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訊:在美國時間10月10日,美國貿易委員會、美國商務部對華太陽能產業雙反(反補貼、反傾銷)做出終裁,美國方面認為中國光伏太陽能企業雙反成立,將對中國企業征收高達18.32%至249.96%反傾銷稅。同時,征收14.78%到15.97%反補貼稅。再結合近期歐盟對中國光伏行業的立案調查,還有印度對中國光伏雙反的蠢蠢欲動。中國光伏行業該還能如何走呢?企業該怎么應對呢?讓我們來對整個“雙反”先來個透徹的了解。
?
??????? 中國光伏遭受雙反的回顧
在2011年10月中旬,美國七家太陽能電池生產商聯名提出申訴,要求美國商務部及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中國75家相關企業發起“雙反”調查,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美國商務部隨后于11月初宣布,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展開“雙反”調查,這是美國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首次發起“雙反”調查,貿易保護主義延伸至新能源領域。
2012年1月30日,美國商務部在聯邦紀事上發布公告,就對華太陽能電池(板)“雙反”案作出反補貼緊急情況初裁。美國商務部認為,中國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在2011年10月至12月較短期間內,向美國大量出口太陽能電池,其數量和金額與2011年7至2011年9月期間相比,激增了15%以上。
2012年5月,美國商務部初裁對中國太陽能企業的產品征收不低于30%的懲罰性進口關稅,中國多數出口商都受到影響。
2011年12月29日,美國“雙反”矛頭指向中國風電行業。美國風電塔聯盟向美商務部及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進口自中國的應用級風電塔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并征收超過64.37%的關稅。
2012年,美國商務部裁定,中國企業獲得了13.7%至26%不等的補貼,并開始向中國進口風電塔企業征收現金保證。
2012年7月26日,美國商務部對原產于中國的應用級風電塔作出反傾銷初裁決定,決定對中國輸美涉案產品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征收20.85%至72.69%的臨時反傾銷稅。
2012年9月6日10點,記者從歐盟官網查證,名為EU OfficialJournal的文件已經發布,意味著歐盟無視德國等盟國的調停,執意對中國光伏產品啟動“雙反”戰車。
據印度反傾銷局稱,9月12日該局已收到印度光伏業界申請,對原產于馬來西亞、中國、中國臺北和美國或從上述國家和地區出口的太陽能電池組裝板或部分組裝板進行反傾銷調查。
2012年10月10日,美國貿易委員會、美國商務部對華太陽能產業雙反(反補貼、反傾銷)做出終裁,美國方面認為中國光伏太陽能企業雙反成立,將對中國企業征收高達18.32%至249.96%反傾銷稅。同時,征收14.78%到15.97%反補貼稅。
美歐為何要打擊中國光伏?
有人提出過這樣的假設,如果光伏產業不是設計國家能源這個戰略的產業,美國會不會進行雙反呢?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低價產品很多,為什么又不進行“雙反”呢?或者是因為,作為替代傳統能源的太陽能電池板光伏發電,在不遠的將來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有著極其重要的低位。美國的光伏研發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涌現的制造公司也很多,連帶的就業機會,雖然目前還不算大,但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而光伏發電,隨著目前的成本下降,成為替代能源中最有希望的新能源,已經無可置疑。為此,美國政府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振興光伏產業的政策,在這個即將振興的產業中,尤其是涉及到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美國當然不希望中國企業在其中唱主角。
對美國光伏市場來說,如果其裝機量保持2011年的1.6GW 的裝機容量水平,美國或許也不會進行雙反。根據早前的數據顯示,滅國國光伏產業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第二季度,光伏系統裝機量達到742MW——這是有記錄以來公用事業系統開發應用最好的一個季度。2012年第二季度,光伏系統裝機量較上一季度上漲45%,較2011年第二季度上漲116%。但整體而言,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金額,現在遠遠高于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金額。目前如果因為雙反引發貿易戰,可能美國企業受傷會更重一些。但是,如前所說,美國后續的光伏市場將以極高的增速發展,美國政府已經開始將光伏產業的一些政策,與石油戰略結合考慮,光伏產業將在未來數十年內形成一個不亞于目前石油行業的大產業,由此帶來的市場機會和商機是十分巨大的。美國政府當然不希望這個大蛋糕的絕大部分讓中國的企業分了過去。
如果中國的光伏太陽能電池板產品對美國毫無威脅,美國不會雙反。如果對歐洲沒有威脅,歐洲也不會雙反。實際上,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國的制造商不僅有威脅,而且威脅極大。美國的數十年的光伏技術的研發優勢,在中國制造的成本優勢面前幾乎喪失殆盡。而中國的企業在制造業優勢上,如果開始重視研發,將很快就在制造技術上反超美國,這樣,美國今后的光伏產業發展將陷于極端被動的局面,為此,在中國光伏產業僅有量還不具備高素質的今天,實行雙反,將中國的光伏產業扼殺在搖籃里,至少延緩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步伐,這才是美國政府對中國光伏進行雙反的真正目的。
更有些學者認為,由于今年是美國大選年,而奧巴馬任期內失業率等高企,羅姆尼的奮起直追,令奧巴馬政府班子感到有危機,通過打擊中國光伏,利用“雙反”等手段來提高美國相關行業的職位,這是其挽回民意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他們認為中國光伏是美國大選的政治犧牲品。具體情況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但根據一些行內人士透露,雖然美國工廠倒閉了,但美國企業透過賣中國光伏產品帶動了美國整個光伏產業鏈的發展,增加了更多的崗位。或許準確說來,這種說法也許是不成立的。
就歐盟來說,因為中國的光伏產品絕大部分是往歐盟出口的,涉案金額會達到200億美元,如果其“雙反”裁定的話,將會給中國光伏帶來巨大的打擊。而為什么歐盟也會卷入這個風波呢?
目前看來,歐債危機的爆發讓歐盟各國用于建光伏電站的補貼大幅削減,這不僅影響到了國內光伏市場的出口,更讓其本土的光伏企業生存受到直接沖擊。據統計,去年以來,迄今全球光伏領域的60家頂級廠商,已有12家關閉和破產。近日,又有一家全球15大太陽能組件制造商之一的德國Sovello公司宣布破產,并將解雇所有1000名雇員。該公司負責人稱表示,目前除停產外已沒有其他辦法。此番對華光伏“雙反”的主角Solarworld狀況同樣不容樂觀,去年全年虧損額達39.365億美元(約合235億元人民幣),去年以來已先后關閉了美國和德國的多條光伏組件生產線。
業內分析指出,歐美光伏企業破產潮的涌現或將倒逼針對中國產品的“雙反”舉措成為現實,以緩解其企業的生存壓力以及破產倒閉后可能引發的就業和人員生活等一系列問題。
中國光伏企業的現狀
光伏業作為新能源的領軍人物,從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也引起了很多企業的跟進,并獲得了成功。然而從千禧年前后開始的太陽能市場啟動和光伏電池全球競爭在短短的十多年中卻經歷了一個大喜大悲的輪回。首先是日本企業敗走麥城,2004年還擁有50%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全球份額,僅兩年就跌落到25%,此后一路滑坡不止。借綠色新政吸金無數的美國太陽能制造商2011年突然玩起破產多米諾,就連奧巴馬親自注入5億多美金聯邦貸款的加州光伏電池企業SolyndraLLC也未能幸免,樣板企業的倒產給反對派提供了攻擊總統經濟政策的把柄。4月3號Q-CELLS申請破產,世界為之嘩然。昨天的領跑者,今天竟然被淘汰出局,太陽能江湖可謂是風云莫測。
目前,光伏產業鏈中從硅片到模塊領域的現貨交易價格仍然偏低,大部分廠商都處于咬牙苦撐的狀況國內光伏企業目前開工率不足30%,中小型企業基本停產,少數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大型企業也大都處于限產或半停產狀態。據估計,2011年全球太陽能光伏市場安裝量達到19吉瓦,但產業整體的庫存量將超過一半,仍嚴重供過于求。90%市場依靠海外的中國光伏業尤其頭疼。
政策是否對光伏產業“拔苗助長”?答案是肯定的。2011年12月初,四大光伏巨頭英利、尚德、天合、賽維陸續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四家公司虧損2.9億元,他們面對的普遍困境是產能過剩、市場需求萎縮。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與地方政府大規模的補貼政策有關。政策傾斜之后,企業都來淘金,產能過剩的局面難以避免。
2011年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指出,將太陽能多晶硅等行業從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刪除,但同時將薄膜電池、太陽能集光鏡、200毫米單晶硅及拋光片生產、太陽能空調、太陽能干燥裝置、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站列為鼓勵外商投資產業。
專家指出,當前光伏發電的主要任務是降低成本并解決電網接納的技術問題,我國在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建筑并網光伏系統和光伏微網系統等方面剛開始試點和示范,與發達國家仍有相當距離。
12月7日,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與美國第一太陽能設備公司簽訂協議,收購后者價值超過20億美元的托珀茲太陽能發電廠。“股神”由此正式進軍光伏發電領域。
有研究報告指出,從光伏產業鏈的角度來說,電站仍然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部分,光伏電站的投資回報率將達到很高的水平,下游電站在政策扶持的情況下成為獲得未來穩定現金流的來源。這也成為中國光伏業在被嚴重擠壓的利潤空間中求生存的希望。
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曾表示,“隨著太陽能光伏市場的快速成長,中國企業也開始涉足太陽能光伏電站的投資建設”。以每瓦2美元計算,投資一個50兆瓦的光伏電站,需要投入1億美元,而投資收益期至少在10年以上。雖然其利潤相對高而且收益比較穩定,但是需要企業有強大的融資能力做保障。
在全民皆“光伏”的年代,在2007年時中國的31個省市,自治區,把光伏產業列為重點扶持產業,全國600個城市有300個再大力發展光伏業,然后全國建了100多個光伏產業基地,是否用力過猛。南方有企業自己投資光伏產業的,自己出資不到20%,大多數項目,是政府和銀行一塊來控制的。這是一個隱憂。總之來說就是瘋狂的擴產,產業過剩,造成了今天這一后果,其實在整個光伏行業里面,我們基本是處于中間環節,原材料和設備從國外購入,然后產品銷往國外,一往一來,又因為“雙反”,我們從中就會損失巨大,最后就落得了一個為他人作嫁衣裳的下場。
面對這個困境,中國光伏業何去何從?
局面要從根本上解決
針對目前的現狀,業內給出了三個建議,第一是盡快啟動我國光伏產業的國內市場,據專家預測,我國只要有1/3的光伏產品在國內安裝就可以制造千萬億元的內需市場,對光伏產業的發展也是很有幫助的。第二則是可以繞道發展,一方面光伏企業可以考慮把產品銷往南非、東南亞等國家,另一方面則可以將生產線和訂單轉移到他國以規避歐美對于國內光伏產品征收“雙反”關稅的風險。第三則是希望國家能給予光伏產業一些支持政策。
擴大在新興市場中的份額
記者調查發現,近期,國內光伏企業也加大了開拓國外其他新興市場的力度,擴大在新興市場中的份額,包括日本和韓國等快速增長的市場,以及南美、非洲和東南亞地區等潛在的市場。中國浙江太陽光電能源公司就表示,今年將把太陽能電池板組裝生產線遷移到土耳其。
而根據英利集團提供的資料,英利集團將通過“334”戰略應對行業危機。未來英利集團光伏產品的市場分布將是30%地面產品,30%屋頂產品,40%分散式、獨立式產品。英利在西班牙建了第一個示范中心,將各種組件、電纜、逆變器等都擺在那里,當地的居民只要來“拿”走,就能回家安裝,開始為“一站式”模式探路。
“經過西班牙的試點,我們已經摸索出了很多銷售模型,”梁田告訴記者,這些模式很好復制。從9月份開始,英利已經把這種一站式模式推廣到德國、意大利、希臘。再之后,則會推廣到新加坡,由新加坡輻射整個東南亞。
與此同時,如何降低發電成本、提高性價比、增強產品競爭力也成為各家光伏企業近期的重要發展項目。梁田表示,英利集團自主研發的第五代“熊貓”N型單晶硅高效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已經達到19.5%,較之前又增加0.5個百分點,每年可為企業創收近億元。據了解,“熊貓”電池是商業化生產的世界三大高效太陽能電池之一。
據梁田介紹,英利一直倡導和鼓勵全員創新——“一變三接線盒”創新項目每年可節約2000萬元;“太陽能新型刮刀”創新項目按1GW的產能計算,每年可節約制造成本1500萬元;“新型石墨舟”創新項目保守計算每年可以節省設備維修費用250萬元……
轉型建光伏電站
由于光伏中上游生存日益艱難,許多光伏企業紛紛轉型,開始向下游光伏電站尋找生存空間。一方面是為了消化現有的過剩產能,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獲得相對穩定的回報。
8月31日,上市公司中利科技發布了定向增發方案,擬發行不超過1.7億股,募資約16億元,主要投向甘肅光伏發電項目和波多黎各光伏電站。中利科技不是唯一建電站的光伏企業。就在中利科技發布消息前,另外兩家光伏企業保利協鑫和銀星能源也先后表示要投資建設光伏電站。
最近宣布建電站的是海潤光伏。9月14日,海潤光伏公告稱將投資4.9億元建兩個光伏電站,一個是甘肅金昌的20MW光伏發電項目,另一個是新疆柯坪縣的20MW光伏發電項目。
事實上,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國內多家光伏企業開始“往下走”,將產能過剩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延伸到下游建光伏電站。這些企業看好電站的原因在于,國家對光伏電站項目出臺了相關鼓勵政策。
根據國家能源局今年9月12日印發的《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底,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目標為2100萬千瓦以上”。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其實為“十二五”太陽能裝機容量留下了上不封頂的口子。
正是投資熱情催生了一些光伏電站的新應用模式。最近出現在山東壽光農田里的光伏電站蔬菜棚就是一個新產品,這個具備光伏發電功能的蔬菜大棚是全國首座太陽能光伏農業一體化的高科技能源大棚,目前正為9月底的并網發電進行最后的準備。
負責該項目運營的華天新能源公司孫先生認為,大棚上架設太陽能發電站,這條漫長的產業鏈條背后,是農民、企業和政府三者的多贏。
據了解,該基地大約需要投入4000萬元,并網發電后,按照每度1.15元的上網電價計算,年收入至少600萬元,8年左右可收回成本。除此之外,這個年發電量1兆瓦的基地還能獲得800萬元的政府扶持。
對光伏企業來說,更大的吸引力在于建這樣的電站不占用土地資源,可以利用大棚頂部,實現發電、農業相結合。傳統方式建設光伏電站,一般為工業用地,成本非常高。在壽光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工業用地價格已達每畝40萬元,且很難批下來,而這個占地180畝的大棚電站的土地成本幾乎為零。
政府如何救?
希望政府和行業協會及時組織企業,積極應對包括“雙反”在內的不合理貿易制裁。
由于幾大光伏巨頭負債率均居高且虧損持續擴大,在這一時點能源部討論將“十二五”光伏裝機目標由21GW上調至40GW是出于救市目的,根據EPIA的統計,2011年新增裝機29.67GW,其中歐洲占74%,美國占7.5%,中國占7.4%,而如果國內目標上調至40GW,這將意味著中國未來三年平均每年新增裝機將超過10GW,預計全球份額將提升至接近30%,有望緩解組件企業的經營壓力。
對于光伏行業的落后產能,也許“安樂死”不失為另一種形式的救贖。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的“倒閉難”、“破產難”一直讓國外同行難以理解,部分地方政府應停止過度扶持的行為,讓市場來調節產業發展,自然淘汰落后產能。
事實上,有關部門在光伏方面的扶持政策已經十分給力。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第一個允許電力獨立經營的微電網示范已經打破了中國原有的常規電力經營模式,實現了法律上的突破;針對金太陽工程用戶并網難,國家能源局出臺了金太陽工程并網的辦法,確保自備電廠自發自用、執行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合法性;國家電網也出臺文件,確認所有金太陽工程的自備電廠發電都可獲批。王斯成強調,雖然光伏應用所面臨的政策體制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這是產業發展的必經階段,歐美發達國家也同樣經歷了這個過程,而目前我國各部門都在努力完善政策環境。
對于下一步政策措施的建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光伏產業研究所所長高宏玲表示,希望能從完善行業標準體系、加強行業組織建設、引導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制定重點企業認定制度來扶優扶強、積極應對國際貿易壁壘、擴大國內光伏應用規模等幾個方面入手。
保利協鑫旗下企業江蘇中能副總經理呂錦標表示,在中國多晶硅產業面臨進口傾銷沖擊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做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在本國產業受進口傾銷損害的情況下,主動發起調查,并通過調查,裁定進口產品是否存在傾銷、補貼以及是否對國內產業構成損害。如果存在就可以通過征收特別關稅的形式消除這種損害,這是世界貿易組織賦予各國政府的職責和權利。
編后語:總而言之,命根子捏在別人手里總不是個好事,中國企業要徹底走出這個危機,就必須在技術和市場方面進行提高拓展,中國有著十幾億的人口,這么一個大的基數,按理說來在市場拓展方面應該是很有優勢的,但為什么現在90%的產品都是外銷呢?這值得我們企業的思考,這也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國光伏業走到今天,也的確需要反思了,目前中國的光伏產業明顯還未成年。需要政府合理的引導,但是明顯的引導政策長期缺位,而有些地方又過渡溺愛。合理健康的發展方式,才是中國光伏產業最需要的。或者說來合理健康的發展方式應該也是中國經濟本身最需要的!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