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放在最前面:
1.NOLO CV1,就是這款設備。
2.不貴。
3.管用。比想象中更好用,但需要一定的調試才能實現滿足甚至超乎我們預期的效果。
4.不難。事實上,這款設備的安裝沒有任何難度,“調試”主要是針對我們的使用環境因地制宜進行配置——也就是尋找最合適的角度和位置一類的操作,用不了多少時間。
好了,讓我們進入正題——關于“用小米VR一體機體驗《Beat saber》乃至更多SteamVR游戲”的話題,這里有你想要知曉的一切。
一點說明
必須指出,在擅長動手的虛擬現實玩家圈子里,“用VR一體機來玩SteamVR游戲”其實是個相當熱門的話題:除了知名度較高的RiftCat之外,在Github一類臥虎藏龍技術宅出沒的平臺上,我們同樣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工程范例——最著名的就是ALVR。不過,諸如此類的軟件方案基本都有幾個共通的問題:
首先就是安裝調試難度——盡管對于心靈手巧的技術宅來說不在話下,但對于缺乏軟硬件折騰經驗的朋友來說,想要順順利利把這些民間草根高手打造的App和客戶端裝進自己的一體機和PC中并且調校到得心應手的程度絕非易事。至于這套操作有多麻煩,看這個例子:
今年6月1日的時候,Youtube知名VR專題主播Sebastian放出了一部標題為《How To Sideload Apps To The Oculus Go - How To Install Riftcat Vridge O-n The Oculus Go》的短片。盡管在一再強調了“如何容易”這種關鍵字,但諸位能猜到這部視頻究竟有多長嗎?
?
就是此人,熟悉Youtube那些VR主播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
答案是8分59秒。順帶一提,安裝過程中需要手動進入開發者模式。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于,和Oculus Rift、HTC Vive以及微軟MR頭顯不同,目前市面上的主流VR一體機的標配幾乎都是單手柄控制器。換句話來說,即便諸位不辭勞苦折騰上半天總算搞定了軟件配置連接,到頭來接觸到的依舊是不完整的SteamVR游戲內容——更有甚者,對于某些必須用到雙手柄的SteamVR游戲來說,想要正常體驗都是奢望。以我們都不陌生的《Beat Saber》為例,單憑軟件方案的話,我們能夠玩到的只有那個絲毫不酷炫的“單手模式”而已,蹩腳程度只怕會讓大多數朋友大失所望。
?
ALVR的Github說明,解釋得明明白白
也許有朋友會有疑問:既然如此,我再搞來一支一體機手柄不就可以雙持了嗎?沒那么簡單,且不說目前的VR一體機系統是否原生支持這種“雙接入”模式,單從3DOF手柄天生的缺陷來看,最終的體驗效果也注定無法讓人滿意,這點我們后文另有分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兩個階段性結論:
1.現階段由民間草根高手開發的第三方“一體機暢玩SteamVR”軟件,在安裝設置的便捷性方面依舊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間;
2.單憑目前VR一體機標配的硬件系統,想要玩轉SteamVR游戲是非常困難的,我們需要可靠的第三方空間定位與交互控制設備。
好,讓我們看看NOLO
對于熟悉“移動VR”這個概念的朋友來說,NOLO CV1應該不是什么陌生的名字——簡單來說,利用這款套件,我們可以讓原本只能坐下看片的VR手機盒子以及VR一體機搖身一變,暢玩6-DoF移動VR游戲,成為一臺在一定范圍內自由行走觸摸幻像的準高端VR設備——就理論上來說,實現了類似Oculus Rift、HTC Vive以及微軟MR頭顯的VR體驗。不僅如此,隨著軟硬件系統的不斷迭代完善,如今的NOLO CV1甚至實現了“連接PC讓VR一體機體驗SteamVR游戲”的功能,且實際效果遠比單純的軟件方案出色得多。
閑話不多說,讓我們看看具體操作吧:
首先是設備列表——
必要準備:
?
整整齊齊四大件
(1).小米VR一體機一臺,確保電量充足;
(2).NOLO CV1套件一套,確保電量充足;
(3).安裝Windows 10系統的PC一臺,推薦顯卡配置NVIDIA GTX1050以上,確保顯卡驅動更新至最新版;
(4).5G路由器一臺。
然后是設備安裝——
1.在PC端安裝SteamVR和NOLO Home客戶端,前者我們都知道去哪下載,后者在NOLO官網上可以找到資源鏈接;
?
記得要看說明唷
2.在小米VR一體機中安裝NOLO Home,在小米VR一體機的應用市場里可以找到這個App;
3.連接5G路由器和PC,然后把小米VR一體機與5G路由器連接,確保PC和一體機處在同一Wifi網絡環境中;
?
追求穩定的話就用網線吧
4.將NOLO CV1套裝中的固定卡座粘貼在小米VR一體機的上沿中央(雙面膠輕松搞定),然后將套裝中的頭盔定位器沿著固定卡座側面插入即可固定;利用配套的數據線將定位器和一體機連接起來;
?
不大,不重,線不長,不礙事
5.將NOLO CV1套裝中的定位基站放在水平桌面邊緣(最佳高度是與肩同高,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高適當調整),按下定位基站以及NOLO CV1套裝手柄的系統鍵,指示燈轉為綠色即為開機成功;
?
記得給基站充好電
6.將已經安裝好頭盔定位器的小米VR一體機放置在正對定位基站、距離2米之外的水平地面上,確保小米VR一體機和定位基站之間沒有遮擋;按下頭盔定位器上方的配對鍵,即可自動完成高度定位校準地平面;
?
體驗過SteamVR的朋友應該對這步驟不陌生
7.將小米VR一體機以及NOLO CV1的配套手柄正對定位基站,依次雙擊兩支配套手柄上的系統鍵,完成正方向標定;
?
同樣是耳熟能詳的操作
8.在PC端打開NOLO Home客戶端,然后點擊主界面中央的“開啟投屏”按鈕;
?
都找到了吧?
9.啟動小米VR一體機上安裝好的NOLO Home App,即可自動在PC端的NOLO Home客戶端上自動呈現出投屏畫面;倘若未能實現自動投屏,可以在PC端NOLO Home主界面的“投屏設備”列表中找到待投屏的小米VR一體機設備,點擊連接即可;
?
搞定畫面如上。下排這四個圓弧對應的是相應設備的電量
10.雖然乍看之下步驟很多,但以上列表是將所有操作事無巨細逐一列舉所呈現的結果;實際上,真正的操作難度和微軟MR頭顯的安裝設置非常相似,比HTC Vive和Oculus Rift的安裝難度低得多。
11.一切就緒,完成#9的步驟之后,我們接下來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
12.戴上小米VR一體機,拿起NOLO CV1配套的手柄,開玩!
?
SteamVR,俺來咧
體驗如何?
?
?
安裝簡單固然是優點,但實際體驗不佳也是白搭——那么,這套“NOLO CV1 × 小米VR一體機 = 移動VR也能把玩SteamVR”的方案運行效果究竟如何呢?
經過實機體驗,目前可以確定的階段性結論如下:
1.畫面沒問題——負責運行VR游戲的是PC端,一體機要負責的僅僅是畫面顯示而已;因此只要PC端的硬件配置合格,那么小米VR一體機屏幕上的畫面絕對可以讓人滿意——畢竟,單就屏幕分辨率來說,小米VR一體機的參數其實并不遜色于HTC Vive和Oculus Rift;
2.延遲問題不大——即便是在PC平臺,“VR無線化”也是個讓眾多廠商困擾許久的技術難題;拜5G所賜,如今我們反而可以用VR一體機彎道超車搶先品嘗一下這道VR2.0時代的標配硬菜了——從實際體驗來看,如果是放在一般家庭這種較為簡單的網絡環境中,那么通過5G路由器無線連接PC與小米VR一體機所產生的實際延遲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至少體驗《Beat Saber》這種對節奏感十分敏感的音樂VR游戲不在話下;
3.配置需要下點功夫——這個需要特別強調一下,NOLO CV1標準套裝所提供的基本是一個錐形的“Outside-In”追蹤區域,由于每個人的身高以及使用環境都不盡相同,因此在定位基站的位置、高度和朝向方面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仔細調整;就某種意義來說,NOLO CV1確實是一套相當“個人化”的VR追蹤解決方案,不存在“離地××米為最佳”一類的泛用設置;當然,諸如此類的調整基本就是個熟能生巧的活計,耐心充足的朋友很快就能掌握要領;
4.能玩,且比單純的軟件解決方案好玩得多——至少這次我們確實拿起了6DOF的雙手柄,操作交互的自由度大幅提升,兼容的VR游戲列表大幅延長,可以親眼見識一下過去的兩年Valve為何會在VR這個領域如此投入了。
綜上所述,“NOLO CV1 × 小米VR一體機 = 移動VR也能把玩SteamVR”的體驗效果,大家應該心里有數;不過,想必還會有不少朋友對這套并非100%原生的方案心存疑惑,無妨,在本文的最后,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大家最關注的幾個問題吧:
Q&A
?
?
Q:我還是不明白,如果再單獨購買一支VR一體機手柄,配合其它串流軟件方案豈不是性價比更高嗎?
A:并非如此。事實上,NOLO CV1真正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配套的無線投屏客戶端上,6DOF手柄才是這組套件最重要的賣點所在。簡單來說,無論是小米VR一體機還是目前市面上的其它高端VR一體機設備,即便頭顯本體實現了6DOF空間定位機能,配套的手柄往往依舊停留在3DOF的初級階段;由此一來,即便我們通過其它軟件手段實現了雙持原裝手柄的功能,當我們戴上頭顯進入《Beat Saber》之后,很快就會發現無論如何揮舞手臂,視野中的光劍依舊只會固定在一個不變的相對位置上進行全方向旋轉而已,和我們預期中大開大合流暢自然的劈砍體驗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這種結果想必不是諸位樂于經見的吧。
Q:讓我開門見山地說吧,這套方案還有什么無法忽略的短板?
A:最直接的短板就是基本追蹤范圍只在我們面前的180°區域,換句話來說,轉身背對定位基站依舊想保持追蹤效果是不現實的——當然,如果僅僅是坐下來體驗駕駛模擬一類的VR游戲,或者體驗《Beat Saber》這種只會面朝一個方向的VR游戲還是沒問題的,歸根結底,這種追蹤效果和Oculus Rift最早的基礎版(也就是2016年那個沒有配備Oculus Touch的版本)以及PSVR的體驗基本相同;當然,如果一定要追求“可以轉身”的VR游戲體驗,NOLO CV1也提供了一鍵轉身的相關功能,適應一下就不難上手。
Q:那么這套方案和微軟的MR頭顯相比又有什么優勢呢?
A:第一,微軟MR設備的硬件需求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低,宣傳中的“更低配置也能流暢體驗”僅僅停留在混合現實門戶這個操作界面中,一旦真正進入游戲,實際的硬件需求絲毫不會縮水,這點只要是有過實踐經驗的朋友都清楚;第二,在Steam平臺上支持MR設備的內容會有一個專門的分類標識,篩選一下就不難發現實際數量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多,雖然還有一些游戲和應用即便沒有明確標出支持也能運行,但兼容性究竟如何那就不一定了;第三,微軟MR設備目前必須通過數據線與PC連接方能正常使用,換言之即便是在居家生活的室內環境下,自由度依舊要比無線連接且兼顧PC與移動端的小米VR一體機NOLO拓展方案遜色一籌。基本狀況就是如此,至于如何取舍,大家根據現實條件自行決定吧。
Q:那么,究竟應當如何評價這套方案?
A:歸根結底,“NOLO CV1 × 小米VR一體機 = 移動VR也能把玩SteamVR”是一種典型的“漸進提升式”VR體驗方案,很符合當前主流消費者對VR缺乏認知和信任,需要逐步確認設備需求添加硬件完善體驗的現狀;從消費成本的角度來看,比起缺乏調研與深度體驗就一步到位購買高端VR設備,這套方案的性價比要更高一些,更適合新手上路的用戶接觸體驗VR系統。誠然,和目前最高價格標準的VR民用設備相比,NOLO CV1談不上完美,但確實可用且具備實用價值,這點是不會有錯的。
一言以蔽之,關于“如何評價這套方案”,我相信這句引言就是最完美的回答:
但我以為這是不錯的,我們有投槍就用投槍,正不必等候剛在制造或將要制造的坦克車和燒夷彈。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