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燈會變色,可以制造不同的氛圍噢” “所以呢?”
“很貴,花了一千多塊呢!”
“所以呢?”
“我可以通過手機控制開關和變化!”
“你有空啊,不會自己伸手自己開嗎?”
……
以上情景,很可能是一個時代潮人和普通人之間注定聊不下去的對話,砸了錢買了很“酷”的智能燈具的潮人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尷尬的事實:花了上百上千元買的智能照明產品,在最初興奮的拿著手機戳來戳去指揮家里燈具們自己換燈色之外,很可能就沒有更多了……
拿手機APP開燈,跟自己伸手擰開洗衣機,又有什么差別?這就叫智能照明了嗎?從2014年“智能家居”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冒頭開始,圍繞智能照明的討論和諷刺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2011年,從一個行業的風生水起說開去……
2011年10月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中國淘汰白熾燈政府公告及路線圖,根據路線圖,中國將禁止銷售和進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熾燈,具體的禁止時間視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的中期評估結果而定。消息一出,立刻引爆LED照明板塊的投資熱情,A股帶光電字頭的個股紛紛漲停。
這股風潮不是中國獨有,據統計,2014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場規模約為15.44億美元,2015年由于全球經濟不景氣,發展增長率低于預期,但是隨著行業技術的發展成熟,以及廠商的積極推動,會持續增長,預計2019年的市場規模可達143.53億美元。
根據全球技術研究公司ONWorld2015年4月的美國1000名成年消費者在線調查結果中,約有1/5的受訪者表示,會在未來兩年內購買智能LED燈泡;預計到2019年,全球無線智能照明產品的出貨量將達到4億個,其中大部分產品為智能LED燈泡。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要統籌布局和推動智能照明電器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
智能照明是“超級藍海”,可謂定調明確。
手機+多場景營造+遠程控制,我們還很浪(漫)呢
“下班回到家,或是半夜起床上廁所,你是摸出手機解鎖點擊APP打開燈,還是直接按一下開關?”這是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秘書長周軍進,在今年3月杭州“2016中國智能家居發展高峰論壇”的玩笑,基本道清了目前各家智能照明產品的集體特征。
從2014年開始,照明巨頭、互聯網數碼產品大咖們紛紛推出自家的智能照明產品,在精心拍攝的產品視頻里,巨頭們呈現了一幅幅讓人激動不已的家居照明新圖景:買了新的智能燈具之后,家更安全了更美了更智能了,大有“燈”治百病的態勢,于是,有品位的時尚潮人們紛紛慷慨下單,成為第一波智能照明產品的試吃者。
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先行者、小白鼠的下場會有點慘,興奮地裝了燈、連了網(Wi-Fi或者藍牙)、裝APP,興奮地拿手機控制可能是500 多塊一只的燈泡,從“閨蜜聚會粉”變成“海底世界藍”,從“睡眠暖黃”再到“工作亮白”,在興奮地玩了了幾個月以后發現除了多了個玩具,就這么回事。
相比于國外照明巨頭的高調、高價,小米的智能照明戰略可謂穩扎穩打,基于小米既有優勢的兩款智能燈,在功能和價位的平衡之下,贏得了使用者們的芳心和持續的好評。
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經率先布局了yeelight智能燈,在小米品類紛繁的產品系中,智能照明系共有2款產品:yeelight智能燈泡和 yeelight床頭燈,它們甚至有獨立的logo,前者售價59元,后者為249元,無論是作為單只產品的燈泡,還是床頭燈,通過wifi,可由手機端控制,除了完成開關燈,還有不同顏色的場景切換、亮度調節,基本是當前智能照明的主流功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yeelight床頭燈與小米手環的連通:手環感應使用者的睡眠狀態,進而通知床頭燈,自動關燈,除了討巧,還意味著更多:2015年年初,小米與包括鴻雁、歐普、飛利浦、木林森在內的13家照明企業攜手,打造智能照明發展聯盟,他們計劃推出采用小米智能家居無線模塊的智能照明產品,購買了這些產品的消費者可以用小米手機等硬件設備對其進行控制,從而建立家居智能照明系統。從單品到照明系統,通過平臺優勢,同時并入外接資源,最終完成基于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產品、構建小米智能家居生態系統。
(圖:小米yeelight床頭燈官方介紹圖片)
狂歡之下,那群孤單的身影
無論是產品構建方,還是使用者,人們以無比的熱情擁抱新時代,諸如“冬天窩在被子里點手機控制燈光”“在路上控制家里的照明”,也確確實實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100多年前,愛迪生發明燈泡,天黑了要亮燈就成了人們的“空氣”“水”,這期間,不變的是“要有光”,變化的是實現載體,從最初的鎢絲,到如今的半導體照明,工業4.0、物聯網更是賦予這一剛需更豐富的內容和可能性,從基礎照明,到加載娛樂場景感應(Syfy公司的Syfy Sync)、虛擬場景構建(Kim Edo海洋/星空投影燈),到監測室外的光照條件,進而激活、關閉、調整室內的光照功耗(Light Sentry),甚至實現單點供暖(MIT智能城市實驗室的可跟蹤人軌跡加熱燈概念),可以說,智能照明,幾乎是另一個全新的行業了。
(圖:Syfy Sync作為網絡第二屏的互動應用程序,可以自動識別出電影或電視節目已經播放到哪一個部分,然后將相關的內容在iPad或iPhone上展示出來,然后再根據場景、情節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燈光配置)
(圖:Kim Edo的海洋/星空投影燈,用光芒模仿出緩緩波動著的海面或者星空、并投影到天花板上,幫助人們舒緩生活和工作壓力,將燈帶翻轉,則可以提供照明)
然而,還有一群人,他們注定無法并入這個互聯網時代:不會寫字、不會用電腦、不會用智能手機,他們也許是老人,也許是一身污臟的底層勞動人民……他們一起構成了這個時代狂歡之下最孤獨的身影,像是陪伴我們成長,卻不得不被掃進歷史故紙堆的白熾燈。
白熾燈們功能單一,也不環保,但卻是再羸弱的老人都能開啟的日用品。需要下載APP、要連接Wi-Fi、藍牙才能使用的智能照明產品,將成為他們使勁跳都可能夠不到的高點。
簡單地將智能控制技術,與照明設備疊加在一起,顯然不適用所有人,也不應該是新時代的方向。
真正的智能家居設備,應該是擁抱所有人的使用門檻低、操作簡單的產品,甚至應該對弱勢群體如老人更友好,在特殊場合如醫院、養老院中更方便。
小而美,一個起夜燈提供的智能照明新樣本。
在全球,每年有30余萬人死于跌倒,其中一半是60歲以上老人。在我國,跌倒已成為65歲以上老人傷害死亡的“頭號殺手”。老人跌倒,一半以上發生在家里和小區內,最“危險”的場所是衛生間和臥室,老人在臥室跌倒的主要原因是走道沒有安裝夜燈,或房間沒有安裝雙控照明開關,老人起夜時開燈不方便。
即便問題嚴重,他們畢竟不是消費主力,他們的需求,并不被照明、互聯網大頭們青睞。31歲的劉錕,也看到了這樣的問題。于是,不炫技、微智能、零操作、為所有人,成為2014年,劉錕兄妹決定創立“WeeLight”時的初衷,當時他們管自己叫“i-light”,不做生態鏈,不做大系統,以小切入點、低階版本的智能單品開始,為睡眠形成一個完整的產品矩陣。他們將睡眠劃分為睡前、睡中、睡后三個階段,立足于室內光線,通過色溫、流明、產品位置、工作形式等多個維度的科學設計,關注人們的睡眠健康。
爺爺的意外摔倒,讓他們決定先從睡中階段——“WeeLight起夜燈”開始,圍繞起床去衛生間這個動作,進行了一系列設計:
起夜開燈時摸不到開關、打翻東西,就干脆不要開燈,替之以智能感應和動作捕捉功能,下床就亮燈,上床則燈滅,不需要任何操作動作;
開燈以后燈太亮刺眼,就把燈藏起來,隱藏在床沿,即便燈條亮起,也不會有光線直接射入眼睛,燈光以2700k的柔和色溫,照亮地面部分;
起夜后入睡困難,于是調燈時過濾了led燈中的藍光,過濾藍光之后,可以促進褪黑素的分泌,幫助使用者更好入眠。
將小小的起夜燈做到極致,這是劉錕兄妹出發之時就抱定的信念,而市場,也從不吝于回報優秀的產品制造者。從2014年的第一代起夜燈的產品i- light,到世界睡眠日3月21號的京東眾籌首發WeeLight起夜燈,他們最初關于睡眠照明系統的藍圖,正在逐步實施,2016他們即將受邀赴美,成立合資公司,將成都設計帶入大洋彼岸的美國。
(圖:成都人劉錕和他的WeeLight起夜燈,這是他構建微智能睡眠照明系統的排頭兵。)
????? 中國IOT大會系列【第三屆 中國LED智能照明創新應用高峰論壇】將邀請Zigbee聯盟、WiFi、藍牙和2.4G技術主要供應商高層來分享他們的市場洞察力和最新開發成果,希望您能把握好這次難得的交流機會,找到更好的商業機會,以及找到更高的合作伙伴。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