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玩“跨界”已不是新鮮事。近年來,房企玩“跨界”的案例也是屢見不鮮。不過這一次,碧桂園似乎玩得有點大,跨得有點大。
9月8日,順德區人民政府同碧桂園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簡稱“博智林機器人”)舉行簽約儀式,將在順德北滘共同打造集科研、實驗、生產、文化、生活、教育于一體的機器人谷。這是碧桂園傳言進軍機器人產業以來首個實錘。按照計劃,碧桂園五年內將投入至少800億元,將機器人更廣泛地運用到建筑業、社區服務、生活起居等各類場景當中。而更讓業界驚喜的是,機器人谷還將吸引10000名全球頂級機器人專家及研究人員,在此打造機器人全產業鏈高地。
一個外行的公司如何讓一幫懂行的人聚在一起?他們碰撞在一起,又將帶來怎樣的火花?
房企憑什么進軍機器人領域?
機器人掌舵人,曾把公司帶上中國市場首位
傳統意義上,碧桂園都是以房企的身份出現在聚光燈下,即便在過去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碧桂園不斷擴充自己的商業版圖,從教育到物業,到酒店,再到后來的現代農業、產城融合項目等。如今,碧桂園宣布斥資800億元打造機器人谷,決心之大總讓人不自覺發問:房企碧桂園,憑什么進軍機器人?
事實上,碧桂園在主營業務房產的基礎上向機器人領域延伸的伏筆早已埋下。
早在今年初,曾就職于世界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發那科的沈崗將任職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機器人公司總經理的消息就在業內傳開,同時攪動了機器人和房地產兩個圈層。
緊接著,6月1日,碧桂園深圳機器人產業園正式開放。6月中旬,碧桂園與長沙政府簽訂產城融合項目框架合作協議,擬在湘江新區共同打造14平方公里科技城,5年擬投資3000億搭建全球領先機器人創新產業研發應用平臺。隨后,在7月份又宣布與普渡科技達成機器人餐廳合作。普渡科技此前曾因推出室內配送機器人歡樂送而被業界熟知。當時,碧桂園集團對外披露,計劃在全國開1000家機器人餐廳。從人才引進,到找專業機器人公司“撐腰”,碧桂園的轉型之路從構建機器人產業團隊和創新氛圍開始。
記者注意到,9月8日,在位于碧桂園總部的新聞發布會上,剛剛履任兩個多月的沈崗首次公開面對媒體,就在開場白中用了較大的篇幅介紹自己的履歷。
在成為碧桂園機器人板塊“掌舵人”之前,沈崗有過長期的海外經歷。1992年-2014年在日本留學的21年期間,沈崗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離不開“機器人”領域。2003年開始加入發那科擔任研發要職。4年半前回國后,沈崗作為日方代表回到國內,擔任上海發那科機器人有限公司的董事兼常務副總經理。在加盟碧桂園之前,沈崗除了在智能機器人和機器人軟件研發領域的成就之外,最亮眼的成績就是將上海發那科機器人帶上中國市場的首位。
兩條腿走路,自主研發和聯合研發切入新領域
在切入機器人產業的時候,作為行業新手的碧桂園選擇了自主研發和聯合研發兩條腿走路。
在自主研發方面,碧桂園內部搭建了智能制造事業部和智能技術研究院兩個研發部門,其中,智能制造事業部主要針對碧桂園集團現有的工廠進行智能化改造,針對SSGF建造技術提供智能生產解決方案。智能技術研究院目前的主要項目是機器人餐廳,同時也正在布局其他核心業務。
在聯合研發方面,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正在全球尋找有價值的公司,以合作或者并購的方式與這些公司建立合作,或者以投資等方式支持這些優秀企業的發展。
雖然剛剛成立不過兩個月的時間,博智林機器人已經對接了20多家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和系統集成商,這些企業都是機器人細分領域的領先者,其中有8家已經簽署了收并購合作協議。
另外,博智林還對接了15所高校和2家科研機構。國內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海外有美國密西根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以及中科院、寧波市智能制造研究院,目前基本達成合作方向。
這其中,中國科技大學在機器人領域建樹頗多,其自主研發的第三代特有體驗交互機器人“佳佳”首次提出并探索了機器人品格定義,備受行業認可。
該校校長包信和表示,“中科大希望與博智林機器人,在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方面,以及人才培養、人才引進方面進行更深入的合作,優勢互補,實現雙贏?!?/p>
沈崗表示,“通過與這些優秀公司、學校和科研單位的合作、并購,他們的技術、制造和產品能夠快速為我所用?!?/p>
在簽約儀式現場,楊國強還表示,碧桂園希望與全世界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攜手,打造世界一流的機器人研發基地,為國家智能制造做出貢獻。
通過投資并購、校企合作、搭建自主研發團隊三管齊下,碧桂園博智林正在從零開始,組建未來的機器人戰備軍團。
創新生態圈,不以招商為目的構建全產業鏈
今年6月份,碧桂園位于深圳的機器人產業園正式開放,這被外界稱之為碧桂園進軍機器人產業的第一步。但沈崗卻堅稱,碧桂園機器人谷與其他產業園形式機器人小鎮不同。
沈崗介紹,機器人谷并非以招商引資為目的來建造一個園區,而是要在園區內形成全產業鏈布局,包括核心零部件生產、機器人整機的研發、生產及組裝都將在這里完成。
除了博智林自身產業鏈布局之外,還將設立園中園孵化園區,讓創新企業、中小科技型企業參與進來,孵化成長后加入供應鏈中。
官方資料顯示,這個面積達到10平方公里的園區,將被劃分為五大組團。其中,總部基地組團以機器人龍頭企業總部為核心;智能制造組團將被打造成機器人全產業鏈生產基地;機器人學院及科研院校組團將成為知名科學家研究實驗室和優秀人才培訓基地;機器人科研服務支撐平臺組團主要搭建機器人產業公共服務平臺;李澤湘-博智林機器人創業園區則提供機器人眾創空間,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這樣的創新生態圈構建方式,倒符合碧桂園打造科技小鎮的理念:產城融合,構建創新生態圈。
今年年初,碧桂園在順德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科技小鎮—順德新能源汽車小鎮,就是聚焦汽車創新產業,通過引進、并購、創設、孵化等多種方式,打造集新能源汽車“高端研發、創新運營、前沿示范、創新孵化”于一體的世界級汽車產業創新生態圈。
研發與培養,要讓博士智慧聚集成林
而為了更好地說明“谷”的概念,沈崗還以美國“硅谷”打了一個比方,“正如硅谷聚集IT電子產業高端人才一樣”。
碧桂園在順德組建的機器人項目,落腳于“谷”字也有“海納百川”的深意。并且,作為機器人谷運營主體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其字面含義也是“將博士智慧聚集成林”。
據悉,機器人谷將通過整合機器人產業資源,引進1萬名全球頂級機器人研發專家及研究人員,吸引各類機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微電子、生命工學等多維領域的創新企業進駐園區,完成機器人研發、生產制造與公共服務平臺的無縫對接。
同時,打造從機器人人才培養、核心技術和本體研發,到核心零部件和本體生產制造、各類場景系統集成和實踐應用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形成一個“大而全”的機器人產業新高地。
事實上,早于今年7月份,博智林機器人就開始“招兵買馬”,向全球尋找機器人“創業合伙人”,包括機器人控制研發類、機器人機械本體研發類、集成與智能制造研發類等。
目前,已有來自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海內外知名高校的超70名博士加盟,預計今年年底將有200多名博士到崗。
在人才組建方式上,沈崗也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我個人的偏好,不會從現有機器人廠家去挖人,而是盡量培養應屆生,因為應屆生可塑性非常強,雖然時間可能比較長,但一旦成熟起來效果會非常好。”
需求驅動研發建筑機器人
區別于順德美的庫卡智能制造基地注重工業機器人研發,博智林機器人將更多聚焦智能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以及智能家居和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平臺。
談及博智林機器人的未來發展,沈崗稱,博智林機器人主要以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的智能化、機器人化、機器人餐廳,智能制造為切入點,逐步向智能家居、現代農業、醫療等行業發展,通過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科技手段,推動中國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
產品涉及建筑、裝修、機器人餐廳、智慧家居、現代農業、醫療、智能制造、倉儲物流等應用領域。
從產品規劃不難看出,博智林是以需求為驅動來開啟機器人產品研發之路的。
作為一家全產業鏈覆蓋的房地產企業,碧桂園在建筑、裝修等領域,機器人的需求巨大。據早前披露的半年業績顯示,碧桂園已簽約或已摘牌的國內項目數為1991個。每年建造幾十萬套房子,對砌磚機器人、鋪地磚機器人、外觀質量檢查機器人等建筑機器人有著巨大的潛在需求。
實現機器人建房是碧桂園的心愿。多年來,碧桂園致力于推動行業建筑水平的提升,研發和推廣SSGF建造工藝,改善建筑工人的工作環節,實現環保建筑。
在“SSGF建造體系”內,通過鋁模及結構拉縫技術,實現全混凝土現澆外墻體系,主體結構一次澆筑成型,讓建造房屋也像3D打印一樣,免除外墻二次結構和內外抹灰,實現結構自防水,減少外墻、窗邊滲漏等質量隱患。
這類似于建筑領域的裝配式建造。如果能夠將這一體系與建筑機器人結合起來,運用在房屋的建造當中,就能夠大大減少對人工的依賴,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工人的工作環境。
此外,機器人的應用還會極大程度地提升碧桂園既有的物業、教育、社區零售、醫療、酒店等生活場景的用戶體驗。
如果碧桂園每個樓盤的物業管理社區采用10個安防智能機器人,那就至少需要2萬個機器人。進一步來說,如果碧桂園的每套房子都能夠安裝智能家居、自動化烹飪設備、家庭清潔機器人,那更是上百萬套的龐大需求。
為研發構筑更多服務應用場景
從應用場景來看,目前在位于碧桂園集團總部大樓10樓的臨時實驗室內,博智林已經為外界打造了機器人餐廳的應用場景。
在這個場景內,迎賓點餐、食材準備、翻炒烹飪、上菜服務以及清潔工作均由機器人完成。
在全自動烹飪系統實驗室內,不同的機器人通過電磁爐,明爐等廚具炒制出不同的菜。
據實驗室工作人員介紹,每臺機器人背后都有一個云端“大腦”,將提前設置好的菜譜、步驟以及工藝方法編成自動炒菜系統。目前,已經征求了順德大廚的意見,編制了24個炒菜系統,“像鳳城炒三絲、蝦仁炒滑蛋、土豆炒牛肉等都不在話下,今后還會讓它們學會蒸魚、煲老火靚湯”。
顧客只需要點菜,機器人就可以直接烹制出來,整個過程只需要兩三分鐘。
早在今年7月,楊國強就公開表示,計劃在中國和全球推廣以順德菜系為主的機器人餐廳。據悉,碧桂園計劃在全國開1000家這樣的機器人餐廳。
沈崗介紹,希望通過構建機器人餐廳這樣的應用場景,區別于工業機器人的結構化生產模式,實現機器人在非結構化環境的技術突破,從而為減速機、傳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研究提供場景、數據支撐。
未來,博智林將創建更多的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將其打造成人才培養的孵化器。
“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簡餐,而是烹飪工藝更加復雜的中餐,這對于機器人的柔性和精準度有更高的要求?!辈┲橇謾C器人智能技術研究院技術帶頭人梁衍學表示,機器人餐廳雖然只是碧桂園機器人版圖的其中一部分,卻是碧桂園切入機器人產業的完美入口,因為當前市面上的機器人很難滿足這些要求,“這實際上就是要求我們要在當前的基礎上,大幅提升智能化。”
縱深政企合作,為順德構建新機器人產業生態
碧桂園機器人谷項目選擇落戶順德,除了掌舵人楊國強的家鄉情懷之外,更加看重的是順德在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基礎及政府扶持的力度。
隨著美的庫卡智能制造項目在今年初的正式落戶,原本分散在順德的諸多機器人企業看到的是產業集聚的可能性,而此番機器人谷的建設,則更讓順德機器人產業的培育看到了創新生態圈的培育。
機器人產業紛紛搶灘
順德智能制造及機器人產業基礎雄厚。據區經促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省級機器人骨干企業3家,培育企業1家,擁有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相關企業逾80家,涌現出隆深、嘉騰、利迅達、安川美的、三合5家超億元產值的機器人本體及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并成功吸引德國庫卡等世界機器人行業巨頭以及埃夫特等一批國內頂尖機器人企業進駐。
在本土企業中,伊雪松、天太、隆深等已推出自主研發、自有品牌的機器人本體,同時,一大批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加快在順德布局。
在一些市場細分領域,部分順企更是依靠錯位競爭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其中,位于順德大良的嘉騰機器人與“四大家族”深耕機械臂不同,把全部精力放在“機器腳”,即搬運機器人AGV的研發,其自主研發的AGV多次奪得世界工業設計大獎德國的紅點獎,如今由嘉騰生產的AGV機器人正活躍在奔馳、豐田、美的等十余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工廠里。
而有著安徽埃夫特和意大利EVOLUT機器人雙重“血統”的廣東埃華路則專注于打磨拋光技術,只用了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就突破了多項技術,一口氣向國家申請了超過50個實用新型專利、3個外觀專利、8個發明專利。
機器人產業紛紛搶灘順德,背后折射出順德制造邁向順德智造的內在轉變,也將為區域經濟優化和重構帶來可能性。
從2013年開始,我國就已經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的第一大市場,占到了全球銷量的四分之一。但中國機器人產業需求旺盛,市場高度增長的背后,卻難掩機器人產品核心競爭力不足的現狀。研究顯示,中國機器人產品多以中低端為主,企業規模偏小、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靠“性價比”而非核心技術來打開市場。
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的碧桂園,在順德建設機器人谷,通過廣納賢才,吸引全球機器人領域的頂級人才集聚在此,形成引領世界先進機器人技術的研發團隊。
推動創新集聚,其背后最大價值就在于,為中國突破機器人領域核心技術搭建最充分的平臺。沈崗回憶,初次見到楊國強的時候,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強的機器人公司?”
而沈崗也正是帶著這樣的目標和情懷,開啟在碧桂園機器人領域的開拓之旅。
政府提供機器人發展土壤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對于創新驅動的高度重視、前所未有的投入、不斷完善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給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絕佳的土壤和平臺。
從產業生態上,順德目前已建成德國漢諾威佛山機器人學院、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等研發機構,以及國家工業機器人質量監督檢測(廣東)中心等展示和銷售平臺,逐步形成機器人研發和服務、生產和配套、展示和銷售的全鏈條式發展載體。
其中,佛山機器人學院正在圍繞機器人產業生態圈打造平臺,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深度發掘市場需求,最大限度將德國技術的外溢效應匯集到當地企業,通過提供全鏈條式服務,降低順德乃至廣東傳統產業尤其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門檻。
在政策扶持上,近年來,順德先后出臺機器代人、智能制造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僅2017年,順德投入了超1.8億元用于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
今年,《順德區促進機器人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出臺,對機器人產業的招商引資、市場開拓、人才引進和服務、重大服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等全方位加大扶持力度。
9月8日,順德區政府與碧桂園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舉行簽約儀式,將在北滘共同打造集科研、實驗、生產、文化、生活、教育于一體的機器人谷。
為此,順德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副局長趙松順當場表態,順德將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從城市和交通規劃等方面做好統籌,提升企業發展環境;做好產業規劃和園區建設,形成良好的載體。此外,還將做好機器人應用和推廣示范,鼓勵企業開展研發和創新,搭建好機器人公共服務平臺。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