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加速與產業融合,數字經濟已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并不斷釋放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數字經濟中,LED相關產業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龍華區出臺打造數字經濟先行區十大舉措,涉及新型顯示/第三代半導體
作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大區,深圳龍華區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智能制造領域發展走在全球前列,打造具有灣區一流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龍華得天獨厚,正逢其時。
近日,深圳市龍華區以“灣區尖兵、國際一流”為目標,率先制定出臺《龍華區打造數字經濟先行區十大舉措》(以下簡稱《舉措》),從生態體系、產業鏈群、空間格局三個方面提出“1+8+1”的發展措施,啟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引擎,加快構建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全力打造數字經濟先行區。
“1+8+1”的發展措施中提到:聚焦平臺建設,依托國家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和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中試、新型半導體工藝和器件仿真軟件等創新平臺,探索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協同創新和產業化路徑,打造百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鏈群。
構建“1”個數字經濟生態體系
強化資源整合,構建數字經濟生態體系,《舉措》提出,龍華區將聚焦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治理數字化和數據價值化,創建名園、名企、名品一體化的高端產業園區。計劃引進數字經濟領域世界500強企業及細分領域領軍企業,加速人才、技術、空間、資金等要素集聚,優化數字資源配置,推出數字經濟發展“政策工具箱”。
到2023年,全區將構建2個千億級、6個百億級細分領域產業鏈群,建成數字經濟生態體系,打造具有灣區一流競爭力的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打造“8”大數字經濟千百億級產業鏈群
為促使數字經濟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舉措》著力推動全區數字經濟產業鏈群高質量發展。
其中,聚焦跨界融合,龍華區將依托工業富聯、樹根互聯、蘑菇物聯等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面向制造業網絡化、智能化、模塊化需求,加快工業設備聯網上云、業務系統云化遷移,打造千億級工業互聯網產業鏈群。
聚焦技術突破,依托富士康、匯川技術、寶能汽車等企業,圍繞工業機器人、智能網聯車等領域進行技術攻關,依托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聚焦體外診斷和生命體征檢測、植介入器械等重點領域,構建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打造千億級人工智能產業鏈群。
聚焦多元賦能,深化與騰訊等公司戰略合作,充分發揮區塊鏈產業促進會、寶德利得鏈等作用,引培一批優質企業和項目,積極探索區塊鏈在政用、民用領域的應用示范,建設區塊鏈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園區,打造百億級區塊鏈產業鏈群。
聚焦強基補鏈,依托順絡電子、京泉華等細分行業領軍企業,支持5G領域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利用龍華智能手機、新型顯示制造等產業優勢,大力發展5G智能手機、超高清視頻、無人機、可穿戴設備等終端應用產品,打造百億級5G產業鏈群。
聚焦平臺建設,依托國家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和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中試、新型半導體工藝和器件仿真軟件等創新平臺,探索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協同創新和產業化路徑,打造百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鏈群。
聚焦創新融合,依托富士康、利亞德、天馬微等重點企業,以面板制造為核心,探索新型顯示與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融合,拓展車載、醫用、工控、穿戴等新應用、新市場,打造百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鏈群。
聚焦科技協同,依托觀瀾版畫文旅、大浪時尚創意等基礎優勢,在支撐鏈上,建設一批數字文化產業園、數字文化產業跨界創新中心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產業鏈上,依托廣電集團、報業集團、保利文創等重點企業,在全市率先打造數字電影、數字出版等百億級數字文化產業鏈群。
聚焦數字消費,以美團粵港澳大灣區新基地項目建設為契機,培育電子商務發展新動能,依托華南物流園等園區,整合轄區跨境電商產業鏈資源,探索建設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體系,打造百億級電子商務產業鏈群。
謀劃“兩基地多節點”空間格局
精心筑巢引鳳來。發展數字經濟,高質量的空間載體建設必不可少,《舉措》提出,龍華區將全面構建兩基地多節點的空間格局。
其中,依托九龍山智能科技城,龍華區將大力推進數字產業龍頭企業總部建設,持續引進全球領軍企業,打造灣區領先的數字經濟總部基地。
依托觀瀾高新園,龍華區將布局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智能裝備制造創新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打造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示范基地。
依托大浪時尚小鎮、觀瀾文化小鎮、富士康產業園、銀星科技園、寶能科技園、錦繡科學園等專業化園區,龍華區將在數字文化、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和5G等領域形成一批創新應用示范。
13部門聯合發文,支持數字經濟
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對加快發展數字經濟15大新業態新模式重點方向提出19項創新支持政策,以創新生產要素供給方式,激活消費新市場,發展新的就業形態,培育壯大新動能。
抗擊疫情期間,數字經濟領域新業態新模式迅速涌現,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為進一步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充分發揮新業態新模式對于“六穩”“六保”的支撐作用,《意見》著重強調打破傳統慣性思維,以改革創新的思維進一步加強和優化制度供給,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政策。同時,《意見》明確要以重大項目為抓手創造新需求,培育新的就業形態,帶動多元投資,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意見》提出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15大重點方向,并明確4方面主要支持舉措。
在激活消費新市場方面,將健全完善與線上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相適應的制度規則,創新服務模式供給,培育線上教育、互聯網醫療、線上辦公、數字化治理等線上服務新業態。
在壯大實體經濟新動能方面,將提升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和平臺“賦能”水平,增強數字化轉型能力供給,降低轉型門檻,培育產業平臺化發展,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群,發展基于新技術的“無人經濟”。
在發展新個體經濟方面,將推動完善保障制度,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服務,促進自主就業、“副業創新”、多點執業等就業新業態發展,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業內生動力。
在創新生產要素供給方面,將探索深化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改革,以物質生產資料數字化支撐共享共用,發展共享生活、共享生產、共享生產資料、數據要素流通等共享新模式。
為保障各項舉措落地,《意見》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關部門拿出硬招、實招、新招,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政策聯動和協同配合。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探索創新監管模式,及時修訂完善監管政策制度。同時,要求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等重點發揮先行示范作用,率先探索改革舉措,形成輻射帶動效應。
這些新業態新模式看似跟LED產業關系不大,實際上,這些新業態新模式在給LED及相關產業帶來新機遇,如智能照明、智能燈桿、第三代半導體新材料、新型顯示等領域會迎來高速發展,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影響LED產業的走向:行業內數字化水平將有大幅提升、企業生產環節和采購環節數字化進程加快,產業化上下游合作密切、集約化管理促成同行合作、傳統單一化服務邊界被打破、科創投入的紅利期將會到來……
數字經濟與企業發展
現如今數字經濟正從量變逐漸走向質變,開始了與產業的加速融合,產業發展形態產生了巨大改變,比如工業互聯網、智能汽車、互聯網金融、智慧交通的出現;同時,隨著信息化水平提高和產業互聯網的普及與提升,數字資產占企業資產總量的比重正在不斷提高。企業未來要依靠不斷積累的數字資產和大數據分析等數字技術完成對未來發展形勢的預判和給出決策建議。
為什么企業要盡快推動數字化轉型?
首先,數字時代,消費市場變化十分迅速,電商平臺、社區營銷、虛擬商品、電子支付、O2O平臺等新模式新業態創新層出不窮。消費者如今有更多的渠道來對比、挑選和購買商品。商品生命周期變短、市場細分,消費者忠誠度降低。其次,傳統企業間的數字化競爭日益劇烈。轉型速度和轉型效果是各企業在這場競賽中最為關注的主題。
只有轉型速度夠快、轉型效果夠好,企業才能在人才、品牌和資本的競爭中保持優勢,從而適應數字時代。最后,數字企業間的競爭也同樣激烈,這些競爭一部分來源于傳統行業內出現的新一代原生數字企業(比如數字媒體正在顛覆傳統的傳媒形態),而另一部分競爭則來源于數字企業的跨界競爭。
那么,企業要注重哪些點來保證成功完成數字化轉型呢?
第一,企業戰略要數字化。企業戰略數字化轉型不僅是制定數據驅動的決策,還應培養從管理層到基層員工的數字意識和工作習慣,主動學習和應用數字技術來理解和適應變化,在變化中更好地識別機會、抓住機會、創造價值。
第二,市場營銷要數字化。比如建設數字品牌;重視社交網絡營銷;提升線上與線下的一致性和便利性;以用戶為核心,讓用戶可以參與到產業鏈的各環節,提高用戶參與度。良好的數字營銷可以鼓勵人們分享想法、共同完善設計。
第三,商品的數字化。商品數字化大致分為三類:首先,產品本身數字化(比如金融、媒體、出版、教育等行業產品及服務的數字化);其次,借助數字技術手段為商品附加其他功能,利用差異化提升商品競爭力,提高顧客忠誠度;最后,利用數字技術為傳統產品進行重大革新。
第四,重視數字平臺的建設。數字平臺顛覆了傳統行業的游戲規則,創造新型社群市場,讓原本相互競爭的企業和需求不同的消費者成為了平臺參與者。建設數字平臺是傳統企業主動適應數字時代的一次戰略創新。數字平臺參與者規模、參與者之間互動數量的線性增長,都將帶來平臺價值的指數倍增長,即平臺的網絡效應。
第五,要完成企業管理模式的變革。企業要強調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地位,明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負責人,保證愿景能夠自上而下地傳達與領會;同時要適當調整組織結構,可以設立新部門和新職位來整合相關數字業務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能培養、會尋找、留得住杰出的數字人才。
第六,企業文化要同步變革。企業文化是企業團隊中最難以琢磨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數字化轉型期間,如果企業或組織缺乏與數字化相匹配的文化、素養、遠見,這將嚴重阻礙其數字化轉型的能力。只有全面數字化,才能在這荊棘叢生,眼見不實的商業道路上前行。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