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智慧農業
智慧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傳感器和軟件通過移動平臺或者電腦平臺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使傳統農業更具有“智慧”。
除了精準感知、控制與決策管理外,從廣泛意義上講,智慧農業還包括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內容。
今天,我們結合近幾年各大媒體對智慧農業的報道,梳理出智慧農業的行業機會、發展模式、場景應用、未來路線,饗食各位農業老板、農業創業者、關注智慧農業發展的朋友。
智慧農業4大行業分析
行業發展現狀一:2020年智慧農業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68億美元
目前提倡的現代農業精細化生產與物聯網技術結合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以感知為前提,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全面互聯的網絡平臺構筑成功,現代農業悄然步入物聯網時代,智慧農業大局初現。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中國智慧農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4.3%。
行業發展現狀二:農業技術水平投入不夠
在90年代美國用于農業科技的經費就達到了600億美元,我國農業科研投資強度僅為0.77%,遠低于全國科研投資強度1.7%的水平。中國農業技術對農業增長貢獻率僅為43%,發達國家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80%。中國農業技術和科研投入水平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相差還是太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農副食品加工業科研經費投資額為274.6億元,投資強度僅為0.46%。
行業市場前景三:政策持續加碼,智慧農業概念火熱
2019年2月19日,期盼已久的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此次發布的主題為《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文件開頭第一句話就說明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今明兩年時間的重要性以及在“三農”領域所面臨的艱巨任務。
在“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方面,提出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生物種業、重型農機、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領域自主創新,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到了智慧農業。
行業市場前景四:四大應用領域,無人機植保企業融資最多
根據當前農業應用方式及類型的不同,將智慧農業分為了四大典型應用場景,分別為數據平臺服務、無人機植保、農機自動駕駛以及精細化養殖,其中數據平臺服務應用場景占比最多,為40%。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融資類型較多的企業多是應用在無人機植保領域,其次是農業數據平臺服務領域,這兩個領域也是農業科技發展最快。
智慧農業3大發展模式
智慧農業在先進的信息技術下,打通農業產業鏈,讓農民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收益。可以說智慧農業是發展現代化農業的不二之選。
1、建立混合縱向一體化的鏈接機制。
為了實現農業產業鏈合作企業的共同戰略利益,使加盟產業鏈的企業都能受益,就必須形成一種長期合作博弈的機制來加強成員企業間的合作,使得成員企業能夠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這種機制就是混合縱向一體化連接方式。
2、建立“公司+農業園區+市場”的組織形式。
在“公司+園區+農戶”的生產模式中,公司是主導。確保園區的統一設計;生產標準的制定;投入物資(化肥、飼料等)的供應;技術指導;回收、加工、銷售;品牌宣傳推廣;貸款擔保公司的組織。
3、建立“品牌+標準+規模”的經營體制。
農業產業鏈成功與否取決于整個產業鏈的效益,而產業鏈的效益取決于 “品牌+標準+規模”的經營體制。其中品牌是終端產品實現價格增值的主要手段,沒有終端產品的品牌溢價就沒有整個鏈條價值的提升,風險就無法避免。
智慧農業8大場景
1、植保無人機
植保無人機不僅僅打農藥,而且有數據收集、監測等作用。
植保無人機是用于農林植物保護作業的無人駕駛飛機,主要是通過地面遙控或GPS飛控,來實現智慧農業噴灑藥劑作業。無人機植保作業與傳統植保作業相比,具有精準作業、高效環保、智能化、操作簡單等特點,為農戶節省大型機械和大量人力的成本
據了解,植保無人機防治病蟲害能減輕農民田間勞動強度,減少環境污染,提高防治效果。每架可負載8-10公斤農藥,在低空噴灑農藥,每分鐘可完成一畝地的作業,其噴灑效率是傳統人工的30倍,特別是對地形環境惡劣,人工作業有困難的地方,無人機更是凸顯其優勢。
2、智能化溫室
智能化溫室,通常簡稱連棟溫室或者現代溫室,它是設施農業中的高級類型,擁有綜合環境控制系統,利用該系統可以直接調節室內溫、光、水、肥、氣等諸多因素,可以實現全年高產、穩步精細蔬菜、花卉,經濟效益好。近幾年隨著蔬菜大棚建設的快速發展,智能溫室為農業發展帶來了推動力。智能溫室的控制一般由信號采集系統、中心計算機、控制系統三大部分組成。
智能溫室已經被諸多農業企業在運營。
比如,位于饒陽縣的河北冠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規劃投資3.6億元,大力發展智慧農業。該公司以中國農科院為依托,采用先進管理技術,建設集高品質果蔬生產、畜牧養殖、高新技術展示、農產品深加工、農業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
3、水肥一體化沙土栽培系統
該系統是采用水肥一體化和土培系統結合的方式,控制整個肥料和養分。
比如,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永河現代農業園***特色果蔬基地內菜農正在采摘各種番茄。據悉,該基地共有20多個番茄大棚,統一使用水肥一體化沙土栽培系統,分別培育出了黑王子、粉櫻麗、紅羅曼等十余種不同顏色的番茄,吸引不少人前來采摘。
4、LED生態種植柜
該項目LED燈、水培技術的結合體。
目前,該系列產品支持50多類蔬菜栽培。同時,客戶運營可通過酒店、高檔餐廳、大型超市、品牌生鮮門店以及線上等多渠道進行蔬菜分銷,另外由于基地型LED生態種植柜(基地型植物工廠)兼具觀賞性,也可以用于親子教育。
5、工廠化育苗
工廠化育苗是以先進的育苗設施和設備裝備種苗生產車間,將現代生物技術,環境調控技術,施肥灌溉技術,信息管理技術貫穿種苗生產過程,以現代化,企業化的模式組織種苗生產和經營,從而實現種苗的規模化生產。
比如,安徽皖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蔬菜育苗工廠竣工并投產,該育苗工廠經過13個月的施工,新建現代化智能育苗溫室3.6萬平方米及基質處理車間、催芽實驗室、全自動播種機、溫控系統、補光系統、自動噴淋系統等現代化附屬設施,年育苗能力達5000萬株左右。
6、智能配肥機
各類依托測土配方施肥的“互聯網+終端智能配肥”模式正在全國掀起一場顛覆性的肥業革命。有專家預測,幾年后,“終端智能配肥”將取代現有肥料生產及經營模式,與發達國家同步。
“互聯網+智能配肥”的最大優勢在于通過測土實現精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農民投入,順應了化肥“零增長”的國家大勢。
比如, 在明光市石壩鎮現代農業示范區磊糧家庭農場里,一臺標著“智能配肥”四個字的大塊頭十分顯眼。“這是我們獨家研發的‘互聯網+智能制造’系統,就是將配肥機裝上‘大腦’,配肥機可以按照各種指標自動配肥,既科學精準又省時省力。
7、智能孵化機
雞蛋被放進(孵化機)之后,機器會自動控溫、自動控濕、自動翻蛋、自動控風,21天后,小雞便陸續出殼。
有人算了一筆賬,用智能孵化機,既可以提高孵化率和雞苗合格率,又可以節省人力成本。以前通過人工來孵化,一套設備至少需要一個人長時間盯著雞蛋,整個孵化間至少需要32個人,而與現在的2人相比,節約了不少人力成本。
8、智能養殖場
網易丁磊的智能養豬場,我相信大家都知曉。
其實,對于養殖戶來說監控系統、大數據系統、自動化系統、物聯網系統才是正常需要的智慧技術。
比如:山東即墨市總投資7600多萬元的林戈莊智能化養殖場建成并投入生產,干凈無污染的雞舍里,30多萬只雞只需一人操作電腦,就可以完成整個雞舍的各項管理。從室內控溫、喂食,到抓雞、撿雞蛋等工作,全部實現互聯網自動化。
5大國外智慧農業模式
1、美國:農戶通過電腦、手機或者iPad,實時了解農場的土壤結構、作物長勢、灌溉施肥、農作日志、病蟲害情況,并且可以預測收成、預估盈利和管理庫存。在農產品的銷售方面,逐漸興起了農戶和消費者直接對接的方式,構成一個連接農戶和消費者的在線市場平臺。
2、德國:在開發農業技術上投入大量資金,并由大型企業牽頭研發“數字農業”技術。通過大數據和云技術的應用,一塊田地的天氣、土壤、降水、溫度、地理位置等數據上傳到云端,然后將處理好的數據發送到智能化的大型農業機械上,指揮它們進行精細作業。
3、日本:已有一半以上農戶選擇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這不僅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與流通效率,也有助于解決農業勞動人口高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
4、澳大利亞:搭建了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研發各種便于農民使用的智能應用軟件,供農民免費使用,還開發了全覆蓋的定位系統,農戶可以借助GPS精確耕作,合理布局作物。
5、新西蘭:大力發展寬帶基礎設施,覆蓋郊區及農村偏遠地區,同時將信息化融入生態農業旅游,使農戶、當地企業和游客之間形成良好的融合互動。
智慧農業5大加速器
1、品牌化
為地方政府提供區域公共品牌規劃、評估和推廣服務,收集大量農業品牌數據形成品牌云圖并進行縣域公共品牌數據庫建設,結合大數據分析,可為買賣雙方提供品牌參考,為地區產品的戰略布局提供依據,提升產品溢價空間,促進食品安全體系建設。
2、電商化
整合鄉鎮縣域電商服務商及多層級電商平臺資源,承擔農產品電商服務和農產品上行的服務。其中,農產品電商服務主要包括對可上行農產品的評估整合、電商運營主體的培訓等服務,農產品上行包括自建電商平臺的運營服務和第三方電商平臺的運營服務,以實現互聯網銷售服務與途徑的全支撐。
3、信息化
結合傳感器感知技術、信息融合傳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構建農業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打造可視化服務平臺。應用可視化服務平臺,實現對農業生產基地的標準化監測,并向供需雙方提供生產基地的客觀情況及實時動態信息等相關資料。
4、資本化
新農村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是產業結合、產業支撐、農旅結合及三產融合,如何做到融合,關鍵是要協同的資金安排和建設。整合相關社會資本,設立專項基金服務新農村建設與產業發展,實現規劃、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落地,對政府資金、銀行資金、社會資本合理利用共同發展風險共擔,大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風險,提高項目的成功率。
5、組織化
整合擁有行業沉淀和完善服務體系的社會服務主體,面向新農人進行全程社會化服務,應用專業化多功能的服務手段為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農人提供生產培訓、財務管理等服務,提高新農人的競爭力,并為政府提供合作社和農業產業發展所需的數據和信息。
未來智慧農業路線圖譜
國家也提出了未來五六年智慧農業發展的愿景,從技術攻關(2019),到產品研發(2020),再到集成應用(2021),引領農業(2022),直到培育產業(2025)。
目前阿里、騰訊、京東、百度等巨頭在智慧農業的布局來看,主要是發揮自身技術、品牌、大數據等優勢,商業模式在于提供技術輸出、解決方案、銷售分成等方面。
但據專家表示:智慧農業的成熟和蓬勃發展還需要20~25年的時間,所以推進智慧農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
最后,智慧農業已經成為中國農業發展的戰略重器,隨著阿里、京東、拼多多、蘇寧等巨頭的進入,智慧農業將會從技術走形產業服務,這也是農業所期望的。
來源:科技為農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