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的文檔習慣 - 專家教你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工程師

2013年05月15日 13:56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 作者:潘昶 我要評論(0)

標簽:工程師(68469)潘柏晟(8960)

  建立良好的文檔習慣

  知識在于積累,但是人的記憶如果不經常刷新是會容易遺忘的,和DRAM一個道理。因此如果不能定期刷新,那么請把經驗都寫下來,成為一個本,通過各種網絡渠道存放起來,以便隨時翻查,這是“云硬盤”的一個最好的用法之一。

  作為一個軟件工程師,自己的代碼風格的確自己很熟悉,所以寫代碼的時候很多時候不寫注釋,出現很多魔鬼數字,到處隨便定義變量,但是如果這樣的話不利于程序的維護以及傳承。舉個例子,一個ARMlinux程序,用以下定義,是否比在文檔內嵌代碼強呢?

 

  隨時備份自己的程序,編號以及時間戳做好。雖然軟件上面有很多很好用的工具,我相信大部分工程師都不會使用這些代碼維護工具。那么請看下個建議

  軟件/硬件的框架的制定以及描述文檔的建立。建立了這些文檔,可以讓自己不斷的對自己的思維/想法進行糾正,這樣的話對自己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首先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首先把工具搞好,比如FPGA開發,必須把開發環境搭建起來,如何進行驗證以及代碼編寫等,環境搭建有很多方法,要么找廠家FAE索取相關的經驗,要么找資深工程師進行咨詢。

  使用的工具正確的話,那么有時候事半功倍,好比上面截圖的代碼工具名字叫source insight,這個工具的功能強大,對于代碼分析能提高很多的效率。這些如果寫成了開發文檔,那么就是經驗了,這些經驗有時候對于菜鳥來說,就是一本圣經,能夠縮短成為老鳥的時間。

  建立良好的思維習慣

  作為嵌入式軟件工程師,和ARM/單片機打交道超過10年,個人最反對的是使用debugger,除非特殊的純軟件算法,否則在很多混合場合是無法使用 debugger的,因為很多實時的信號過了就沒有了,等你停下來找原因,黃花菜都涼了。良好嚴謹的思維方式,可以讓自己在碰到某些情況的時候迅速定位問題所在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debugger進行輔助設計。

  結構化的代碼,軟件為主的一個思想,這是很重要的指導思想。沒有哪個公司能夠把東西一步到位,所以寫程序不要認為你可以完全,連Microsoft都平均2年一個操作系統,何況我們作為IT人士,難道指望一個程序能活5年?因此程序要把自己的定位做好,別做萬金油,萬金油包治百病,但實際都不能根治。

上一頁123下一頁全文

本文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