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期的CRT顯示器到LCD、LED顯示器,再到今天的OLED、QLED顯示器,乃至投影和激光顯示器,顯示屏隨著新型顯示材料和顯示技術的應用,在快速迭代的過程中逐步走向多元化。究竟哪一項技術代表了前沿和未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事實上,在多元化的顯示技術中我們仍然能夠發現一條清晰的線性發展路線,即無論顯示技術如何變革,始終都在朝著一個相同的方向前進——更高的分辨率。當2K分辨率成為歷史,4K登上舞臺大放異彩,而后8K又接踵而至,不斷挑戰著人們的視覺極限。
與此同時,為了讓高分辨率內容達到最佳的呈現效果,我們的屏幕尺寸也變得越來越大,這一趨勢對新型顯示技術的發展構成了限制和挑戰。一項顯示技術能否在制造工藝、生產成本、使用壽命等方面突破屏幕尺寸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在消費市場的發展空間。
4K接棒者,8K電視來勢兇猛
從屏幕誕生以來,人們對更高分辨率的追求就從未改變。盡管4K電視目前仍然處于普及階段,但8K電視的到來并未讓人感覺不合時宜。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消費者對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接受度之高達到了歷史空前。
那些在顯示技術上領先的企業,絕不會放過率先搶占市場的機會。早在2017年,夏普公司就搶先推出了全球首臺商用級8K電視,隨后的2018年IFA展上,TCL、三星、LG等幾大電視廠商攜多款8K電視新品同臺亮相,由此8K時代的篇章被正式揭開。
進入2019年之后,在面板技術上占據優勢的TCL抓住5G的時代機會,率先推出全球首臺5G+8K QLED電視TCL X10 QLED 8K TV,8K顯示技術與5G通信技術的結合,打消了人們對8K內容傳輸速率的顧慮。2019年下旬,三星與LG兩大巨頭圍繞“真假8K”之爭正面交鋒,這場意外爆發的戰爭客觀上對8K電視的普及做了市場宣傳。
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來勢兇猛的8K電視,在普及周期上可能會比4K電視更短。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鑒于4K內容的匱乏拖緩了4K電視的普及速度,8K產業的主導力量刻意加強了8K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同步發展。8K內容制作上,目前包括央視在內的電視臺已經逐步采購8K攝像機,8K內容從源頭上得到解決。此外電視企業也在積極通過不同方式解決8K內容源的問題,如TCL便與IMAX建立了內容合作關系。
其次,5G技術的發展解決了8K內容傳輸的問題。高清內容的傳輸對網絡通信技術一直都是個挑戰,5G技術的發展為8K內容的穩定傳輸提供了保障。今年8月,國內首次完成了一場冰球賽事的5G+8K直播,這為即將到來的冬奧會直播積累了經驗。預計兩年之后,8K直播將成為常態。
再次,在4K電視的普及上,電視廠商投入了大量的用戶教育成本,消費者對屏幕分辨率的概念有了更加全面直觀的認知,8K電視的用戶教育難度因此將大大降低,教育周期也相對更短。這為8K電視快速打開消費市場提供了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8K電視并不僅僅是單純的分辨率提升,超高清內容的傳輸、解碼、播放對電視的綜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考驗的是電視廠商的全產業鏈能力,包括芯片、算法、接口等配置和功能都需要做出相應升級。這也是為什么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廠商具備推出8K電視能力的原因所在。
就國內企業來看,目前只有TCL具備生產8K電視的綜合能力,但隨著8K產業鏈走向成熟,未來上游技術的逐步開放,將會有更多的電視企業參與到8K產業鏈的建設當中來,屆時8K電視將迎來快速發展期。
8K時代,“大變化”下的小挑戰
8K技術從概念進入消費市場,也為新型顯示技術的發展帶了新的挑戰。
歷史地看,分辨率的每一次提升都會導致電視屏幕尺寸進一步變大。從目前已經發布的8K電視產品來看,屏幕尺寸大多集中在65寸以上,像TCL 85吋 X9 QLED TV達到85寸,三星Q900的尺寸達到98英寸,夏普的8K電視尺寸甚至達到了120英寸。
分辨率的提升與電視屏幕尺寸的變化成正比,原因并不復雜,主要在于更高分辨率的內容需要更大尺寸的屏幕來呈現,才能實現更好的視覺效果。8K分辨率是4K的4倍,相同的屏幕尺寸下,8K電視無法展示出畫面的每個細節,只有在更大尺寸屏幕下,才能顯示出8K分辨率的優勢。
反過來,消費者對更大尺寸屏幕的追求,也對內容的清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20×1080分辨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HD內容,如果用主流電腦顯示器播放,清晰度可能剛剛好,但如果放在65寸的電視上全屏播放,清晰度就會大大降低,如果放到更大尺寸的電視上,畫面就會變得模糊不清。
分辨率的提升導致電視屏幕尺寸越來越大,而更大的屏幕尺寸反過來又推動了分辨率的提升,二者形成了一種相互促進的循環關系。
由于8K分辨率內容只有在更大尺寸屏幕上才能發揮出優勢,這為顯示技術帶來了挑戰。原因是部分顯示技術在制造工藝、成本、使用壽命等方面受到屏幕尺寸的限制。以OLED技術為例,隨著屏幕尺寸的增加,生產良品率就會大幅下降,很難實現大規模的量產。這也是為什么市面上的OLED電視尺寸普遍在65寸以下的原因所在。
為了解決OLED面板良品率的難題,LG Dispaly還專門成立了良率改進小組。據其官方透露,目前55-65英寸4K OLED屏幕的良品率已經達到90%左右。但問題是,隨著8K技術的應用,更大尺寸的屏幕對OLED技術再次提出了新的挑戰,更大尺寸的OLED屏幕未來能否實現量產,目前來看還是個巨大的疑問。
毫無疑問的是,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屏幕尺寸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那么對于當前的電視產業而言,顯然破局的關鍵在于用一項成熟穩定的顯示技術打破屏幕尺寸的限制。在這方面,OLED技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而激光技術雖然不受幕布尺寸限制,但無論是分辨率還是色彩效果都差強人意。
在大屏電視市場的爭奪戰中,由于OLED、激光等技術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以三星和TCL為代表的QLED陣營逐漸開始占據上風。
QLED電視的勝算“多了一點”
長期以來,OLED和QLED被視為顯示技術的兩大陣營,前者以LG、索尼、創維、長虹等廠商為代表,后者則以三星、TCL兩大巨頭為代表。盡管前者的陣營更為壯大,但從目前來看,無論在市場銷量、份額還是增速上的表現卻不及后者。
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QLED陣營全球市場份額達到41.6%,OLED陣營全球市場份額僅為24.9%。2018年全年,全球QLED電視的銷售達到了268萬臺,OLED電視的銷量則為251萬臺。增速方面,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 QLED電視銷量達到23.9萬臺,同比增長27%。而OLED電視在全球和國內都“雙雙受阻”,據IHSMarkit預計,2019年OLED電視在中國銷量為16萬臺,比2018年的17萬臺將少了整整1萬臺,進入下滑“通道”之中。
此外,根據KB證券公司的預測,2020年QLED電視整體出貨量將達到510萬臺,相比去年同期增長88%,遠超OLED電視預計的340萬臺。
成員更多的OLED陣營反而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原因值得深思。我們知道OLED具備自發光、屏幕發聲等技術亮點,但由于發光原理、制作工藝等方面的局限性,導致其缺點也十分明顯。并且隨著8K分辨率從概念走向市場,電視屏幕尺寸越來越大,OLED的缺點也進一步被放大。
除了大尺寸屏幕生產良品率的問題,成本高昂、灼屏、使用壽命較短等一系列問題都對OLED的發展設置了障礙。這些問題也不斷招致業內人士的詬病。
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就曾直言不諱地說:“以目前OLED面板的成本和產能,根本無法用在主流價格的電視中。”TCL電子副總裁、TV事業部總經理張少勇也曾表態:“屏幕做不大的技術,我們不要!”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也認為,“超高清顯示不斷向高端化發展,在大尺寸顯示領域量子點(QLED)能夠突破尺寸限制,技術仍是主流,而OLED只能在手機等小尺寸顯示領域,才會顯示出它的優勢。”
電視行業的大“視”代已經悄然來臨。TCL在不久前舉辦的品鑒會上集中展示的大屏電視產品75C10、85X6C、100X6C、75X9、85X9,屏幕尺寸全部都在75寸以上。當OLED仍在為大尺寸屏幕良品率攻堅克難時,成本更低、更易量產的QLED電視已經開始用大規模的新品搶先占領市場。
盡管我們無法由此得出OLED技術沒有未來的結論,但就目前來看,如果OLED無法盡快解決大尺寸屏幕量產的難題,在大屏市場的未來競爭中,QLED的勝算顯然“多了一點”。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