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99年最早提出“物聯網概念”以來,物聯網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特別是2009年8月***總理提出“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物聯網在中國受到了極大的關注,物聯網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廣泛應用于網絡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如果說2013年的物聯網在喧囂中前行,那么2014年的物聯網則是伴隨著希望前行,而且曙光漸現。我們需要注意的幾個重要關鍵詞包括:車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北斗導航、智能家居、智慧城市。
車聯網
說到物聯網不可遺漏的當然是車聯網,早在2012年的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期間,中國移動就展示了基于TD-LTE的4G車聯網概念產品,而現階段,在4G時代全面到來的背景下,車聯網的發展愈發迅猛。不僅僅巨頭Google一直在深耕車聯網,我國自主車企當中也有廠商在積極跟進,最早試水車聯網技術的是上汽集團,一直走在本土開發車聯網的前列,其inkaNet系統被廣泛搭載在榮威350、榮威550、W5以及MG5等多款車型上。目前幾乎所有的整車企業都在車聯網技術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
未來車聯網技術將重新定義汽車DNA。借助無線通訊,城市內車與車之間,車與建筑之間,車與人之間都將建立更加智能緊密的互聯。
通過裝載在車輛上的電子標簽通過無線射頻等識別技術,實現在信息網絡平臺上對所有車輛的屬性信息和靜、動態信息進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據不同的功能需求對所有車輛的運行狀態進行有效的監管和提供綜合服務。并且將電視、電腦、手機都可以和汽車里的屏幕連接在一起,駕駛過程中娛樂化的程度大大加強。
在信息通信業的全力參與下,現今的車聯網產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融合趨勢。聯網的智能汽車的發展意味著汽車制造業、交通運輸服務業、金融服務業、信息通信業和政府建立協同的生態環境,徹底改變現有汽車制造業、消費電子、智能交通分離的格局,大幅提升汽車智能化、交通效率和安全、以及創新用戶體驗。
而無人駕駛被人認為是車聯網的終極目標,無人駕駛車依賴的技術很多,比如導航、雷達、龐大數據計算等,要實現這些技術需要和物聯網緊密結合起來。盡管車聯網不過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事情,而物聯網技術的成熟則極大的推動了車聯網的進展。車聯網技術是實現無人駕駛技術和智能化交通的第一步,而在無人駕駛技術普及的第一階段,車聯網技術將迎來爆發期。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車聯網”無疑是最熱關鍵詞之一,而這種熱度隨著2014年的到來仍在升溫,未來車聯網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在國內,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創新與實踐應用,交通運輸、汽車制造等傳統相對獨立的產業正在被打破行業界限,逐步利用信息化走向行業大融合。
云計算
眼下,整個商業世界的格局和秩序早已被互聯網的力量改造得面目全非。技術潮流變了,交付方式變了,應用習慣變了,客戶需求變了,而且在云的時代里,改變發生得更快,越來越快。
云計算的最早提出者是Google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亞,2006年秋,他向谷歌董事長兼CEO施密特提出了“云計算”這一計劃。現在云計算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眾多廠商跟進,據了解,很多知名的主流IT公司都在搞云計算,而且這些高端業務和新業務的發展非常快速,現在百度、阿里巴巴、瑞星、微軟等企業都在大規模招聘云計算研發人才。
2007年10月,Google與IBM開始在美國大學校園,包括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馬里蘭大學等,推廣云計算的計劃。
2008年開始,微軟公司就一直在為云計算計劃布局。
2009年,英特爾開始投入巨資研究云計算。
2009年9月奧巴馬政府宣布的長期性云計算計劃。
2010年08月17日,上海正式發布《上海推進云計算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2010-2012年)》三年行動方案,即“云海計劃”,按照這個計劃,上海將被打造成亞太地區的云計算中心,并為全國提供優質的云計算基礎設施服務。
2014年初,英特爾宣布將推出云計算服務新標識“Intel? Cloud Technology”,旨在鼓勵更多的云計算公司使用英特爾處理器驅動的服務器,讓品牌更具辨識度。據悉,英特爾正在與全球16家云計算服務提供商進行合作,將“Powered by Intel? Cloud Technology”(由英特爾云技術驅動)添加到這些云服務提供商的網站和其他相關營銷信息中。
2014年1月17日,IBM公司宣布計劃投入超過12億美元大規模拓展其全球云的部署。這項投資包括建立旨在為客戶帶來更大靈活性和透明度的數據中心網絡,并讓客戶更好地在云端管理自己的數據、運行他們的業務以及在云端部署IT運營。根據IBM的計劃,2014年IBM計劃從遍布全球五大洲15個國家的40個數據中心提供云服務。
2014年,云計算時代特征愈加明顯,對其中的變化也倍感清晰。現在整個社會都進入了完全的信息化時代,社會中的每個個體和組織都被信息包圍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就更史無前例地依賴于低成本、易獲取的信息服務。
而且云計算的出現,使得整個IT行業內出現了“云手機、云輸入、云經濟、云管理、云物流、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多個紅得發紫的云概念,甚至被認為有望在繼大型計算機、個人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為IT產業帶來第四次革命。在這場革命的浪潮中,每個人對信息的獲取、處理、保存和利用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種被稱之為“完全的信息化時代”的變化,無疑會給市場帶來潛在的巨大商機。任何專注并持續于云計算領域的創新性企業都將伴隨著這場潮流獲得長足發展。
北斗導航
導航的市場需求正快速起步,在國內,百度、谷歌、高德等IT企業都開發了自己的導航系統,對位置能進行準確的判斷。
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制的全球衛星定位與通信系統(BDS),是繼美全球定位系統(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自從中國北斗導航衛星系統正式運行以來,我們相信未來車載導航會逐漸從GPS轉到北斗上來。隨著我國自主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逐漸提供持續可靠的定位服務,我國已經開發出北斗車載導航產品。在未來兩年內,投入運行的車載導航終端將達到千萬臺,由此產生的汽車電子信息增值將超過千億元。
截至2013年底,道路運輸行業北斗/GPS兼容車載終端安裝到位已經接近15萬臺,交通運輸行業已經成為北斗民用產業化的最大引擎。這是超出市場乃至規劃預期的。
根據北斗產業化最初設想,該產業應用將沿著軍用(集采、專裝)-行業應用-大眾市場的順序展開。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彭紅兵曾表示,包括醫療、交通、電力、金融等智能終端產品,將是未來關注的熱點。
但顯然,目前的市場和資金都在向車載終端聚集,這脫離了北斗產業化的最初設想,但是這是市場化的自然選擇,而這一選擇的受益者就是車載導航產業鏈。
車載終端有兩個主要用途:定位監控和導航。據統計,2013年,全國北斗車載監控產品每月產銷量達近萬臺。分析人士指出,示范工程只是開始,未來營運車輛都要換裝北斗,這將是上千萬臺的市場。
而且北斗更是車聯網的基礎,被稱為“北斗系統應用元年”的2013年剛剛翻過一頁,北斗通信導航這一國家戰略性新興行業在2014年也邁入飛躍式發展階段。芯片是衛星導航應用的最核心部件,中國芯片商的研發科技力量迅猛崛起,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縮小。
現在,北斗導航系統在試運行一周年之后,正式開始向亞太地區提供區域服務,這意味著,2014年將是北斗導航系統應用元年后的新開始,而中國“北斗”國際化的腳步亦將大幅邁開。
大數據
整個世界已經迎來了大數據時代。根據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將有近200億個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這些設備不僅是電腦,更有汽車、工廠設備、數字標牌等。越來越多的智能終端設備給產業發展帶來巨大機遇。到2020年,人類產生的數據總量將達到40ZB,全球范圍內服務器的數量將會增加10倍,而由企業數據中心直接管理的數據量增加14倍,IT專業人員的數量增加1.5倍。
2013年,世界朝著數字時代又進了一步。這是一個變化的新紀元,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將比工業革命大2-3倍。世界數據總量的90%左右是在過去兩年里創造出來的。到2020年,儲存數據數量將比2010年大50倍。許多權威人士認為這一數據大爆炸堪比新型石油,甚至是一種全新的資產類別。
正如街談巷議的傳聞一樣,不管你走到哪里,關于“大數據”的討論無處不在。我們看看那些大佬是怎么說的。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行業合作與解決方案部中國區總監凌琦認為,大數據時代條件下,不僅對英特爾公司提出了嚴峻挑戰,也對整個業界提出了嚴峻挑戰。不同的是,英特爾公司更多的是在硬件層面。而只有硬件平臺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為不同解決方案提供對于大數據的存儲、分析、價值挖掘的可能性。
IBM硬件掌門人Rod Adkins:智慧的運算應對大數據時代。當前全球IT領域有了令人振奮的發展趨勢和挑戰,現在每天有大量數據和信息生成,這為大數據分析提供了機會;數據中心的挑戰也為IT提供了新機會。
“大數據”已經成為2013年最為熱門的技術詞匯之一。相關市場在發展極為迅猛的同時,也在過去一年中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我們看到Hadoop以及圍繞其建立起來的生態系統從單純作用于天才程序員及工程師的技術范疇轉化為可資數據科學家利用的資源。企業已經開始接納大數據技術,并將應用程序投付實際生產當中。
但在即將到來的2014年中,這一新興技術又將迎來怎樣的發展?諸如IBM、英特爾、甲骨文、SAP、EMC、VMware等巨頭都陸續推出了各自的大數據解決方案,在大數據的捕獲、組織、分析、決策上花功夫,我們相信2014年的大數據不會再停留在口頭上,而是會——付諸行動。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從開始發展到現在,歷經了幾十年,但只有近幾年才逐漸的火熱起來,功能也不斷的完善。2013年,智能家居風頭正勁,引領了全新的生活方式,追求理想生活的用戶迫切需要有全新的智能單品不斷出爐,新智能家電,這包括家庭自動化設備、智能照明、智能鎖和智能恒溫器等。在剛剛結束的2014年的CES大展上,基于家庭互聯網技術的智能家居產品大放異彩。
據國際物聯網貿易與應用促進協會(IIPA,簡稱國際物促會)發布的《2013年度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未來三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增速不斷提升,到2016年預計可達到29.17%。同時,市場需求將迎來快速增長期,預測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行業市場規模將達80億元。
谷歌以32億美元收購數碼恒溫器生產商Nest,在全球智能家居領域瞬間掀起了一場產業“地震”。谷歌窺視智能家居已久,就在去年,谷歌還發布了 Chromecast,用戶只要將其插在電視HDMI接口上,就可以把智能手機上的視頻推送到電視屏幕,結果引來了一片好評。但谷歌發現,這只是簡單進入客廳的方式。而通過收購,谷歌就能借助Nest的自動室溫調節和智能煙感,以智能體驗方式而非簡單的娛樂方式進入了客廳,進而順利開拓出更廣闊的視野——人們的家庭生活。
智能家居在現在已經不單單有智能燈光控制、智能電器控制、智能背景音樂等,并且呈現了新的發展趨勢,2014年,我們認為重點方向有三個。
第一是無線智能家居大行其道,
第二是云計算無處不在,
第三則是設備使用呈現全方位人性化。
已經逝去的2013年是中國物聯網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年,國家接連出爐物聯網相關政策和發展意見,對智能家居起到有力的促進和推動作用,智能家居從前幾年的平穩升溫期進入到爆發性增長期,這一年被稱為是智能家居普及元年,市場進入總爆發的臨界點。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創新2.0)環境下的城市形態。智慧城市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絡、FabLab、LivingLab、綜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營造有利于創新涌現的生態。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ICT)令城市生活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資源,導致成本和能源的節約,改進服務交付和生活質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支持創新和低碳經濟。實現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以人為本持續創新,完成從數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躍升。
而早在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而我國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已正式邁入“實踐探索”階段,各城市積極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早在2011年上海市政府就提出了《上海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對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設提出了綱領性要求,明確了發展路徑。
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發布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名單(90個)之后,智慧城市發展更是迅猛,特別在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從智慧城市的組成要素看,平安城市是智慧城市包含的多個內容的一個子系統,也是智慧城市主要的信息來源。視頻監控是近幾年快速崛起的新興產業。視頻攝像機,因為能夠直接顯現、實時反映現場情況,已經成為智慧社區、平安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裝備,2013年智能安防正如火如荼發展起來。
2014年,智慧城市依然持續“火熱”。無論是服務民生還是新技術應用,中國智慧城市決策者和參與者們都在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設中尋找落地的路徑。
我們相信面對新開啟的2014年,智慧城市發展只需要邁過一些必須面對的困難(“大數據”需要去偽存真、標準缺失、避免重復盲目建設),必然會更快速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個部委在廣泛征求有關部門和地方意見的基礎上,已經研究起草了《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并于2013年上報至國務院。該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思路、建設原則、主要目標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要求,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加強對各地智慧城市建設實踐的引導。借此,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將結束政出多門、盲目建設的“亂象”,進入統籌推進的新階段。
結語:
物聯網是時下最火熱的概念之一,我們從谷歌花32億美元的天價收購了生產智能恒溫器和煙霧報警器的智能家居初創企業Nest就可以感受一二。2014年,物聯網的浪潮正席卷著整個電子產業鏈,在樓宇自動化、物流產業、醫療健康、工業自動化、智能電網、智慧城市、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領域都有典型的應用,無處不在的物聯網正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