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句名言說“軟件正在吞噬世界”,如今正在發生的是“物聯網正在吃掉支付”,后面這句不是我妄言,而是一系列報告中得出的結論。
物聯網支付是在新冠中,少有的實現逆勢發展的領域之一。疫情前后,雖然C端消費者和B端企業的總體支出變化波動性較小,但是在支付方式上,非接觸式的物聯網支付占比明顯提升。
如今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支付正在被各種物聯網設備和應用逐步滲透,這是因為物聯網支付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當設備檢測到庫存不足時,可以實現自動補貨。比如,有些冰箱能夠自動訂購食物,打印機學會了主動購買紙張和墨盒。
隨著物聯網支付功能的擴展,很多企業抓住機遇擴展新業務。這些企業并不滿足于僅作為支付通道,他們紛紛嘗試不同的支付和計費方式,逐步強化了在支付過程中的話語權。
最近一段時間,Mercator咨詢公司連續發布了與物聯網支付相關的研究報告,其中包括:
《物聯網支付:基于行業分類的市場規模和公司排名》,IoT Payments: Taxonomy Driven Market Size and Company Rankings
《物聯網支付:物聯網如何影響支付》,IoT Payments: How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Influencing Payments
這家名為Mercator的咨詢公司擅長國際支付領域的市場研究與服務。
物聯網智庫不久之前也曾發布過相關領域的研究報告《智能移動支付終端行業研究報告》。
因此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說物聯網支付領域的最新進展。
什么是物聯網支付
無論是“人與物”還是“物與物”之間,都可能存在著支付與交易關系。只要是物品或者服務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發生變化,就會伴隨著支付活動的發生。
我們首先給物聯網支付做個定義。根據Mercator的分類,支付可以被分為四個象限:物聯網支付、在線支付、面對面支付和重復性支付。這四個象限根據實時和非實時,機器驅動和人類驅動進行劃分。
廣義和狹義的物聯網支付有所不同,從廣義上來說,只要是有物聯網設備參與的支付過程,都可以被廣泛的定性為物聯網支付。狹義上的物聯網支付定位于更細分的領域:
物聯網支付是指基于實時數據采集和分析,由機器觸發的支付。
這個定義中,有3個關鍵點:
支付是由機器觸發,而不是人類提供購買決策;
支付由實時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驅動;
支付中的買方需要預先設置購買規則。
從物聯網支付的角度來看,物聯網設備之間遵循一種相對自主的模式,觸發了某種形式的“請求--服務”過程,并伴隨著有“支付-收單”的交易過程。也就是設備A向設備B請求某種服務,設備B向設備A提供其請求的服務,并產生了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關系。
基于這個定義,在零售場景中,面對面通過智能手表的付款,并不屬于物聯網支付,而是屬于移動支付。但在急救場景中,當智能手表發現主人突發疾病,自動呼叫醫生,完成急診預約及付款流程時,則屬于物聯網支付的范疇。
根據Mercator公司的統計,物聯網支付在2019年增長了15%,并且被諸多世界500強企業作為重要的戰略計劃之一,市場規模已經相當可觀:
在物聯網支付領域一馬當先的產業是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以及醫療診斷設備,交易規模為39億美元;
第二大使用物聯網支付的領域是打印機、計算機及其制造業,交易額為12.4億美元。
消費電子及其制造業,是第三大推進物聯網支付的領域,2019年的交易額為5.85億美元。
舉幾個典型的例子。今年年初,三星電子發布了最新一代的Family Hub智能冰箱。這款升級的Family Hub冰箱,內部的“View Inside”攝像頭搭載人工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可以自動對冰箱內部進行掃描,識別家庭成員最新購入或取出的食材,并將更新的記錄發送給用戶。
三星NEXT還收購了飲食方向的人工智能創業公司Whisk,根據Whisk提供的技術,Family Hub冰箱擁有了膳食計劃功能。根據用戶提供的就餐人數,Whisk能夠推薦合適的菜單,并建立智能購物清單,為用戶計劃一餐所需,甚至一整周的飲食所需。Family Hub冰箱還允許用戶使用Instacart APP購買和按需配送雜貨,并支付費用。
在汽車領域,通用和本田等車企均發布了類似功能,讓駕駛員可以通過汽車的導航系統,完成飯店預訂、購買電影票、支付油費、結算停車費等功能,暢享各種智慧城市服務。
當然,物聯網支付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主動補貨的物聯網設備可以提升商品供應鏈的透明度,提高易耗品的交付效率,創造穩定的現金流,并且根據實時數據為不同的購買者提供更具個性化的定價。
適合物聯網的支付方式
從支付的角度來看,從過去的現金社會到當下的無現金社會,未來還將會出現新的支付方式,例如數字貨幣的出現將會對行業產生重要影響。
很多物聯網行業的參與者正在從數字貨幣體系、支付方式、加密技術、區塊鏈等角度思考行業的未來發展機遇。
在之前我與摩聯科技CEO林瑤交流時,他提到共享單車在推進支付的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很大的痛點就是耗電。而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非常適合物聯網場景,原因在于它支持雙離線支付。
央行數字貨幣DC/EP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形態的法定貨幣,央行數字貨幣由國家主權信用背書,具備交易媒介、價值尺度、財富貯藏三個基本職能。
雙離線支付簡單來說,就是指手機和POS機即使都處于離線狀態,相互碰一碰也能實現實時轉賬,完成支付交易,能夠滿足通過電池供電的物聯網設備的低功耗需求。
雙離線支付時,交易發生時不必接入網絡便可完成,交易信息可以按照需求批量上傳,能夠很好的擴展電池的使用時長。得益于DC/EP,不論是在火車、飛機,還是在地下超市、地下停車場等場景,支付會變得更加方便。
DC/EP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有可能由此衍生更多基于物聯網的金融場景。早期的應用包括共享單車、充電樁、自助服務設備等。這幾個典型的應用場景中,DC/EP雙離線、無手續費等特點都能充分發揮優勢。
支付生態化是重點
在物聯網支付這個名詞被熟知之前,POS機支付實際上已經是人們所熟知的一種物聯網支付方式了。
由于從廣義上來說,只要是有物聯網設備參與的支付過程,都可以被廣泛的定性為物聯網支付。物聯網智庫在今年4月發布了最新的《智能移動支付終端行業研究報告》,其中以智能POS機為代表,解構了其產業鏈。
整體來看,智能POS機產業鏈包括芯片、模組、POS機廠、支付平臺、應用場景等多個組成部分。
芯片:目前,芯片提供方以高通為主,其在新零售領域占據著較大的市場份額。包括面向POS機和手持終端等推出的驍龍平臺,支持清潔、庫存盤點、缺貨管理等功能的機器人平臺,以及支持自動售貨機、固定收銀機等的解決方案。此外,英特爾也在2018年推出了智能POS模塊(SPOSM),以支持從大型終端到基于平板電腦的小型POS的設計。
模組:隨著LTE技術的逐漸成熟及掃碼支付的興起,POS機逐漸由2G/3G制式升級為4G的LTE制式,客戶對通信模塊的需求迅速爆發。各模組企業也都相繼加入該領域,推出各自的模組產品。目前,包括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有方科技、日海智能、高新興物聯、騏俊股份、移柯通信等都已經推出了應用于移動支付的模組方案。其中,移遠通信與福建聯迪(Ingenico子公司)、福建新大陸、惠爾豐(中國)等行業標桿企業合作,率先在移動支付領域商用LTE智能模組。
POS機企業:智能POS機廠既包括傳統的POS機廠商,比如聯迪、新大陸、百富、新國都、惠爾豐、升騰、艾體威爾、華智融等,也包括新興的智能POS機廠商,比如微智全景、商米科技、慧銀等。兩者相比,傳統POS機廠商在智能機時代的依然占據大部分出貨量,而新興智能POS機廠商從概念到產品、從研發到推廣都極具互聯網色彩,產品、方案、服務都圍繞新零售業務展開,并且更多的強調數據、平臺等。
支付平臺:目前的智能POS機都會支持多種支付平臺,比如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閃付、Apple Pay、京東支付、百度支付、電信翼支付、移動和卡、華為Pay、蘇寧支付、拉卡拉等,其中支付寶、微信支付占據大部分市場。
應用場景:智能POS機可以應用的場景非常多,比如餐飲、零售、商超、酒店、電商、物流、醫療、移動收單、金融等。并且隨著各種新產業的出現,以及商業模式的探索,智能POS機的應用將不僅局限于簡單的收付款。
智能POS機作為一個縮影,從它的發展過程可以預見,未來物聯網支付的賽道,不只限于提供物聯網支付硬件的終端廠商。
隨著物聯網支付生態的逐步成熟,第三方支付、場景支付、支付系統、聚合支付等多方已然紛紛入局,為賣方打造了一站式的支付管理服務,為賣方提供便捷的支付方式與消費體驗。
諸多生態合作者的入局,對物聯網企業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也是一個全新的發展機會。
寫在最后
過去,支付的完成就意味著交易的終止。
現在,支付的完成意味著一個新的起點。
物聯網支付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相結合,將會衍生出數據采集、運營管理、會員管理、金融服務等一系列逐層遞進的服務場景。
本文小結:
狹義上的物聯網支付是指基于實時數據采集和分析,由機器觸發的支付。從廣義上來說,只要是有物聯網設備參與的支付過程,都可以被廣泛的定性為物聯網支付。
隨著物聯網支付功能的擴展,很多企業抓住機遇擴展新業務。這些企業并不滿足于僅作為支付通道,他們紛紛嘗試不同的支付和計費方式,逐步強化了在支付過程中的話語權。
DC/EP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和基礎設施,有可能由此衍生更多基于物聯網的金融場景,早期可能的應用包括共享單車、充電樁、自助服務設備等。DC/EP雙離線、無手續費等特點都能充分發揮優勢。
隨著物聯網支付生態的逐步成熟,第三方支付、場景支付、支付系統、聚合支付等多方已然紛紛入局,為賣方打造了一站式的支付管理服務,為賣方提供便捷的支付方式與消費體驗。諸多生態合作者的入局,對物聯網企業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也是一個全新的發展機會。
? ? ? ?責任編輯:pj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