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的重視程度可以說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可以說智慧農業到達了一個黃金發展的時刻。國家號召各行各業紛紛支援農業發展,讓農業生產跟上國家建設現代化的步伐。互聯網巨頭也開始紛紛布置智慧農業,但是這些只是政策上的支援,口號喊得再響也需要真刀實槍的去干,政策的上傳下達并不一定可以落實到基層,所有加快落實國家政策,是智慧農業發展的保證。智慧農業到底如何去做?
1、智慧農業現狀
解讀一
智慧農業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進行定時定量管理,根據農產品(含糧食、水果和肉類等)的生長情況合理分配資源,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低耗、優質環保。
解讀二
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除了精準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解讀三
“智慧農業”是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的農業生產方式,它與科學的管理制度相結合,讓多種信息技術在農業中實現綜合、全面的應用。在上海、山東、浙江等省市,“智慧農業”目前已進入知識處理、自動控制開發以及網絡技術應用等階段,滲透到農業各個方面。
解讀四
智慧農業,說到底就是讓你的農業生產、加工、營銷等更加“智慧”,簡單通俗一點來說就是聰明點種地、聰明點做養殖。
因此,智慧涉及整個大農業領域,并貫穿整個農業產業鏈,并在其中發揮助推和顛覆者的作用。
02 智慧農業困局:從外到內的
我們都知道智慧農業一直成為國家層面的戰略,而且國家頒布三農政策或法規中都會涉及“智慧農業”,并著重標準“智慧農業的重要性”,但我們又不得不面對“智慧農業”的困境感到“無力”,而且是“從外到內”。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智慧農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提到,我國智慧農業起點比較晚,缺少對智慧農業發展理論和形態應有的研究分析,同時在實踐層面又面臨著思想觀念和現實制度等多方面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農民整體信息素養不高
智慧農業發展需要一批高素質的科研人員和科技推廣人員。沒有現代農業科技知識推廣與應用,沒有現代農業科技人員的培養,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智慧農業的發展。當前我國農民整體素質不高,受到的信息化知識培訓較少,在廣大地區的農業生產中過分依賴生產經驗。農民受教育程度低是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瓶頸。
二、農業規模化生產程度太低
生產規模化是農業技術和設備應用與推廣的重要條件,也是智慧農業發展的基礎。小規模生產在農產品價格和成本方面處于劣勢,被壓在商品價值鏈的低端,很難推動農業信息化與智慧農業地發展。
三、農業信息化與機械化水平有待提高
農業發展的信息化與機械化是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到2010年我國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突破50%,標志著我國農業從依賴人畜力為主向依賴機械化為主的歷史轉變。然而,由于地區間、民族間經濟和自然條件等方面的差異,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發展不平衡,面臨自然資源緊缺和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同時,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等更是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還沒有真正在推動農業發展中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四、創新性的農業商業模式匱乏
最早應用于農業生產中的物聯網技術,在示范試點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絕大部分還處于科研項目階段,必須得到政府財政支持得以持續。以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智能化”技術在農業領域的大面積應用,急需市場機制介入,需要創新性地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商業模式,使得農業信息化、現代化得以可持續、良性循環發展。
破解智慧農業的困境,除了政策環境還是時間,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
03 智慧農業的下半場
“下半場”這個詞一直很火熱。那么智慧農業的下半場有什么呢?
我們認為應該有2個:1)土地;2)應用。
眾所周知,土地的規模化或者集約化才為智慧農業的場景提供條件,為智慧農業“放開手腳”創造機會。
恰好,近幾年,國家推行土地確權和三權分置等政策,為土地規模化帶來新機會。
聚土網聯合創始人黃祖舸表示,若針對農戶個體,智慧農業基礎設施成本高,購買機械設備的成本高,對農戶的信息化技術培養成本高。“由于農村土地的分散化與區域化等特征,產業鏈整體效率偏低,智慧農業需要將土地集約化和農業科技化。”
針對來對土地進行規模化管理,再用“科技手段”和“精耕細作管理”逐步實現農業科技化。
“和政府或者合作社合作,是因為這類群體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又和中小農戶關系密切,只要教會了他們,就教會了一整片區域的農戶。”黃祖舸說,對農田統一管理又為智慧農業設施建設打下基礎,以便于大規模地實現農業科技化。
所以,土地的規模化或者幾種程度決定智慧農業的“體量”。除了,土地之外,還有就是應用,也叫“智慧農業+”。
諸多三農政策中提到,我們現在進入了生態文明的新時代,原來我們是提四化,信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而現在最新的是五化,加上綠色化,另外我們又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綠色發展可以說是貫穿各個發展過程當中。尤其是生態智慧農業。
生態智慧農業可以跟不同產業實現一種有機的結合,融合發展,從而催生很多新的模式,甚至新的業態。
智慧農業它可以跟我們的生態旅游進行有機結合,因為智慧農業本身就是高端化的現代農業,而生態旅游是農業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結合起來一種很好的體現,所以說智慧農業與生態旅游有機結合起來之后,就會形成一個廣闊的市場空間,催生一些新的生命力。
另外這個生態智慧農業本身還是一種多學科,或者說不同產業的集成,可以跟我們的生態學、生物學、系統工業學、物聯網、互聯網,包括我們現在的農業生態經濟等等,各個行業、各個學科緊密的聯系從而可以形成一些新的小的經濟體,比如可以建立一個小的生態農莊,海南省就率先提出了生態農莊的新的理念。
同時,在智慧農業的玩家們也紛紛入場,比如:農業物聯網、灌溉技術、植保無人機、農產品溯源等創業者已經尋找到了“機會點”——用技術提升農業效率。
04 智慧農業+時代的到來
在當前大互聯時代下,從國內外農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我們認為真正能解決中國農業兩大困局,可以歸結為兩大方向:生物農業+智慧農業(農業互聯網)。
1. 生物農業:生物育種(植物、動物)、生物飼料、動物疫苗、生物化肥、生物農藥,利用生物技術更好地提高農產品種植、養殖效率,并降低生產成本將是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
2.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就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集成應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音視頻技術、3S技術、無線通信技術及專家智慧與知識,實現農業可視化遠程診斷、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智能管理。
從各大關鍵信息啦看,智慧農業的本質是什么?智慧農業本質健康、安全的農產品。
因此,智慧農業應該成為整個農業產業鏈條的“潤滑劑”,協調和管理各個環節有序與互贏。這已經區別于傳統的農業的“一味索取”的觀點。
未來,智慧農業將會成中國農業的主角。世界農業,看中國,中國農業,看智慧農業。當資本、創業者、土地規模化之后,智慧農業大爆點就會到來。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