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ATA接口只有幾根線為什么那么快?連上網線顯示的1Gbps是不是很令人興奮!沒錯他們都用了高速GTX技術,GTX全稱為Gigabit Transceiver,是為了滿足現代數字處理技術和計算技術龐大數據的高速、實時的傳輸,目前主要應用在片間通信(兩片FPGA之間,FPGA與DSP之間等)、板間通信(電腦主板與交換機,硬盤與主板等)等。傳統的并并行傳輸技術存在抗干擾能力低,同步能力差,傳輸速率低和信號質量差等問題。GTX目前的線速度范圍為1Gbps~12Gbps,有效負載范圍為0.8Gbps~10Gbps,目前GTX已經應用于光纖通道(FC),PCI Express,RapidIO,串行ATA,千兆以太網,萬兆以太網等,GTX技術已經充斥我們周圍很久了,作為一個技術人員,你是不是該知道點關于高速GTX呢?
GTX線路實現
GTX收發器采用的是差分信號對數據進行傳輸,其中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 Signal)和CML(Current Mode Logic)是常用的兩種差分信號標準。在普通單片機(如51單片機中)不包含差分接口,均是以地作為參考,差分信號時有兩根幾乎完全相同的線路來組成一對等值、反相信號,接收端通過比較兩端電壓差值來確定傳輸的是“0”還是“1”,如果正參考電壓比負參考電壓低,則信號為高;如果負參考比正參考電壓高,則信號為低。因為線路上受到的噪聲干擾幾乎完全相同,在計算差值時相減從而達到抵消的效果,這就使得差分信號抗干擾能力特別強,高速傳輸時不易出錯。如圖1所示為差分信號傳輸模式。
圖 1 差分傳輸
除了利用差分信號外,GTX采用自同步技術來解決時鐘同步問題。目前常用同步方式有系統同步,源同步和自同步。三種同步方式的結構如圖2所示。系統同步利用片外的晶振進行同步,由于板間線路的長度不一致,以及片內延遲不一致,在時鐘速度較高時可能存在較大誤差。源同步是在發送數據時同時發送一個時鐘副本,這種設計需要更多的時鐘端口。自同步將時鐘包含在數據流中,從數據流中進行時鐘恢復,不僅端口使用較少,而且不論是在高速還是低速,時鐘延遲與數據延遲都保持一致,可以保證采樣的正確性。
圖2 同步結構
自同步接口主要包含三個模塊分別是并串轉換、串并轉換和時鐘恢復。時鐘恢復是利用鎖相環(PLL)合成出一個與輸入串行信號的時鐘頻率一致的時鐘,供采集數據用。
GTX線路驅動器最重要的特性可能就是預加重的能力。預加重是在電平翻轉開始前的有意過量驅動。如果串行流包含多個比特位時間的相同數值數據,而其后跟著段比特位(1或2)時間的相反數據數值時,會發送符號間干擾。介質(傳輸通道電容)在短時間過程中沒有足夠的充電時間,因此產生了較低的幅度。在符號間干擾的情況下,長時間的恒定值將通道中的等效電容完全的充電,在緊接著的相反數據值位時間內無法反相補償。這樣就會導致相反數據的電壓值有可能不會被檢測到,如圖3所示。解決這種現象的方法是:轉變開始時加入過量驅動,而在任意的連續相同數值時間內減少驅動量,減少驅動量的過程也稱作去加重。經過預加重后,眼圖的睜開度將會得到極大改善。
圖 3 符號間干擾
GTX接口結構
圖4為常用的串行GTX收發器發送和接收基本結構框圖,發送通道由線路編碼器、發送緩沖器、并串轉換器等模塊組成,接收通道由串并轉換器、時鐘修正和通道綁定、線路譯碼、接收緩沖等模塊構成。
并串轉換器:顧名思義就是講速率為y的n位寬并行數據轉變成速率為n*y的串行數據。
發送緩沖器:在輸入數據發送之前,暫時保存數據。
線路編碼器:將數據編碼程適應不同線路的格式。編碼器通常會消除長的無轉變的序列,同時還可以平衡數據中0、1的出現次數。常用的線路編碼機制為8B/10B編碼。
串并轉換器:與并串轉換器的功能相反,將速率為n*y的串行數據轉變成速率為y的n位寬并行數據。
時鐘修正和通道綁定:修正發送時鐘和接收時鐘之間的偏差,同時也可以實現多通道間時鐘歪斜的修正。
線路譯碼:將線路上的編碼數據分解成原始數據。
接收緩沖:在接收數據被提取之前,暫時保存數據。
圖4 GTX收發結構
這里只是簡單的介紹了GTX一些知識,不過從以上內容就可以大概知道GTX的底層是如何實現的,和上層的實現結構,其中的每一個部分都包含了很多的內容,如果想深入了解,可以看一看High-Speed Serial IO Made Simple,里面詳細介紹了各個模塊的實現,已經如何在PCB板上布線。希望本篇文章對你了解GTX有所幫助。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