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諧振電路實驗
一 、實驗目的
1、 通過實驗掌握串聯諧振的條件和特點,測繪RLC串聯諧振曲線。
2、研究電路參數對諧振特性的影響。
二、實驗原理
在圖7-1所示的RLC串聯電路中,若取電阻R兩端的電壓U2為輸出電壓,
則該電路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之比為:
U2 / U1 =R / [R+j(ωL-1/ωC)]
=R /√R2+(ωL-1/ωC)2∠tg-1(ωL-1/ωC) / R (7-1)
由上式可知,輸出與輸入電壓之比是角頻率ω的函數。當ω很高和ω很低時,比
值都將趨于零,而在某一頻率ω=ω0時,可使ω0L-1/ω0C =0,輸出電壓與輸入
電壓之比等于1,電阻R上的電壓等于輸入電源電壓達到最大值,電路阻抗最小,
電抗為零,電流達到最大且與輸入電壓同相位。電路的這種工作狀態叫做RLC
串聯諧振。諧振的條件:
ω0L-1/ω0C = 0
或 ω0 = 1/√LC (7-2)
改變角頻率ω時,振幅比隨之變化,振幅比下降到峰值的1/√2 = 0.707對應的兩
個頻率ω1,ω2(或f1和f2)之差稱為該網絡的通頻帶寬。
BW=ω2-ω1
理論上可以推出通頻帶寬
BW=ω2-ω1=R/L (7-3)
由(7-3)式可知網絡的通頻帶取決于
電路的參數。RLC串聯電路幅頻特性曲線的陡度,可以用品質因素Q來衡量,
Q的定義為:
Q =ω0 /BW=ω0L/R=1/ω0C
可見品質因數Q也取決于電路參數。當L和C一定時。電阻R越小,Q值越大,
通頻帶越窄,諧振曲線越陡峭。反之,電阻
R越大,品質因數Q越小,通頻帶寬亦越
寬,曲線越平緩,如圖7-2所示。
設R1>R2,當電路發生串聯諧振時,
XL=XC、Z=R2
則 BW1=ω2-ω1>BW2=ω‘2-ω‘1
I=U1/Z=U1/R
UR=IR
UL=jIXL=jIω0L=jU/Rω0L=jQU1
Uc=-jIXc=I/jω0C=-jQU1
當 XL=XC>R時,UL=UC>>U
電路的這一特點,在電子技術通訊電路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而在電力系統中則應
避免由此而引起的過壓現象。
2、 實驗內容及步驟
a) 將動態電路板TS-B-27、正弦信號發生器、電阻R、電感L、電容C按
b) 圖7-3聯成電路。r 為電感線圈電阻,L=33mH,C= 0.10μF,R=620Ω。
c) 調節正弦信號源輸出電壓,使U1=3V,調節正弦信號輸出頻率,使之為表
7-1中的數值,測量U2,UC,UL,填入表7-1中 。
表7-1 R=620Ω
F(kHz)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U2(V) |
|
|
|
|
|
|
|
|
|
UC(V) |
|
|
|
|
|
|
|
|
|
UL(V) |
|
|
|
|
|
|
|
|
|
3、將R改為1300Ω,L、C保持不變,重復步驟2,將數據填入7-2表中
表7-2 R=1300Ω
F(kHz)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U2(V) |
|
|
|
|
|
|
|
|
|
UC(V) |
|
|
|
|
|
|
|
|
|
UL(V) |
|
|
|
|
|
|
|
|
|
3、 實驗設備
正弦信號發生器 一臺
動態電路板 (TS-B-27) 一塊
毫安表 一塊
頻率計 一臺
4、 實驗報告
目的 、原理、 內容步驟。 根據表7-1、表7-2數據,在坐標紙上繪制諧振曲線。計算BW和Q,并與測量值進行比較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