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擾源特性:1.電磁騷擾產生的機理2、頻域與時域的特性,更關心頻域特性3、表征其特性的主要參數4.抑制其發射強度的方法等。
騷擾源分類:1.自然干擾源2.人為干擾源:系統內和系統外3.電磁騷擾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網絡參數的突變。如:導體中有電壓或電流的變化。4.電磁騷擾的主要傳播途徑:傳導耦合、電容耦合、電感耦合和輻射耦合。
測試(量)分類:1.傳導發射測試.2.傳導抗擾度測試.3.輻射發射測試4.輻射抗擾度測試.5.傳導型沿線電磁環境監測6.輻射型空間電磁環境監測8.特殊的電磁兼容問題-頻譜管理。
無線電頻譜具有空間、時間、頻率三維特性。無線電頻譜劃分范圍9KHz到275GHz共劃分287項
電磁兼容設計的目的:1.電子設備達到預期的功能.2.系統內各設備之間相互不干擾.3.對外界電磁環境不構成污染.4.滿足電磁兼容標準的要求。
電磁兼容設計的方法:
1.測試修改法:對需設計部分邊測試邊修改
2.系統設計法: 電磁兼容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是指標分配和功能分塊設計,也就是首先要根據有關的標準(國際、國家、企業、特殊標準等等)把整體電磁兼容指標逐級分配到各功能塊上,細化成系統級的、設備級的、電路級的和元件級的指標。
優點:成功率高,節省開發時間,使設計達到最優化缺點:對設計人員電磁兼容水平的要求高,有時需要專門的電磁兼容技術支持,增加設計成本。
3.分層與綜合設計法: 可根據防護措施在實現電磁兼容時的重要性,分層依次進行設計。例如,第一層為有源器件的選擇和印制板設計,第二層為接地設計,第三層為屏蔽設計,第四層為濾波設計,然后進行綜合設計。
10.電磁兼容設計的效費比與方法:效費比就是“效用/費用“的比例。效費比高就是“少花錢多辦事“。
10.接地的目的及分類:接地的目的一是防電擊,二是去除干擾。
可將接地分為兩大類:1.安全接地(Safety Grounds)--保護性接地(1.1 設備安全接地、1.2 接零保護接地、1.3 防雷接地)2.信號接地(Signal Grounds)-功能性接地(2.1 單點接地、2.2 多點接地、2.3 混合接地、2.4 懸浮接地。)
安全接地的作用: 1.采用低阻抗的導體將設備外殼連接到大地上,使操作人員不至于因為外殼漏電而發生觸電危險。2.將建筑物或設備接大地,防止雷擊的危險。設備安全接地是指接大地,也就是將電氣設備的外殼以低阻抗導體連接大地,以避免當高電壓直接接觸設備機殼,或者避免由于設備內部絕緣損壞造成漏電打火使機殼帶電,人員意外接觸遭受電擊。
11.防雷接地:將建筑物等設施和用電設備的外殼與大地相連,將雷電電流引入大地。從而保護設施、設備和人身安全。使之避免雷擊,同時消除雷擊電流竄入信號接地系統,避免影響用電設備的正常工作。通常有兩種防雷接地:1. 一種是為保護建筑物或天線不受雷擊而專設的避雷針防雷接地裝置,這是由建筑部門設計安裝的;2. 另一種是為了防止雷擊過電壓對通信設備或電源設備的破壞需安裝避雷器而埋設的防雷接地裝置。如高壓避雷器的下接線端匯接后接到接地裝置。
12.信號接地(單點、多點):單點接地:串聯單點接地、并聯單點接地、復合式單點接地。
串聯單點接:優點:結構簡單,將多個電路地線串聯接到一起,可以節省很多的導線。
缺點:接地電壓互相影響,對抑制干擾不利,同時因地線過長,不適用于高頻的系統。
適用范圍:常用于低頻設備機柜中的接地。因為低頻所以可防止傳輸線效應的產生,設備機柜中由于空間等限制要求接地線少而且結構簡單、清楚。
并聯單點接地:優點:各電路的地電壓僅與本電路地電流及地阻抗有關,不受其他電路的干擾。
缺點:1.各電路都與地點直接相連,需要多個導線,這樣的結構費料,比較笨重。2.地線間靠的太近,容易發生電場相互耦合,隨著頻率的升高會更加嚴重。3.因為地線較長,不適用于高頻情況。適用范圍:低頻系統的多個機柜間的連接方式。
12.共模扼流圈工作原理:在連接電纜上使用共模扼流圈相當于增加了地環路阻抗,使電環路電流減小,但要控制其寄生電容,否則會影響對高頻干擾的抑制效果。
13.電磁屏蔽原理。
14.電源層、地層、信號層的相對位置(給例子分析——分析說明)單板層的排布一般原則:a. 元件面下面(第二層)為地平面,提供器件屏蔽層以及為頂層布線提供參考平面; b. 所有信號層盡可能與地平面相鄰;c. 盡量避免兩信號層直接相鄰;d. 主電源盡可能與其對應地相鄰;e. 兼顧層壓結構對稱。
15.浴盆曲線(Bathtub curve )
16.電子元器件失效分析(原因)1.早期失效期特征——多發生在元器件制造和計算機及其應用系統或電子設備剛安裝運行的幾個月內,一般為幾百小時。
失效原因:1.設計不當;2.元器件本身的缺陷;3.安裝工藝不可靠;4.環境條件惡化克服的辦法:元器件篩選、嚴控質量和安裝工藝、老化后再使用。
2.穩定工作期(正常壽命期、正常使用期),特征——元器件突然性失效較少,而暫時性故障較多。故障率可降低到一個較低的水平,且基本處于穩定狀態,可以近似故障率為常數。持續時間較長。
失效原因:應力引起。3.衰老期(耗損期)特征——失效率大大增加,可靠性急劇下降,接近報廢。
失效原因:元器件的物理變化、老化和機械磨損、疲勞磨損等。克服辦法:應用系統到了這個時期,應大修,更換一批失效的元器件。常采用定期維修、更換等手段進行預防降低系統故障率。
17.元器件失效分類:突然失效、退化失效、局部失效、全局失效。18.元器件的失效直接受溫度、濕度、電壓、機械、電磁場等因素的影響。
17.共模/差模干擾的產生電網中電感性開關的通斷,會產生差模的脈沖干擾,空間的電磁波(通信、雷達、雷電等)在電纜上感應出共模干擾兩臺設備之間的地線電位導致共模電流
18.三端電容器的原理與正確使用方法(第四章)使用三端電容器或片狀濾波器時,要注意中間的接地線越短越好,兩側的引線雖然沒有特殊的要求,但是要避免平行部分過長,否則高頻濾波效果會打很大折扣。
接地點要求:1 干凈地。2 與機箱或其它較大的金屬件射頻搭接。23.論述EMC與信號質量的關系:EMC與信號質量的相同點:EMC與信號質量可以說是關系密切,在產品內部考慮EMC,也就是產品的正常功能能否實現,此時EMC的分析方法與信號質量控制沒什么兩樣:它也是通過控制關鍵網絡(信號)的質量,比如減少反射、竄擾、振鈴,控制信號的輻射強度或降低對外界干擾的敏感程度;達到各信號、單板相互之間正常工作。
EMC與信號質量的不同點:1.EMC是從場的角度,而信號質量是從信號波形考慮: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而變化的磁場也能產生電場,電磁場的產生除了需要源以外,還需要傳播介質:進行電磁兼容的設計主要就是從控制源頭和傳播介質而言的:而信號質量則是從硬件原理設計(包括部分ASIC設計)出發,對信號從產生到終止,對其整個回路進行關注;
2.EMC是從頻域的角度考慮,而信號質量是從時域的角度出發;3.在波形沿的考慮上,EMC工程師希望減緩沿,di/dt越小,輻射越小。但隨著信號頻率的升高。列如在近IGHZ的情況下,在信號周期有限的空間里,扣除EMC的因素,硬件工程師則希望沿更陡一些。
24.EMC設計目的(與方法):目的:1. 自身功能實現:設備內部電路互不干擾,達到預期的功能;2. 對外干擾低:設備產生的電磁干擾強度低于特定的極限值;3. 對內抗擾能力強:設備對外界的干擾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25.EMC(電磁干擾三)磁干擾源;2.電磁干擾敏感裝置;3.電磁干擾耦合途徑;
26.PCB的EMC設計通常采取的措施有:1、減少干擾源的強度;2、切斷耦合途徑;3、提高設備抗干擾能力。28.當跨開槽走線不可避免時,應該進行橋接29.跨分割走線會帶來很嚴重的問題(危害):1.增大電流環路面積,加大環路電感,使輸出的波形容易振蕩;2.增加向空間的輻射干擾,同時易受空間磁場的影響;3.加大與板上其他電路產生磁場耦合的可能性;4.環路電感上的高頻壓降構成共模輻射源,并通過外接電纜產生共模輻射。
27.電磁屏蔽種類(按工作原理分):電場屏蔽、磁場屏蔽、電磁場屏蔽。低頻(100kHz以下)磁場的屏蔽常用高磁導率的鐵磁材料(例如鐵、硅鋼片、坡莫合金等),其原理是利用鐵磁材料的高磁導率對干擾磁場進行分路。
低頻磁場屏蔽原理:利用高磁導率的鐵磁材料(例如鐵、硅鋼片)對騷擾磁場進行分路,把磁力線集中在其內部通過,限制在空氣中大量發散。高頻磁場的屏蔽:其屏蔽原理是利用電磁感應現象在屏蔽體表面所產生的渦流的反磁場來達到屏蔽的目的,也就是說,利用了渦流反磁場對于原騷擾磁場的排斥作用,來抑制或抵消屏蔽體外的磁場。
28.騷擾源到騷擾接收機的耦合途徑:輻射和傳導。
電磁兼容((EMC): 設備或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對該環境中的任何事物構成不能承受的電磁騷擾的能力。
常用襯墊:金屬絲網襯墊、導電布襯墊、導電橡膠襯墊、指形簧片。屏蔽目的:限制內部能量泄漏出內部區域(主動屏蔽),防止外來的干擾能量進入某一區域(被動屏蔽)差模干擾電流:干擾電流在信號線與信號地線之間(或電源線的火線和零線之間)流動信號線與機殼地或大地之間(濾除共模干擾電流)
使用三端電容器或片狀濾波器時,要注意中間的接地線越短越好,兩側的引線雖然沒有特殊的要求,但是要避免平行部分過長,否則高頻濾波效果會打很大。接地點要求:1 干凈地2 與機箱或其它較大的金屬件射頻搭接。板上濾波:必須安裝在金屬板上,并在一周接地;最好焊接,螺紋安裝時要使用帶齒墊片;
焊接時間不能過長,容易損壞器件;采用螺紋緊固時,要注意保證良好電器連接,一定要使用帶齒墊片,以便刺透金屬表層氧化物,保證良好的射頻搭接。1.研究三:空間、時間、頻譜
27.電源、地、信號層設計方法:(給例子——分析說明)
5.電磁兼容領域中傳播特性研究的特點:源的非理想化(源的頻域、時域特性的復雜性以及源的幾何參數的復雜性)以及寬的頻率范圍。例如,從10kHz至1GHz,包括了17個倍頻程,但對于有用信號, 從波長上看,10kHz的波長為30km,而1GHz的波長僅0.3m,對于同一距離(例如10m或100m),對1GHz為遠場區,而對于10kHz則為近場區。
電磁兼容領域中的傳播特性的研究經常需要同時考慮遠場與近場,而且傳導與輻射并存。從而使傳播問題的研究更加復雜化。
7.電磁兼容分析建模技術研究1.電磁兼容分析問題一般都非常復雜,其基本出發點都是麥克斯韋方程,一般不可能得到其解析解.2.描述和分析電磁波與它們和物體的相互作用的Maxwell物理方程式構成了真正理解EMI問題和尋求解決方案的基礎.3.必須針對具體的問題采用合理的數值計算方法,常用的數學知識包括泛復變函數、有限元方法、邊界元方法、矩量法、差分法及時域有限差分法、數值積分、數學物理方程等.4.建立騷擾源、耦合特性、設備受擾特性等模型。
29. 電磁輻射的危害:①干擾廣播、電視、通信信號的接收;②干擾電子儀器、設備的正常工作,可能造成信息失誤、控制失靈等事故; ③可能引燃一些易燃易爆物質,引起爆炸和火災;④較強的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相鄰層的關鍵信號不跨分割區;地的層數除滿足電源平面的要求外,還要考慮:
元件面下面(第2層或者倒數第2層)有相對完整的地平面;高頻、高速、時鐘等關鍵信號有一相鄰地平面;關鍵電源有一對應地面相鄰(如48V與BGND相鄰)。
19.電磁兼容研究內容
電磁兼容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間、時間和頻譜資源等條件下,各種用電設備(廣義的還包括生物體)可以共存,并不致引起降級的一門科學。
效費比就是“效用/費用“的比例。效費比高就是“少花錢多辦事“。
單板層的排布一般原則:
a. 元件面下面(第二層)為地平面,提供器件屏蔽層以及為頂層布線提供參考平面;
b. 所有信號層盡可能與地平面相鄰;
c. 盡量避免兩信號層直接相鄰;
d. 主電源盡可能與其對應地相鄰;
e. 兼顧層壓結構對稱。
電源、地平面均能用作參考平面,且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但相對而言,電源平面具有較高的特性阻抗,與參考電平存在較大的電位勢差;從屏蔽的角度,地平面一般均作了接地處理,并作為基準電平參考點,其屏蔽效果遠遠優于電源平面;
在選擇參考平面時,應優選地平面。
此方案為現行四層PCB的主選層設置方案,在元件面下有一地平面,關鍵信號優選布TOP層;至于層厚設置,有以下建議:
? 滿足阻抗控制;
? 芯板(GND到POWER)不宜過厚,以降低電源、地平面的分布阻抗;保證電源平面的去耦效果;
21.傳輸線反射的結果對模擬信號(正弦波)是形成駐波,對數字信號則表現為上升沿、下降沿的振鈴和過沖。這種過沖一方面形成強烈的電磁干擾,另一方面對后級輸入電路的保護二極管造成損傷甚至失效。
22.影響傳輸線間串擾的因數有:耦合長度L、源端、負載端的輸入、輸出阻抗,介電常數、傳輸線的寬度W、厚度T,與參考平面的高度H(換個角度:分布電容Csv、寄生電容Cti、耦合電感L)
30.分地的作用:分地可以防止不相容電路的回流信號的疊加,防止共地線阻抗耦合。分地并不是將各種地完全隔離。
31微帶線與帶狀線的比較:1.微帶線的傳輸延時比帶狀線低(38.1(ps/inch));2.在給定特征阻抗的情況下,微帶線的有電容比帶狀線小;3.微帶線位于表層,直接對外輻射;帶狀線位于內層,有參考平面屏蔽;4.。微帶線可視,便于調試;帶狀線不可視,調試不便;
。
差模電壓(differential mode voltage): 一組規定的帶電導體任意兩根之間的電壓。
o 共模電壓(common mode voltage): 每個導體與規定參考點(通常是機殼或地)之間的電壓
o 抗擾度(immunity):裝置、設備或系統面臨電磁騷擾不降低運行性能的能力。
o (電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MS):在存在電磁騷擾的情況下,裝置、設備或系統不能避免性能降低的能力。敏感性越高,抗擾度越低。
o 騷擾限值(允許值) limit of disturbance:對應于規定測量方法的最大電磁騷擾允許電平。
o 干擾限值(允許值)(limit of interference):電磁騷擾使裝置、設備或系統最大允許的性能降低。
o 干擾限值是性能降低的指標,而不是電磁現象的指標。
o
o (電磁)兼容裕量(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margin: 裝置、設備或系統的抗擾度電平與騷擾源的發射限值之間的差值。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