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機器人輔助手術可能在未來成為主流。
2020年1月《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現在已有多達15%的普通外科手術可能是在機器人的幫助下完成的。更重要的是,這一比例在6年前僅約2%。
這意味著,手術機器人的應用在過去6年內暴增。
目前為止,美敦力(MDT.US)、強生(JNJ.US)、西門子醫療、史賽克(SYK.US)、捷邁邦美等公司的手術機器人系統正處于研發或商業化的不同階段;美敦力、強生、西門子醫療、史賽克四家醫療器械巨頭更是在2019年紛紛進行手術機器人領域的收購,合計斥資67億美元。
即將到來的激烈競爭讓手術機器人領域暗流洶涌:
在軟組織機器人領域,美敦力即將與Intuitive(ISRG.US)(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面交鋒;
在骨科手術機器人領域,史賽克、捷邁邦美、強生憑借各自的平臺有望形成“三國鼎立”局面;
在脊柱手術機器人領域,史賽克、捷邁邦美、NuVasive(NUVA.US) 都在重投研發,而行業領先者美敦力則正在通過并購強化其優勢地位;
未來,數字化、增強現實系統將成為未來企業的分化點。
軟組織是連接、支撐、包裹其他身體器官的一種組織,軟組織主要由膠原質、彈性蛋白和基質構成,富含水分。相對概念是骨頭等“硬組織”。
軟組織機器人:美敦力與Intuitive正面交鋒
自從FDA批準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專利以來,達芬奇壟斷手術機器人市場已20年,至今無人出其左右,被看做醫療器械產業界的“神話”。
達芬奇所屬企業Intuitive Surgical 靠著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這一單品,實現了股價從9美元到600美元的飛躍,資本回報率年均超過40%。
在2019年,使用達芬奇機器人的手術總數激增18%,全球達到近123萬例手術。
但從2018年開始,由于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第一批專利保護陸續到期,眾多覬覦已久的冒險者涌入紛紛這個市值千億的市場。
美敦力、CRM Surgical 都在軟組織機器人系統上投入重金,與Intuitive Surgical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展開正面交鋒。
美敦力可能是Intuitive Surgical目前“最危險”的競爭者。
2019年9月,美敦力在投資人會議上揭開了其新一代手術機器人Hugo RAS的神秘面紗,并組織外科醫生進行了座談,實時演示了使用該機器人進行人體手術的過程。
美敦力對外科手術機器人的發展前景的持有巨大信心。美敦力表示:“這不僅僅是發布一款新品機器人,我們是要打造機器人帝國!”
美敦力預計將2021財年的第一季度(美敦力的財年始于4月)提交CE標志,并申請美國的研究用器械豁免許可,以開始在美國的醫院、培訓外科醫生的學校中安裝系統,計劃在2021財年上半年收集臨床數據。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則該系統將在未來24個月內在歐洲和美國上市。
英國公司CRM Surgical 在2019年秋于印度推出了Versius機器人系統,目前正在申請FDA批準其平臺。該機器人被設計用于協助外科醫生進行婦科、普外科、上消化道和結腸直腸手術。
骨科手術機器人:史賽克VS捷邁邦美VS強生
骨科手術機器人領域的競爭也不容小覷。
史賽克:Mako平臺
史賽克在骨科手術機器人領域遙遙領先。
史賽克于2017年在美國推出了用于全膝關節置換的Mako系統。現在,市場對Mako機器人的需求正在推動史賽克膝關節設備的市場份額增長。
2019年Q4,Mako系統獲得了迄今為止最強勁的表現,包括髖關節和部分膝關節置換在內的機器人手術增加了50%。
史賽克CEO Kevin Lobo表示,公司計劃在2020年第二季度推出更“用戶友好”的髖關節應用軟件升級。
捷邁邦美:ROSA平臺
史賽克從機器人投資中獲得豐厚回報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捷邁邦美的競爭。
2019年1月,捷邁邦美ROSA平臺獲得FDA批準用于膝關節手術。
目前,捷邁邦美的ROSA平臺,已經開始從膝關節置換手術中獲得增長動力。
捷邁邦美CEO Bryan Hanson表示,公司今年將擴大銷售隊伍和外科醫生培訓,以支持Rosa的增長,并計劃在2020年實現機器人在部分膝蓋和髖關節的應用。
強生:VELYS
強生也計劃將機器人技術應用于骨科領域,將推出便攜式低成本數字手術系統VELYS。
強生 CEO Alex Gorsky表示,該公司計劃在2020年中期提交該設備的監管申請。最終,強生希望將這項技術整合到一個機器人平臺上。2018年強生收購外科手術軟件技術開發商Orthotaxy,為這種整合提供了支持。
“我們的目標是將一種機器人輔助手術技術推向市場,這是整個骨科平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強生醫療骨科事業部集團主席Ciro R?mer表示。
脊柱手術機器人:美敦力力保戰場,多公司加入戰局
脊柱手術機器人領域也是各家搶奪的重點。
多企業進軍脊柱手術機器人領域
史賽克、捷邁邦美、NuVasive 都在研發脊柱機器人系統,但這些產品何時上市尚不清楚。
史賽克表示正在為其Mako平臺探索在脊柱領域的應用,但未透露該應用程序的市場時間表。
捷邁邦美在2019年3月獲得了FDA對Rosa脊柱手術系統的批準,但該公司目前專注在手術機器人在部分膝關節和髖關節領域的應用研發。
NuVasive 也在為其脊柱手術綜合平臺開發一款機器人應用程序,名為Pulse。最新消息稱,NuVasive 計劃在2021年推出該系統。
美敦力通過并購強化脊柱領域地位
脊柱領域的激烈競爭,也讓一直在該領域保持領先的美敦力倍感壓力。
因此,2018年9月,美敦力以16.4億美元收購以色列骨科機器人公司Mazor Robotics(MZOR.US)。
Mazor Robotics是全球領先的脊柱外科機器人引導系統制造商。截至收購之際,已有超過200個Mazor系統在四大洲臨床使用,并在4萬例手術中指導了超過250,000個植入物的植入,使微創脊柱手術成為許多醫院的標準手術。
美敦力表示,Mazor系統刺激了脊柱植入物的需求。
創新領域:成為超車和反攻的戰場
在FDA批準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可以進行普通外科手術的20年后,手術機器人的應用范圍正在日益擴大:如關節置換、減肥手術、支氣管鏡檢查等。
這些尚待充分開發的領域,不僅為后來者(如強生)提供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成為先行者(Intuitive Surgical )反擊的法寶。
肺癌領域備受關注
2019年2月,強生以34億美元收購了外科手術機器人公司Auris Health,從而獲得了名為Monarch的機器人內窺鏡平臺,用于肺癌診斷和治療。
手術機器人巨頭Intuitive Surgical 也希望利用其技術來解決更廣泛的疾病,包括肺癌。
據了解,Intuitive Surgical 正在研究一種機器人手術方法——利用其離子平臺,通過病人的口腔對可疑結節進行肺活檢。
同時,Intuitive Surgical 正在進行使用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對肺癌患者進行肺葉切除術的專項研究。
達芬奇SP已在多領域獲批應用
除此之外,Intuitive Surgical 正推進一項保持市場主導地位的戰略——推出達芬奇SP(da Vinci SP,單端口平臺)。
2018年5月,FDA批準了達芬奇SP手術系統(單端口手術)適用的第一類手術,泌尿外科手術;
2019年3月,FDA批準了達芬奇SP手術系統可用于經口耳鼻喉科手術的口咽側切除術(通常稱為根治性扁桃體切除術)和舌根切除術,是FDA為達芬奇SP機器人批準的第二類手術。
與此同時,Intuitive Surgical正在為達芬奇SP尋求額外的應用許可,比如結直腸手術。
Intuitive Surgical預計,結直腸手術、減肥手術和疝氣修補的增多,以及美國以外市場的擴張,有望在未來一年推動兩位數的增長。
數字化:手術機器人霸主的爭奪
醫療手術機器人的未來競爭,領先者繼續押注數字化以獲得平臺優勢。
美敦力:并購數據分析公司
2020年2月,美敦力宣布收購AI手術數據分析公司Digital Surgery,收購金額未公布。Digital Surgery的旗艦平臺“Touch Surgery”是面向醫療專業人士的交互式手術模擬器。
美敦力期望借此加強其在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中提供人工智能和數據的戰略,同時加強機器人輔助手術平臺的優勢,并對其更廣泛的產品組合具有適用性。
強生:加速數字手術生態系統
2019年12月,強生宣布與數字手術平臺Verb Surgical達成協議,將收購Verb Surgical的剩余股權。交易預計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
Verb Surgical致力于打造一個融合機器人、先進的可視化技術、先進的儀器、數據分析和連接技術的數字化手術平臺。
強生董事長Ashley McEvoy表示:“我們正在建立一個特別的數字手術生態系統,以改變未來幾代人的醫療護理標準。”
強生CEO Alex Gorsky表示:“如果對醫療設備領域進行前瞻性的思考,幾乎沒有什么事情比轉向數字化和手術機器人更能代表該領域的長期轉變。”
Intutive:達芬奇臨床數據體系
Intuitive Surgical表示將在2020年增資提高成像和分析能力。其名為IRIS的增強現實系統在第四季度開始在臨床使用,該系統可以模擬手術。
這家機器人領域的先行者正進一步致力于建立達芬奇的臨床數據體系,預計今年將發表1000多份關于該系統使用情況的研究報告。
在美國專利局的數據庫里,達芬奇手術系統擁有相關專利2000多項,包括多自由度手術機械臂、前端手術器械、三維立體視覺定位、人機交互等等,幾乎覆蓋了現有同類外科手術機器人的所有技術保護點。
隨著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第一批專利保護到期,多家醫械巨頭出手布局手術機器人市場——不僅意圖與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正面交鋒,也期望通過在創新領域的應用彎道超車。
可以預見,在不遠的未來,“一超多強”的局面將會到來。而在更遠的未來,“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