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在實際應用中經常會涉及到升壓電路的設計,對于較大的功率輸出,如70W以上的DC/DC升壓電路,由于專用升壓芯片內部開關管的限制,難于做到大功率升壓變換,而且芯片的價格昂貴,在實際應用時受到很大限制??紤]到Boost升壓結構外接開關管選擇余地很大,選擇合適的控制芯片,便可設計出大功率輸出的DC/DC升壓電路。
UC3S42是一種電流型脈寬調制電源芯片,價格低廉,廣泛應用于電子信息設備的電源電路設計,常用作隔離回掃式開關電源的控制電路,根據UC3842的功能特點,結合Boost拓撲結構,完全可設計成電流型控制的升壓DC/DC電路,且外接元器件少,控制靈活,成本低,輸出功率容易做到100W以上,具有其他專用芯片難以實現的功能。
1 UC3842芯片的特點
UC3842工作電壓為16~30V,工作電流約15mA。芯片內有一個頻率可設置的振蕩器;一個能夠源出和吸入大電流的圖騰式輸出結構,特別適用于MoSFET的驅動;一個固定溫度補償的基準電壓和高增益誤差放大器、電流傳感器;具有鎖存功能的邏輯電路和能提供逐個脈沖限流控制的PWM比較器,最大占空比可達100%。另外,具有內部保護功能,如滯后式欠壓鎖定、可控制的輸出死區時間等。
由UC3842設計的DC/DC升壓電路屬于電流型控制,電路中直接用誤差信號控制電感峰值電流,然后間接地控制PWM脈沖寬度。這種電流型控制電路的主要特點是:
1)輸入電壓的變化引起電感電流斜坡的變化,電感電流自動調整而不需要誤差放大器輸出變化,改善了瞬態電壓調整率;
2)電流型控制檢測電感電流和開關電流,并在逐個脈沖的基礎上同誤差放大器的輸出比較,控制PWM脈寬,由于電感電流隨誤差信號的變化而變化,從而更容易設置控制環路,改善了線性調整率;
3)簡化了限流電路,在保證電源工作可靠性的同時,電流限制使電感和開關管更有效地工作;
4)電流型控制電路中需要對電感電流的斜坡進行補償,因為,平均電感電流大小是決定輸出大小的因素,在占空比不同的情況下,峰值電感電流的變化不能與平均電感電流變化相對應,特別是占空比,50%的不穩定性,存在難以校正的峰值電流與平均電流的誤差,即使占空比《50%,也可能發生高頻次諧波振蕩,因而需要斜坡補償,使峰值電感電流與平均電感電流變化相一致,但是,同步不失真的斜坡補償技術實現上有一定的難度。
2 Boost電路結構及特性分析
2.1 由UC3842作為控制的Boost電路結構
由UC3842控制的Boost拓撲結構及電路分別如圖1和圖2所示。
圖2中輸入電壓Vi=16~20V,既供給芯片,又供給升壓變換。開關管以UC3842設定的頻率周期開閉,使電感L儲存能量并釋放能量。當開關管導通時,電感以Vi/L的速度充電,把能量儲存在L中。當開關截止時,L產生反向感應電壓,通過二極管D把儲存的電能以(Vo-Vi)/L的速度釋放到輸出電容器C2中。輸出電壓由傳遞的能量多少來控制,而傳遞能量的多少通過電感電流的峰值來控制。
整個穩壓過程由二個閉環來控制,即
閉環1 輸出電壓通過取樣后反饋給誤差放大器,用于同放大器內部的2.5V基準電壓比較后產生誤差電壓,誤差放大器控制由于負載變化造成的輸出電壓的變化。
閉環2 Rs為開關管源極到公共端間的電流檢測電阻,開關管導通期間流經電感L的電流在Rs上產生的電壓送至PwM比較器同相輸入端,與誤差電壓進行比較后控制調制脈沖的脈寬,從而保持穩定的輸出電壓。誤差信號實際控制著峰值電感電流。
2.2 Boost升壓結構特性分析
Boost升壓電路,可以工作在電流斷續工作模式(DCM)和電流連續工作模式(CCM)。CCM工作模式適合大功率輸出電路,考慮到負載達到lO%以上時,電感電流需保持連續狀態,因此,按CCM工作模式來進行特性分析。
Boost拓撲結構升壓電路基本波形如圖3所示。
ton時,開關管S為導通狀態,二極管D處于截止狀態,流經電感L和開關管的電流逐漸增大,電感L兩端的電壓為Vi,考慮到開關管S漏極對公共端的導通壓降Vs,即為Vi-Vs。ton時通過L的電流增加部分△ILon滿足式(1)。
式中:Vs為開關管導通時的壓降和電流取樣電阻Rs上的壓降之和,約0.6~0.9V。
toff時,開關管S截止,二極管D處于導通狀態,儲存在電感L中的能量提供給輸出,流經電感L和二極管D的電流處于減少狀態,設二極管D的正向電壓為Vf,toff時,電感L兩端的電壓為Vo+Vf-Vi,電流的減少部分△ILoff滿足式(2)。
式中:Vf為整流二極管正向壓降,快恢復二極管約0.8V,肖特基二極管約0.5V。
在電路穩定狀態下,即從電流連續后到最大輸出時,△ILon=△ILoFf,由式(1)和(2)可得
如果忽略電感損耗,電感輸入功率等于輸出功率,即
由式(4)和式(5)得電感器平均電流
同時由式(1)得電感器電流紋波
式中:f為開關頻率。
為保證電流連續,電感電流應滿足
考慮到式(6)、式(7)和式(8),可得到滿足電流連續情況下的電感值為
另外,由Boost升壓電路結構可知,開關管電流峰值Is(max)=二極管電流峰值Id(max)=電感器電流峰值ILP,
3 樣機電路設計
樣機的電路圖如圖2所示,是基于UC3842控制的升壓式DC/DC變換器。電路的技術指標為:輸入Vi=18V,輸出Vo=40V、Io=2A,頻率f≈49 kHz,輸出紋波噪聲1%。
根據技術指標要求,結合Boost電路結構的定性分析,對圖2的樣機電路設計與關鍵參數的選擇進行具體的說明。
3.1 儲能電感L
根據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確定最大占空比。由式(4)得
當輸出最大負載時至少應滿足電路工作在CCM模式下,即必須滿足式(9),
同時考慮在10%額定負載以上電流連續的情況,實際設計時可以假設電路在額定輸出時,電感紋波電流為平均電流的20%~30%,因增加△IL可以減小電感L,但為不增加輸出紋波電壓而須增大輸出電容C2,取30%為平衡點,即
L可選用電感量為140~200μH且通過5A以上電流不會飽和的電感器。電感的設計包括磁芯材料、尺寸、型號選擇及繞組匝數計算、線徑選用等。電路工作時重要的是避免電感飽和、溫升過高。磁芯和線徑的選擇對電感性能和溫升影響很大,材質好的磁芯如環形鐵粉磁芯,承受峰值電流能力較強,EMI低。而選用線徑大的導線繞制電感,能有效降低電感的溫升。
3.2 輸出電壓取樣電阻R1、R2
因UC3842的腳2為誤差放大器反向輸入端,芯片內正向輸入端為基準2.5v,可知輸出電壓Vo=2.5(1+R1/R2),根據輸出電壓可確定取樣電阻R1、R2的取值。
由于儲能電感的作用,在開關管開啟和關閉時會形成大的尖峰電流,在檢測電阻Rs上產生一個尖峰脈沖,為防止造成UC3842的誤動作,在Rs取樣點到UC3842的腳3間加入R、C濾波電路,R、C時間常數約等于電流尖峰的持續時間。
3.3 開關管S
開關管的電流峰值由式(10)得
Iv(max)=ILP=5.11A
開關管的耐壓由式(11)得
Vds(off)=Vo+Vf=40+0.8=40.8V
按20%的余量,可選用6A/50V以上的開關管。為使溫升較低,應選用Rds較小的MOS開關管,要考慮的是通態電阻Rds會隨PN結溫度T1的升高而增大。
圖4為實測開關管的開關電壓波形和電流瞬態波形圖。
3.4 輸出二極管D和輸出電容器C2
升壓電路中輸出二極管D必須承受和輸出電壓值相等的反向電壓,并傳導負載所需的最大電流。二極管的峰值電流Id(max)=ILP=5.11A,本電路可選用6A/50V以上的快恢復二極管,若采用正向壓降低的肖特基二極管,整個電路的效率將得到提高。
輸出電容C2的選定取決于對輸出紋波電壓的要求,紋波電壓與電容的等效串聯電阻ESR有關,電容器的容許紋波電流要大于電路中的紋波電流。
電容的ESR《△Vo/△IL=40x1%/1.33=O.3Ω。
另外,為滿足輸出紋波電壓相對值的要求,濾波電容量應滿足
根據計算出的ESR值和容量值選擇電容器,由于低溫時ESR值增大,故應按低溫下的ESR來選擇電容,因此,選用560μF/50V以上頻率特性好的電解電容可滿足要求。
3.5 外補償網絡
UC3842誤差放大器的輸出端腳l與反相輸入端腳2之間外接補償網絡Rf、Cf。 Rf、Cf的取值取決于UC3842環路電壓增益、額定輸出電流和輸出電容,通過改變Rf、Cf的值可改變放大器閉環增益和頻響。為使環路得到最佳補償,可測試環路的穩定度,測量Io脈動時輸出電壓Vo的瞬態響應來加以判斷。
圖5為Cf選用0.0lμF和470pF時動態響應控制波形的區別,上沖下降幅度和復位時間都有差別。
3.6 斜坡補償
在實用電路中,增加斜坡補償網絡,一般有二種方法,一是從斜坡端腳4接補償網絡Rx、Cx至誤差放大器反相輸入端腳2,使誤差放大器輸出為斜坡狀,再與Rs上感應的電壓比較。二是從斜坡端腳4接補償網絡Rx、Cx到電流感應端腳3,將在Rs的感應電壓上增加斜坡的斜率,再與平滑的誤差電壓進行比較,作用是防止諧波振蕩現象,避免UC3842工作不穩定,同時改善電流型控制開關電壓的噪聲特性。本文采用方法二。
3.7 保護電路
當UC3842的腳3電壓升高超過1V或腳1電壓降到1V以下,都可使PWM比較器輸出高電平,造成PWM鎖存器復位。根據UC3842關閉特性,可以很容易在電路中設置過壓保護和過流保護。本電路中Rs上感應出的峰值電流形成逐個脈沖限流電路,當腳3達到1V時就會出現限流現象,所以,整個電路中的電感磁性元件和功率開關管不必設計較大的余量,就能保證穩壓電路工作可靠,降低成本。
4 結語
按以上原理和計算設計丁輸入18V,輸出40V的80W升壓DC/DC電路,整個電路調試容易,工作穩定,可靠性高,效率達80%以上,特別是成本低,已應用于實際設備中。另外,可根據具體的電路指標要求,對電路靈活控制、變動,設計出其他的應用電路。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