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智能制造產業正處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十年周期的起點上,可穿戴設備、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汽車等正在成為行業熱點詞匯。這輪產業革命的本質是信息技術取代傳統制造技術成為產業的核心價值來源,傳統產業向互聯網生態系統轉移,標志著繼移動互聯網之后的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即泛智能化時代已經來臨。
2015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在1萬億左右,2020年有望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約20%。智能制造產業中八大熱點分別是: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能、3D打印、無人駕駛、虛擬現實、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本文將圍繞這八大熱點細分領域未來發展規模進行預測分析。
機器人:預計未來1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達6000億元
伴隨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機械的使用放大并延伸了人的四肢能力,計算機的使用提升了人腦的功能,機器人的使用將大大拓展人類的綜合能力,機器人時代即將到來,這使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
根據《中國制造2025》的規劃,2020、2025和203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的目標,分別是15萬臺、26萬臺和40萬臺,未來市場空間巨大。預計未來10年中國機器人市場將達6000億元人民幣。
四點動力推動產業發展:
● 制造業勞動力價格越來越高,而產品價格卻越來越低,企業需要利用機器人改變傳統制造業依賴密集型廉價勞動力的生產模式;
● 人類壽命和生活質量越來越高而能夠提供老齡化服務的人力資源卻越來越少,人類需要利用智能化機器設備提供優質服務;
● 自然和人為災害以及戰爭仍頻繁發生而人類難以適應此類環境,人類需要機器人代替人來執行任務;
● 人類探索深海、太空等極端環境的活動越來越頻繁,而人類在此類環境中的生存能力低且代價高,需要利用機器人實現遠程交互作業。
機器人已從早期的工業機器人發展為種類繁多的現代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已廣泛應用于各大門類工業領域,應用正在擴展到越來越多的行業,包括3D打印、農業、裝配、建筑、電子、物流和倉儲、生產制造、醫藥、采礦以及運輸等很多其它行業。
我國機器人市場容量巨大、多樣,這是國外機器人產業發展不具備的獨特優勢,正如我國消費電子、互聯網行業的國產品牌正不斷實現對國外行業巨頭的超越,我國機器人行業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創造新的奇跡。
無人機:2018年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將達到110.9億元
近年來無人機在民用市場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農林植保和電力巡線兩個領域,無人機需求較為迫切,且具備較大的市場規模。在其它行業的潛在需求也將逐步顯現,中國民用無人機市場空間巨大,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或將在未來3年內,迎來第一個行業應用小高潮。
民用無人機用途極為廣泛,未來市場主要集中于農林保值、影視航拍、電力巡視等領域。鑒于國內民用無人機政策的規范和低空空域改革的深化,我國民用無人機行業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到2018年,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10.9億元。
無人機迅猛發展主要原因:
● 一是技術壁壘降低。民用無人機得益于我國軍用無人機技術轉民(尤其是無人機航空發動機的民用化)降低了技術壁壘。
● 二是硬件成本下降。主要是一些精密零件的組裝和空氣動力學的設計。借助于國內完善的電子元器件供應鏈,國內的無人機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和銷售產品。
● 三是需求將爆發。無人機民用領域廣泛,其潛在市場需求不亞于軍用無人機,民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尚處于成長期,民用專業級無人機處于需求爆發前期,未來民用無人機將迎來“井噴”時期。
● 四是投資火爆。目前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爆發吸引了眾多資本涌入其中。
● 五是政策管制逐步放開。當前我國低空領域改革已經進入深化階段,政策限制逐步放開,將推動我國無人機的推廣應用。
成本與價格上具備優勢,而技術上又領先國外,國內無人機企業的成功雖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目前無人機在農業、空中監測、研究等領域的應用可行性更高。目前無人機并非完全的智能化,無人機依舊需要專業的飛行人員來操控,市場專業性人才缺口大,人才培訓市場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人工智能:預計2020年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近百億
人工智能為21世紀科技領域最為前沿的技術之一,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其所使用的技術旨在根據數據和分析賦予計算機能夠做出類似人類的判斷。我國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不算落后,再加上我國在人工智能相關領域不斷產生新的突破,未來人工智能將呈現跨越式增長,預計2020年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接近百億。
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字識別、語音識別、中文信息處理、智能監控、生物特征識別、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科技成果已進入廣泛的實際應用。2014年,中國市場的工業機器人銷量猛增54%,2014年我國智能語音交互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指紋、人臉、虹膜識別等產業規模達100 億元。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在人工智能基礎研究、人腦研究、網絡融合、3D智能打印等領域不斷產生新的突破。未來隨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齡化的時代來臨,人工智能家庭化的現象將會普及,屆時家用助老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以及家用清潔機器人的市場需求將會激增。
3D打印:2018年市場規?;虺^200億元
當前我國整體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傳統制造業亟待轉型升級;中國作為傳統制造業大國,在發展中國家低成本優勢顯現的大背景下,加快發展3D 打印是我國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有效途徑之一。
● 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人口紅利漸失,勞動力成本上升,亟待新型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這為3D打印的發展提供動力。
● 國外3D打印相關技術專利陸續到期,為我國發展3D打印提供一定的技術便利。
● 目前傳統制造方式已不能很好地滿足人們在生產和生活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3D打印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 此外,產學研結合更加緊密,“五大3D打印團隊”都很好的將學校研究成果轉化為產業價值。
政策、經濟、技術以及社會文化四方面驅動3D打印發展。2014年,全球3D打印機市場規模達到 38.5億美元,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增長到125.8億美元。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近年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增速維持在30%以上,預計2018 年中國3D打印市場規模或超過200億元。
目前我國制造業正處于行業轉型升級期,要利用好這個機會,企業應敢于嘗試3D技術在原有領域的更新升級,拓展3D技術在更多領域的應用。
航天航空領域是金屬3D打印增長最快的領域。3D打印在飛機機翼機身、發動機零件、航空站零件補給、無人機系統中都有廣泛應用,未來20年3D打印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市場可達1.25萬億。
以國際層面的產業化導向,重點布局工業領域。我國已有技術主要關注輕型3D設備的研發,但對工業用途的機型缺乏長遠規劃,而3D打印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和主戰場是工業領域的應用。
無人駕駛:2020年將成為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元年
國內無人駕駛產業仍處于萌芽期,部分細分市場仍為空白。
從整車制造視角看,除運動控制系統、輔助駕駛系統ADAS和GPS等可以延用傳統車輛制造已有的較為成熟的技術以外,其他大部分無人駕駛技術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多主體包括整車廠、零部件供應商、技術提供商等聯合研發、生產,涉及的產業鏈較長,目前大部分關鍵技術在我國市場均沒有成熟產品。
近年許多頂尖企業在技術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核心技術不斷獲得突破。而且成本下滑,一些無人駕駛汽車關鍵零部件成本有下探趨勢。此外,無人駕駛符合汽車智能化和互聯網化的趨勢,是互聯網浪潮下汽車行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政府的重視度較高,《中國制造2025》也明確提出加快汽車等行業的智能化改造。這些因素將促進無人駕駛的快速發展。
2020年將成為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元年,并從此進入爆發增長期。2025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到約20萬輛,有望產生2000億至1.9萬億美元的產值,2035年將達到約1100萬輛,屆時無人駕駛汽車保有量將達到約5000萬輛,其中北美市場上的份額將達到29%,中國為24%,西歐為20%。
當前距離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預計到2020年無人駕駛將初步實現商業化,具備較強資金、技術實力的投資者可以提前布局,為將來占領市場、制定行業國際標準爭取主導地位。對于資金量相對較小的投資者,可以針對無人駕駛的細分領域進行突破,比如當前國內一些尚未完全成熟的無人駕駛技術。投資者應該注重校企合作,無人駕駛對技術、人才要求非常高,投資者可以積極挖掘高校資源,為技術研發提供有力支撐。
虛擬現實: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550億元
隨著消費級產品陸續推出以及隨之而來的媒體宣傳,消費者對VR產業的認知度逐漸提升,擴大了潛在用戶群體規模。虛擬現實產業鏈初具規模,產業鏈各個環節均有企業布局,產業配套也已經基本完成,將有力地支持虛擬現實行業進入快車道。
國內VR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雖然2015年僅為15.4億元,但預計2016年將達到56.6億元,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550億元。虛擬現實有望替代智能手機成為下一個人機交互入口,市場潛力無可估量,目前硬件銷售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隨著下游內容開發及應用場景的不斷成熟,其盈利模式將逐漸多樣化,未來盈利空間大。
虛擬現實技術逐步走向成熟,硬件生產將逐漸實現產業化、規模化,預計近兩年內將有更多廠商和設備能夠在核心技術參數上達到VR級。而VR頭戴式設備的逐漸普及,VR內容分發或將獨立發展,最終成為重要平臺。隨著行業逐漸發展、內容日趨豐富、版權趨于規范,用戶在一家硬件公司獲得的內容非常有限,VR應用分發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產業環節。
目前已經有大量內容公司投入VR內容的開發制作,預計2016年VR內容的數量和質量將會得到質的提升,基于這些內容,VR設備的普及率和活躍率將得到堅實保障。產品方面,盡管當前VR一體機難以兼顧輕便與性能,且價格較高,最不成熟,但用戶沉浸感較好,消費級市場形成后,未來有望成為主流。
在全球互聯網入口終端升級浪潮的背景下,現有的智能手機配置已不能完全滿足物聯網時代連接人與人、人與物和物與物的關系需求,人機交互高智能化升級是大勢所趨。VR在多方面已顯示出超越智能手機的潛力,是下一代人機交互平臺的強力候選,發展前景廣闊。
智能物流:智能物流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快遞業務爆發式增長,企業盈利微薄,效率提升迫在眉睫。2011-2015 快遞業務量CAGR超過50%,2015年全年快遞業務量約1200億件??爝f行業為人力密集型產業,快遞行業人力成本占比超過40%、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盈利空間受到壓制??爝f物流自動化是降本增效的突破口,且行業具備 自動化改造的客觀基礎。
智能物流市場規模較大,以自動化物流系統來看,其市場規模從2001 年的不足20 億元,迅速增長至2014年的425億元。預計至2020年,國內的自動化物流系統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未來幾年行業增速有望保持15%以上。
快遞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密集登陸資本市場,快遞公司上市持續催化。自2015年底以來快遞公司密集登陸資本市場,資本開支將大幅上升驅動智能物流裝備需求提升。
● 2016 年3 月28 日,阿里旗下菜鳥網絡宣布融資10億元,聯合物流合作伙伴組成菜鳥聯盟,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智慧物流供應鏈管理,加速行業在智能物流領域的競爭。
● 2016年4月9日,圓通借殼大楊創世上市,總投資46億元提升硬件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圓通智能化改造引起同行追隨。
智能物流行業政策扶持明顯,且中短期政策效應有望加強。政策的核心脈絡是引導物流業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的智能物流轉型,打造現代智能物流服務體系。2016年4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打破信息基礎設施和冷鏈運輸滯后等瓶頸,打造智慧物流體系”,智能物流主題再次受到政策高度關注。
● 我國智能物流行業呈現出一個充分競爭的態勢,市場上主要的上一定規模的物流系統集成服務商有20多家。
● 從市場份額來看,國外廠商約占據三分之二的份額,國內企業則較為分散,尚未形成巨頭。
● 就智能物流裝備而言,目前內資廠商仍然停留在設備供應商或系統分包商的階段,單體規模都較小。
隨著智能物流裝備企業研發制造水平地提升,內資廠商的裝備產品已經能滿足大部分一般應用需求,對國外純制造商的高價產品形成了較大沖擊和替代。
接下來內資廠商需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硬件精益制造水平和軟件性能,提高產能穩定性,未來快遞等價格敏感性行業智能裝備需求激增將為價格優勢顯著的內資廠商打開成長空間,經過一段時間集成經驗積累加上對我國行業企業更為熟悉的本土化優勢,我們相信未來內資企業在一些 應用領域將能成長為系統集成商并通過兼并收購不斷做大做強。
智能家居:2017年或達到近千億市場規模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和其他高技術的發展,自動控制技術的水平越來越高,應用越來越廣泛,作用越來越重要。模塊化、智能化、柔性化、網絡化和集成化的發展方向為智能家居普及提供了重要基礎。
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智能家居經歷了概念期、開創期、徘徊期,當前產業已經正式步入發展初期。2015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431億元,未來兩年將呈快速發展態勢,2017年或達到近千億的市場規模。
芯片環節是智能家居行業的最核心環節,芯片直接反應了技術路線特點和產品性能。從技術產業發展現狀來看,電力線載波通信芯片核心技術掌握在東軟載波等國內公司手里。
智能家居中游環節包括智能控制終端產品環節和智能控制中心環節。在智能控制終端產品環節中,該環節的競爭焦點是智能互聯終端產品的核心技術,產品系列化和低成本競爭是該環節發展的著眼點。
產業鏈下游中家電網絡化產業價值最大,該環節是最終體現的用戶接口,所有智能家居信息最終將通過智能手機上的應用程序將家居信息進行集成并可視化提供給用戶,從而實現24小時實時監控和智能控制,該環節互聯網公司具備程序開發和平臺優勢。
● 未來小家電將成為未來智能化的重點,小家電產品價格較便宜,即使是智能化之后價格也不會超出消費者的接受能力,而且產品技術難度較低,互聯網企業容易介入,可以通過產品成本化銷售快速打開市場。
● 硬件零利潤時代將正式開啟,服務會成為核心競爭力,隨著產品的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服務的重要性將超過硬件。
● 產品設計思路將發生轉變,功能集成化成主流,產品功能集成化能夠降低消費成本,一物多用的設備相較于購買多種智能家居設備所花費的成本要小得多。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