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汽車算力市場發展現狀
與企業布局特點
算力需求升級驅動車載計算芯片市場規模
增長,產業供應鏈變革悄然醞釀
汽車智能化升級帶動整車半導體元器件價值提升,2020年汽車領域芯片需求量已占全球芯片市場11.4%,持續上漲的算力需求將驅動車載計算芯片市場規模增長,車載計算芯片市場將迎來高速發展期。億歐智庫測算,2021年中國車載計算芯片市場規模將達15.1億美元,2025年市場規模將迅速增長至89.8億美元。車載計算芯片將成為智能汽車產業價值核心。
汽車智能化的巨大市場吸引多方入場,產業供應鏈的變革悄然醞釀,將形成融合、扁平的新型供應生態,算力生態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億歐智庫:1998-2020年全球各領域需求端芯片市場份額占比。
億歐智庫:2021-2025年中國汽車銷量及車載計算芯片市場規模預測。
傳統汽車垂直供應鏈:
傳統汽車供應鏈呈現垂直鏈式結構,按照上下游之間不同的責任分工進行資源匹配;
傳統汽車供應鏈是一個ToB的逐層傳遞價值結構,最終由主機廠通過4S店將產品傳達給用戶。
融合、扁平的新型供應生態:
主機廠將構建融合、扁平的自身生態體系,角色邊界模糊,中間環節減少,供應商與主機廠形成共生共贏關系;
新型汽車供應生態以用戶的體驗和需求作為驅動力,價值周期延長。
消費電子芯片巨頭搶先布局下一個十年,
奪得市場先機,以并購深挖護城河
隨著滲透率趨于飽和,智能手機市場緩慢進入瓶頸期。智能手機芯片市場帶來的高增速與高利潤難以持續,消費電子芯片巨頭亟需尋找新的市場機會點以拓展利潤空間。巨頭的嗅覺總是敏銳。自2014年,高通、英偉達兩大消費電子芯片巨頭率先布局智能汽車計算芯片,奪得市場先機。
芯片市場向來是贏者通吃,在市場初期具備更多優勢的廠商將持續獲得勢能增長。因此,消費電子芯片巨頭爭相以并購方式持續提升自身AI計算芯片優勢,補全汽車領域芯片能力與資源,構建并深挖車載計算芯片護城河。
消費電子芯片巨頭入局原因分析:
智能手機市場由增量轉為存量,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連續三年下跌,智能手機市場緩慢步入瓶頸期。智能手機芯片市場的高增速與高利潤難以長期維持。
對于消費電子芯片巨頭而言,亟需尋找新的市場機會點以拓展利潤空間。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的高算力需求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消費電子芯片巨頭并購原因分析:
芯片是一個依賴高研發投入,通過大規模生產以實現規模效應,攤平成本的產業;因此在市場初期掌握更多競爭優勢的廠商在實現量產上車后將通過規模效應獲得成本優勢。
消費電子芯片巨頭具備充足的資金優勢,可通過并購優秀的初創公司,持續提升AI計算芯片優勢,補全汽車領域芯片能力與資源。
新興芯片科技公司乘國產化之勢迅速崛起,
積極探索產業定位,構建生態圈
以地平線、芯馳科技、黑芝麻智能為代表的新興芯片科技公司憑借AI計算優勢切入智能汽車車載計算芯片這一藍海市場。國際關系日益復雜與不穩定使得“缺芯少核”痛點持續暴露,疫情帶來缺芯危機使得汽車芯片迎來國產替代窗口期,新興芯片科技公司乘國產化之勢迅速崛起,在汽車產業生態中逐步成為主機廠與Tier1爭相合作的對象,在資本市場中亦成長為資本追捧的熱門標的,乃至獨角獸。
作為產業新玩家,新興芯片科技公司通過提供“芯片+算法參考+工具鏈”的產品服務模式,積極探索自身的產業定位,構建汽車產業生態圈。
新興芯片科技公司崛起原因分析:
智能汽車車載計算芯片市場處于發展初期,可供選擇產品較少,存在巨大潛在市場,新興芯片科技公司憑借算法與IP優勢切入;
芯片國產化是智能汽車關鍵部件供應鏈自主可控的關鍵一環;
缺芯危機讓主機廠意識到芯片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汽車芯片迎來國產替代窗口期。
新興芯片科技公司的產業定位分析:
相比于傳統汽車芯片廠商,新興芯片科技公司在AI算法與計算上更具優勢,具備更加全棧的產品與技術能力支持,可提供“芯片+算法參考+工具鏈”的產品服務模式;
新興芯片科技公司在汽車產業供應生態中離主機廠的位置更近,將主機廠、Tier1與芯片廠商之間傳統的鏈條式關系變為三角式關系。
主機廠以自研、合資、投資、合作等方式
尋找靈魂棲息地,謀求更多主導權
隨著主機廠在自研軟件算法上的能力持續提升,軟件與芯片結合效率的提升成為主機廠提升技術與產品優勢的關鍵。缺芯危機提升主機廠對芯片供應韌性的關注,希望與芯片廠商建立更加直接、緊密的協作關系,以提升自身供應鏈的穩定可控程度。
在智能汽車時代,主機廠熱衷于以自研、合資、投資、合作等方式為自身軟件算法尋找最佳的“靈魂棲息地”,在產業合作中謀求更多主導權。
主機廠布局汽車芯片的原因分析:
智能汽車時代,軟件與芯片的價值被放大。主機廠希望通過布局汽車芯片以掌握更多研發主導權,并通過提高軟件與芯片結合效率,提高自身產品與技術優勢;
國際關系的日益復雜以及疫情帶來的缺芯危機,使得主機廠進一步關注供應鏈韌性,主機廠布局汽車芯片產業可使其在供應鏈中更具話語權。
主機廠布局汽車芯片的四種方式:
自研方式:自研芯片可充分結合主機廠算法需求特點,充分挖掘芯片能力,但需要一定技術積累與大量資源投入,難度較大;在軟件算法上具備領先優勢的新勢力車企有更多自研意愿;
合資方式:與成熟芯片廠商合資建立芯片公司,共同探索智能汽車計算芯片,但合資產品在對外供應商存在難題,較難形成規模效應;
投資:以產業投資方式完成汽車芯片布局,與新興芯片科技公司建立更深層次的關系;
合作:在新興芯片科技公司發展初期與其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車載計算芯片藍海市場吸引多方入場形成
四大陣營,重塑汽車芯片市場格局
傳統汽車芯片市場長期以來由德州儀器、恩智浦、瑞薩、意法半導體等傳統汽車芯片廠商所占據,外來者鮮有機會可入局。汽車智能化發展帶來的車載計算芯片藍海市場吸引多方入場,形成消費電子芯片巨頭、新興芯片科技公司、傳統汽車芯片廠商、主機廠自研/合資芯片廠商四大陣營,汽車芯片市場面臨洗牌,市場格局將被重塑。
在智能駕駛計算芯片領域,英偉達以及背靠英特爾的Mobileye處于第一梯隊,華為海思、地平線、高通處于第二梯隊,上升攻勢不容小覷。在智能座艙計算芯片領域,高通在產品力與高端市場占有率上具備絕對領先優勢,三星、英特爾、瑞薩等廠商緊隨其后,中低端車型市場上以恩智浦、德州儀器為主。中國市場上,以華為海思、地平線、芯馳科技等為代表的國產化新興芯片科技公司正加速上車。
消費電子芯片巨頭陣營:具備深厚的芯片技術儲備,資金雄厚,可支撐起對先進支撐和高算力芯片的高昂研發投入;具備良好的軟件生態;車載計算芯片技術領先,在中高端車型與新勢力車型市場中有廣泛應用;
新興芯片科技公司陣營:在AI算法與計算上有獨到的產品優勢,相比傳統廠商能力更為全棧,可提供“芯片+算法參考+技術支持”的產品服務;在車規級與大規模量產能力上仍待提升,產品主要應用于自主品牌車型;
傳統汽車芯片廠商陣營:在傳統汽車芯片領域近乎呈壟斷地位,產品線齊全,與Tier1、主機廠有深厚關系積累;在滿足車規級要求方面有深厚技術能力儲備,但在AI計算芯片上優勢不足;產品多用于中低端車型;
主機廠自研/合資芯片廠商陣營:自研/合資芯片可與主機廠自身算法實現深度結合,充分挖掘芯片計算能力,但產品開放性較差,且由于競爭關系,合資產片更多滿足主機廠自身需求,難以實現對外供應,發揮規模效應。
智能汽車芯片市場新格局之下,Tier1
話語權減弱,巨頭積極轉型“自救”
軟件定義汽車帶來的整車產品定義的重塑以及主機廠軟件組織形式的轉變,推動主機廠、Tier1、芯片廠商三者合作關系在智能汽車芯片市場的新格局之下發生改變。主機廠希望通過與芯片廠商直接溝通、合作的方式掌握更多產品定義與開發上的主導權。
新型合作模式之下,過往在供應鏈中占據較高主導權的Tier1的話語權逐步減弱,強供應鏈話語權帶來的超額利潤逐漸消失。壓力之下,以博世為代表的國際巨頭Tier1正加快自身智能化軟硬件技術與產品建設,積極轉型“自救”。
主機廠傳統的軟件組織形式:
呈按域劃分的煙囪狀軟硬件結合開發與采購模式;單個軟件功能單一且簡單,軟件只屬于分布式ECU工程開發中的一部分,軟件成本未被單獨定價,被認為是硬件系統成本的一部分。
傳統的主機廠-Tier1-芯片廠商鏈狀合作模式:
主機廠負責整車架構與產品定義以及來自Tier1的軟硬件耦合的零部件系統集成、應用工作;對最終整車產品負責;不與芯片廠商直接溝通。
Tier1根據車企需求,定制生產含傳統傳感器、黑盒子式ECU、執行器等零部件,依靠強大的整合能力、標準化產品生產能力,具有很強話語權、定價權。
芯片廠商在汽車供應鏈中一般處于Tier2甚至更靠后的位置,較少直接與主機廠進行合作,一般面向上游Tier1提供芯片硬件與相關開發軟件服務支持。
傳統Tier1商業模式:
負責軟硬件的集成,以黑匣子形式向主機廠交付軟件,對Tier2的采購具有較高的決策權,物料成本表對主機廠呈低透明度,具有高于一般供應商的利潤水平。
國際Tier1轉型代表案例:博世。
面對智能汽車時代來自多方的競爭壓力,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一級供應商,博世正加快自身智能化軟硬件技術與產品的建設。
2021年1月,博世正式成立智能駕駛與控制事業部,新事業部將統一為未來汽車架構提供軟件密集型系統,博世每年將投資30億歐元用于汽車軟件技術研發。
主機廠新型的軟件組織形式:
主機廠內部的開發與采購鏈條分為:軟件設計與集成、硬件設計與集成、硬件制造三部分;軟件開發與采購組織形式呈現跨域集中式,軟件功能越來越復雜;軟件預算獨立于車型項目。
新型的主機廠-Tier1-芯片廠商網狀合作模式:
主機廠負責整車架構與定義,并主導除了基礎計算平臺和基礎軟件以外的大部分應用層算法與軟件的開發與集成工作;直接參與到如計算芯片、基礎軟件、功能應用等部件的選擇與采購工作。
主機廠通過面向服務的SOA架構,要求Tier1開放產品的底層代碼和數據算法,對車內各域進行統一部署,Tier1逐漸被“削弱”,Tier1負責向主機廠提供基礎硬件平臺基礎軟件以及工具鏈等開發支持服務。
在新型合作關系中,芯片廠商與主機廠建立更加緊密的協作協作關系,主機廠在產品定義與設計環節直接跳過Tier1,與芯片廠商合作;芯片廠商在產業生態中地位提升,議價能力增強。
新型Tier1商業模式:
為主機廠提供:硬件平臺、基礎軟件以及工具鏈等開發支持服務;對Tier2的采購決策權降低,物料成本表對主機廠的透明度提升,利潤回歸至一般供應商水平。
Tier1的處境與優勢分析:
新格局中,Tier1被完全跳過么?
在主機廠、Tier與主機廠新型的合作關系中,主機廠開始在產品定義與設計初期跳過Tier1,與芯片廠商直接溝通技術與產品細節,甚至直接簽訂協議,在量產設計環節再引入Tier1負責硬件平臺的驗證與制造;
芯片產業中規模效應極為明顯,因此在智能汽車芯片新市場格局中,Tier1在芯片采購環節中短時間內并不會被完全跳過,Tier1仍然是最大的芯片采購商,采購成本低于主機廠自采。
新格局之下,Tier1還有哪些優勢?
在傳統功能汽車時代,面對數量繁多的分布式ECU,Tier1構建了強大的系統集成能力和嵌入式的軟件開發能力,這些能力在智能汽車時代仍然重要且是主機廠與新興科技公司所欠缺的;
得益于與主機廠多年來深厚的合作經驗,Tier1具備優秀的軟硬件質量嚴格把控能力,產品化的工程能力以及大批量生產、按時交付、穩定可靠的供應鏈管理能力。
車載計算平臺的市場競爭是汽車產業供應
生態邊界與合作關系重塑的過程
當前車載計算平臺市場主要可分為國際Tier1廠商、本土Tier1廠商、基礎軟件廠商以及主機廠四大陣營。車載計算平臺的市場競爭實際上是汽車產業供應生態邊界與合作關系重塑的過程。隨著車載計算平臺產品功能的清晰定義、層次與模塊的清晰劃分、基礎平臺的標準化逐步推進,汽車產業供應生態中各方的職責分工與合作模式將逐漸清晰。
對于傳統Tier1廠商而言,部分車載計算平臺的硬件設計與軟件功能開發權被主機廠收回是大勢所趨。因此傳統Tier1迫切需要尋找轉型出路,避免淪為單一的硬件代工商。具備“硬件+底層軟件+中間件+應用軟件算法+系統集成”的軟硬件全棧技術能力的Tier1將占據更多市場競爭優勢。
國際Tier1陣營:國際Tier1陣營具備強大的系統集成能力與深厚的客戶資源優勢,基于在硬件平臺上的技術優勢積累,不斷建設軟件平臺,構建全棧能力。
本土Tier1陣營:本土Tier1在產品性價比與服務能力上具備一定優勢,聯合芯片廠商、軟件服務商建立合作生態圈將有助于本土Tier1陣營構建全棧服務能力,滿足主機廠差異化、定制化需求。
基礎軟件廠商陣營:基礎軟件廠商多專注于智能汽車操作系統、中間件等基礎軟件技術平臺的打造,致力于打造全棧式的、可解耦的產品解決方案,面向主機廠、Tier1提供可選擇的差異化服務。
主機廠陣營:車載計算平臺是整車智能化的關鍵載體,主機廠希望更多掌握底層硬件平臺的主導權,但實現車載計算平臺的完全自研難度較大,大多數主機廠仍將結合Tier1及軟件服務商的能力。
巨頭成為跨界融合的三股重要力量
智能汽車算力發展背后是整車智能化升級,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是智能化發展的關鍵驅動技術。
新一代數字技術天然的需要一個具備大規模應用需求的場景,帶來足夠大的場景數據輸入、計算需求,并承載更智能的技術應用,智能汽車無疑是最佳的選擇。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了一系列ICT、互聯網以及通信運營商的巨頭企業,積累了深厚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優勢與場景資源。以華為、百度、阿里、騰訊、移動、電信、聯通為代表的巨頭企業正加速進軍智能汽車產業,成為跨界融合的三股重要力量。
跨界力量:華為定位新Tier1,以“芯”
為抓手,帶動軟硬件解決方案上車
自2019年以智能汽車增量供應商角色亮相上海車展,正式進軍汽車產業以來,智能汽車業務已成為當前華為發展主航道。華為正加速產品落地、車企深度合作與生態構建,致力于成為智能汽車產業生態中的新Tier1。
華為以自研昇騰、麒麟芯片為抓手,打造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計算平臺,帶動自研操作系統上車應用,圍繞MDC計算平臺、麒麟車機模組與鴻蒙OS構建軟硬件生態。在車載計算平臺方面,華為優劣勢并存,芯片持續供應保障與車企對其造車的猜忌是主要制約因素。
華為競爭優勢分析:
全棧自研解決方案與優秀的產品力:華為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計算平臺均具備從底層芯片、中間件、操作系統的全棧自研能力,且其解決方案在同類產品中具備領先優勢,具備高性能、高安全以及快速響應的特征。
軟硬件生態建設與資源投入:圍繞MDC、Harmony智能座艙與數字平臺,投入大量資金與專家資源支持,構建合作生態圈;對生態合作伙伴提供賦能培訓、商業項目拓展、標準合作、聯合解決方案與營銷等支持。
華為競爭劣勢分析:
制裁陰霾下的芯片能否保證持續供應:制裁陰霾之下的芯片持續供應能力始終是華為的阿喀琉斯之踵;汽車芯片一般需保證5~10年的供貨周期,芯片的持續供應能力是主機廠對于是否選擇華為的主要顧慮之一。
全棧能力與HI合作模式引車企猜忌:華為在智能汽車的全棧能力以及聯合品牌露出的“HUAWEIinside”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主機廠對于華為自己造車的猜忌,主機廠擔心在合作過程中失去產品定義與研發主導權。
跨界力量:BAT云邊端全棧布局,依托
軟件與云端優勢,逐步構建汽車生態
對于以百度、阿里、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巨頭而言,汽車產業是其從移動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的重要陣地之一。互聯網科技巨頭希望依托自身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構建的軟件應用生態以及云計算服務生態優勢,逐步將生態延伸至汽車產業端,賦能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
在智能汽車產業布局上,BAT均采取云邊端全棧布局戰略,在云端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優勢,構建自動駕駛、車聯網云服務平臺;
在邊端聚焦智慧交通,以項目總包角色,聯合產業合作伙伴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在車端聚焦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軟件解決方案,賦能主機廠。
跨界力量:云網一體、云邊協同是5G時代
運營商轉型車聯網布局的制高點
產業與技術的發展推動以車載信息服務為主的車聯網,向以智能化和網聯化為基礎的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及智慧交通的下一代車聯網發展,V2X是下一代車聯網核心,5G通信與邊緣計算存在巨大應用價值。
在4G時代被日趨管道化的通信運營商,將邊緣計算視為5G時代戰略轉型的關鍵。面對下一代車聯網的巨大市場,通信運營商致力于轉型車聯網運營服務商,基于5G+MEC,發揮其云網一體、云邊一體競爭優勢,構建人、車、路協同式智能交通生態。
中國移動:依托中移物聯網5GV2X核心設備與解決方案能力,推進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方案落地實踐5G-V2X面向封閉園區、城市開放道路、高速公路、公交線路,已落地項目超24個。
2017-2021無錫,完成全球首個城市開放道路車路協同項目部署工作;
2019上海,在東海大橋部署路側單元V2X設備,助力上汽集團5G+L4智能駕駛重卡落地;
2019湖北,聯合東風汽車集團,在武漢開展5G+V2X自動駕駛示范應用。
中國電信:將部署在靠近用戶的MEC能力組合打包為車聯網解決方案,提供低時延高寬帶服務。
邊緣計算車聯網解決方案:利用MEC技術將車聯網業務下沉到邊緣節點,駕駛員終端、車輛和交通基礎設施就近接入,滿足車聯網對時延和可靠性的高要求,實現融合感知、車路協同。云邊協同,提升交通的安全性、通行效率和駕駛體驗;
2020年6月,在雄安新區攜手中興通訊成功打造中國首個城市級應用邊緣計算節點,即綠色智能交通先行示范區車路協同,是云網融合在車聯網場景的首次成功實踐。
中國聯通:基于MEC邊緣云構建人、車、路協同式智能交通生態系統。已與吉利、寶馬、長安、百度開展5GMECV2X試點試驗。
車聯網云平臺:全局算法,實現路徑動態規劃,邊緣云平臺處理后的有用信息回傳至車聯網云平臺;
MEC邊緣業務平臺:采集的車輛信息在MEC邊緣平臺進行預處理,支持車輛在移動過程中,通過MEC邊緣業務平臺實現切換和動態數據同步,如緊急制動、紅綠燈信息控制、交匯路口VIP車輛優先通行。
算力驅動汽車時代,基于云網邊端融合
計算架構的算力服務生態逐步形成
技術迭代、玩家入場與資本涌入背景之下,算力成為驅動汽車產品智能化升級與產業融合變革的關鍵驅動力之一,智能汽車產業發展邁入算力驅動汽車時代,基于云網邊端融合計算的算力服務生態正逐步形成。
智能汽車算力服務生態包含:車載計算平臺廠商、車載計算平臺基礎軟件廠商、計算芯片廠商、云計算服務商、通信設備與運營商、邊緣計算設備與運營商共六大類玩家。越來越多中國科技公司的身影涌現在智能汽車算力服務生態中,并逐步成為智能汽車算力服務生態的重要構成部分。
二、智能汽車算力及產業
發展趨勢洞察
芯片廠商將與主機廠建立更多前期溝通,
軟硬結合、服務能力成為比拼關鍵
綜合考慮整車項目開發流程與芯片設計開發流程,芯片從設計到量產上車需要3.5~5.5年時間,而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的軟件算法在持續升級迭代中,且芯片上車后需盡量滿足汽車產品5~10年生命周期內的OTA升級迭代需求,以上原因都對芯片產品定義與設計的前瞻性提出了重點挑戰。
億歐智庫判斷,未來汽車芯片廠商在產業合作中,將與主機廠建立更多前端溝通,挖掘市場真實需求,提高產品定義與設計前瞻性;芯片廠商將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算法與軟件技術積累與理解,以提高產品持續升級能力;優秀的服務能力將成為面對主機場差異化需求時的關鍵競爭優勢。
億歐智庫:整車項目開發流程與芯片設計開發周期。
芯片設計開發流程:
如何提煉市場真實需求,保證產品定義與設計具備足夠前瞻性?
車載計算芯片從設計到量產上車需要3.5~5.5年實踐,而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的算法軟件在持續迭代升級中,當前客戶需求并不一定反映未來的真實需求。
產品硬件架構確定之后,如何滿足持續進化的算法需求?
車載計算芯片在上車之后需滿足產品5~10年的使用需求。如何滿足汽車產品生命周期內OTA軟件與算法升級帶來的持續上漲的算力需求,是芯片廠商面臨的一大難題。
新興芯片科技公司如何在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多主機廠青睞?
新興芯片科技公司面臨來自消費電子芯片巨頭、傳統汽車芯片廠商、主機廠自研芯片廠商多方競爭壓力。新興芯片科技公司如何提升自身服務力滿足市場差異化需求。
汽車芯片廠商發展趨勢判斷:
芯片廠商將與主機廠建立更多前端溝通:汽車芯片廠商在產業合作中,將與主機廠建立更多前端溝通,綜合多家主機廠信息,挖掘市場真實需求,提高產品定義與設計前瞻性,充分挖掘產品生命周期價值。
軟硬結合能力將成為關鍵技術優勢:芯片廠商將構建自身對于算法與軟件的深厚理解,才能在芯片架構設計時更好地匹配算法需求,在芯片硬件架構固定后,芯片廠商需有良好的底層軟件能力,以調整適應需求。
優秀的服務能力將成為關鍵競爭優勢:隨著合作量產上車的主機廠數量增加,芯片廠商需提升芯片產品在軟硬件層面的兼容性與適配性;面對主機廠的差異化需求,服務與執行能力將成為芯片廠商的關鍵競爭力。
智能汽車時代將形成更透明、韌性更高、
國產程度更高的新型芯片供應生態
隨著智能汽車新型芯片供應生態的逐步構建,供應鏈管理難度大、供應環節冗長、國產化程度不足的傳統汽車芯片供應鏈現狀將會被變革。
新型芯片供應生態下,計算的集中化發展將減少所需芯片種類與芯片數量,降低芯片供應鏈管理難度;新型供應生態中芯片供應環節將減少,且數字化采購平臺的興起可有效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供應鏈韌性;國產芯片廠商崛起將提高中國汽車芯片供應鏈的自主可控程度。
傳統汽車芯片種類與數量繁多:當前主機廠管理的芯片料號超過1000種,在如此大的芯片種類前提下,難以保證供應鏈的穩定可靠。
通過電子電氣架構的集中化發展及單芯片性能與集成度的提升,可將所需芯片種類減少至少一個數量級:
電子電氣架構的集中化發展;
單芯片性能與集成度的提升;
減少芯片種類數量,降低供應鏈的管理難度。
傳統汽車芯片供應鏈環節冗長且供需關系不透明:當前汽車產業的缺芯問題可看為是典型的供應鏈牛鞭效應,即從主機廠到供應商再到芯片廠商的需求扭曲效應。
疫情初期主機廠的需求減少,預測在漫長的芯片供應鏈傳遞中被逐級擴大;疫情好轉后,供應鏈在短期內調整產量的靈活性有限,造成全球汽車產業缺芯局面。
主機廠通過縮短供應環節、供應鏈數字化以及減少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提升供應鏈透明度與供應鏈韌性。
主機廠直接參與芯片采購甚至芯片設計研發,縮短供應鏈條;
電子元器件采購平臺興起,供應鏈數字化減少信息不對稱;
減少對單一供應商的依賴,保障供應鏈安全;
提高汽車芯片供應鏈的韌性。
傳統汽車芯片供應鏈國產化程度不足:中國汽車芯片市場需求大但由于缺少自主可控的芯片產業鏈,當前中國汽車芯片市場被國際芯片廠商占據,造成中國主機廠在全球汽車芯片產能分配中缺少話語權。
通過政策支持、產學研融合等方式,提升汽車芯片設計能力,加快補全芯片生產制造側的生產設備與設計工具的國產化能力,推動供應鏈自主可控。
國家政策層面將汽車芯片列為關鍵技術,加大產業支持力度;
加大芯片關鍵技術相關專業對口人才的培養與產學研合作;
提高芯片設計能力,加速補生產制造側的工具設備能力;
提高汽車芯片供應鏈的自主可控程度。
智能汽車新型芯片供應生態優勢:
計算集中化有效降低芯片供應管理難度:計算的集中化發展將有效推動硬件平臺與軟件平臺的一致化發展,降低所需芯片種類與數量,降低供應鏈管理難度。
供應鏈透明度與韌性將得到提升:新型供應生態下,供應環節將縮短,數字化采購平臺將提升供應鏈透明度,主機廠也將減少對單一供應商的以來以提高供應鏈韌性。
國產芯片廠商更具性價比與服務優勢:國內的汽車芯片企業具有天然的渠道優勢和較高的性價比,且在供應能力和實時響應方面更加靈活高效,更能契合本土車廠的需求。
汽車產業數字化推動算力需求擴大至產業
全環節,數據中心將向大型化發展
汽車智能化升級過程伴隨著汽車產業整體的數字化發展,研發端、生產制造端、運營端、營銷端、車端、出行端等各環節的數據將被打通,算力需求將擴大至汽車產業全環節,帶來數據安全與數據中心成本、能耗問題。
億歐智庫判斷,未來智能汽車產業將建立大型數據中心,實現分布式的更大規模、更彈性的算力供給,形成計算在政府,數據在企業的架構。
“未來智能汽車算力解決方案將是收斂的、大型的,主機廠需要將算力集中起來,建立大型數據中心,解決數據歸屬、私密性、防篡改問題,優化數據中心成本與能耗問題。”
數據安全問題:隨著汽車產業數字化發展,產業各環節數據將被打通,各環節持續增長的數據量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數據中心成本問題:隨著研發端、生產制造端、運營端、市場營銷端、車端、出行端等多環節算力需求增長,數據中心成本將成為一筆巨大支出。
數據中心能耗問題:高算力需求增長將增加數據中心能耗,如何降低數據中心能耗將成為未來智能汽車產業實現碳中和的重要問題。
“在整個產業鏈的數據打通的情況下,應該如何防止數據被篡改,保證數據的私密性?
這需要通過聯邦計算和合作區塊鏈的技術來解決,實現一個分布式的更大規模、更彈性的算力解決方案。汽車產業計算集群的建立是全國性的問題,需要推進全國的數據中心的集中化,對于全國的數據中心布局可能會造成比較大的變化。
未來是云網邊端的計算架構,在云端計算會越來越集中,以寡頭化的方式,通過政府牽頭,建立大型的數據中心。未來可能計算在政府,數據在企業,計算能力會和風火水電一樣成為一種基礎資源。”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汽車行業部總經理李剛
算力驅動之下,智能汽車將成下一個母
生態,成為萬億市值公司集中誕生地
物聯網將是繼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后的新一代算力網,任何一代全新的算力網絡發展,必須要基于一個新的智能終端作為新技術落地發展的母生態,它需要能夠支持新一代的計算,擁有新一代的OS,支持新一代的交互,在新一代通信網絡的支持之下,形成全新的應用生態。
億歐智庫認為,算力驅動之下,智能汽車將成為繼PC、智能手機之后的下一個移動智能終端,成為新一代信息與數字化技術的最大母生態,AI計算芯片與操作系統將成為生態基石。母生態的演進伴隨著價值的消逝、轉移與新生,智能汽車將成為下一個萬億市值企業的集中誕生地。
億歐智庫:算力網絡演進過程中各智能終端的代表性集成品牌方與關鍵技術及部件供應商。
編輯:黃飛
?
評論
查看更多