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儀表都有自己獨特的通訊協議,常見的有modbus通訊協議 、RS-232通訊協議、RS-485通訊協議 、HART通訊協議等等,那么這些通訊協議究竟是怎么工作的,有哪些優缺點呢?本文將重點介紹目前常見的幾種通訊協議!
通訊協議:又稱通信規程,是指通訊雙方對數據傳送控制的一種約定。約定中包括對數據格式,同步方式,傳送速度,傳送步驟,檢糾錯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義等問題做出統一規定,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它也叫做鏈路控制規程。
常用的儀表通訊協議:
· modbus通訊協議
· RS-232通訊協議
· RS-485通訊協議
· HART通訊協議。
· MPI通信
· 串口通信
· PROFIBUS通信
· ASI通信
· PPI通信
· 遠程無線通信
· TCP
· UDP
· S7
· profibus
· pofinet
· MPI
· PPI
· Profibus-DP
· Devicenet
· Ethernet
Modbus通訊協議1
Modbus協議最初由Modicon公司開發出來,在1979年末該公司成為施耐德自動化部門的一部分,現在Modbus已經是工業領域全球最流行的協議。此協議支持傳統的RS-232、RS-422、RS-485和以太網設備。
由于modbus協議是完全公開透明的,所需的軟硬件又非常簡單,這就使它成為了一種通用的工業標準。許多工業設備,包括PLC,DCS,智能儀表等都在使用Modbus協議作為他們之間的通訊標準。有了它,不同廠商生產的控制設備可以連成工業網絡,進行集中監控。
特點
Modbus 協議是應用于電子控制器上的一種通用語言。通過此協議,控制器相互之間、控制器經由網絡(例如以太網)和其它設備之間可以通信。它已經成為一通用工業標準。此協議定義了一個控制器能認識使用的消息結構,而不管它們是經過何種網絡進行通信的。
modbus通訊協議是一種主從式異步半雙工通信協議,采用主從式通訊結構,可以使一個主站對應多個從站進行雙向通信。它描述了一控制器請求訪問其它設備的過程,如何回應來自其它設備的請求,以及怎樣偵測錯誤并記錄。它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內容的公共格式。
Modbus協議包括ASCII、RTU等通訊方式,并沒有規定物理層。此協議定義了控制器能夠認識和使用的消息結構,而不管它們是經過何種網絡進行通信的。標準的Modicon控制器使用RS232C實現串行的Modbus。Modbus的ASCII、RTU協議規定了消息、數據的結構、命令和就答的方式,數據通訊采用主-從方式,主站發出數據請求消息,從站接收到正確消息后就可以發送數據到主站以響應請求;主站也可以直接發消息修改從站的數據,實現雙向讀寫。
主/從原理
當在一Modbus網絡上通信時,此協議決定了每個控制器須要知道它們的設備地址,識別按地址發來的消息,決定要產生何種行動。如果需要回應,控制器將生成反饋信息并用Modbus協議發出。在其它網絡上,包含了Modbus協議的消息轉換為在此網絡上使用的幀或包結構。這種轉換也擴展了根據具體的網絡解決節地址、路由路徑及錯誤檢測的方法。
當在網絡上通信時,Modbus協議決定了每個控制器須要知道它們的設備地址,識別按地址發來的消息,決定要產生何種行動。如果需要回應,控制器將生成應答并使用Modbus協議發送給詢問方。
Modbus協議需要對數據進行校驗,串行協議中除有奇偶校驗外,ASCII模式采用LRC校驗,RTU模式采用16位CRC校驗。另外,Modbus采用主從方式定時收發數據,在實際使用中如果某從站點斷開后(如故障或關機),主端可以診斷出來,而當故障修復后,網絡又可自動接通。因此,Modbus協議的可靠性較好。
Modbus與OSI參考模型
Modbus之ASCII通訊方式
數據幀
廣播模式(只用于寫操作)
非廣播模式
Modbus之RTU通訊方式
RS-232通訊協議2
RS-232是美國電子工業協會EIA(ElectronicIndustry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種串行物理接口標準。RS是英文“推薦標準”的縮寫,232為標識號通常。RS-232 接口以9個引腳 (DB-9) 或是25個引腳(DB-25) 的型態出現,一般個人計算機上會有兩組RS-232 接口,分別稱為 COM1 和 COM2 。
RS-232接口
RS-232標準設有25條信號線和9條信號線兩種,包括一個主通道和一個輔助通道。在多數情況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對于一般雙工通信,僅需幾條信號線就可實現,如一條發送線、一條接收線及一條地線。
傳輸速率
RS-232標準規定的數據傳輸速率為50、75、10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波特率。
遠程通信連接數據終端
RS-232標準最初是遠程通信連接數據終端設備(DTE)數據通信設備(DCE)而制定的。因此這個標準的制定,并未考慮計算機系統的應用要求。但目前它又廣泛地被借來用于計算機(更準確的說,是計算機接口)與終端或外設之間的近端連接標準。顯然,這個標準的有些規定及和計算機系統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矛盾的。有了對這種背景的了解,我們對RS-232C標準與計算機不兼容的地方就不難理解了。
“發送”和“接收”
RS-232標準中所提到的“發送”和“接收”,都是站在DTE立場上,而不是站在DCE的立場來定義的。由于在計算機系統中,往往是CPU和I/O設備之間傳送信息,兩者都是DTE,因此雙方都能發送和接收。
電氣特性
EIA-RS-232 對電器特性、邏輯電平和各種信號線功能都作了規定。
在TxD和RxD上:
邏輯1(MARK)=-3V~-15V
邏輯0(SPACE)=+3~+15V
在RTS、CTS、DSR、DTR和DCD等控制線上:
信號有效(接通,ON狀態,正電壓)=+3V~+15V
信號無效(斷開,OFF狀態,負電壓)=-3V~-15V
RS-232接口定義(9芯)
?
RS-232接口定義(25芯)
1頻蔽地線
2 發送數據 TXD
3接收數據 RXD
4 請求發送RTS
5允許發送 CTS
6 數據準備好 DSR
7信號地 SG
8 載波檢測 DCD
9 發送返回(+)
10 未定義
11 數據發送(-)
12~17 未定義
18 數據接收(+)
19 未定義
20 數據終端準備好 DTR
21 未定義
22 振鈴 RI
23~24 未定義
25 接收返回(-)
RS-232串口通信接線方法(三線制)
串口傳輸數據只要有接收數據針腳和發送針腳就能實現:同一個串口的接收腳和發送腳直接用線相連,兩個串口相連或一個串口和多個串口相連。接收數據針腳(或線)與發送數據針腳(或線)相連,彼此交叉,信號地對應相接。
9針D型串口:2“RXD”,3“TXD”,5“邏輯地”。
25針串口通信接線方法
RS-232缺點 :
(1)接口的信號電平值較高,易損壞接口電路的芯片,又因為與TTL電平不兼容故需使用電平轉換電路方能與TTL電路連接。
(2)傳輸速率較低,在異步傳輸時,波特率≤20Kbps。
(3)接口使用一根信號線和一根信號返回線而構成共地的傳輸形式,這種共地傳輸容易產生共模干擾,所以抗噪聲干擾性弱。
(4)傳輸距離有限,最大傳輸距離標準值為50英尺(實際≤15米)。
RS-485通訊協議3
RS-485標準是在RS232的基礎上發展來的,增加了多點、雙向通信能力,即允許多個發送器連接到同一條總線上,同時增加了發送器的驅動能力和沖突保護特性,擴展了總線共模范圍,后命名為TIA/EIA-485-A標準。
RS-485的電氣特性:
邏輯“1”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邏輯“0”以兩線間的電壓差為-(2—6)V表示。接口信號電平比RS-232降低了,就不易損壞接口電路的芯片,且該電平與TTL電平兼容,可方便與TTL電路連接。
傳播速率:
RS-485的數據最高傳輸速率為10Mbps
RS-485接口:
是采用平衡驅動器和差分接收器的組合,抗共模干擾能力增強,即抗噪聲干擾性好。
波特率:
1200bps、2400bps、4800bps、9600bps、19200bps、38400bps、125K
通信接口方式:
RS485接口:異步,半雙工,串行
數據格式:
1位起始位、8位數據位、1位停止位、無校驗
1位起始位、8位數據位、1位停止位、奇校驗
1位起始位、8位數據位、1位停止位、偶校驗
當與現場總線適配器PROFIBUS連接時采用默認數據格式。
RS-485接口的最大傳輸距離標準值為4000英尺,實際上可達 3000米(理論上的數據,在實際操作中,極限距離僅達1200米左右),另外RS-232-C接口在總線上只允許連接1個收發器,即單站能力。而RS-485接口在總線上是允許連接多達128個收發器。即具有多站能力,這樣用戶可以利用單一的RS-485接口方便地建立起設備網絡。
9針型接口:
RS485接口 信號含義
3 RXD- 接收數據
4 RXD+ 接收數據
5 TXD+ 發送數據
7 TXD- 發送數據
缺點:
很多情況下,連接RS-485通信鏈路時只是簡單地用一對雙絞線將各個接口的“A”、“B”端連接起來。而忽略了信號地的連接,這種連接方法在許多場合是能正常工作的,但卻埋下了很大的隱患共模干擾問題:RS-485接口采用差分方式傳輸信號方式,并不需要相對于某個參照點來檢測信號,系統只需檢測兩線之間的電位差就可以了。但人們往往忽視了收發器有一定的共模電壓范圍,RS-485收發器共模電壓范圍為-7~+12V,只有滿足上述條件,整個網絡才能正常工作。當網絡線路中共模電壓超出此范圍時就會影響通信的穩定可靠,甚至損壞接口。
HART協議4
HART(Highway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可尋址遠程傳感器高速通道的開放通信協議,是美國ROSEMOUNT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一種用于現場智能儀表和控制室設備之間的通信協議。 HART裝置提供具有相對低的帶寬,適度響應時間的通信,經過10多年的發展,HART技術在國外已經十分成熟,并已成為全球智能儀表的工業標準。
HART協議采用基于Bell202標準的FSK頻移鍵控信號,在低頻的4-20mA模擬信號上疊加幅度為0.5mA的音頻數字信號進行雙向數字通訊,數據傳輸率為1.2Mbps。由于FSK信號的平均值為0,不影響傳送給控制系統模擬信號的大小,保證了與現有模擬系統的兼容性。在HART協議通信中主要的變量和控制信息由4-20mA傳送,在需要的情況下,另外的測量、過程參數、設備組態、校準、診斷信息通過HART協議訪問。
協議基本情況
· 4~20mA模擬信號+數字控制信號(FSK技術)
· 支持雙絞線全數字通信,可構成15個站網絡
· 支持OSI開放體系結構,1、2、7、層
通信模型:
物理層:
基于Bell 202 通信標準的FSK 技術,基本內容:
波特率 1200bps (速度較慢)
邏輯1 1200HZ
邏輯0 2400HZ
數據鏈路層
通信方式:
1)主從式通信
由主設備來控制數據幀的傳送
最多允許15個從設備連接到一條多點通訊線上
2)突發模式
從設備定時重復發送數據幀
3)半雙工通訊方式
尋址范圍:0 ~ 15
當地址為0時,處于4~20mADC與數字通信兼容狀態。
當地址為1~15時,則處于全數字通信狀態。
規定通信數據的結構,每個字符由11位組成:
1bit起始位 + 8bit數據 + 1bit奇偶校驗位 + 1bit停止位
應用層:
通用命令:
· 對所有符合HART協議的現場設備都適用的命令。包括以下內容:
· 讀變送器的量程、單位以及阻尼時間常數;
· 讀出傳感器串聯數目及其線制;
· 讀出制造廠及產品型號;
· 讀出主變量及單位;
· 讀出電流的輸出及百分比輸出;
· 讀寫8個字符的標牌號,16個字符的描述內容以及日期等;
通用命令適用于大部分符合HART協議的產品,但不同公司的HART產品可能會有少量區別,如寫主變量單位,微調DA的零點和增益等:
· 寫入阻尼時間常數;
· 寫入變送器量程;
· 標定(設置零點和量程);
· 微調主變量零點;
· 微調DAC的零點和增益;
· 完成自檢及主機復位;
特殊命令:
僅適用于某種具體的現場設備。這是各家公司的產品自己所特有的命令,不互相兼容,如特征化,微調傳感頭校正等。:
· 讀出或寫入開方小流量截斷值;
· 啟動、停止或清除累積器;
· 選擇主變量(質量流量或密度);
· 讀出或寫入組態信息資料;
· 微調傳感器的標定;
HART通訊模式:
第一種“問答式”:2次/秒,適用于點對點,多站連接
第二種“成組模式”:3.7次/秒,只適用于點對點連接
HART協議的優點:
· 模擬信號帶有過程控制信息,數字信號允許雙向通信;
· (智能化現場儀表+模擬儀表、記錄儀及控制器)混合系統;
· 支持多主站數字通信,節省導線,減少安裝費;
· 通過租用電話線連接儀表,使遠方的現場儀表使用相對便宜的接口設備;
· 允許“問答式”及“成組模式”通信方式;
· 報文結構靈活、規范、一次通信可攜帶4個過程變量。
HART通信的應用通常有三種方式:
· 最普通的是用手持通信終端(HHT)與現場智能儀表通信。
· 帶HART通信功能的控制室儀表,可與多臺HART儀表進行通信并組態。
· 第三種方式是與PC機或DCS操作站進行通信。
在智能變送器與HART協議通訊器之間互聯需要遵循負載電阻之和在250~600 Ω之間,太小了不能通訊,太大了變送器無法工作。實踐中,一般在校驗室內都至少要串接一個250 Ω以上的標準電阻,但在現場中如果系統基本滿足負載電阻要求,可以直接在控制室內接線端子上跨接HART通訊器。如圖1所示
由于HART儀表與原4-20mA標準的儀表具有兼容性,HART儀表的開發與應用發展迅速,特別是在設備改造中受到歡迎。HART協議與FF等協議相比,較為簡單,而且由于速度慢及低功耗的要求,數據鏈路層及應用層一般均由軟件實現。物理層應用原有的Bell-202調制解調器。為解決不同廠家設備的互換性及互操作性問題,HART采用了設備描述語言(DDL)。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