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3D技術走入上海網球大師賽,雙鏡頭攝像機在比賽現場拍攝,視頻隨即在另一個大廳的3D電視機上進行播放,觀眾無需戴眼鏡,即享受了一場及時、立體、生動的視覺盛宴。
以前人們需要借助眼鏡才能觀看3Dp視頻,如今,裸眼3D技術使人們和眼鏡說“拜拜”,而且實現了實時播放,這可謂是3D技術的一次壯舉。
“多視點”技術已成熟
多視點轉換技術是裸眼三維顯示的關鍵技術,該技術現已經比較成熟。
雙視點內容已成為三維影視內容工業標準,而裸眼3D基本上是多視點顯示方式,多視點轉換是裸眼3D的關鍵技術。
目前,國內市場的裸眼3D技術芯片是上海易維視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EVT301芯片,該芯片可實時實現單視點/雙視點內容到多視點視頻信號的轉換與處理,無縫兼容現有的電視工業標準,無需任何附加軟件及設備即可實現裸眼三維顯示。
多視點的技術優勢適合于多人、多角度觀看。所以,對于大尺寸的裸眼3D顯示,包括裸眼3D電視、電影、LED顯示屏等,采用多視點芯片技術效果會更佳。
雙視點芯片技術主適用小范圍內觀看,如手機上的觀看。芯片企業聯發科在2012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上展示了其酷3D平臺,該平臺支持裸眼3D、實時2D轉3D等規格,他們也開發完成了3D防暈眩技術。不過,其裸眼3D技術主要是雙視點技術。
易維視常務副總經理龔晶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目前,多視點已成為當前裸眼3D的成熟技術。”
在下游環節上,從事裸眼3D顯示器研發和制造的重慶卓美華視光電有限公司營銷中心銷售總監陸華清告訴記者:“卓美華視的3D顯示器都實現了2D到3D的轉換,不需要任何輔助工具。”
做裸眼3D內容制作的浙江天祿光電有限公司裸眼立體事業部總經理王朝輝也表示:“在片源上,雙目格式的片子拍得也比較多,目前可以比較自如地實現從雙目到多個視角的轉換。”
在裸眼3D顯示技術發展上,超多視點顯示技術是方向。據了解,目前,超多視點的顯示技術還需要與液晶屏的光柵進行配合,但是當前國內液晶屏光柵主要是8視點和9視點,所以目前其裸眼3D芯片主要在這個視點信號范圍內,不過易維視已具備了超過視點的技術能力,可以做到28個視點,甚至更多。
與國外同類技術相當
裸眼3D技術,主要集中掌握在中國大陸、中國***和日本手中。
龔晶說到:“在多視點技術上,國內的易維視和日本東芝的裸眼3D芯片都能實現多視點技術,不過東芝的多視點芯片技術不會對外銷售,即使對外,成本也是相當高的,對于國內的家電產品來說,使用的可能性比較小。***也有相關企業實現了從單視點到雙視點的轉換,但是多視點的轉換目前還沒實現。”
談到與國外的技術差距,龔晶肯定地說:“在裸眼3D技術領域,國內的起步并不晚,而且從技術的成熟度來看,我們與國外沒有差距。與日本推出的裸眼3D電視的效果相比,在一些方面我們的技術已經有所超越。”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裸眼3D產業鏈的企業大多數都是成立沒多久的新生力量,但是從企業的發展勢頭、所投入力度和重視的程度來看,國內3D企業將會大有作為。
受市場規模限制
由于市場較小,裸眼3D芯片技術還未能推廣開來。
EVT301芯片已經開始量產,不過,談到整個裸眼3D芯片的市場總量以及EVT301芯片的份額,龔晶說到:“由于整個裸眼3D的市場較小,目前還沒有專業的統計機構進行統計,芯片的量也不是很大。”
他指出,為什么當前大企業不愿意進入,主要是因為當前3D市場較小,一旦市場變大后,一定會進來。
為了推廣芯片,易維視把其芯片嵌入到線路板上,做成模組產品進行銷售,現在單價在幾千元到1萬多元之間。龔晶提到,當芯片進入民用市場之后,單個芯片的價格會在10元之內。
從整個3D產業發展來看,民用市場主要缺少內容,商用市場缺乏好的商業模式。“裸眼3D的發展也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來擔當資源整合者。今后,一定是從下游開始,最接近客戶的環節切入。”龔晶肯定地說道,“商用市場在逐漸變大,裸眼3D技術規模普及還需要2~3年。進入家庭還需足夠多的內容,這樣老百姓才會愿意購買。”
隨著3D產業商業模式的不斷成熟,也會推動裸眼3D技術市場規模的擴大。所以在市場前期,記者看到,整個裸眼3D產業鏈處在一個“融合”的狀態。
易維視不僅在做芯片技術,也在做裸眼3D電視,龔晶說:“在產業前期,我們以融合的方式輸出到產業后期,我們會主要集中在技術環節”。此次上海網球賽中用的3D電視就是易維視公司的3D終端。浙江天祿光電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既做3D顯示屏、也在做軟件產品和內容制作公司。
目前,國內已有“中國立體視像(3D)產業聯盟”。該聯盟包含國內外從事立體視像相關產業的企事業單位和機構已近50家。
國家對3D產業發展的重視也將會助推裸眼3D市場的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要開通10個3D頻道,隨著3D頻道越來越多,裸眼3D就會水到渠成地進入家庭。
在今年9月份發布的《新型顯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將實現顯示產業鏈新增產值超過5000億元。規劃中也強調“在我國,3D顯示則是最有生命力且終將成為顯示技術共性平臺的下一代顯示技術。”
隨著技術的發展,今后還將實現全息技術,這是一種激光顯示,而非投影。全息技術是將三維影像投在空間,圖像如同在身邊一樣。“目前這種全息技術已在實驗室可以看到,不過離推向市場還有一定距離”。龔晶指出。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