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全稱為掃描電子顯微鏡,又稱掃描電鏡,英文名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即掃描電子顯微鏡,是1965年發明的較現代的細胞生物學研究工具,主要是利用二次電子信號成像來觀察樣品的表面形態,即用極狹窄的電子束去掃描樣品,通過電子束與樣品的相互作用產生各種效應,其中主要是樣品的二次電子發射。二次電子能夠產生樣品表面放大的形貌像,這個像是在樣品被掃描時按時序建立起來的,即使用逐點成像的方法獲得放大像。
SEM的優點:
(一) 能夠直接觀察樣品表面的結構,樣品的尺寸可大至120mm×80mm×50mm。
(二) 樣品制備過程簡單,不用切成薄片。
(三) 樣品可以在樣品室中作三度空間的平移和旋轉,因此,可以從各種角度對樣品進行觀察。
(四) 景深大,圖象富有立體感。掃描電鏡的景深較光學顯微鏡大幾百倍,比透射電鏡大幾十倍。
(五) 圖象的放大范圍廣,分辨率也比較高。可放大十幾倍到幾十萬倍,它基本上包括了從放大鏡、光學顯微鏡直到透射電鏡的放大范圍。分辨率介于光學顯微鏡與透射電鏡之間,可達3nm。
(六) 電子束對樣品的損傷與污染程度較小。
(七) 在觀察形貌的同時,還可利用從樣品發出的其他信號作微區成分分析。
SEM的缺點:
①異常反差。 由于荷電效應,二次電子發射受到不規則影響,造成圖像一部分異常亮,另一部分變暗。
②圖像畸形。 由于靜電場作用使電子束被不規則地偏轉,結果造成圖像畸變或出現階段差。
③圖像漂移。 由于靜電場作用使電子束不規則偏移引起圖像的漂移。 ④亮點與亮線。 帶電樣品常常發生不規則放電,結果圖像中出現不規則的亮點和亮線。
TEM,全稱為透射電子顯微鏡,又稱透射電鏡,英文名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即透射電子顯微鏡,簡稱透射電鏡,是把經加速和聚集的電子束投射到非常薄的樣品上,電子與樣品中的原子碰撞而改變方向,從而產生立體角散射。散射角的大小與樣品的密度、厚度相關,因此可以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通常,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為0.1~0.2nm,放大倍數為幾萬~百萬倍,用于觀察超微結構,即小于0.2微米、光學顯微鏡下無法看清的結構,又稱“亞顯微結構”
TEM的優點:
光學鏡和透射電子顯微鏡都使用用薄片的樣品, 而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優點是,它比光學顯微鏡更大程度的放大標本。 放大10000倍或以上是可能的,這使科學家可以看到非常小的結構。 對于生物學家,如線粒體和細胞器,細胞,內部運作都清晰可見。 透射電鏡標本的晶體結構提供了出色的分辨率,甚至可以顯示樣本內的原子排列。
TEM的缺點:
透射電子顯微鏡需要在一個真空室制備標本。 由于這一要求,在顯微鏡可以用來觀察活標本,如原生動物,。 一些微妙的樣品也可能被損壞的電子束,必須先用化學染色或涂層來保護他們。 這種治療有時會破壞試樣。
SEM與TEM的區別
1、SEM樣品收集的有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二次電子用于表面成像,背散射用于不同平均原子量之間的像,就是電子打在樣品上,激發出來的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被收集而成的像。 TEM是透射電鏡,它可以表征樣品的質厚襯度,也可以表征樣品的內部晶格結構。投射電鏡的分辨率比掃描電鏡要高一些。
2、SEM金相試樣即可,TEM則要求試樣必須有很薄的薄區,20~40μm。 SEM樣品普通的金相樣品就可以拿去做,而TEM樣品觀察的部分必須減薄到100nm厚度以下,一般做成直徑3mm的片,然后去做離子減薄,或雙噴。SEM對樣品唯一的要求就是導電,如果不導電就要噴碳或者噴金;TEM可以直接觀察不導電的樣品。以上這兩種方法,都要求樣品無磁性,要是有磁性會對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
從原理上說SEM是接受二次電子或者是背散射電子 TEM接收的是透射電子
SEM主要觀察形貌,圖片的立體感強
TEM對于很薄的樣品也可以看形貌(景深較小),其主要觀測的是衍射電子圖和晶格像(高分辨)
簡單的說SEM只能觀測形貌(當然背散射像也能大概看出輕重元素分布) TEM可以測定結構
使用條件:
在以存儲器器件為代表的集成電路芯片的電子顯微分析中,掃描電子顯微鏡由于使用方便,往往是微觀分析的首選。另外不需要得到體內信號,結構信號,制樣方便,制樣周期短,需要非破壞性的分析的樣品表面結構保存好,沒有變形和污染,樣品干燥并且有良好導電性能使用SEM比較合適。
對于目標更小的分析需求以及要求高精度的場合,則必須進行TEM分析,那些需要你得到樣品內部結構的也需要選用TEM。以前TEM只是作為一種重要的科研儀器,然而當今的半導體制造由于采用了各種先進技術,器具逐漸縮小,TEM得到了更多的應用。
在要求精度不是很高,制樣方便,有良好的形貌,不需要得到體內信號,結構信號場合將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有機的結合起來,相互補充,將能得到更加精確的分析結果。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