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2019年下滑將比預估更加慘烈。 近日,上汽集團發布2019年11月產銷報告。數據顯示,上汽集團11月銷量為58.2萬輛,同比下滑9.6%;1-11月,上汽集團累計銷量554萬輛,同比下滑13.3%。
預計2019年,上汽集團年銷量跌幅將在14%左右,將遠高于之前媒體所預估的7%。今年7月,據彭博社報道,上汽集團預計其2019年銷量將下降7%左右,這也是其自2006年有記錄以來的首次全年銷量下滑。今年1-11月,單月累計同比銷量,上汽集團累計同比下滑率在13.3%-16.9%之間。
在上半年財報中,基于對全年國內市場的預測,上汽集團將全年整車銷售目標調至到了650萬輛,相較于年初710萬銷量目標減少了8.5%。不過,距離2019年結束僅剩一個月,上汽完成率85.2%,有近100萬輛的差距,12月的最后沖刺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
合資品牌全線折戟,上汽奧迪能否救場?
經歷了十個月的一路“滑翔”,上汽大眾終于在11月擺脫了下跌“魔咒”。
上汽大眾11月銷量為20.7萬輛,同比增長4.3%,1-11月累計銷量176.8萬輛,累計同比下滑6.7%。從單月銷量來看,南北大眾不分伯仲。2018年,上汽大眾銷量為206.5萬輛,穩居國內汽車市場銷量第一。
2019年,上汽大眾并不好過。除單車毛利下跌,上汽大眾產能過剩,傳出員工內部抓鬮開網約車的消息,甚至部分車主反映購買的上汽大眾斯柯達汽車存在電路失靈、系統故障等一系列問題,后有媒體證實是上汽大眾官方兜售“泡水車”。
上汽大眾自1985年成立以來,由上汽集團負責提供廠地、資金,品牌、核心技術及管理等由大眾集團主導。經過三十四年的發展,上汽大眾一度成為國內合資品牌無法逾越的大山。
如今,中國自主品牌不斷趕超向前,合資品牌內外承壓,戰略調整轉型迫在眉睫。面對電動化浪潮,大眾向中國市場發出了“猛攻”。2019年廣東車展前,大眾中國CEO馮思翰稱,2020年大眾在中國的兩家純電動車工廠即將投產,并將于2025年前推出30款在中國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實現大眾新能源汽車在華銷量150萬輛的集團目標。
11月份,與南北大眾三足鼎立的上汽通用,被吉利汽車趕超,擠出前三。在此之前,上汽通用也被東風日產反超過。
上汽通用11月銷量11.9萬輛,同比減少35.3%,1-11月累計銷量147.6萬輛,累計同比減少17.9%。銷量遭遇滑鐵盧,上汽通用困獸猶斗。在剛落幕的廣州車展上,上汽通用副總經理施弘坦言,市場給上汽通用整個團隊上了生動的一課,很多過去認為非常有效的方法,可能不對了。
除了市場競爭力不足外,上汽通用正處在產品調整期,新舊產品切換勢必會導致消費者持觀望態度,銷量自然折戟。今年3月,上汽通用對外發布了“五年計劃”,宣布從2019-2023年將推出60款以上全新或改款車型,包括超過9款國產全新插電或純電動車,覆蓋轎車、SUV和豪華車所有主流細分市場。
在2020年~2024期間,上汽通用將花費近800億元用以投資傳統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工作。隨著其在技術和電動化上的投入,上汽通用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會迎來回暖期。
上汽通用五菱曾經手握“神車”五菱宏光和“黑馬”寶駿,橫掃中國低端車市場,如今銷量也遭大幅下滑。11月,上汽通用五菱銷量16.0萬輛,同比下滑11.1%,1-11月累計銷量143.7萬輛,累計同比減少了21.8%,其“神車”之位岌岌可危。
隨著自主品牌崛起,合資品牌價格下探,上汽通用五菱的核心競爭力逐步削弱。2019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迎來了第2025萬輛車下線,長久以來,除了價格親民,其始終擺脫不了“低端”的標簽,欲往中高端市場上爬,尤為吃力,上汽通用五菱只能依靠豐富產品矩陣和提升產品質量來打動消費者。
今年4月,上汽通用五菱旗下“新寶駿”品牌正式發布,在“新四化”的趨勢下,上汽通用五菱把對“新寶駿品牌”的打造,視為“第三次創業”。在2019廣州車展上,新寶駿又推出了RM-5 1.5L車型。與此同時,五菱宏光PLUS正式上市。近日,毛豆新車聯合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首款定制車型——730毛豆定制版開啟預售。
增加產品“硬核”技術,智能化轉型或許將為上汽通用五菱帶來新的發展動力,隨著其產品不斷完善,其銷量有望有一波增勢。
近日,上汽奧迪項目傳出好消息,沉寂三年的上汽奧迪眼看就要呼之欲出。2016年,上汽集團與奧迪在德國正式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將引入奧迪品牌,但由于奧迪經銷商的反對,上汽奧迪項目一直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據公開信息顯示,首款實現國產的上汽奧迪車型,極有可能是加長版的中大型轎跑——奧迪A7。
奧迪在中國的市場表現雖然大不如從前,不過引入一汪活水,或將給上汽集團帶來新的增長引擎。
自主品牌逆勢上揚,墻內開花墻外香
與合資品牌市場表現相反,上汽自主品牌抵御住了車市嚴寒,在經歷了上半年“跌跌不休”后,7-11月逐漸回暖。上汽乘用車11月銷量6.4萬輛,同比增長1.6%,1-11月累計銷量59.6萬輛,累計同比減少5.7%。
從具體品牌上看,名爵11月銷量突破兩萬大關,國內銷量2.6萬輛。海外市場是名爵開墾的要塞,尤其應對印度市場,名爵加快了技術溢出,名爵印度公司搭載上汽互聯網系統iSMART的首款產品MG Hector于6月底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MAXUS品牌11月單月銷量12439臺,同比增長72.5%,1-11月累計銷量達到10.5臺,同比增長39%,是國內為數不多實現單月銷量11連漲的品牌。作為上汽集團出口的主力軍之一,上汽MAXUS全球業務遍布48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累計銷量已突破5.8萬臺,今年前11個月海外銷售共計1.7萬臺。
目前上汽集團在海外主要乘用車品牌為名爵和大通,具體有MG ZS、MG3、MG RX5(MG換標)、MG6、MAXUS T60(皮卡)等車型。在泰國、印尼、印度建立起3個海外整車制造基地,在歐洲、北美、南美、非洲、中東、澳新等地設立了11個區域營銷服務中心,建成500多個海外營銷服務網點,并在泰國、英國、印尼、智利、澳新、中東GCC形成了6個“萬輛級”海外銷售市場。
相較于名爵與上汽MAXUS,榮威在國內顯得“高調”一些,11月完成了3.8萬輛的銷量。在產品矩陣上,榮威不斷完善。8月28日,榮威全新車型RX5 MAX在浙江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正式上市,共推出9款車型,上市1個月訂單超2萬。而其另一款車型榮威Marvel X就顯得暗淡許多。
互聯網+新技術,榮威一直在路上。在廣州“芯動2020+”綠芯戰略溝通會上,榮威提出了新技術、新設計、新模式的發展路線,同時展示了在此設計理念下落地的榮威首款純電轎車榮威Ei6。 當前,國內自主品牌異軍突起,吉利、長城以及長安汽車都擠進了單月銷量榜前十。
發展自主品牌一直以來是集團的目標和夢想,長期以來,上汽乘用車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另一方面持續人才培養,目的就是要在2020年實現上汽自主品牌100萬輛銷售目標。但隨著國內外市場變化,國內其他自主品牌的崛起,上汽乘用車面臨著巨大壓力。
轉型陣痛開始,大象能否繼續跳舞?
銷量下滑,上汽集團整體承壓。
2019年是上汽集團換屆年,王曉秋接任了退休的陳志鑫,出任上汽集團總裁。新一任舵手王曉秋,履新后喊出的第一個口號是“保住市場占有率”。一直以來,在“新四化”激進布局的上汽集團,如今開始扶穩船舵前行。
早前在陳志鑫管理下,上汽集團經歷了從傳統向新動能的轉型。陳志鑫為上汽集團描繪出了一幅“新四化”發展藍圖,他認為,上汽要轉型成為全方位移動出行產品和服務綜合供應商,就是要通過“新四化”實現產品和服務的融合發展,讓服務豐富產品的屬性,讓產品提升服務的黏性,構建起一個產品跟服務緊密融合的新生態。
如今,在轉型的過程中有得必有失,上汽集團在提升硬核技術的同時,營收與利潤必然會折損。 從公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財報來看,上汽集團已經褪去了光鮮亮麗的外衣,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為5853.5億元,同比下降13.3%;凈利為207.9億元,同比下降24.9%。作為國內第一大汽車集團,或許需要放緩腳步,思考一下如何讓大象跳舞。
上汽集團轉型陣痛已開始,未來也會更痛。
為了抵御車市嚴寒,上汽集團在積極準備糧草過冬。2019年8月,上汽集團高票通過儲架發行公司債券的議案,將發行不超過200億元(含)的公司債券,上汽集團對外解釋,200億元公司債券主要用于補流、研發以及用于項目建設。
同時,上汽集團與中國郵政達成協議。上汽集團計劃為中國郵政提供混動、純電、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產品、傳統能源產品或其他定制化產品,充分滿足其公務出行、物流運輸、員工個人出行、車輛運營等需求。下沉到細分場景,已經成為上汽集團帶動銷量的新引擎。
距離年考僅剩一個月,上汽集團需要繃緊神經沖刺。在億歐汽車看來,車市環境的巨變,讓上汽集團不得不做出相應的變革與拓新,其“新四化”雖為“創舉”,但成果尚未顯現。要守住市占率紅線,上汽集團需要“亮劍”精神。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