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前的《通信名人傳記系列》中,我給大家介紹過法拉第、麥克斯韋、馬可尼、波波夫、特斯拉等多位大牛。他們要么是電磁理論的奠基人,要么是電磁應用的發明家。
但是,有一個人,我一直沒來得及介紹。他就是電磁理論和電磁應用之間最重要的銜接者,第一個證實電磁波真實存在的人,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Heinrich Rudolf Hertz)。
赫茲在物理史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沒有他,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和方程式只能繼續吃灰,而馬可尼等人的無線電發明,連影子都不會有。
正因為有了赫茲和他的發現,麥克斯韋才能沉冤得雪,電磁理論也能重見天日。我們呢,則最終迎來了精彩紛呈的移動通信時代。
那么,赫茲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是如何證實電磁波存在的?今天這篇文章,小棗君給大家講講赫茲的傳奇故事。
▉ 天才少年的成長之路
1857年2月22日,赫茲出生在德國漢堡一個猶太家庭。
他的家境非常不錯,父親叫古斯塔夫·費迪南德·赫茲,是德國漢堡市的一名大律師(后來成為參議員)。母親叫安娜·伊麗莎白·菲弗克恩,是一位醫生的女兒。赫茲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他還有3個弟弟和1個妹妹。
6歲時,赫茲被父母安排進入了漢堡當地的私立學校進行學習。這所學校的校長弗里德里希·威查德·蘭格,是一個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是以孩子為中心,進行個性化培養。赫茲在這所學校里表現出色,排名第一。
15歲的時候,赫茲離開了私立學校,在家自學。因為他想考大學,而威查德·蘭格的私立學校并沒有希臘語和拉丁語的課程(這是大學入學必須具備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學習語言,他們家請了一個很厲害的家教——德國著名語言專家雷德斯洛教授。結果,沒過多久,雷教授跑去告訴赫茲的老爹,說赫茲實在是個語言學天才,“我從來沒見過像赫茲這么有天分的孩子”。
17歲的時候,赫茲來到約翰尼姆學校,復習準備大學考試。結果,當他一年后考試通過時,這家伙又改變了主意。他搬到法蘭克福,跟著一個建筑師當學徒,想進軍建筑行業。
沒過多久,赫茲就放棄了自己的建筑師夢想,跑回德累斯頓學習工程學。
幾個月后,赫茲應征入伍,服役一年。這期間,赫茲陷入了人生的迷茫階段。他在給自己老媽寫信時,提到:
“日復一日,我覺得自己就是個廢柴。”
值得慶幸的是,赫茲的頹廢狀態并沒有持續多久。1877年10月,退役的赫茲搬到慕尼黑,開始繼續學習工程學課程。
同年,赫茲考入慕尼黑大學,選修高等數學、力學、實驗物理和實驗化學課程。一年后,表現優異的他又進入柏林大學。
▉ 師從名師,嶄露頭角
來到柏林之后,赫茲終于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位導師,德國著名科學家古斯塔夫·基爾霍夫(Gustav Kirchhoff)和赫爾曼·馮·赫爾姆霍茨(Hermann von Helmholtz)。
?
基爾霍夫專攻輻射、光譜學和電路理論的研究。赫爾姆霍茲則致力于電動力學和熱力學領域的理論研究 。
赫爾姆霍茨很快發現赫茲是一個物理學的天才,于是對其非常器重,進行重點培養。
當時,赫爾姆霍茨在學院里設立了一個有獎競答。誰能回答出他的問題,就能拿到獎品。
他的問題很短,但是很難:
“電是帶著慣性運動的嗎?”
(這個問題也可以理解為:“電是有質量(動能)的嗎?”)
赫茲對這個問題非常著迷。于是,他到處搜集資料進行學習,試圖找到答案。
1879年8月,22歲的赫茲通過一系列實驗,得到了自己的結論:如果電流有任何質量,這個值一定小到難以置信。
當時的人們,并不知道電子的存在。直到18年后的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約瑟夫·約翰·湯姆生在研究陰極射線時,才發現了電子。電子的質量確實是極小的,只有9.10956×10-31kg。以赫茲那個時代的技術能力,肯定是測不出來滴。
不管怎么說,赫茲的回答得到了赫爾姆霍茨的認可,他也贏得了老師的獎品——一塊金牌。
后來,赫爾姆霍茨又提了一個問題。這次赫茲不干了,拒絕參與。他認為,花三年的時間,又去研究一個可能沒有結果的問題,實在是浪費生命。
1880年1月,赫茲完成了關于旋轉導體電磁感應的論文,并從大學畢業。
畢業后,赫茲在柏林物理研究所擔任了三年赫爾姆霍茨教授的助理。在此期間,赫茲發表了15篇關于各種領域的論文,其中涉及氣象學、力學、電學、電磁感應和陰極射線等多個學科。
漸漸地,赫茲開始在科學界建立起自己的影響力。??
1883年,26歲的赫茲來到基爾大學,擔任理論物理講師。
1885年3月,赫茲轉到德國西南部邊境的卡爾斯魯爾大學(Karlsruhe),擔任物理系教授。
同年7月31日,赫茲娶了自己同事——幾何講師馬克斯·多爾的女兒,伊麗莎白·多爾(Elizabeth Doll)。當時,他們相識還不到四個月。后來,他們生了兩個女兒,分別叫約翰娜和瑪蒂爾德。
▉ 走向巔峰,發現電磁波
接下來,就是赫茲的高光時刻了。
赫茲跟隨赫爾姆霍茲研究物理學的時候,就曾經研究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當時,德國物理界普遍相信韋伯的電力與磁力可瞬時傳送的理論。因此,赫茲決定,以實驗來驗證韋伯和麥克斯韋的理論,到底誰是對的。
依照麥克斯韋理論,電擾動能輻射電磁波。于是,赫茲先設計了一個電磁波發生器。
他建造了一個由銅旋鈕構成的振蕩器。每個旋鈕都連接到一個高壓感應線圈上,并通過一個小間隙與另一個旋鈕分離,火花可以在這個間隙上移動。當感應線圈的電流突然中斷時,其感應高電壓使電火花隙之間產生火花。瞬間后,電荷便經由電火花隙在鋅板間振蕩,頻率高達數百萬。如果麥克斯韋的理論是正確的,此時就會產生電磁波。
為了監測電磁波,赫茲又設計了一個接收器。他將一小段導線彎成圓形,線的兩端點間留有小電火花隙。如果有電磁波,此小線圈上就會產生感應電壓,從而使電火花隙產生火花。
因為火花極其微小,所以,他必須坐在暗室中進行實驗。果然,在實驗中,赫茲親眼看到了微弱火花的產生!
1887年11月5日,赫茲發表了名為《論在絕緣體中電過程引起的感應現象》的論文,總結了自己的重要發現。這一論文直接轟動了整個物理學界。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翻身逆襲,被奉為經典。此時,距離麥神去世,已經過去了整整9年。
后來,赫茲繼續通過實驗,確認了電磁波是橫波,具有與光類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赫茲還實驗了兩列電磁波的干涉,同時證實了在直線傳播時,電磁波的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從而證明了光就是一種電磁波。
在此基礎上,赫茲還進一步完善了麥克斯韋方程組,使它更加優美、對稱,得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的現代形式。
赫茲的發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時,因為是赫茲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所以電磁波直接被稱為“赫茲波”,直到多年以后,才改叫“電磁波”。
我們現在都知道,赫茲的發現具有廣泛的實際用途,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但是,當時的赫茲,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說:
“我認為我所發現的無線電波,不會有任何實際應用。”
?
除了發現電磁波之外,赫茲還在光電效應領域做出了貢獻。
他注意到帶電金屬物體當被紫外光照射時,會很快失去它的電荷,發現了光電效應。
當時,他無法解釋這一現象。若干年后, 愛因斯坦成功解釋了這一現象(紫外光光子有足夠的能量與金屬中的電子相互作用,使電子有足夠的能量逃離金屬),并以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1889年,赫茲來到波恩大學擔任教授。在這里,赫茲與他的助手菲利普·勒納德(Philipp Lenard)一起研究陰極射線和氣體放電。沒想到,后來的1905年,勒納德憑借自己在陰極射線方面的研究,拿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英年早逝,令人嘆息
1888年至1890年,赫茲獲得了國內外的廣泛榮譽。他分別獲得意大利科學協會、巴黎科學院、維也納帝國科學院頒發的各種獎章獎金,德國政府還授予了他“王冠勛章”。
然而,也就是這一期間,赫茲開始遭遇嚴重的健康問題。
在搬到波恩之前,赫茲就開始牙痛,接受了牙科治療。1889年,他把所有的牙齒都拔掉了,試圖治愈這一頑疾。然而,到1892年初,問題又回來了,這次是他的喉嚨和鼻子。劇烈的疼痛導致赫茲無法繼續工作,只能四處尋找治療方法。
1893年春天,赫茲嘗試恢復工作,并做了幾次手術。不幸的是,疾病讓他患上了抑郁癥。12月3日,他寄出了自己最后著作(《機械原理》)的手稿。12月7日,赫茲做了生前最后一次演講。
不久后,1894年1月1日,赫茲因血液中毒,在波恩去世(死因至今存在爭議),年僅37歲。
赫茲死后,他的妻子并未改嫁,而是繼續撫養兩個女兒長大。1930年代,希特勒和納粹黨掌權,開始迫害猶太人。他妻子帶著女兒逃往英國劍橋。
值得一提的是,赫茲的家族后來也算是人才輩出。他的女兒瑪蒂爾德,成為了一名著名的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他的侄子古斯塔夫·路德維希·赫茲(Gustav Ludwig Hertz),作為量子力學的先驅,獲得了1925年的諾貝爾獎。古斯塔夫的兒子,卡爾·赫爾穆特·赫茲,則是核磁共振波譜學的先驅,發明了醫學超聲。
1930年,國際電工委員會為了紀念赫茲,將他的名字定為頻率測量單位。1960年,國際度量衡大會官方正式確認了這一單位。
1945年二戰結束后,赫茲恢復了自己在德國的名譽,重新獲得德國民眾的尊重。德國漢堡的無線電塔,也被命名為赫茲塔。
最后,我們用赫茲的悼詞來結束今天的文章:
“他是個高尚的人,有著難得的好運,能找到許多崇拜者,但沒有人恨他,也沒有人羨慕他;那些與他有過私人接觸的人,都被他的謙遜所打動,被他的和藹可親所著迷。他是真正的朋友,是尊敬的老師;對他的家人來說,他是一位慈愛的丈夫和父親。”
感謝您,偉大的海因里希·魯道夫·赫茲!
?
編輯:黃飛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