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工智能產業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從論文數量、企業融資情況、產業初創公司的數量來看,均是中美領跑世界,遙遙領先。當然這個領跑,主要是中國跟著美國跑,至于其他國家,大多處于重在參與的階段。對于現在的學生和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要賺取高薪成為社會的高收入者,投身人工智能公司是最簡單的路徑之一。
人類未來十年或者說二十年最賺錢的行業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人工智能。
為什么ICT公司估值高,因為人們看的是預期,看的是未來。
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前七位都已經被ICT公司占據: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騰訊和阿里。
全球七強里面,六家是做軟件和服務的,只有蘋果做硬件,實際上,蘋果也是軟件公司,軟件的價值已經大大高于硬件的價值,這是一個趨勢。注意這不是說硬件不重要。
當然問題來了,全球市值20強,第8-20位的13家公司都是干啥的呢?有7家是金融機構(銀行,投行,VISA支付),另外還有1家能源公司愛克森美孚,1家零售沃爾瑪,1家醫療產業公司強生,1家日化產品公司寶潔。剩下的2家也是ICT公司,只不過是提供硬件服務的,三星+臺積電。
市值代表了對未來發展的預期,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全球市值20強,除去金融和零售,單看科技公司的話,12家公司有9家是ICT產業公司。
移動互聯網我們已經非常熟悉了,我們玩的手機在線游戲,直播,社交,移動支付,手機購物都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業務。
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三者有啥區別呢?
簡單的說,云計算一般用于數據中心,可以看成是基礎設施以及基于需求對設施資源分配,沒有云就沒有對大數據的匯總和存儲,所以云計算和大數據總是在一起。云計算可以對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服務器的存儲和計算資源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協調和調用。
百度,微軟,谷歌,亞馬遜,阿里的云計算中心,都有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服務器,根據用戶不同的需求進行資源調用和管理。
人工智能可以看成是算法。
我們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你的大腦就是一個擁有數十億神經觸突的云計算中心,能夠存儲和分配資源。而你的意識就是人工智能,能夠聽懂語言說的是什么,能夠識別圖像是什么東西,比方說把你看到的圖像和你大腦存儲里的圖像比對,識別出這是一條狗,這就是人工智能。但是你的意識并不會去決定幾十億個神經觸突中哪些參與此次計算,那是你的大腦自主完成的。
當然,這只是一個不恰當的比喻,實際上,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邊界是模糊的,很難嚴格區分。
也可以這樣說,云計算必然會用到人工智能,但是人工智能卻不只是應用于云計算。人工智能將會廣泛的應用于各行各業。
自動駕駛汽車,智能手機(比如人臉識別),機器人,甚至一個攝像頭都可以應用人工智能。
2017年底在烏鎮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如果看嘉賓們的發言,會發現一個共同點:所有的公司大佬,所有的行業專家都在談論人工智能。
本文看看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情況,目前來說,這個產業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
但是非常明顯的是,目前人工智能處于中美領跑世界的階段,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
當然這個領跑,主要是中國跟著美國跑,美國是領跑者,中國是跟跑者。
至于其他國家,大多處于重在參與的階段。
人工智能產業初創公司的數量
根據Venture Scanner 的數據,截至2017 年6 月底,全球專業從事人工智能的初創企業總數達到2542 家。中美兩國在這一新興產業中居于明顯的領先位置,占據全球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二,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構成人工智能產業的第一集團軍。這個統計里面,美國大約1100家左右,中國大約600家左右,其他國家的總和大約800多家。
中國除了BAT三巨頭+華為在做人工智能,另外有語音識別最為知名的科大訊飛,從科大訊飛近10年營業收入來看,2016年的營業收入33.2億是2008年2.58億人民幣的近乎13倍,總體營收增長較快。
由于科大訊飛與BAT三巨頭巨大的體量差距,必然面臨三巨頭的強烈競爭,從數據來看,科大訊飛在孤注一擲的壯大自己,目前科大訊飛的體量只有阿里和騰訊的五十分之一,只有百度的二十分之一不到。
2017年科大訊飛前三季度管理費用達到8.15億元,同比增長60.57%,超過2016年全年管理費用的7.29億元。
什么是管理費用呢,管理人員的工資,員工的社保支出,對客戶的業務招待費,差旅費用等,這說明科大訊飛在不斷加大業務拓展和市場開拓力度。
訊飛的研發投入2017年前三季度約為5.11億元,同比增長55.85%,占營業收入比例高達1%以上,研發投入高速增長保證企業的競爭力。
到2017年,科大訊飛營收增長由2016年前三季度27.90%上升到2017年前三季度的58.16%,三個季度總營收達到33.87億元,超過了2016年全年的33.2億元。
但是同時,由于研發投入,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的大幅上升,2017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由2016年同期約2.78億元降為1.69億元,降幅達39.45%。
科大訊飛最大的風險就是遭到BAT的巨頭碾壓,其必須迅速的壯大自己的體量,當然科大訊飛并不孤單,背后還有當地政府的支持和補貼,爭分奪秒不計利潤的擴大營收,才能在巨頭市場中生存。
像國內AI最強的百度,2016年研發總費用為101.5億人民幣,占總營收同樣高達14.3%,這個研發費用就是科大訊飛營收的三倍了。
其他初創公司還有近幾年來涌現的中科寒武紀、格靈深瞳、依圖、智齒客服、深鑒科技、碳云智能、出門問問、商湯科技、達闥科技、地平線等一大批初創型人工智能企業,在智能芯片、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智能生活解決方案和醫療基因等領域形成了競爭優勢,并在各自領域內的技術領先度或市場占有率上領先。
目前在中國人工智能創業公司中排名前三的領域為: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有146家公司;智能機器人,有125 家公司;自然語言處理,有92 家公司。
請注意機器人排在第二位,以后機器人的發展趨勢會和手機一樣,手機硬件當然會很賺錢,但是做手機軟件,例如微信,支付寶什么的,總的趨勢會比硬件還要賺錢。
請注意,中美以外,只有英國還算有點規模,實際上,在過去五年英國誕生了不少人工智能初創企業,但是由于英國缺乏巨頭科技公司,因此這類初創企業大量被美國科技巨頭收購。
我們再一次強調,一個國家必須要有巨頭公司,一個產業必須要有龍頭企業,都是些小而散的企業,產業肯定發展不起來,和國外巨頭競爭就是被碾壓的命運,英國就是典型。
以英國的人工智能公司為例,紛紛被國外巨頭收購:
2011 年,惠普以104 億美元收購擅長語義處理的英國公司Autonomy。
2013 年,亞馬遜用2600萬美元收購英國語音搜索公司TrueKnowledge。
2014 年,谷歌以約4 億英鎊的價格收購把DarkBlue Labs、Vision Factory 兩家專精深度學習的英國公司收入麾下。
2017年初,微軟以2.5億美元價格收購英國企業SwiftKey。
2017年6 月份,Twitter 宣布以1.5 億美元收購倫敦的機器學習和視覺處理技術開發商MagicPony。
2017年底,三星公司投資人工智能芯片公司Graphcore。
除了人工智能公司以外,英國還有一些明星科技公司,例如我們熟知的ARM公司被日本軟銀收購,再比如蘋果公司移動GPU的芯片供應商imagination公司2017年被中國資本收購。
除了Venture scanner的數據,我們再看看騰訊研究院進行的統計,截止到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數量分布,全球總共2617家,美國1078家,占全球41%,中國592家,占全球23%,其他國家486家。
也就是說,中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的數量超過了除了美國以外的全世界總和。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