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一支很不一樣的短片在朋友圈被刷屏,它的名字叫《悟空》,是華為P30 Pro攜手第十一屆FIRST影展最佳導演獲得者蔡成杰導演,拍攝的第一支裸機豎屏電影,它刷屏朋友圈,引發了全民“觀影”熱潮,也再一次把華為推上了“熱搜”。
《悟空》的淡定發布側面反應出華為并沒有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被打亂前進步伐,一切都在穩步推進中。
事實上,在受到美國各種政策打壓的半個月以來,華為自己要做的事情幾乎一樣沒有耽誤,尤其是在中國區,該發布的產品都在陸續上市。除了《悟空》上線, 原定于6月份發布的多款手機新品,也將如期降臨。
二十多年以來,一直有大量專家學者在研究華為的發展歷程,但近半個月間的華為才最值得研究,因為這半個月的非常時期,把華為20多年的積累都集中“壓榨”了出來,才使外界認識到華為到底是這樣一個華為。
去年當美國政府打壓中興的時候,很多人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企業能夠與美國這樣強大的國家抗衡,今年輪到華為,開始也有人這么認為,但華為半個多月來的表現,卻給出了相反的答案。
很多事情屬于誤傳和虛驚。比如Google終止合作事件,這雖然會對華為的海外業務造成一定影響,但對于國內消費者來說,卻并不存在實際的困擾。因為安卓雖然源于谷歌,但卻并非為谷歌所全部壟斷。安卓作為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一直是開源的,華為作為重要的參與者,為安卓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因此即便有禁令在,華為也有能力繼續發展和使用安卓生態。具體而言,谷歌根據美國政府禁令暫停了華為對GooglePlay服務(GMS)和play商店的訪問,但國內消費者本來就很少有人用到這兩項服務,國內有豐富的應用市場供人們選擇,谷歌的應用市場占有率幾乎為零。
很多事情峰回路轉。比如SD存儲卡協會除名華為事件,現在其官網成員名單又重新出現了“華為”的名字;比如在英文版Android Q Beta測試設備頁面中,華為Mate 20 Pro也在名單中得到恢復。類似先除名后恢復的例子不止一兩個,美國政府出臺禁令之后,一些行業標準組織和企業出于應激反應和自身利益,很快就與華為“劃清界限”,但回過味來以后,權衡再三,還是選擇與華為保持正常關系。
而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華為自身的強大,使它們無法丟掉這個能夠帶來雙贏結果的合作伙伴,也是因為華為自身的強大,使華為即便面臨最壞局面,仍能正常“飛行”。
就像任正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把華為比作一架破飛機,雖然美國禁令會使華為發展慢一些,“因為飛機上有很多洞。我們飛得慢”,“但我們會不斷的修復這些洞,這些洞修復之后我們又能飛得快了”。
而華為這架破飛機在惡劣天氣下持續飛行能力,以及自我修復能力,其根基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經打下。
短短二十年,華為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令特朗普政府都恐慌的強大程度,其原因背景不止是在中國,在全世界企業史上都是罕見的。有三大方面原因,造就了華為這只“悟空”。這同時也是今天華為在不利局面下的底氣和信心之來源。
首先是長期堅持對技術研發的巨額投入。任正非說華為是最窮的科技公司,因為華為每年堅持投入銷售收入超過10%用于研發,過去十年,研發投入總金額超過4850億人民幣。而結果就是華為在中國公司中更早的站在技術制高點上,構建起專利護城河。在剛過去的2018年,華為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高達5450件,創下WIPO歷史上由一家公司提交國際專利申請的記錄。華為5G專利全球排名第一名,占比達到20%。美國的所有企業的5G核心專利的占比不到15%。
任正非所說,“什么都沒有了,只要我的人還在,我就可以重整雄風。我們公司至少是有七百多個數學家、八百多個物理學家、一百二十多個化學家,還有六千多位專門在基礎研究的專家,再有六萬多工程師,來構建這么一個研發系統,使我們快速趕上人類時代的進步,要搶占更重要的制高點”。
更罕見的是憂患意識。世界恐怕沒有哪一家企業向華為這樣頻頻對自己喊“狼來了”。十幾年來,從《華為的紅旗到底能打多久》到《華為的冬天》,再到《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華為都在以極限生存假設做技術研發儲備,這才有了今天“狼真的來”了,華為依舊可以繼續發展和自我修復。
華為在2012年開始自研芯片,作為“備胎”。
海思已經連續發布多款AI芯片(晟騰310、晟騰910),服務器芯片(鯤鵬920)以及全球首個5G多模終端芯片——Balong 5000(巴龍5000)。Gartner 數據顯示,海思2018年收入增速達到了29.5%,增速遠遠超過高通。
根據產業分工理論,很多公司認為自研芯片得不償失。但他們沒有考慮到國際形勢并不以市場經濟原則為轉移。時至今日,當芯片被人掐住脖子,備胎轉正的時候,華為當年的做法才顯示出遠見。
還有方舟編譯器,也顯示出華為不但在為芯片被掐脖子做準備,在軟件上也早有準備。方舟編譯器的研發,使華為具有改變安卓底層架構的能力,使系統更穩定、流暢和高效,這對中國市場尤其有意義。
說到這里,就不能不提到華為背后的中國市場,這才是華為不至于因為被掐脖子而倒下的真正底氣。換任何一家公司,只要不是在中美兩國,技術再強,再有危機意識,失去了市場,也絕不可能生存。
在國際上所遭遇到的風雨,也為中國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只要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初心不改,華為CBG(消費者業務)勢必將獲得更多消費者支持,華為品牌也會再上一個臺階。
所謂人到萬難需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目前華為遇到的事實不可回避,但華為的增長卻依舊可以期待。這就是因為雖然國際市場這只引擎受損待補,但中國市場卻可能提供更多動力。對華為來說,這是一個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中國市場的契機,尤其是華為CBG中國區業務,不但不會受到特朗普禁令的太多影響,很可能還會因此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這種發展機遇不止是手機賣的更多,還包括華為全場景智慧生態的大發展,如果再加上自研芯片、軟件、系統,華為的短板很可能將因中國市場的更加深耕而得補全。
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這就是今天的華為。從任正非的幾次講話中看出,華為仍保持開放意愿和美國以及美國企業構建良好關系,共同成長,如果能夠通過進一步溝通解決問題,這就是最好的出路,但如果出現極端情況,也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而且最終華為將變得比現在更強大。
就像任正非所說,“我們從來就沒覺得我們會死亡。我們已經做了兩萬枚金牌獎章,上面的題詞是不死的華為。我們根本不認為我們會死,我們為什么把死看得那么重?”
以無所畏懼之態,不畏天高地厚的勇氣,開辟屬于自己的科技時代,大概這就是華為在其中所要言詠的志向吧!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信海光微天下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