2280模塊上。只占用一個插槽,就能實現速度與容量的雙重提升,TB級容量、GB/s+級速度、千元-級價格已在當下。
合并在一個模塊上的混合式固態盤,不僅非常節約空間和成本,而且具有如兩個分離產品那樣的靈活性,同時并未鎖定于9代酷睿平臺使用,通過IRST(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控制臺,Optane Memory部分可選擇為不同(類型及物理盤)存儲介質加速,既可以是物理上合體的QLC SSD,也可以是更大容量但更需要加速的HDD,靈活性優勢盡顯。
另外具有平臺性能延展特性的還有新一代的Wi-Fi 6(IEEE 802.11ax)。做為Wi-Fi技術的大力推進者和實際產品的主要供應者,Intel在每代無線技術上都保持領先,在Wi-Fi 6上,不僅其首款產品AX200已經通過了Wi-Fi 6預認證,同時Intel還推動路由器廠商配套9代酷睿筆記本電腦上市時間推出相應產品。
在這款Wi-Fi 6初代產品上,Intel的態度也相當開放,采用了通用的PCI-E接口的M.2模塊或USB模塊,如IEEE 802.11ac的Wireless-AC 9260一樣,可以被用于包括AMD主板在內的其他平臺上。Intel承諾,稍后也將推出采用其獨家CNVio接口的Wireless-AC 9560的Wi-Fi 6產品,從而能夠利用芯片組內置特性而簡化無線模塊、降低平臺成本。
品牌——價值的累積
客觀的說,品牌≠品質,但品質的累積、價值的累積逐漸成就品牌。
近十年時間、逾20億用戶的選擇,酷睿平臺不斷帶給全球消費者帶去創新價值,無論你是游戲愛好者渴望性能、創意用戶需要品質與性能,還是商務用戶尋求安全與便攜,哪怕是普通用戶對節能、快速開關機或廉價的高速存儲有需求,認準酷睿品牌,給你全方位的滿足!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