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的返回艙里面到底都裝了些什么?隨著神九順利返回地面,這一疑問最終得以揭曉。
除了搭載青少年科普活動實驗種子、科學實驗微生物菌種及農作物種子、“來自太空的祝福”郵政品等物品,“神九”還在與天宮一號進行對接時,從“天宮”上接回了一樣神秘的物品——“時間芯片”。
該芯片由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威盛”)研發制作,2011年9月29日,這枚小小的芯片作為首個被選定的搭載物,隨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一同遨游太空。
如今“時間芯片”已被“神九”“接回了家”,并被保存于上海圖書館,26年后的2038年9月23日,該芯片將被取出,并將其存儲的內容公諸于世。
為什么要等到26年后才能打開?“時間芯片”里到底存儲了什么寶貝?7月6日下午,記者來到芯片的“娘家”——威盛一探究竟。
28年后的城市生活
提起“時間芯片”,威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行政長徐濤向記者表示,作為目前全球三大X86架構CPU處理器公司之一,也是唯一掌握X86處理器核心技術的華人企業,威盛制作的這枚小小芯片,收錄了全球青年人對未來城市的奇思妙想。
徐濤告訴記者,“時間芯片”構想始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海世博會期間,威盛與共青團上海市委、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等單位共同舉辦了“威盛中國芯·時間芯片”——未來城市創想征集活動。
2011年9月29日,“時間芯片”隨“天宮一號”上了太空,在天宮旅行了273天后,2012年6月29日,被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接回地球。 “時間芯片”內保存了從應征的3500多件各類音頻、視頻、文字、圖片等形式的暢想中甄選出的100件代表作品,連同15萬封18歲青少年寫給未來的信,顯示了紛亂繁雜的小趨勢下的大趨勢:全球化、老齡化、智能化,能源革命、奔向外空……它將在2038年9月23日首次開啟。徐濤向記者透露,應征的 3500多份視頻、音頻、圖畫及文字作品,勾勒出了28年后的城市生活,而其中100個最具前瞻性的創想得到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夫婦、北京大學前校長許智宏等10余位知名學者的肯定。”
“如今,‘時間芯片’從‘神九’返回艙取出后,已保存在上海圖書館。26年后,即2038年9月23日,時間芯片將首次開啟,開啟之日,正是愛因斯坦寫作《致5000年后人們的信》100周年之時,屆時,我們將驗證中國少年當年的未來創想。”
談到“時間芯片”收錄的作品,徐濤向記者透露,當時,作為評委,他參與了作品的初審、終審兩輪評選,“年輕人的想象力是無邊的,記得一幅作品中,未來的城市已經沒有了高樓大廈,取而代之的是立體農業建筑,每一個立體建筑就是一座空中農場,里面才是現代化寫字樓;還有一些作品,如《與氣候一起變化》、《綠葉發電廠》、《2038年的喜與憂》等,這些作品不僅新奇大膽,充滿對未來世界的美好向往,更有對未來地球環境變化的憂慮與思考。”
徐濤認為,“這些作品幾乎全部來自18歲的年輕人,我們可以想象一下,28年后,這些人正是社會的精英階層年齡,他們將成為這個社會的棟梁,肩負著社會發展的重任。”
中國版的“時間膠囊”
一枚小小芯片,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盡管“時間芯片”的誕生始于上海世博會,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這一理念的始祖,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1938年8月的一天,愛因斯坦接到了美國總統羅斯福打來的電話,希望他給5000年后的人類寫一封信,作為即將在第二年開幕的紐約世博會的禮物。于是,這封寫給未來的信,將愛因斯坦與世博會緊密聯結在了一起。
當時的歐洲世界已經是戰云密布,納粹德國吞并了奧地利,侵占捷克的陰謀也在醞釀之中。剛剛從經濟大蕭條中走出來的美國民眾以為戰爭還很遙遠,但是敏銳的愛因斯坦還是嗅到了戰爭的火藥味。
1938年8月10日,愛因斯坦懷著復雜的心情寫下了《致后人書》,在信中,他回顧了人類取得的重要科學技術成果,他寫道:“我們利用電能橫渡大洋,使用電能來減輕人類的繁重的體力勞動,我們學會了飛行,利用電波很容易地把消息發到全球各地去。”同時,愛因斯坦也道出了對戰爭的擔憂,他說:“生活在不同國家中的人們每隔一個長短不等的時間就要進行互相殺戮,因此,每一個想到未來的人必然都生活在經常的憂慮中。”
愛因斯坦的這封信是用特制的墨水和紙寫成,1938年9月23日,它被放入了一個稱作“時間膠囊”的特制容器中,與它一起放入這個容器的,還有電動剃須刀、電話等35件日常用品,人造纖維等75種紡織品,以及各種書籍、雜志、圖片和縮微膠片。 這些凝聚著20世紀人類智慧的器物,被浪漫而莊嚴地埋入了紐約弗拉興草坪下15米深的花崗巖洞內,而這里就將是半年后紐約世博會舉辦的地方,埋下“時間膠囊”為1939年的世博會完成了一個精神的奠基。
5000年后,即公元6938年,“時間膠囊”內的物品才能被一一取出。
如今,埋下一個自己的“時間膠囊”,已經成為每個世博會主辦城市的慣例。2010年上海世博會,承載著中國年輕人對未來城市構想的“時間芯片”,在經歷了太空旅行之后,由中國自己的載人飛船接回地球,并保存于上海圖書館。“70多年前的‘時間膠囊’代表歷史,而我們中國的‘時間芯片’則代表未來。一枚幾乎沒有重量的小芯片,卻內藏15萬封信和100個創意作品,這本身也彰顯著時代的烙印與科技的力量。”徐濤向記者感慨。
“時間芯片”是如何煉成的
“時間芯片”隨天宮一號遨游太空,沒有人知道它何時“回家”,或者是否能夠回家。“這挺有意思的,當時我們確實沒有想到,不到兩年時間,芯片就回來了。這是意外的驚喜,而這驚喜,則驗證了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速度。”在感嘆中國日益強大的同時,徐濤也表示, “時間芯片”不僅僅是威盛的驕傲,更是包括港澳臺及海外華人在內的全體中國人的驕傲。“‘時間芯片’項目的核心主旨,是向全球青少年征集關于未來城市的創想,這樣的構思不僅是一種對于未來的期待,更體現出對于我們共有的生活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注,與威盛多年來一直堅持綠色環保、節能減排技術創新的理念相得益彰。”
徐濤向記者表示,中國人自主知識產權的X86芯片技術,為“時間芯片”構建起堅實的技術保障,驅動“時間芯片”,讓全球青少年對于未來的期待跨越時空,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時間芯片”活動與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都是對于未來科技的關注或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講,有著相同的主旨和價值追求,為了鼓勵青少年的科學熱情和激發他們探索的愿望,本次活動得到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大力支持,并將“時間芯片”作為天宮一號的首個搭載物升入太空,使青年人的夢想得以遨游太空。
“時間芯片”實際上不僅僅是一顆芯片產品,而是一套全部采用中國自主科技、專為“威盛中國芯·時間芯片”活動所定制的裝置系統。它秉持威盛電子 “綠色計算”的產品設計理念,整機嚴格按照超工業級標準執行,數據保存于固態存儲介質中,以確保對存儲其中的大量獲選創意作品進行順暢處理和加密保護,并于28年后真實還原所有信息的本來面貌。
“時間芯片”采用以威盛Nano“凌瓏”處理器、高整合的單芯片VIA VX855系統媒體處理芯片等全球領先芯片科技為基礎的工業級計算平臺,選用工業級DOM電子盤作為存儲介質,配以注重安全與穩定性的外觀設計,能夠承受溫度、濕度、氣壓等條件惡劣的極端環境考驗。
對話威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行政長徐濤:
我們從不追逐潮流
作為威盛中國區行政長,徐濤在北京已經生活工作了20余年。20多年間,這個***男人越來越“大陸”,越來越“北京”。徐濤認為,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最快的20年,在大陸,他感慨良多,有坎坷,有欣喜,總體感覺是“累并快樂著”。
中國芯 中國心
“科技無國界,我們做企業的,更是應該專注產品,讓我們的產品服務中國人,服務全世界。作為全球三大芯片設計廠商中唯一的華人企業,我只想說,威盛屬于中國人,我們很樂意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徐濤告訴記者,“做世界一流的中國芯”一直是集團董事長王雪紅女士及全體威盛人的夢想。
“芯片科技是高科技產業的源頭,在這個領域里如果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對于中國IT產業的長遠發展來說非常不利”,徐濤這樣解釋威盛當初為什么要做“中國芯”。對于并不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國芯片產業而言,“靠中國人自己的智慧,做屬于中國人的芯片”,這是個了不起的夢想。
2000年2月,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進駐大陸地區,在北京成立大陸地區的運營總部——威盛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并相繼在深圳、上海、杭州等地設立研發中心。作為威盛電子全球研發團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威盛電子(中國)有限公司已經獨立承擔眾多重要研發項目的設計,逐漸形成以北京為中心,連接上海、深圳、杭州的研發體系。
被忽視了的IT業“節能減排”
“前幾年,當行業間在比拼誰的CPU速度更快時,威盛提出一個全新的理念——誰更節能、更低碳。在產業發展方面,我們從不順應潮流,我們知道自己該做什么,怎么做。”盡管與傳統行業一樣,IT業也存在行業壟斷問題,但徐濤卻認為“堅持自己才能做好自己”。目前,威盛把主要精力和財力都放在生產綠色環保產品的研發上,“運行速度越快,你所需要的功率也就越大,消耗電能及所產生的熱能也就越大,這是違背環保理念的,我們威盛的芯片可以做到高速而節能。”徐濤說,“前些年,我們曾做過一個計算,如果全世界的電腦都采用威盛的中國芯,那么每年全世界可以少建約13座核電站。”
徐濤認為,節能環保,其實是每一個熱愛地球的人共有的情愫,這應該,而且必須成為主流聲音,“政府的重視程度,政府對國民的環保教育等,這些也非常重要。這些年,威盛不僅非常重視節能產品的研發,更是把節能理念灌輸到每個員工的心里。”
致力“公益教育”
提起企業的社會責任,最令徐濤津津樂道的,當屬貴州盛華職業學院,“這家學院是由集團王雪紅董事長通過威盛信望愛公益基金會捐資在貴州惠水創辦的。這是國內首所慈善大學,也是國內第一家公益非營利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院。學校辦學不是以營利為目的,舉辦者永不分紅,學校以‘教育扶貧’為宗旨,致力于將學生培養為‘誠信高尚、充滿愛心的人’,使優秀但貧困的學生能夠有機會‘零成本’讀完大學并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徐濤告訴記者,2011年的9月22日,學院正式對外招生,并迎來了首屆學員,其中86%的學生獲得全額學費獎學金,10%的學生獲得半額學費獎學金。學校還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光明天使基金合作在全國招收了30余名盲人學生,為他們提供全額學費和生活費資助;并與知名企業深度合作,采取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為企業輸入優秀專業技術人才。
創新的力量
在徐濤看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日益成熟和壯大,IT產業漸漸向智能移動終端設備+云計算的模式轉變,在未來的10年,更將是智能移動終端+云計算的天下,換句話說,全新的移動互聯時代已經到來。
云量的信息處理需要具備云級節能水平,綠色計算的價值無疑因此將被進一步放大。換句話說,我們需要一個低功耗和高性能的計算平臺,尤其是作為核心的芯片需要海量的運行和云級節能,使云量信息處理具備云級節能水平。
威盛電子作為全球唯一同時掌握完全自主知識產權X86架構CPU和移動通訊芯片核心技術的華人企業,也是世界唯一橫跨X86、ARM和CDMA 領域的高新技術公司,將繼續秉承節能環保的綠色理念,致力建設一個高效、經濟和創新的計算平臺,“做世界一流的中國芯”,為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電腦筆記本、智能家電等終端產品提供低功耗高性能的使用體驗。
“作為一家以芯片研發為核心業務的高科技企業,威盛電子正是憑借著卓越的領導團隊、優秀的人才資源,在多年持續創新的推動下,如今方取得已在全球擁有5000多項專利技術的成績,這是連許多國際大公司都難以企及的。”徐濤認為,保持創新、重視消費者需求,是企業健康發展的要素之一。
?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