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對比評測的主角是 索尼X8500G VS 海信U7E,之所以選擇這兩款產品,除了他們倆的價格、定位、品牌實力都極為相近之外,還滿足了我個人心里“中、日顯示對決”的儀式感。今天不說廢話,直接公布測試結果:
今天不說廢話,直接公布測試結果:
一、客觀測試數據:這次我們采集了四項數據,色域(NTSC)、對比度、色彩還原度以及峰值亮度,海信U7E(色域81%,對比度:2630:1,ΔE:3.57,峰值亮度536nit),索尼X8500G(色域:80%,對比度:820:1,ΔE:3.93,峰值亮度:477.2nit),客觀儀器測試環節,海信U7E的數據小優于索尼X8500G。
海信U7E客觀儀器測試結果
當然,這不能說明一切,只是產品的理論性能而已,就好像理論百公里加速4秒內的車,真這么開,小命就沒了,是一個道理。具體這些數據為何會產生,甚至有一定差距,我們后面會給大家一個明白的交代。
索尼X8500G客觀儀器測試結果
二、外觀評價:外觀評價偏主觀,我個人比較喜歡海信U7E的正面設計,和索尼X8500G的背面設計,兩款產品分別的優勢是,索尼X8500G安裝相對簡單,甚至不用擰螺絲,海信U7E的正面屏占比更高,“無邊框”的設計視覺沖擊更強,兩位“選手”各有所長,后續詳述。
三、內容資源:海信以碾壓優勢獲勝,本土品牌更知道國內用戶喜歡怎樣的節目資源,屬于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而筆者對索尼的愿望只有一個,在自身搭載的免費片源中,能多一點2000年以后的電影就最好了,清晰度也不忍直視,令人難以忍受。
四:系統界面:索尼沉穩大氣,更偏向專業性,需要一定的調校經驗,對新手并不算友好,但能看到較前代系統有所改進,這是好事兒,但改進的幅度遠遠不夠。相反,海信則更加年輕化,更加適合我國用戶的操作習慣,畫質、聲音等設置自動程度非常高,是省心省力的選擇。流暢性是海信U7E更具優勢,索尼X8500G會有卡頓,雖然不明顯但確實存在,作為長服役期產品,令人擔憂的是硬件性能的“壽命”。
從上面的一堆結果中,你能看出些啥?其實很簡單,海信要像索尼一樣,走“高、大、上”的路線了,其次就是,索尼也沒有你想的那么美好...空口無憑的這么說,無異于“引戰+招罵”。
相信現在臺下已經爆出了“碼字兒的,**你個**,你個臭**,索尼怎么可能比海信差”。額...我真沒說索尼比海信差,那海信的“高、大、上”路線能不能成功?索尼不美好在哪?廢話不多說,上圖上真相!
畫質要用心去感受 客觀數據不能說明一切
諸位看官,不才在下一直在跟大家說的一件事兒“一切顯示設備,客觀數據,絕不能說明一切”,請牢記這句話,然后看完整篇畫質對比環節。
客觀數據測試結果展示
首先,兩款產品的色域數值相差無幾,對比度方面相差較多,兩款產品在默認出廠設置的時候,索尼X8500G沒有動態背光,而海信U7E則主打動態背光及分區背光功能,這其實就是海信一直在說的“ULED電視”的核心優勢,索尼輸的不冤,畢竟海信才是背光分區的祖宗,這功能海信比索尼玩的早。
真相1:X8500G(左)沒有分區背光和動態背光,所以對比度低。
對比度更高能帶來什么呢?就是HDR理論性能更好(注意!是理論),因為黑的更黑,亮的更亮,夠簡單吧?加上海信的峰值亮度更高,呈現的畫面也更明亮、通透。
真相2:峰值亮度實測,U7E明顯比X8500G更亮,在動態背光加持下,黑場也更好
前面表格的最后一項數據,是電視面板的色彩還原度,數值越低越好,但這X8500G和U7E差距真的很小,不到0.4的差距到底是什么概念呢,肉眼是看不出來的,但因為兩個電視的面板材質不同,所以成像的偏好也不同。
海信U7E是VA面板,熟悉面板的寶寶肯定知道,VA顏色傾向更艷麗,更加討好眼球。索尼X8500G是IPS面板,色彩相對更真實,但會有些寡淡。好了,前期該說的都說了,我們上張圖給大家看看,就能明顯發現二者之間的區別。(前方超超超超長圖預警)
你看,前面我說的都對吧?
怎么看電視畫面的好壞呢?色彩豐富和還原程度的制衡,亮部、暗部細節的制衡,對景深和銳度的智能制衡,都是比較重要的,其實關鍵詞就是制衡...面板的素質決定上限,而廠商對于產品的制衡決定了下限,上限跟下限之間的區域,才是“你”能得到的實際體驗。具體到視頻層面,這種風格差異也有體現,而他們之間的差距,在HDR視頻播放時,則被放大了一些。
畫面風格各異,HDR視頻看差距
前面其實已經總結過“哥倆兒”在畫質處理方面的傾向了,總體來看其實是伯仲之間,滿分一千差不出去五分的那種,索尼X8500G會偶爾出現色彩表現不到位的情況,而海信U7E畫面也會偶爾過飽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視頻播放過程中二者的表現。
那什么是驚喜呢?索尼的X1芯片能把IPS色彩“挑逗”的這么出色,海信的H3芯片能把VA面板的色彩“馴化”的服服帖帖,這?就是驚喜!雖然海信H3芯片剛剛起步,略有不足,但依舊足以自傲,具體哪不足?咱們往下看!
答案就是HDR,上面我們放了兩個視頻,我們明顯能夠在非HDR視頻中感受到,U7E色彩濃郁程度會超過X8500G,視覺效果更好。但一旦到了HDR視頻播放的時候,X1芯片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雖不明顯(U7E是動態背光+背光分區,差距并沒有拉開)但卻足矣說明問題。
好了,敲黑板,總結了!
一句話,兩個產品差距微乎其微,海信色彩更好,亮度更高,暗部細節更好。索尼HDR視頻表現更好,但HDR視頻資源相對少一些,國內的應用環境可能會較少。
外觀,金屬只是基本操作,喜歡哪個還得看你的口味
不止一次的說過,產品外觀好看與否的主觀因素太強,我說好看,你就是不喜歡,我也沒有啥辦法,所以讓你看仔細,就是這個環節存在的意義,廢話少說,直接上圖。
海信U7E正面:沒邊框,是最亮眼的設計
索尼X8500G正面:邊框差評,底座有些丑。
正面“無邊框”設計的U7E,更有科技感,底座金屬拋光也會顯得高級一些。再看索尼X8500G,確實簡潔大氣,但難免設計有些“刻板”,可以理解,畢竟是日系廠商,古板點,是符合風格和性格的。
海信U7E背面:大面積金屬好評,缺了一些整體感
索尼X8500G背面:出色的整體性,電源線不能拆卸有點難受。
“誰看電視,都不會去看背面”,再常識不過的問題了...為了啰嗦點蹭字數,就放上來讓你看看,二者各有優缺點,U7E金屬背板顯得很扎實,索尼的外觀更完整,所有電視背板,跟正面比都談不上好看,還是那句話,按需選擇。
海信U7E、索尼X8500G:邊框及厚度對比
買電視回家,除了追劇、看電影,還得放在客廳當“吉祥物”,顏值其實很重要的,總結一下上圖,邊框這里X8500G被U7E給秒了,整個一面屏幕確實比被框框“勒”住更好看,100分區直下式背光的U7E,厚度跟沒有背光分區的X8500G差不多,索尼是為了背部的整體性做出了一些犧牲的。我從來不比所謂“最薄處”,那都是邪教,沒什么意義。
外觀沒有誰輸誰贏,你喜歡就好
兩個產品的外觀部分到這也就結束了,主觀因素占據絕對優勢的環節,沒有什么好總結的,說多了招罵,畢竟你喜歡什么我不知道,為了LOGO買電視的人咱也勸不住,說說優點吧,海信品控一直都行,索尼背面好看,但正面有點“落伍”,按需選擇吧。
自家孩子的絕對優勢環節:片源、系統
到了資源的環節了,這是所有合資品牌的硬傷,自家的“親兒子”海信擁有絕對優勢,版權問題、供應商問題,廠商喜好問題,說是“鴻溝”都不過分,真的...這里不單黑索尼一家,所有合資品牌,都是弱雞。
直接對比吧,大家感受一下索尼“免費大片”的濃濃復古風
索尼系統內部搭載的片源,是華數TV和優酷酷喵影視提供的資源,會員價格49塊錢一個月,免費資源是沒法看的,單點付費價格5元起,買了會員之后內容質量有飛躍提升,但說句實話,你隨便下載個APP,會員都比這個便宜。
索尼X8500G影視資源展示
可是,對不起,對比評測我們只聊自帶節目資源,另外下載影視APP增加了操作成本,畢竟從體驗角度出發,來回切換APP真的很麻煩。
索尼資源我不想過多提,著重說下海信吧
海信U7E影視資源展示
實際體驗真的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影視資源清晰度普遍都有4K,連續包月16塊錢,省去了下載一堆應用的繁瑣操作。購買會員身份后,影視資源廣告沒了,海信聚好看平臺上的會員含金量高是最重要的優勢,多家平臺內容的聚合,一家會員當多家用,可以說是想當的良心了,這是本土品牌搭載內容,從版權到供應商方面的得天獨厚優勢。
系統:一個穩重復雜,一個時尚簡單
索尼系統界面
兩款產品的系統界面都還不錯,索尼在用戶飽受折磨后,終于也做出了一些小的更改,但治標不治本,一直被一群科技宅擁躉的索尼,自己走進了“死胡同”,系統界面可以調節的參數太多了,別說老人小孩,初次接觸索尼系統的我,都要研究上好一會。
海信系統界面
相反地,海信的上手程度就比較高,事實上你都不用調節復雜的參數,自動化相對較高,操作邏輯也更舒服一點,這體現在本地資源好找,對各項參數所調節屬性描述的親和力上。日系終究還是要翻譯的...不如自家的研發工程師“接地氣”。
對比完成:X8500G硬實力,U7E軟實力
兩款產品的對比測試到這里就結束了,其實總有人說,國產廠商一直在追著日韓廠商的腳步,通過這次的測試過程,其實是扭轉了一些,我對國產品牌的看法了,數據對比實拍都擺在那,價格、定位都一毛一樣的產品,差距在哪?說實話我并不覺得他們二者之間硬實力有差距,追趕仍在繼續,但“誰追誰”還真不一定。
今天的海信也好,互聯網“紅牌”華為也罷,客觀的說,在國貨品牌的研發實力已經不弱于日韓系廠商的今天,合資品牌的內容輸出終端,如果想要在互聯網內容、資源、應用大爆炸的今天在國內占有一席之地,先要解決“水土服不服?”的問題。(海信:服不服!?索尼:不服不行...)
測試的結果早就已經公布,所以最后需要做的,就是一句話總結我們的對比測試,分“軟、硬”兩個方面來說:索尼硬實力依舊強大,但并非不可逾越,優勢已經微乎其微,海信在內容等方面的軟實力,才是索尼最需追趕的。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